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知远网

2025-11-11心得

知远网整理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4月22日,我认真观看了曾老师关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和实操指南”的讲座。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阅读素养;第二,阅读目标;第三,阅读的乐趣,来自讨论和分享。其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阅读——细,是一个关键的角度。

一、关注文本的细节,引导学生去感受整本书阅读。

通过书中的细节,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文章的事例,可以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细节;通过使用文本的核心细节,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因为精彩的文学作品,是会隐藏细节的。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细节,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关注阅读目标的细分,促进学生去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阅读策略是为学生达成阅读目标服务的。阅读的'目标分为学段阅读目标、学期阅读目标、单本阅读目标、阅读任务目标等。文本的阅读细分要有目标,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无力。阅读目标要细分,要结合每个年龄阶段,进行具体安排,要想让学生的阅读技能呈现螺旋上升,就需要有一系列细分的目标。

三、慢慢地读,从中去建立推理策略。

曾老师建议老师们一个文本至少要读3遍,崔老师也提到讲《草房子》的老师读了20多遍。通过慢慢地读文本,教师才能够去关注到导语、情节、人物、主题、写作等阅读教学的策略。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许多书是多少年前读过的,仅凭记忆中的那个轮廓,是难以做到细读的。

假期,我自己慢慢地读《红楼梦》,结合《蒋勋说红楼梦》这个系列的书,帮助我对这本书才有了新的认识。慢慢地读,教师需要,孩子也是需要的。曾老师的讲座中,提到了阅读既是孩子灵光乍现,也是教师自身的感染成长。结合自己读书过程,我很认可这个观点,而且也陶醉在实践的路上。

通过观看这次讲座,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可以在复学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假期,我布置了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孩子们选择《西游记》的最多,男孩子也有很多选择《三国演义》、《水浒传》,但是女生极少选择读《红楼梦》。

我希望孩子们在家的日子里多读名著,我希望通过我的“细”读,可以让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收获满满......

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

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在课堂中“说”的训练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说话训练因素,让学生学会“怎样说”,“怎样说得好”,从而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创造能力,也为“写”的训练开辟一条大道,让学生学会阅读。

一、学会观察事物。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说话获取感性认识和“积蓄”材料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观察,首先学习观察有顺序(从远到近)如抓住方位词,其次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由于低年级学生观察随意性大,注意力不稳定,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更多的观察顺序、方法,并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学会合理想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教材“空白处”,设计有利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环节,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呵护孩子们创新的“雨露”吧,他们成年人一样,同样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被肯定、被认可的需要。由此看来,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训练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学会积累语言。

语言不简练,“土话”过多。这是农村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语言毛病。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多读、多听,从中积累写作素材外,还应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文字训练。我们所学的课都选自名家名篇,每一篇都是范文。文中句子通顺连贯,用词准确,修辞应用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留充分时间让学生多读、熟读,从中学习一些恰当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从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学会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

10月17日,我有幸作为片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竞赛的评委,听取了三个教师的三堂语文阅读教学课。应该说,三位教师,都尽心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所授课文,进行了用心解读,精心设计。其中,《羚羊木雕》的执教者顺应时代要求,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字词教学、文章感知、角色朗读与表演、人物性格的体会、文章主题探究、达成效果检测等环节。但就课堂教学的实施看,需要强调一句: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回归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 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语文阅读课堂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着手于文本的“示范”。

首先从采取“导学案”的执教方式上看,明显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学生根据“导学案”,完全明白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且各个环节内容的相互印证,让学生用不着思考用不着想就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其次,就教学的内容看,学生的字词学习,应该是该学段(初一年级)的一个重点,要对字词的读音、字形和意义有比较全面的掌握。可惜我们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正确(况且如“树杈”之类的翘舌音、“逮”这样的上升字还没有读正确),忘却了书写与意义的教学。角色朗读与人物性格把握,如果不结合文章去感悟,没有教师的指导(语序、语调、语气和节奏、重读与轻读),是达不到学生学习目的的。更不要说只是让“分组”(美其名曰:合作探究)下的几个学生去“七嘴八舌”一阵了。至于文章主旨,是作者书写本文的真实意图。即使是要体现编者的意图,也要有个度。本文的原标题是《反悔》,编入教材时,编者将标题改为了《羚羊木雕》。其主旨很明显:“行成于思毁于随”。也就是“做事(处事)要动脑筋”。就编者意图看,就是让学生在“亲情”与“友情”的矛盾冲突之中去感受亲情、体验友情,并懂得“行成于思毁于随”的道理。避免矛盾、化解冲突的交流与沟通方法只能是指导学生的行为,而并不是文章的主旨。第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因此,文章开篇揭示矛盾高潮的写法、插叙友情的写法、通过贴切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写法等,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忽视不得!教学实践中,忽视了这些方面的探究,课堂上的书写训练就失去了意义,也就让“达不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要求成为必然。

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

2月28日和29日两天,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阅读教学选拔赛,一共有七位老师参加,我听取了7位老师的上课后,觉得受益匪浅。这7位执教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独到精致的教学设计,从容不迫、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充满浓浓人文关怀的课堂交流氛围,使我深受启迪和教益。现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凌仕琼老师的一节阅读教学课,谈谈自已一些肤浅的感受。

一、以读为本,培养语感。

“读”的指导,是这次阅读教学活动的一大亮点。执教老师普遍认识到让学生读准、读顺、读好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读为本、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品味,在这几节课中都得到较好的体现。凌仕琼执教的《桥》在指导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可谓独具匠心如“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势不可挡。”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凌老师不仅通过品读倾听,还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泼”“倒”“势不可挡”字词的精妙,从而体会老汉的高大形象,洪水的凶猛。

二、教师的语言有感染力。

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带领学生重温生活片段,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凌仕琼老师执教的《桥》一课,他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铿锵有力,让我们感受了老汉大山一般深沉的人格,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情怀。他的语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林彦,蓝小平,谭海鸾等几位老师那极富亲和力,娓娓动听的声音,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三、深挖文本,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凌仕琼老师所执教的《桥》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5

《英语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英语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英语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英语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这是新时期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想实现以上教育理念,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能胜任,分享式教学因此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分享式教学?

“分享”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和别人分着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据此,分享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学生与他人在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分享式教学就是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分享众人的智慧,达到共同成长,最终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分享式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是顺应学生天性的教学。

二、学习模式流程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独学对学——组内群学——展示分享、反馈提升——达标反思”

三、学习感悟

通过分享式教学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什么是分享式教学,分享式教学的模式流程,“问题-思考-分享”思考单元的理解,分享式教学中小组建设的`问题,分享式教学中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导学案是分享式教学的初期平台。

起初刚听说这种模式时,还有点接纳不了。后来,也是好奇心和新鲜感,试着尝试,课堂气氛立竿见影,让我改变了对分享式教学原有的看法。之前更多的是传统式教学方式,我讲的多,英语课经常联排,几节下来,嗓子受不了。自从尝试分享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更多的让学生去展示区分享,嗓子也没有那么累了。坚持将分享式教学深入一线教学,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方式,在尝试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

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6

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肩负的重要任务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听课、评课活动也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经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更能有效的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

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所谓“适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两种方式的批评效果很好。幽默式批评。幽默式批评即寓批评于诙谐之中。用一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让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他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自省式批评。“批评的智慧在于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批评者。”自省式批评的最大优点是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较持久。课堂评价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对自己的提出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的练习中扬长避短。

第三、多元化进行评价,让课堂变成“伯乐”。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被表扬所驱使,一味地为表扬而学习。因此,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启发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运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改进自己。

2、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视自己、正视伙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