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白鹅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白鹅读后感 篇1
初次拿到这本书,我还以为作者只是养了几只鹅,单纯的讲讲鹅的生活习性而已,但看了看,和我想象的一点儿也不一样。
我大体的看了一下目录,明白《白鹅》指的是丰子恺的儿女们,而书的内容则是描写了那些孩子们的'天真的故事。
《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真是个性情直率的人,文字尝尝发自于内心,质朴自然,这篇写给孩子们的美文,更是充满了真情,和童趣。朴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孩子真诚的爱;并不精美华丽的字句,感情却牵动人心,真挚悠长;短短的几个小故事,却体现出作为一名父亲的对儿女们的爱。
《忆儿时》:这篇文章讲述了丰子恺儿时所做的三件赏心乐事:第一件事是养蚕,第二件事是在中秋吃蟹(其实我也很喜欢吃),第三件事是和王囡囡去钓鱼。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来说,这三件事只不过是一些极其平常且琐碎的小事,但出现在丰子恺的笔下,这些琐碎,平常的小事,却有了特别醇厚的味道。
《儿女》:丰子恺爱儿女,依恋着他们。丰子恺的文章描写了对儿女们的关心和爱护。作者从将儿女们送到乡间后引发开,不难看出,丰子恺很牵挂她们,平平叙述,好像面对面似的,娓娓而谈,异常的亲切,自然,让我们了解到作为父亲应有的对儿女的感情。
白鹅读后感 篇2
丰子恺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善于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幽默的文字来抓住生活中一些细碎轻微的东西,在极其普通或在别人看来乏味苦涩的生活中寻出趣味来,将它们表现得鲜活生动而有意味,从而自然轻松地悟出人生和社会的意义。我们学过的课文——《白鹅》就是他的作品。
这篇文章写于抗日时期作者在重庆避难的时候。他的朋友夏宗禹送给他一只白鹅,丰子恺老先生通过幽默的'文字向我们描绘出一只有趣、可爱的“鹅老爷”。
我对鹅吃相中的“高傲”的描述记忆深刻。“鹅是吃冷饭的,吃饭是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它吃饭时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而且很会摆架子。但令人可笑的是,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做法循规蹈矩、不会变通。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这位”鹅老爷“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规律,所以每次趁”鹅老爷“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就敏捷地跑过来偷吃鹅的饭。当鹅回来时,饭罐已已经空空如也,鹅便会”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让主人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人们为了不让”鹅老爷“的饭被鸡、狗偷吃,把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但它所需要的泥和草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要走远去,所以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白鹅吃饭时的高傲,经过我的介绍,大家已经略知一二了吧。我们都知道,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等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作者通过这些把鹅描绘得饶有趣味,十分生动,并从一些小事里透露出对白鹅的留恋。这篇文章并没有华丽的文字,但却在我们眼中呈现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袅袅的炊烟下,一只大白鹅在田舍前悠然自得地觅食嬉戏。让我们不由得对这只雪白的“大鸟”产生了好感,也想抱一只白鹅回家。
正如丰子恺老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唯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白鹅,不仅是给丰子恺老先生在苦闷的避难生活中带来了乐趣和精神的寄托,也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它那可爱又可笑的行为,让我从鹅身上体会到了盎然的生机和丰富的情趣,成了独特的“物外之趣”。
白鹅读后感 篇3
在家禽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鹅了,她是那么美丽,毛像白白的云朵,脚像一把橙色的扇子,她的眼睛,则像一颗明亮圆润的黑宝石。
对于鹅的高傲,这篇文章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鹅的步态,更是高傲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对鹅的吃相的描写,它吃饭的时候真是大模大样,连吃法都一丝不苟!我想,丰子恺爷爷可能只差点想递上一张餐巾纸给它擦擦嘴角的口水了。
记得五六岁的时候我读过这篇文章,那时我还以为是骗人的,小小的鹅怎么可能那么高傲呢?直到我七岁那年的一个下午,那天我和表妹,小姨,妈妈爸爸还有几个我不认识的叔叔一起去岳阳的一个农庄玩,那里养着一群彩色羽毛的鸡和几只白鹅,我们想拔几根彩色羽毛,就开始追逐那群鸡,谁知,那些鸡都是赛跑高手,短短几秒钟,他们就不知跑哪儿去了,我们只好“改行”向那几只鹅发起了进攻,想不到,这些鹅根本不逃跑,我们拦住一只后,它竟然想啄我们,表妹想给她点“惩罚”,就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摆出一副要抽打它的样子,而它呢,好象没看见若无其事的样子,我们只有弃棍投降放了它,它也就不客气的迈开大踏步从容的走开了,一点也不管我们站在那里哭笑不得。
鹅真是一种高傲的动物!
白鹅读后感 篇4
初识丰子恺,是因为我在语文课上学了先生写的《白鹅》一文,运用恰当的拟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让白鹅别有情趣。寒假,我细细地品读了先生的《白鹅》一书,再次亲近这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白鹅》一书是丰子恺先生散文的选编本。这本书,将先生的作品分为“赞美童真”、“艺术理念”、“感悟自然”、“人生哲理”四辑,共计三十三篇。书的最大特色就是在每一辑之前都有导入语,仿佛将你带入一个个有着精美建筑风格的圣殿。我最回味的是有着《白鹅》一文的“感悟自然”这一辑。
“感悟自然”主要写了丰子恺先生观赏大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如《桂林的山》,桂林山水之美世人皆知,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心。丰子恺先生的《桂林的山》这篇文章中却有着独到的见解。先生形象地把桂林比作一个大庭院,把桂林的.山比作院子里的大笋,令人捧腹,却又不得不佩服他比喻的贴切。在否认了世人的公论后,丰子恺先生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说法:“桂林山水奇天下。”他认为“甲”有尽善尽美的意思,而美是具足圆满的,不一定奇;奇是罕有少见的,不一定美。“美”与“奇”不能混淆一气。桂林的山,奇而不美。联想四年级下册的第二篇课文《桂林山水》,真是感概万千:先生的思想不拘泥于定式,在看事物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对于名山胜水也不盲目崇拜,能够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种率直的性情,足以令人深思。
丰子恺先生兼有漫画家的身份,所以读《白鹅》这本书,犹如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我回味无穷。
白鹅读后感 篇5
看完《白鹅学飞》这个童话故事,我感触颇深。
故事讲的是: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小湖畔有一个木棚,里面住着一只小白鹅。有一天,从远方飞来了一群大雁,落在岸边。小白鹅向大雁询问外面的景色是不是也像这里一样美丽,当大雁告诉它外面很美,有些地方甚至比这里更美后,它非常羡慕,决定要跟大雁学飞翔。春天来了,草地上百花盛开,空气清新宜人,正是学飞翔的好季节,大雁找到小白鹅,叫它一起学飞行,但小白鹅说“还早着呢,不想去”,大雁只好飞走了。夏天来了,大雁又来叫小白鹅,小白鹅在树荫下乘凉,说,“太热了受不了,不学”,大雁只好回去了。秋风吹起的时候,大雁又来叫小白鹅,但又被小白鹅拒绝了。转眼寒冷的冬天来了,大雁们准备前往温暖的.南方了。它们排着整齐的“人”字形,展翅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中。小白鹅最终没学会飞行,它站在刺骨的寒风中遥望大雁们消失在远方,不禁流下了懊悔的眼泪。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像好逸恶劳的小白鹅一样,做事拖拖拉拉,如果那样做必将一事无成。想到这些,我不禁脸红了起来,以前的我不也是这个样子的吗,文中的小白鹅好像就是我!以前,在假期里,我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总要放到最后几天才做,刚放假时以为假期还长着呢,不知不觉临近返校才发觉自己作业还没做完,最后只能加班加点,潦潦草草地完成。今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抓住今天,尽可能的少信赖明天。
白鹅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一篇《白公鹅》的文章,这只白公鹅为了让孩子不受到伤害,连牛也追着跑,人也不肯放过。虽然白公鹅平时凶猛,但在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儿下起了带冰雹的倾盆大雨,它张开翅膀让孩子们躲起来,其他大鹅小鹅都跑了,只有白公鹅没跑,最后,白公鹅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鹅们的生命,白公鹅这样为了孩子愿意牺牲自己的精神。
读了《白公鹅》这篇文章,我联想起我的爸爸:天天保护着我,有一次,我和爸爸去游泳路上,一只狗向我追来,我害怕极了,可周围又没有什么可以躲避的地方。没想到,爸爸竟然勇敢的站出来,把狗赶到十分远的地方去。
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是无可限量的。我应该尊重父亲,因为父亲为我付出了太多,我真想说声:“谢谢!”
一天,我在河边钓鱼的'时候,突然一只白公鹅游了过来,在旁边游来游去,刚才要上勾的鱼都给吓跑了,岸边的芦苇也沙沙作响。
我忍不住大声一叫:“你这只白公鹅,怎么能把我钓鱼的地盘给占了呢?”可是,说了有什么用?对这种动物简直是对牛弹琴,我这样想着。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它好象听懂了我的话,使劲用翅膀拍打着水面,好象在说:“我就是要在这儿,我就是要在这儿!”它的翅膀把水面拍得泛起层层涟漪。我气得大叫,可有什么用呢,它在水里,我在岸上,只能望洋兴叹。
我正在想入非非的时候,突然,那只白公鹅“嘎嘎嘎”地乱叫,眼睛盯着天空,翅膀“呼呼”地拍打着水面,那种神态,不禁让我想起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可是,这只鹅往上在看什么?原来啊:天上有一群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它呀,可羡慕了,可想飞了,可是飞不起来。看着那群渐渐飞走的小鸟,它还在不甘心的叫着。我不禁哈哈大笑,白公鹅,瞧你刚才的得意劲,怎样,心里不好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