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读后感

知远网

2025-11-09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读后感 篇1

熬两夜终于看完这本书。冲着十几年前存于脑海里的美好一幕来看的。陈坤的风流倜傥,董洁的玉洁冰清,当年年少没看全,一直搞不清楚那么相爱的一对璧人是如何劳燕分飞的,还以为是贫家女嫁入豪门遭受陷害挫折才最终离开,看了原著后想了很多。

从古至今,门当户对一直是我们的父母辈所考虑的步人婚姻的一个重要问题,年轻时不以为然,爱情至上,哪相信这些话语,现在想起来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门当了,户对了,说明双方的三观相同,或是大致相同,生活方式,水平,质量,对待事情的态度也大致相同,步入婚姻后磨合期就会缩短了好多,两个来自不同生活环境的人,虽然相爱了,也说好了彼此包容,豁达,坦诚,但终有些有情人敌不过岁月漫长而在日积月累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心灰意冷,最终劳燕分飞。

可悲可恨金燕西,至终未能知道自己到底爱的是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不懂珍惜,不知何为白首共偕老。可怜可敬冷清秋,才华横溢,傲骨自重,虽被浪子误了终身,却也能毅然决然出走,活出自己的人生。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读后感 篇2

夏日炎炎,手捧一本书。品味它散发出的淡淡书香,体会作者那浓浓的情思,何不为人生一大享受?

曾读过张恨水的《啼笑烟缘》、《满江红》、《玲珑女》,但令我最心生澎湃的要数他的《金粉世家》。开始看《金粉世家》时感觉与《红楼梦》甚是相似。感爸金太太之于贾母;二姨太之于李纨;艳丽之于湘云;小怜之于袭人;玉芬之于王熙凤;清秋当然为钗黛结合。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是一个悲剧,也许也就注定了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婚姻悲剧。

原本我以为冷清秋与金燕西会冲破封建等级婚姻的束缚,毕竟金燕西曾经那么疯狂地追求冷清秋。其实,我也认为冷清秋与金燕西的性格似冰与火,那么地不相融。一个满腹诗书、对理想有追求、性格温柔、心地纯朴的知识分子;一个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坦率直白、性格开朗的纨绔子弟。不言而喻,即使曾经两人多么的相爱,久而久之,也会有矛盾和冲突的。

在《金粉世家》中,也许最令我欣慰的就是小怜与柳春江。虽然小怜是金府的丫鬟,但她却不会趋炎附势,出卖自己的心,是个有自己主见追随自己的心的独特女孩。最后,她能与柳春江共赴国外、共度一生,这也许都离不开她那性格。冷清秋与金燕西,小怜与柳春江,这一悲一喜的结局,真的令人思绪万千啊。

最令我既同情怜悯又喜欢的当然就是冷清秋了。从一开始,她就不该踏进这个表面豪门,内里却是地狱般的金府。如果她一开始选择与她志同道合的欧阳在一起,凭他们俩的才华,也能幸福生活在一起吧。但其实金燕西也很爱冷清秋,只是他太幼稚,太儒弱了,终究只会给冷清秋醇成一个悲剧。

令我感情最为波动大的那就是官场的腐败。金家有四对子女,金家光鹏振一人就可以领三个公务员的工资,而且都不用上班。凤举,鹤荪两人对待感情不专一,整天花天酒地,但生活依旧平安无事的,这难道不是因为有釜府这强大的靠山吗?

金府最后的没落就是因为金铨这个总理的去世而造成的。我倒是挺喜欢金铨的,因为他的实力着实令人佩服。况且他对冷清秋这个媳妇极好的。可他偏偏就有四个不争气的儿子,最后似乎就是人们所说的上天对每个人都公平给予吧。

这就是《金粉世家》,带我进去了繁荣后没落的金府。体会人间的起起落落,欢笑与泪水交织的人生;感受张恨水笔下理不断的伤感。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读后感 篇3

捧起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看文中的契子,新春来临之际金太太带着10岁的儿子在街头写春联挣养家费。这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往下读,一个妇人为何要在街头抛头露面,为何她家中只有孤儿寡母。有太多的疑惑等待揭开。我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

我曾看过他的《纸醉金迷》、《啼笑因缘》,章回小说对张恨水来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如果把《金粉世家》与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相比,我认为《金粉世家》显然是更胜一筹。这两本书的内容都有《红楼梦》的痕迹,显然《京华烟云》的痕迹更明显一些,书里的很多情节是《红楼梦》的翻版,《金粉世家》则相对隐晦一些,从中看出他的创作思路更开阔一些。

《金粉世家》是以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故事展开的,贵族公子燕西爱上了平民之女冷清秋,他们可谓是一见钟情,为了获得冷清秋的好感,燕西可以说是不顾一切了。他想方设法了解到冷清秋的家庭住址,为了接近冷清秋,为掩家庭的耳目,找理由有时间尽快尽早接近冷清秋,借故是成立诗社,他特意在她家边上租上一套房子,而诗社也不过是他的一个幌子而已。事实上结局也如燕西所愿,冷清秋最终成为他的妻子。

可是燕西与冷清秋婚后到他们的孩子出世,短短的8个月时间,俩人早已是形同陌路,最后是劳燕分飞。他们的爱的旅程竟然如此的短暂,这出乎常人的意料之外。但仔细一分析,又合乎情理。

他们婚姻走向分裂的最大原因是不同是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燕西是贵胄之后,是在温柔乡里长大的人,父亲总理大人无暇管教他,母亲却也不能奈他何,他生活挥霍无度,他没有责任感,捅了漏子兄弟姐妹会为他担当。而冷清秋是平民之女,从小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那种独立自主的意识非常强烈,这与燕西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是两人的性格迥异。燕西是生性喜爱交际,喜欢热闹,交友、捧戏子是他生活里主要的内容;在金家虽然公公很喜欢清秋这样的媳妇,可却他却因病早逝。比较能信任的只有四姐道之。而冷清秋爱清净,不会主动去接近他人,虽说他俩是完全的自由恋爱,但是爱也会冲昏当事人的头脑,两人在不完全了解彼此性格的同时就匆忙结婚了。但是冷清秋作为一名高中女生,性格中也有爱慕虚荣的一面,在燕西强势的攻势下,她投入他的怀抱。她自嫁到金家后,就如当年的林妹妹到贾家一样,因自己家贫,处处小心,惟恐走错一步路,说错一句话。但是即便是这样谨慎,说话做事还是被别人断章取义,误会了去。

最后是他们俩人在婚后几乎没有什么沟通和交流。其实,当中有许多的误会由于不能及时消除,导致两人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清秋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开始提出意见受阻后就放弃努力改变现状,致使燕西更加地放纵自己,最后发展到连婆婆送给清秋的耳环也被燕西抢了去送给戏子。自从燕西父亲去世后,燕西已如同丧家之犬,原来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到头来是树倒猢狲散,他只好去依靠成为新贵的前女友,但是她又受不了女友的意气指使,最后,清秋在家中的一场大火中带着儿子隐名埋性远走他乡,而最后燕西的姐姐看他无人管他的处境下带他去了欧洲。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读后感 篇4

洋洋洒洒百万字在不知不觉中就看完了,葡萄藤上虽然开出了百合花,只可惜它最终还是凋零了,不一样的人最后还是会分开的。我静静地凝想,或许沉默年代真的不该有太遥远的相爱。

爱,因为执着而美丽,也因执着而残忍。疼痛的爱情执着于一次晚间的邂逅。当月神带着深情的寄托向人间洒下温情的缕缕柔光时,一位结着百合花般纯洁的少女随着迎风而起的纸片回眸顾盼。她,冷清秋,就在这一刻走入燕西的视线,走进他的柔情,也走进他的苦泪。

他,金燕西,这位生长在绿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纨绔子弟,在锦衣玉食的外表下珍藏着那一份难能可贵的对爱情的忠贞。于是,他在大雨中追逐清秋的身影,在校园里寻觅她的声音,在她家的周围感受她的气息。终于,他用自己诚挚的心与父亲用权力筑造的金字塔终于击垮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的芳心。他们相约在夜深人静的花前月下,浪漫于向日葵铺就的金色温床。金冷的婚礼用奢华铸造了盛大的浪漫,也由浪漫牵引至爱的顶峰,在绻绻温情的新婚之夜,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座由权势撑起的金粉世家是坍塌前的空中楼阁,在死亡之前尽情闪耀它回光反照的美丽,他们更没有想到他们的爱情将是那绚丽的烟火在绽尽它全部的感动与美丽后化为灰烬。

在那个除夕的夜晚,金家的高楼在星光璀璨的夜空下金碧辉煌,随着金凤举敲击洪钟大吕的声音,金家所有的家眷,善良的,阴险的,真诚的,恭维的都跟着金家老爷一起虔诚地跪拜,虔诚地祈祷,祈求他们的祖先能够保佑这座奢华的空中楼阁永远歌舞升平。然而,他们错了,善于玩弄权术的金家老爷也错了,再繁华的坟墓也不过是生命的终点。沧桑的人生,变幻的官场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悲剧。因而,燕西与清秋的爱情也注定要随着家族的崩溃而走向死亡。在一个没有平等,阶级对立,军阀混战的年代,冷清秋作为一位才情充溢的知识少女在经历了浪漫奢华的爱情之旅,体味了上层官宦家族纸醉金迷的生活后,终于作出了“不食嗟来之食”的决定,这是一位软弱女子在强大权力与绝望爱情面前的最后挣扎。金铨奔丧后的金家,如一群失去父母的孤儿,在习惯了阳光与雨伞的日子后,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除了恐惧,束手无策。仕途渺茫的金燕西无法苦撑与清秋之间爱的物质基础,无奈下决心追随白秀珠去异国另辟它途,天真地企图借用白秀珠的痴情与财力振兴家业。这个无法令人理解的决定使他们的感情顷刻破碎,而清秋在一场大火后的无声离去则彻底结束了他们苦心经营的爱情天堂。是燕西的错,清秋的错,还是白秀珠的错?也许,每个人都没有错,错的只是缘份,是他们在错的时间遇见了对的彼此!

在这场繁华的背后,可怜的又何止一个人。正如,白秀珠。在权力与亲情的玩弄下,在爱与恨的边沿苦苦挣扎之后,她选择怀恨离开,远嫁一个她或许不爱的人。人前傲慢冷艳的娇贵小姐,人后痴情无悔的单纯女子,她报复了抢走自己幸福的清秋和无视自己存在的燕西,同时也尝到了心痛的滋味。她战胜了金燕西与冷清秋的婚姻,却输给了爱情。

离别的月台上,燕西幻想遇到冷清秋,他把冷清秋抱得紧紧的,生怕再一次失去,可惜这一切都不是真的,燕西只能痴痴地亲吻自己手上的戒指,孤单地凝望远方?

我多想故事就在清秋与燕西的再次重逢中落下帷幕,可惜那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张恨水先生还是让他们分开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列不同的列车,驶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渐行渐远。那个曾经无比绚丽的金色圆弧,永远不会再相交?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读后感 篇5

莫向东西问旧因,看花不是去年人。

柳树荫下,素衣布裙,淡雅宜人,素妆少女飘飘欲仙,一见钟情。那年燕西17岁;清秋碧玉年华正值青春,16岁。清秋小小年纪,词章方面措置裕如,写得一手簪花格小楷,可谓是才貌双全;燕西无所事事,吊儿郎当、流连花丛、见异思迁,还极其重面子,可谓是除了总理少爷身份之外,徒有其表。

一场齐大非偶的婚姻,突破了阶级,却突破不了性格、三观上的不同。清秋前期的懦弱与一味忍让,换来的却是燕西变本加厉的争吵与嫌恶。物质与虚荣的引诱,纨绔子弟不过一时新鲜,却将花样娇艳的人蹂躏至人生的囚笼。只一年而已,月夕花晨,望月的人早已不同。

一个不知不觉被关进囚笼的人,最后勇敢地走出囚笼,是难能可贵的。决绝一书旧家成隔世,清秋最后的释然与洒脱,既傲骨又硬气!这样的清秋让我欣赏,结局又让我心疼。

钟鸣鼎食之家,如今风流云散。

金家世代簪缨,到了燕西一辈只余父辈蒙荫。兄弟四人无人正事,游手好闲,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严父无闲管教,慈母不忍苛责。倒印证了金铨一句:寄生虫。

这样的金家早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家道中落只是时间问题。却不料风云不测一醉泰山颓,整个金家怎能不山崩地裂?飞鸟投林?其实金家也不过步了那句老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且还少了一代罢了。

比起电视剧的浪漫,我更信小说中的现实。毕竟葡萄藤上是开不出百合花的。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读后感 篇6

爱,因为执着而美丽,也因执着而残忍。这句话很好的描述了《金粉世家》里那对凄美的爱情悲剧,为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最完美的阐述。当然这部小说并不单单只写爱情。张恨水通过冷清秋和金燕西的爱情悲剧,还有金家这个大舞台折射的就是北洋政府时的中国,反映了整个北洋政府上层社会的众生相。

其实对于金燕西和冷清秋两人的爱情悲剧。我认为这是必然性的,首先他们两个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金燕西是总理之子,出身于钟鼎之家,而冷清秋则是个普通的平民之女,但独立自主的意识却很强烈,这与金燕西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其次是两人的个性迥异,冷清秋独立自主喜欢清静,而金燕西则喜欢交际应酬,整日交友,捧戏子,生活挥霍无度,我认为这是他们婚姻走向破灭的主要原因,至于类似白秀珠,金三太太等外因则是最后的稻草。冷清秋在金家是孤独的寂寞的与其是格格不入的再加上两人婚后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和沟通,所以两人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

与之相对比的是柳春江和小莲的爱情完美和婚姻幸福,一样的社会地位差异,不一样的结局。小莲只是个小丫鬟比平民出身的冷清秋的身份还有卑微,而柳春江是前总长家的少爷与金燕西一样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两人地位悬殊最后却是琴瑟和鸣,结局圆满。当柳春江夫妇去金府认亲时,正是冷清秋被金燕西遗弃,独守小楼的时候,这强烈的反差令人唏嘘不已,让我悲喜交加。

在小说最后,冷清秋毅然带着孩子离开金家,挣脱了封建牢笼的束缚。与金燕西错之交臂,对于曾经的我来说对这个结局是非常不满的,觉得两人破镜重缘才是最好的结局。可如今我认为这对孤傲的冷清秋来说才是最好的结局,在最后都出淤泥而不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