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隔离点医护人员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隔离点医护人员的心得体会 篇1
连日来,以武汉为重点的全国人民经受着又一场严峻的考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无情的肆虐着人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党中央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防控疫情斗争中高扬旗帜。是呀,冲在防控疫情最前面的,是辛勤的医务工作者,是我们的党员干部。飘扬在防控疫情战场上的那一面面鲜红的党旗上,铁锤镰刀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树旗帜强引领”“亮身份做表率”,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一道,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颂歌。
应对继续蔓延的疫情,他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不管条件怎样的艰苦,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始终坚守阵地,疫情不被控制绝不回头。犹忆当年林则徐曾有的铿锵誓言——“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如今的党员干部们,更当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下定“疫情不退,我们不撤”的豪迈决心。是呀,最是危难见真情,在这万众一心,共战疫情的时刻,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只要紧紧依靠群众,就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不是吗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白衣天使;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旗鲜红。从报道中可知,无情的病毒挡不住爱心的流淌,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党员干部们,组成一支支志愿者队伍,离“小家”,为“大家”,舍弃节假日的休闲娱乐,毅然奔赴充满艰辛与危险的疫情重灾区,为生命而战,为“初心”而战。那一支名为“武汉精神”的志愿者队伍,从三名青年人开始,逐渐构成了一支服务群众战胜疫情的队伍,从口罩供给到其他服务,一向战斗在每一个角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爱的力量无穷。
那肆虐的疫情,那特殊的战场,正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考卷。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此时更加凸显。也许,战斗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的同志们,背不出多少高深的理论,但他们牢牢记住了自己的身份,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干部,是一名医生,群众有难,必须上前,哪怕舍弃了自己的“小家”,也不能放弃了“大家”。普里尼说:“在期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期望。”在大灾面前,任何人都不是旁观者,但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绝对应当是、先行者。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疫情未到,防控先行。战场摆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疫情防控刻不容缓,党员干部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们,用智慧、勇气和双手,撬动的是防控疫情的“杠杆”,托起的是人民的期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让那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一线阵地上迎风飘扬;那舞动的铁锤镰刀,正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迎之后新一轮春暖花开!=
隔离点医护人员的心得体会 篇2
当前,疫情处于较为严重复杂时期,疫情防控更是处于关键阶段,需要有人能站出来真正担当作为,“安抚”公众情绪、“控制”恐慌状态、“有条不紊”度过难关……每一项工作都刻不容缓。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面对严峻考验,全体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众志成城,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群众安心最大“定心丸”!
冲锋在前,奋战一线率先抓落实,不缺执行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危难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临危受命”,“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阖家团圆日,奔赴“疫区”支援,他们说“国家的大事,我们义不容辞”,直抵防控最核心战场,他们说“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率先抓防控落实,需要他们冲锋在前,这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更是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所在。落实防控责任必须依靠基层一线强有力的执行力,疫情防控目标和各项措施需要落到每个岗位、每个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执行”的过程就是给老百姓“定心”的过程。
铁拳出击,积极应战抗疫现成效,不缺战斗力。疫情严峻亟需引起全面重视,但绝不是制造恐慌,公众的恐慌来源于抗疫信心的缺失,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就是人民群众“驳击”恐慌的最有力支撑,任何时刻任何情形,党员干部都不缺战斗力,铁拳出击、有条不紊就是最“扎实”的担当。面对疫情阻击战,医务战线的党员干部前赴后继迎难而上,有了他们的“不计报酬、无惧生死”,才有了“疫霾”下一点一滴的“捷报频传”。每一份请愿书承载着的都是勇敢的决心,他们说“作为医护人员,我责无旁贷”,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他们不眠不休从未言弃,这是党员干部的担当,更是击退“肺炎”的战斗力所在。好消息不断传来,千万人心的汇聚就是真正的信心和力量。
科学应对,钻研科普及时解疑难,不缺“免疫力”。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病毒”是我们共同的且是唯一的“敌人”,科学应对、信任依靠、尊重扶持是增强“免疫力”的良药。科研战线的党员干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开展疫情应急科研攻关,强化防控诊疗技术研发及成果应用,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提供科技支撑,他们一直在行动,这样的科研“智囊团”,是人民群众的自豪与信任所在。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科普战线的党员干部与谣言抗击、与质疑抗击,信息公开不隐瞒、专家回应解疑惑、稳定情绪增定力。尊重科学是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宝,党员干部要带头理性应对,让科学、透明、作为成为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方案应对,非常情况需要非常手段防控。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党员干部要“有所作为”“有所担当”,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让担当作为成为人民安心最大“定心丸”。
隔离点医护人员的心得体会 篇3
这是个异常的春节,没有上门拜年,没有亲戚团聚,没有朋友见面。这是个异常的春节,有医护人员的一线奋战,有人民军队的有力守护,有建设团队的昼夜施工。这个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而不一样。这次疫情,也定会因为众志成城的抗击而不一样!
抗击疫情,离不开“万众一心”。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云聚会、电子拜年、拒绝野味、食物煮熟;关注疫情,自觉隔离,提高警惕,不信谣,不传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定能战胜疫情,迎接春天!
抗击疫情,离不开“同力协契”。国家的有力部署,政府的高度重视,媒体的大力宣传,电商的大力支持,名人的倾囊相助,国人的爱心支援,都让中国成为抗击疫情的“共同体”。听从指挥,步调一致,共克时艰!
抗击疫情,离不开“最美的逆行者”。疫情面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愿提交申请,写下“若有战,召必回”;他们穿上防护设备,为病人供给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不畏病毒,为抗击疫情供给专业的指导。他们是医护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者!
所谓白衣天使,是我们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我们无私奉献的前辈,他们不顾危险,和死神斗争。我们是天医人,是医学生,愿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有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气与毅力。医护人员们,加油!你们的背后,有十四亿中国人!
隔离病毒,但不会隔离爱。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待到战胜疫情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武汉游东湖,看樱花!
隔离点医护人员的心得体会 篇4
我有幸担当街道隔离点第一批入驻医疗小组内围组组长,面对每天高强度不定时工作,团队成员每刻都不敢放松,必须做到认真核对,精准采样,准时记录,严格消杀。并组织服务组成员,熟悉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解读疫情新要求,练习消杀,练习穿脱防护服等。防护服是我们的铠甲,消毒喷壶是我们的枪。即使工作至凌晨3点,回到宿舍后我也会记录下今天都完成哪些工作,遇到什么新情况,如何解决,团队成员意见建议有哪些,总结经验后再列出明天单采、双采、环境、送解除隔离、终末消毒等工作内容。
隔离点隔开的是我们距离,隔不开的是我们的关心和亲情,“医生我孩子体温37.1......”“医生我头疼,睡不着......”“医生我没事,能不能不采核酸......”“医生我家里有事需要出去......”,每当面对隔离人员有焦虑情绪时,我们都会用专业的知识做好解释、安抚工作,陪伴被隔离人员渡过医学观察期,共同战胜疫情!
隔离点温馨与辛苦常伴,有一天姐妹们奋斗至凌晨三点,第二天一早大家精神抖擞继续开工,忙过一上午,收到了中心领导送来的小惊喜,原来是刘艳华同学要过生日啦,领导们送来了生日蛋糕,大家顿时一扫身体的疲惫,心里暖暖的,幸福感爆棚!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回顾隔离点工作,我总结出一句话是“一责任,二担当,三严谨,四热情,五团队合作,六信念,相信国家,一起努力,战胜疫情。”在街道和中心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医疗组、后勤保障、安保等各小组的辛苦付出和密切配合下,我们圆满完成了第一批次入驻任务。
隔离点医护人员的心得体会 篇5
“曾经”我是一名社区康复治疗师。
“现在”我又多了一个“角色”——隔离点的“班长”(负责管理工作)。
初来乍到的不安
初来时的我是忐忑的.,性格上的慢热生怕拖累团队里的队友,同时又挂念着平日里病友们的治疗。但我明白,只有自己快速融入才能完成任务。
作为当班“班长”,需要不断的对工作进行调整,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做好分配。虽然经常在夜里两三点前难以合眼,甚至有时一抬头天都亮了,但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做好上传下达,使工作流程更顺畅些,并尽可能实现精细化精准化。
一位特殊的“客人”
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2岁的老奶奶,由于年纪大,眼睛不是很好,又有糖尿病,所以刚来时,老人很抗拒。冲着我们说道:这不是哪儿都去不了了。原来老奶奶平日里都有每天去公园散散步的习惯,现在却只能待在房间里。
考虑老人年纪大,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紧急商议,最后约定每个人在工作之余,陪她聊聊家常并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作为康复治疗师的我,建议她可以在房间里做做操、动动腰、看看窗外远眺,饭后记得房间里走一走,避免因长时间不运动,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老奶奶的紧张情绪很快就缓解了,临走时不停地跟我们说着感谢!
重庆“辣妹子”
隔离点中有着这么一位“客人”,刚开始大家诧异,为什么每次发放的餐食总是原封不动的放在门口,最后还是信息员在身份证上发现了“细节”——重庆“辣妹子”。通过沟通了解,她是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14天的隔离时间,实在吃不惯天天带有甜味的上海本帮菜。但因为性子急,她在入住前也没有细看告知单上的内容。
随即,我和厨师商量给她开“小灶”,她的饭菜不加糖,另外在餐盒上放了一瓶辣椒酱。就这一个举动,深深触动了她。“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时,一定要来重庆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热情的邀约回应了我们的付出。
类似的小故事还在隔离点不断发生着,这里面有被隔离人员的理解,更有与我并肩作战小伙伴们的辛苦努力。作为定期驻扎在隔离点的队员,我们始终把守护大家的健康作为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忙碌的工作让我忘记了时间飞逝,我也不再是初来乍到时的手忙脚乱。此时此刻,我更能体会到“时刻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摆在第一位”的责任。我为能成为抗疫集体中的一份子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隔离点医护人员的心得体会 篇6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如何在基层做好疫情防控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可是在农村一提到疫情老百姓就不够重视,不听劝,出门始终不愿意戴口罩,总觉得“非典”都经历过,还有什么可怕的一提到返乡人员要进行医学观察,就陷入了恐慌。所以,做好群众的宣传与疏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办,别着急,办法总比困难多,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尽的。
土味标语时尚化,防疫知识入乡入村入脑入心。“省小钱不戴口罩,花大钱卧床治病”“此刻请吃的饭都是鸿门宴”,这些“话糙理不糙”的土味标语,显得十分接地气,老百姓听的明白。这样的宣传形式让他们明白了疫情的严重性,主动做到了少出门、不串门,宅在家中就是对国家重大的贡献。
小喇叭发挥大作用,既保护自己又提高村民知晓率。防控疫情,我们在行动。你瞧,南川区的车载小喇叭发挥大作用啦。“各位村民朋友,在这十分时期,外地回来人员莫乱跑,传染肺炎不得了,人多莫去凑热闹,出门记得戴口罩”,流动车喇叭循环播放,在口罩有限的情景下,既保护了自己,又做到了全方位宣传。在基层一线,众多乡镇还组织村社干部、卫生院工作人员、基层民警利用人力手拉音箱循环往复地向群众宣传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知识,提高了村民的知晓率。他们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在关键时刻为村里的群众扛事”,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用接地气的方式打通疫情防控最终一公里。
微信群联系你我他,全力构建疫情防控安全网。在线上,一些不实舆论误导村民,老百姓的鉴别本事有限,于是各个村民小组建立了微信群,对一些不实消息及时辟谣。同时,他们运用互联网安全高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消除老百姓的恐慌,让村民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这样的硬核操作,实现了让信息流多跑路,让人员少跑腿,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依靠人民坚决打好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