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童年读后感

知远网

2025-11-04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大学生童年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大学生童年读后感 篇1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童年,有人有快乐的童年、有人有悲惨的童年、有人有贫困的童年、也有人有幸福的童年。而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却过得比一般人要悲惨。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开头,便以高尔基的父亲去世作引子,讲述了他童年悲惨的生活。高尔基的童年之所以悲惨,是因为他的家族并不美满,虽然他家除了他父亲去世以外,其他人都建在,但最爱他的只有外祖父和外祖母,他的母亲竟抛下幼小的他不辞而别,两个舅舅和两个表哥都不喜欢他,他们还为争财产而斗得你死我活,这样的家庭状况,使童年的高尔基异常孤单,每天受到家里人的训斥、责骂,从小就背负起家庭的压力。虽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高尔基仍然酷爱读书,最终成为伟大的作家。

当我读完高尔基的这本自传体小说时,我顿时就觉得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我发现,我的童年要比高尔基小时候幸福的多,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简直像是天堂一般。高尔基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中,仍勤奋学习,我更要加倍学习,不辜负幸福的童年。

大学生童年读后感 篇2

在春节这样一个全家欢聚、非常快乐的时刻,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部著作。这本书是高尔基真实的生活写照。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沙皇统治下的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家庭生活。

书中的阿廖沙是一个可怜的小孩。他自幼丧父,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贪婪吝啬,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件小事毒打阿廖沙。两个舅舅也残酷无情,毫无人性,非常讨厌阿廖沙,只有外祖母疼爱他。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阿廖沙居然勇敢的走了出来。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当时人心的丑陋。

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小茨冈之死”。小茨冈是一个积极乐观,善良热情的雇工。他给予了阿廖沙足够的温暖,也是阿廖沙的朋友,还经常替他挨外祖父的藤条。在伤痕累累的情况下,还在安慰阿廖沙。小茨冈经常受到侮辱,却从不抱怨。小茨冈的死是因为两个舅舅和他一起抬十字架,小茨冈脚下绊了一下,两个舅舅放开了十字架,把小茨冈压在了十字架下面。但当外祖父问起这件事时,两位舅舅对害死小茨冈的事供认不讳,也体现出了他们对生命的蔑视。我非常替小茨冈感到惋惜,心都被揪起来了。阿廖沙失去了为数不多的好朋友之一。他那时还小,以为小茨冈会像以前一样从地上坐起来,但是,再也不可能了。

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心地善良的好孩子。他能够辨别是非,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虽然他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好的环境里,但这反而让他成长为一个坚强、正直、勇敢的人。这让他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童年》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黑暗统治时期的艰苦生活,让我知道了现在这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学习,更加珍惜幸福生活。我们现在多幸福啊,每天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课;不会有人欺负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在高尔基那个年代呢?他应该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吧,几乎天天有人欺负他,辱骂他,跟现在简直是天差地别。我们千万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定要努力学习。我们再不努力学习,就太对不起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和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了。

阿廖沙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出的钢铁般的意志才成就了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我想起了海燕中的一句话“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大学生童年读后感 篇3

在假期里,我看了不少书,其中,高尔基的《童年》让我印象深刻。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这本书给吸引了,我便一口气读完了它。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四岁就失去了父亲,跟随着痛哭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搬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到外祖父的狠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保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这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在挨到外祖父的狠打的时候,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和蔼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灿烂的,是多么欢乐;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争吵之类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有人说,我们是小皇帝、小公主,这一点也不假。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再奢侈,不能再浪费;我们要开始为长辈们着想,学会体谅他们;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开始懂得自己是多么幸福,自己是多么幸运呀!

大学生童年读后感 篇4

在我的心中童年是幸福的,有父母相伴;童年是快乐的,与伙伴玩耍;童年是美好的,怀着无数的憧憬;童年是五彩的,蕴藏着许多有趣的回忆。但当我读完《童年》后,我感受到故事主人公的童年却是凄惨的、童年是黑暗的、童年是悲伤的、童年更是无助的。

主人公阿廖沙有着一个痛苦的童年,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随后家里又发生了一场大火,舅妈死了,两个舅舅分了家。阿廖沙跟随外祖父母住在一个酒馆的上面,但家里也总免不了发生一些血腥事件。外祖父又突然卖掉房子,重新买了一座房。

在那里,他认识了奇怪的“好事情”——瓦列依。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欢乐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争吵之类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泡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童年》让我明白: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珍惜每一寸快乐的时光。懂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迎接挫折,那理想的彼岸一定会离我们不远。即使生活是多么的困苦,只要怀着一颗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那我们就能化悲哀为力量,与逆境作斗争。

大学生童年读后感 篇5

每个人都有童年,有的是纯洁天真的,有的是幸福美满的,有的是平淡无奇的,也有的是艰难困苦的。我相信,大部分的人的童年一定是前两种,可以无忧无虑的在家人的爱中成长。但还有一部分人的童年是第四种,挫折不断,困难重重,生活在一个冰冷,没有爱的世界里。于是他们便学会了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的生长。如果不相信,那么就去《童年》这本书中寻找答案吧!

本书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从阿廖沙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他的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的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廖沙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的昏死过去。再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尽管这尽人激愤和狂怒的童年以及身边这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阿廖沙并没有被这些黑暗的丑事和腐蚀人的恶势力所压倒。他反而被锤炼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的人。因为在黑暗的现实中,还有善良、正直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则是阿廖沙那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外祖母种下的。是她让阿廖沙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而现在的我们,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就放弃了,就停止了奋斗和前进。当今网络上有一句话“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多趴一会儿。“很多人看到后都是一笑而过,却没有一个人真正思考过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说的就是现在的我们。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经不起生活的大风大浪,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还没开始奋斗就觉得自己一定不行,一定办不到。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奋斗,为了梦想坚持不懈、执着拼搏,再大的风浪也算不了什么。失败是留给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不应该也没有资格享受成功的喜悦。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虽然童年没有像阿廖沙那样辛苦,但我们更要成为像阿廖沙那样勇敢、正直,坚强和善良的人。

大学生童年读后感 篇6

我在这个暑假里,读了高尔基一生的三大名著,想必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是哪三本了吧。当我读完这三本书的时候,尤其是《童年》这本书时,我陷入了沉思。

《童年》这本书一开始讲的是高尔基的父亲被霍乱传染身亡后,高尔基跟随外婆和母亲一起来到外公的染坊。在那里,高尔基读懂了“人心险恶”这四个字。高尔基的外公因为缺钱,所以为人暴力,专横,而且高尔基也遭受过他的虐待。高尔基的两个舅舅——雅科夫和米哈伊尔也视财如命。在这种黑暗之中,有两道光照亮了高尔基的心灵:崇拜圣母,会讲故事的外婆和大爱无私的母亲。外婆教会了高尔基阅读,母亲则教会了高尔基用心去爱这个世界。是应为有这两道光,高尔基才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才有后来辉煌的成果和荣耀!

当外公毒打高尔基的时候,简直不把高尔基当他的外孙,而是当作自己手下可以任意使唤的工人,想打就打。在一旁,高尔基的母亲和外婆,还有高尔基最好的朋友“小茨冈”一直紧紧护着高尔基,不让高尔基遭受外公的毒打。特别是“小茨冈”他用他那瘦小的手臂,死死的挡住高尔基外公一波又一波的毒打,即使手上布满了伤痕。高尔基的母亲用手抱住高尔基,就算自己的头被尖锐的木块划破了,也不在乎。读到这里,我既感动又愤怒。让我感动的是“小茨冈”的友情和外婆及母亲的亲情。它们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守护朋友和自己的子孙。让我愤怒的是外公的残暴。他只顾自己满足惩罚犯了错的高尔基的快感,不为他人的痛苦和担心而考虑。

当时那个动荡的社会里,生存下来是有多难啊!《童年》的结尾写道十岁的高尔基走向了“人间”,就是那个冷漠,无耻,但是也有生命之光世界!当我看到高尔基十岁这个年龄时故事,我快要喊出声来了!我今年已经十一岁了,虽然也会一些本领。但十一岁的我,问问自己,我能像高尔基那样有勇气的步入社会吗?在这个高科技时代,重要的不是体力,而是脑力。但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我能独自生活吗?有些人觉得这个问题太远大了。但关键是我们有些同学,现在连关灯独自睡觉都不敢!十一岁,快上五年级了,想想这个时间,我们在学校的守护下,父母的呵护下,还能走多远!是时候敲一下警钟了!不能再过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了!

把高尔基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对比一下,发现这真是天与地的差别呀!高尔基的童年缺衣少食,还经常挨打。我们的童年幸福快乐,国家强大,政策开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努力学习,将来能报效祖国,这不是应该的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