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生活中调查报告(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生活中调查报告 篇1
为了调查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问题,我对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调查。
绿色社区是人人向往的居住条件,但现在的社区大多还没有达到绿色社区的标准。,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没有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2、没有节水、节能和节约生活资源的举措;
3、没有做到多植树,使社区清洁优美。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从每一个小事抓起、从身边做起。一个很小的忽视都可能浪费掉大量的水、电和能源。
我们在对节能减排绿色社区的调查过程中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对小区绿地的清洁情况的看法?
2、你如何处理家庭的`日常垃圾?
3、你家的装修选材是否注意使用环保材料?
4、你家是否常用一次性用品(快餐盒、筷子、塑料袋等)?
5、你的家庭是否有水的二次利用情况?
6、出门在外是否关灯?
通过调查,我发现,小区内的清洁十分良好,很少看到垃圾,但有乱丢废弃电池和扔掉可二次利用的东西的现象;大家也不太注意使用环保材料,常使用一次性用品;有些人出门在外,感觉时间短,也常有不关灯的现象;大多数年轻人没有将水进行二次利用的习惯。小区内的绿化整洁还不错,但没有看到一些相关的节能环保措施,小区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垃圾的分类回收以及污水排放等问题。
我这次调查,主要是针对社区的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方面。经调查我们发现,时代在进步,同时,人们也不断的制造垃圾,不断的浪费能源,不断的排放尾气,不注意环保,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节能减排当务之急,这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希望我们城市进步的同时,决不要忘记节能减排,决不能忽视环境保护。作为初中生,我们更时刻要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以促进我们未来的城市发展更加美好。
生活中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并且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初中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作为一个实习的初一数学教师,我选择这一课题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影响他们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对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的调查研究是对本校初中三个年段17个班的部分同学(119名)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19份。调查后对问卷上的回答逐个进行统计,并分别计算出每个答案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然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三、调查结果显示
(一)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浓厚
1、喜欢上初中的数学课的同学只有近一半(其中很喜欢的只占总人数的11.8%,喜欢的占35.3%),还有43.7%的同学对上初中数学课的情感体验一般,9.2%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初中的数学课。
2、只有近一半同学对数学感兴趣(其中有兴趣的只占总人数的34.5%,曾经有过的占13.4%),还有47.9%的同学对学习数学情感体验一般,
4.2%的同学明确表示对学习数学完全没有兴趣。
3、数学科在所有学科中,按学生喜爱的程度,排在第一的只有11.8%,排在第二的有15.1%,排在第三的占40%,排在第四或以下的占36.1%。
4、喜欢做数学作业的同学只有29.4%(其中很喜欢的只有5.9%),而有52.1%的同学对做数学作业很勉强,还有18.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5、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兴趣爱好”的只占25.2%,是因为“中考的压力”而学数学的有37.8%,而有31.1%的同学学习数学的动力是认为“数学有实用价值”,还有5.9%的同学是由于“老师管得严”才学数学的。
(二)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自主学习数学的少,依赖他人学习数学的多。
调查中发现:初中数学课堂中,最喜欢“听老师讲解”的人数占44.5%,最不喜欢的只占7.6 %,最喜欢“与同学讨论”的人数占45.4%,
最不喜欢的只占3.4%,而最喜欢“上台板演”与最喜欢“上台当小老师”的人数分别只占3.4%与4.2%,但最不喜欢的却分别占29.4%与
47.9%,最喜欢“举手发言”的人数只占2.5%,最不喜欢的也占11.8%。这说明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自我,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们很少自主、主动学习数学,这恰恰也是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的标志。
(三)影响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当然还有教材内容的原因。不能说老师没教好,或说学生自己上课不听讲,课后抄作业等,更不能将责任全推到教材内容上,抱怨所学知识太难。其真正原因应该说这些原因都有一些,只是比重多少罢了。
1、调查表明,有45.4%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的风格对他们培养数学兴趣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老师的“个性品德”与“专业素养”分别占23.5%与21.8%,而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影响最小的是“外貌(年龄,衣着等)”。这说明教师上课的风格不能再是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了,而应改变,现在大多提倡“师生平等,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而让学生感到数学老师与自己共同学习,这样对他们具有一定的鼓励,是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之一。
2、喜欢初中数学
的同学,有25%是因为“小学数学基础好,从小就喜欢”,只有5.4%的同学是因为“老师讲课很精彩”才喜欢,而有46.4%的同学是因为感到“数学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还有23.2%
的同学是因为觉得“数学对今后的.生活,升学有用”而对数学感兴趣。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进,而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了对自己有帮助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
3、不喜欢初中数学的同学,有28.6%是因为“小学数学基础不好,从小就不喜欢”,有7.9%的同学回答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而认为数学“学了没多大用”的同学只有4.8%,但认为“数学太难”的同学却有49.2%,还有9.5%的同学有其它原因。这说明,教材内容偏难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因素,而小学数学基础是否打好,也是学生对数学兴趣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教材内容需要降低难度,学生自己也要牢固掌握基本知识,打好基础。
4、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最喜欢这一类型教师的学生占43.7%,最喜欢“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的数学教师占32.7%,而最喜欢“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的数学教师的学生,与最喜欢“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数学教师的人数一样只占11.8%,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四、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建议
(一)让学生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调查中发现:多数同学认为初中数学学习中“应用”这一环节最难占62.2%,但还是有35.3%的同学认为“把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是
培养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数学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实用,它是人人必需,个个必用的一种工具,而任何知识的学习,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把生活问题变为数学研究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为生活实践服务。只有这样,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价值感与渴求感,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力量,尝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
调查中发现: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中,因为觉得“数学太难学”的人数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因为“基础不好,从小就不喜欢”。这说明这些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
人类需要成功,而学生需要成功的感情更为强烈,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学习愿望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尝到成功的滋味,他们就会过高估计数学的难度,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子,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在平时练习、课堂作业、考试中,要给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提问或上台板演时,要让学生能体面地、自豪地坐下去或走下去。当学生出现差错或回答不出时,不要简单地给予否定
生活中调查报告 篇3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市场街
调查对象:街头招牌、广告等公共场所中的错别字、繁体字等不规范用字。
调查经过:
我特地和另外两个同学针对街头错别字等做了一次调查。现在虽是“文化世纪”,人人都有文化,可是街头错别字仍然不少,除了店家使用繁体字将自己的店名用繁体字作为商标注册,符合《商标法》外,其它的错别字、异型字等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如:我们在一家饭店门口发现“抄”饭,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零售店铺门口:“另”售,装潢店门口:装“璜”等;还有一些是店主故意写错的,如:眼镜广告:一“明”惊人,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在这条街上所有不规范店牌中,有90%是使用了繁体字和错别字。而一家店中的告示牌竟全都用了繁体字!繁体字和错别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特别是那些错别字,很可能会传播错误的知识,产生不良的影响。
调查反思:
在大街上走了一圈后,我们发现街头不规范的字还是挺多的,可还是有很多行人看了之后不以为然。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XX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希望人们都能重视起来,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播祖国的优秀文化。
生活中调查报告 篇4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市场街
调查对象:街头招牌、广告等公共场所中的错别字、繁体字等不规范用字。
调查经过:
我特地和另外两个同学针对街头错别字等做了一次调查。现在虽是“文化世纪”,人人都有文化,可是街头错别字仍然不少,除了店家使用繁体字将自己的店名用繁体字作为商标注册,符合《商标法》外,其它的错别字、异型字等我们又发现了许多。如:我们在一家饭店门口发现“抄”饭,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零售店铺门口:“另”售,装潢店门口:装“璜”等;还有一些是店主故意写错的,如:眼镜广告:一“明”惊人,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在这条街上所有不规范店牌中,有90%是使用了繁体字和错别字。而一家店中的告示牌竟全都用了繁体字!繁体字和错别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特别是那些错别字,很可能会传播错误的.知识,产生不良的影响。
调查反思:
在大街上走了一圈后,我们发现街头不规范的字还是挺多的,可还是有很多行人看了之后不以为然。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XX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希望人们都能重视起来,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播祖国的优秀文化。
生活中调查报告 篇5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时刻都会接触到汉字,无论是耳朵听,还是眼睛看,汉字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富强发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来学习汉语,汉字更成了祖国文明的象征。而在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的错别字让人眼花缭乱,啼笑皆非,让人不得不重视。
为了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一、由于语文知识不扎实而写错别字。
在一个村庄的小鱼塘里,我看到一个自制的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这样几个大字——“禁止钩(钓)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饭店门口的“抄饭”、修车店门口的“补胎冲气”、零售店门口的“另售”、家具店门口的“家俱”、装潢店门口的“装璜”、洗车店门口的“洗车打腊”水果店门口的“波萝”……唉,让人哭笑不得。
二、有人为了图方便,随意简化汉字而写错别字。
在集市上,你会看到“鸡旦”、“合饭”这样的汉字,在体育用品店你会看到“兰球”的标签,停车场的.招牌上写着“仃车收费”,甚至还有人自造汉字,招摇过市,我在一家面条店门口看到的“面”字,只剩下了外面的框框,里面的内容呢?大概主人怕麻烦就省略了。唉,我的懒惰的叔叔阿姨婶子大娘们啊,面对你们,我简直无语!
三、有的商人为了赚钱,故意写错别字
走在繁华而又喧闹的大街上,刺眼的错别字随处可见,看看那些花花绿绿的招牌吧!什么“陶之夭夭”(陶吧)、“一网情深”(网吧)、“衣衣不舍”(干洗店)、“一明惊人”(眼镜店)……这些店名往往让人过目不忘,同时又让人隐隐不安,店主为了使自己生意兴隆而随意改变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们小学生学习汉字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种现象难道不应该提出批评吗?
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要热爱汉字,杜绝写错别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文字都无法掌握,又如何学习其它语言呢?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都来规范使用汉字吧!
生活中调查报告 篇6
摘要:衣服是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可对于这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造成了不少的浪费。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人们对服饰的消费和使用观念也不断地变化着,但也随之而来了不少的浪费现象,这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减少或避免浪费,发扬节俭的风格。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现今社会,我们更应将其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世界的丰富表现在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其中,服饰的变化尤其大,人们的穿着告别了以前的简朴单调而得多彩时尚,并且人们对衣服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难免也有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本次实践调查就是诣在了解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衣物的一些浪费现象,希望能发现一些问题并能找到些良好的解决浪费的措施,共发放了100份问卷。
从调查问卷来看,受调查人群中有三成半左右的人在衣服上的年花费在1500~3000元之间,另有3成的人是在500~1500元之间,而在3000元以上的占了两成,500元以下则是相对最少了,并且大家每年所添置的新衣数与衣柜中的衣服数基本与买衣服的费用成正比,这说明在相对于富裕的我国东部地区来说,人们对于服饰的费用还是不太吝惜的。在换衣服速率上大部分人对于春、秋、和冬装是2年一换,夏装一年一换,我们认为在这其中就会有不少的浪费现象,衣服的使用年限大大小于人们的更换速率,造成许多的还可使用的衣物资源的浪费,甚至有许多新衣也被搁置着;在被问到“你认为一些落后地区人们的换衣服速率是多少?”时,超过7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3年以上”,从中可以看出大家普遍对于落后地区的人的生活状况是有所认识的,但是对于那种简朴清贫的生活却大都是不大容易接受的。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人们挑选衣服时大多以实用、美观和搭配为主要标准,并不盲目追求高档高价;在旧衣服的处理问题上,只有3成多点的人选择了直接丢弃,其余的都会将其送人、捐赠或收拾好保存着等。
在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生活中确实存在了许多浪费衣物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有不少人买衣服过程中花费不少金钱,买的衣服数量较多但有些却穿的次数很少;
(2)、大部分的衣服淘汰速率比较快,但淘汰后得到衣服没有很好的处理,有一部分人选择直接丢弃,另有相当一部分人则是将旧衣服保存着,而没有让其产生2次利用价值;
(3)观念上人们更是与以前有着极大的差别,老一辈口中所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简朴风格,现在已没有多少人认为还适合现在的社会,在调查问卷中也只有2成左右的人赞成继续这样的节俭。
我们认为造成了上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日益富裕,收入不断增加,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对于衣服的购买能力大大增加;
(2)、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的解放,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服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蓬勃发展了起来,数量众多及风格花样百出的服饰充斥了人们的眼球,选择余地成倍得增加,大家很容易能买到自己心仪的衣服,铺天盖地的漂亮衣服极大的刺激的人们的购买欲,但服装的生产与新品推出率的快速也使人们对衣服的更新率变得很快;
(3)、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传入中国,追求时尚的.观念在年轻人中蔚然成风,爱美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对于穿衣打扮也变得讲究起来,许多人愿意在服饰上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而与此同时,节俭的观念被生活日益富足的人们渐渐的淡忘了。
勤俭节约一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发展迅速,富强而昌盛,人民不必过着紧巴巴的生活,可以尽情追求着美和物质享受,但是节俭的美德我们更不能舍弃。服饰穿着只是大家生活中的一个小的方面,但是每个人都有一点小小的浪费的话,那积少成多的结果就是社会资源的巨大不必要的损耗。在这次的实践调查中,不少暴露出来的浪费现象让我们感到惋惜不已,我们为此也努力思考和寻找了一些解决浪费现象的比较实际的方法:
(1)、购买衣服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要盲目追求时尚、盲目攀比,也不要见猎心喜,购买大量衣服而却根本穿不了几件。当然,值得说明的是,我们认为追求穿着的时尚美观与节俭是并不对立的,我们反对的只是衣服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的铺张浪费。
(2)、对能很好使用的旧衣物进行2次利用,可以转送他人,也可以捐赠、转卖等等。这是普遍并且最好的方法,衣服的使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3)、自己动手,将旧衣服再次裁减做成新装,如将裤子改成短裤、短裙,t恤改成背心,大人的衣服改小成小孩的衣服等。
(4)、旧的衣服还可以用改做其它很多的用途,可以改造成坐垫,靠枕、背包等。除了上述的实际做法外,思想上我们也须树立“简朴实用、勤俭节约”的观点,在物质文明发展迅速的现今社会,我们确实已不必再将一件衣服补了又补,然后穿个五、六年甚至十来年的,可是节俭的思想却是更加必不可少,奢侈浪费只会使社会变得糜烂,唯有节约朴素才能使社会发展清明。
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希望人人都能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共同努力建造一个和谐的节约型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