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呼兰河传》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呼兰河传》优秀读后感 篇1
“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著名的文学家矛盾这样评价过《呼兰河传》这本书。最近,我也认真地品味了这本书,不由得啧啧赞叹。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回忆录。她用孩子的角度记叙了她自由的童年,以及呼兰河这个小镇的各种事。这本书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写,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对祖父和菜园子的喜爱及对当时封建社会的绝望。
《呼兰河传》里写的最大的是祖父的菜园子。这里,用了许多拟人的手法把动物、植物都写得栩栩如生,同时也特别突出“自由”的意思。看着“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人管”等句子,心里不觉“看”到了一些场景“菜园子很大很大,到处种满了植物,青一大片,黄一大片。哇,真令人大开眼界呀!院子里的昆虫也不少,东边几只蝴蝶,西边几个蚂蚱,整个园子都活了。”看到那些句子,联想到那些画面,我不禁羡慕起萧红来了。
但是,可怕的封建社会,很少有像萧红那样拥有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怕与凄凉。《呼兰河传》中也写了不少可怕的生活及对封建时代的痛恨,主要写了:“有一家人娶了小团圆媳妇,然后把她折磨死了。我看后,一下子觉得可怕,毕竟,一个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么的可伶、可悲的。我想,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举不胜数吧。
《呼兰河传》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后人去研究的书,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好好地读一读。
《呼兰河传》优秀读后感 篇2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叫呼兰河,是萧红(原名:张乃莹)童年开始的地方。那里有童真,有快乐,也有迷信和愚蠢,还有坚强。
童真
对于萧红来说,童真也许就是把家里的箱子翻了一个遍,就像淘宝一样,充满了乐趣!有时跑到戏台子旁边听大人咿咿呀呀的唱戏,但心却不在戏上,而是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玩耍,或在旁边的小商贩那里买咚咚作响的拨浪鼓。
快乐
当萧红把花环放在她祖父的头上,萧红就会很快乐,就算祖父看到了她也不会失落。心里依然是快乐的,快乐来自于童真,童真来自于纯洁的心。
迷信
迷信只不过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想象,结果有一些人就趁机赚钱,欺骗了无辜的老百姓。比如说:书里的一个胡家的团圆媳妇,长了病。我感觉一定能够治好的,但是团圆媳妇却被那些跳大神的、还有自称云游真人的给折磨坏了。还花了许多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钱”。要是当时人们早一些摆脱这些想法,该多好啊!
愚蠢
书中说:路上有一个大坑,下雨天雨水堆积起来,过路的车和家禽都会掉进去,人们想了无数办法,比如:拆墙、种树,然而却没有想到最直接的办法:填坑,那些古怪办法也没有成功。为什么他们不把坑填了呢?我感到非常的不解。
坚强
坚强是最美的事情。在书里的磨官冯歪嘴子就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不但要养两个孩子,还要承受精神的压力,因为他娶了一个勤劳能干的王姑娘,别人就七嘴八舌的议论王姑娘怎么就嫁给了一个穷磨官。
呼兰河是萧红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地方,是萧红记忆中那一抹五彩的颜色,是萧红记忆中最温暖、幸福的地方。呼兰河让人回味无穷,记忆深刻!
《呼兰河传》优秀读后感 篇3
我开始迷上了阅读;这不仅是在读别人的故事,而是在体会、欣赏。
最使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呼兰河传》,这本书是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镇单调的美丽,也介绍了人民的善良与愚昧。它透彻体现着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与生命的厚度。打开书卷,默默的欣赏作者赋予着小镇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灰白的画面将我带到那暗淡无味并不繁华的小城。
在那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到处都是寂寞。没有色彩的绚丽,没有活力的人生,整个村庄都笼罩在灰暗中。在这里,因为人们的无知愚昧,发生着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都在等待幸运的光临。同时也有死亡的号召,我读后与作者相同,不知该对他们是同情还是憎恨……最使我难以接受的是那个美丽的团圆媳妇小姑娘,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十二岁就卖到别人家的家里做童养媳。她受尽欺凌!婆婆的打骂,外人的误会,只是认为婆婆对媳妇的管教。刚最使我难以接受的是那个美丽的团圆媳妇小姑娘,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十二岁就卖到别人家的家里做童养媳。她受尽欺凌!婆婆的打骂,外人的误会,只是认为婆婆对媳妇的管教。刚刚开始活泼、开朗、健康的花季少年,没多久就匆匆去世了。而让亲人伤心的并不是她的去世,而是他们做了一个赔本的买卖。
在旧社会中,有多少像团圆媳妇那样,等待接受生命中的折磨。就因为旧观念,旧思想,我庆幸现代的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睿智,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也没有了男女的不平等……
《呼兰河传》优秀读后感 篇4
我读了呼兰河传,在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和写作方法,也会让人知道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让现在的我们懂得去努力可以创造更好的未来,也可以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知道我们祖国的花朵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一章让我了解了这个地方,比如学校或是一些小店,读完第一章以后突然让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家乡的感觉。作者像把这里的人物写活了一样比如一个卖馒头老人倒在地上起不来了,过路的人趁老人不注意拿几个馒头就走了。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时常出现。后面几张都是写在这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每天开开心心也很好他们在这里很幸福不用天天那么伤心。
以后我们要努力学习,让现在的生活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家人更幸福。
《呼兰河传》优秀读后感 篇5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便沉醉在这本书中了,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呼兰河并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夹杂着悲凉。这里有东二道街十字街上拔牙的洋医生,有被当地愚昧和无知的人折磨而死的小团圆媳妇,有胡同里卖麻花、粉房里挂粉条的生意人,有性情古怪的二伯,有勤恳老实的冯歪嘴子,有洁癖的祖母,更有"我"跟着祖父学唐诗、学下地。
这一幕幕、一件件,作者都用诙谐幽默充满童趣、童真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和祖父的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不自觉地我拿自己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去比。童年在作者的笔下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在作者萧红看来,这些故事并不美。可在我们看来,读了《呼兰河传》,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乐与幸运,从而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优秀读后感 篇6
处于这样的温暖中,而作者却偏偏不断强调“我家是荒凉的”。
这种“荒凉”的温暖恰恰和邻居家们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喂猪的、开粉坊的、拉磨的、赶车的,单调的事业充斥着他们的生活,无聊寂寞却自认为快乐。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赶大车的胡家。胡家的童养媳——小团圆媳妇,便是悲剧的化身。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但胡家婆婆为立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再加上领居们的怂恿,结果她便成了婆婆心情不顺的发泄对象,最终被折磨地生了病。于是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当众用滚烫的水洗了三次澡,几天后,她终于死去了。而胡家的人最终的下场也是死的死、疯的疯、跑的跑。
后来作者又将笔触转向性情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的有二伯,还有那受尽人们冷嘲热讽、命运不济的冯歪嘴子和王大姐……悲剧接二连三,只有“我家”依旧是荒凉的,这样倒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