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母亲》读后感

知远网

2025-10-30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发现母亲》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1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她站在整个民族的最前端。

——题记

《发现母亲》封面有这样两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如果在书中走个来回,就能感觉到它的内涵无比丰富,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这本书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

在书中,作者提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字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作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有哪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孩子。既然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在今天,什么都在讲品牌,可是谁注意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谁注意到了这个世界——母亲这个本质呢?孩子是活的,教育也应该是活的,它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孩子成长的筝线应牢牢地捏在母亲手中。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学习,原来是自己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说为了孩子上寄宿制学校而拼命忙于挣钱,这不仅不表明你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恰恰相反,却表明了你对孩子教育的无知。如果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那就是说自己没时间做人。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使命。小树苗只有扎根土地才能长大,树苗是孩子,土地是母亲,小树苗能长多大多高取决于土地是否有足够的营养,沙漠里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今天的母亲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那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读到这些时,我想到了我们班级的现实,有多少家长自己图省事把孩子送来,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纵然再高明的老师也无法替代一个母亲的位置啊!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2

《发现母亲》是作者王东华殚精竭虑数十年所写的母亲教育专着,它不止从一般意义上论述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而且从文化学等多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母亲角色的悄然变易,社会观念对母性的支配以及教育制度对母性的重望。

书中的许多教育观点强烈震动撼着读者的心,例如,书中指也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一年决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

“好习惯、好生活”已现代教师的教学理念,书中对孩子的习育问题同样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其中对一个人“潜教育”的论述更应引起一个教育者的深思:教可以教出神童,却教不出天才;教可以教出才子,却教不出大师;教可以教出士兵却教不出将帅,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只重教与学,却不能很好地与家庭教育的习和育相结合,实为一大遗憾。

《发现母亲》是王东华教育事业的开篇,而他所作的《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系列丛书,就是他的理论的实践展开。

阅读中不止一次地感受到:每一个母亲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是孩子对你的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阅读这本书,这是民族对你的要求,把它放在床头,不是为了天天的阅读,而是为了一种时时的提醒。

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3

今年暑假,有幸读了王东华老师的《发现母亲》。这本书从教育学的角度,采取研究名人名家的生平入手,提出了母育学的概念,把母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方法论提到一个理论架构之下。我认为还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

作者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智力、意志、品德和气概四部分组成。其中,气概为三棱的底面,没有气概便没有基础。气概的意思即为人将自己归入第几流的自我认知。而由此推出,教育应以习育、教育、化育为层次划分。母亲是孩子最大的佑护者和设计师。所以在孩子的头三年生命中,如果条件允许,母亲最好不要外出工作,为了教育孩子,父母应当重新思考如何做人。家风与家族也十分重要,是孩子成功的接力棒之基础。

我对其提出的气概这个概念是赞同的。在孩子的自我认知镜像期,他在母亲和家族的教养下,会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期许,我是第几流的人。如果一个从小就认定自己一定是第一流的人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的内心都会有个声音,告诉自己是优秀的能战胜困难的,他终将会努力使自己重新站起来,因为从未来时间来看,他得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人。这便是自信自尊自强的基础。

有了这个认知,智力、意志与品德才有用武之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我也是赞同的。母亲孕育了孩子,孩子与母亲血脉相承。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后天习得的,是有条件的,而母亲对于孩子,却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这被作者称为“感通”。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我常常去思考我与我的母亲之间的这种“感通”,确实发现了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为人处世方面的相通之处,当然我也似乎能感受到我和孩子子之间的“感通”。我也希望她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像几乎所有的母亲一样我不希望她是个凡人、庸人。

虽然会有人说,平凡才是真谛,才是福气。但是很多事情都是有外在条件的。为了教育孩子,父母应当重新审视自己,修正自己。有时候,甚至只是为了给孩子看,我们想变成更优秀的人,更勇敢,更勤劳。

身教远重于言传,在孩子大脑形成完善期间,范式模仿是婴儿的习得方式,如果不做好计划,打好基础,不好的习得,转变为习惯后,要想再改变,必将付出成倍的努力,且可能并无结果。尤其是在孩子年幼时,当母亲通过身教,为孩子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后,父亲才能接过接力棒,将社会基因传授给孩子。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人,是负有极大的责任的,是需要研究、思考和训练的。

总的说来,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说也并无一定之规,但应付出心血,潜心地研究、琢磨、观察,用满腔的爱,对孩子因势利导,尽自己所能地为孩子修正前进的方向,这应当是我目前所能想到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需要学习,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正是我们学习的捷径。像书中讲到的居里夫人的例证,她不单进行科研工作,而且承担着丧夫之痛,独立抚养着两个女儿,自己不单获得两次诺贝尔奖,还将大女儿也送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她不单每天纪录孩子的体重、起居、发育状况,也纪录孩子的食谱。在工作中,亲身带领女儿,奔波于各地,用实际行动教育女儿,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人。可以说,这样的母亲是真的伟大。

我还不足其万一啊。想想生活中,我常常抱怨孩子难养,再加上工作和家务,三座大山常常压的我喘不过气。这本书虽说废话很多,但不废话的地方还是有真理在的。可以说,有收获吧。建议妈妈们可以一读。当然父亲其实也是应当读的。

为人父母是很重要很神圣的工作,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4

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了七百多页、上下两册的《发现母亲》,《发现母亲》读后感——女人的名字是母亲之二。就自己的愚钝而言是无法将书所传达的知识和理念像海绵一样吸进脑子里,但是一种观念却闯进了我的心里,并且占据了我整个的心那就是——女人的名字是母亲。我首先应该是一个母亲,然后才是教师。我的母职应该是我生来的使命,是不容我冷漠的,小觑的女人使命与责任。

我回首自己十年的母亲岁月,我感到了自己的渎职,并且在心里痛悔,感到自己没有尽心去陪伴女儿的成长。至此,我并不敢承认自己是母亲,我仅仅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而已。无知的时候,虚掷时光,青春岁月就和愚昧一起袅袅远去;对工作的认真让自己常常忘记过问自己的孩子,半夜醒来想的是学生,我俨然是一个亲生的后母一般;孩子最关键的时光过去了,我读了此书才知道早教的重要,于痛中也感到无奈,“世隶耕”的家庭环境决定了我的目光有多远。但是还是深深感激我的父母——是他们的眼光和意志让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我并不鄙视任何行业的人,对勤苦的中国农民总是怀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但是作为农民的意识和我今天的思想或许还是有点差距的,只因为我父母的用他们的辛劳和努力为我竖起梯子,我才有机会在今天知道女人的名字是母亲。否则,我必定像我儿时的伙伴一样,嫁人、生子、抛家舍业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里使他们像幼雀整日期盼外出捕食的母雀一样内心孤独、恐惧、荒芜。我读了王东华老师的《发现母亲》,更确信是我的父母在当时比别的家长开化才有了我和弟弟的今天,虽然父母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有个比他们好的饭碗,读后感《《发现母亲》读后感——女人的名字是母亲之二》。我上了中师,弟弟上了大学,后来在农村算是有点学识的四叔和高中毕业的四婶紧随我父母其后,我叔叔家妹妹又考上本科,远房叔叔也受我们家影响,于是我的远房叔叔家两个妹妹也上了大学。可是,我的亲三叔二叔这两对斗字不识一升的人家,一直鄙视我父母让我们上学的做法,两家的四个孩子竟然无一人初中毕业。我父母又影响了我的邻居,他的儿子本科毕业,邻居家又影响了他弟弟家,他弟弟家女儿又上了本科。那些不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孩子照样是老鼠打洞。

更重要的是勤劳、坚韧、善良、孝敬的母亲,用她对待爷爷奶奶的行动,化育了我们姐弟,我们无一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公婆。面对妯娌对待婆婆的锱铢必较,我时常感到对自己的惊奇,为何我就没有这么“精细的算盘”和“精明的眼光”,今天我才明白这是母亲的慧根、福祉、在庇佑我的心灵澄明安适。父母的大度和为家族的操劳,一样早就了我喜欢给婆家操心的性格。这或许就是王老师说的习育、化育吧。父母对孩子的人格的孕育主要就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最好的营养液,日复一日浸润其中,自然熏染。父母是红,孩子不会是黑,父母是黑,想让孩子红估计没那么容易。

读着王老师的书,想想自己的成长,我似乎更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做一个母亲。时时体察孩子内心,给予孩子必要而及时的心灵关注、支持和温暖。母亲的双眼应该过目就能够读懂女儿心灵的无字书,母亲的心思应该就是吹遍每个角落的春风,细腻无痕而温暖。母亲的引导应该就是就是那春夜细雨,润物无声。女人只有懂得自己的第一要职是母亲,懂得今生可以舍弃金钱、名誉、地位,但不可以生而不育,才可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最幸福的孩子,最快乐的孩子,才可能让我们的孩子尽可能朝着自己天赐的优势去自由的成长,才可能将我们自己创造的天才,培养成真正的天才。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5

在《发现母亲》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有一位母亲,肚子里怀着宝宝,她骑电动车在过马路时,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她被撞倒一米多的空中,就在即将落地的一刹那,她保持着用双手捧着大肚子,用头和膝盖着地,顿时头部鲜血直流。路上的人看见了,赶紧叫了救护车。后来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位母亲的脸虽然毁容了,但是肚子里的孩子却正在安详地睡着,丝毫不知母亲经历的危险。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她明知这样做轻则毁容,重则丧命,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好好活下来。还有很多母亲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也都用舍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保住孩子的生命,是伟大慈祥的母爱让她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我们今天还做了一个游戏。一条船上坐着爸爸、妈妈、姥姥、我和弟弟。船要沉了,只要每次把一个人丢到水里,船就会在上天的保佑下向岸边靠近一步。我不喜欢这个游戏,觉得它很无聊,船上一共五个人,要抛下4个人,才能保全一个人的生命。游戏的最终结果是母亲和我在船上,母亲为了救我自己跳下了船。要是换作我,一定不会保留自己的命,要么全家人在一起同生共死,要么也会先救其他人。要不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发现母亲》读后感 篇6

作为一个8岁男孩的妈妈,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作为老师的自己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知识与经验的匮乏。如何与儿子相处,如何管教好孩子,常常困扰的我彻夜难眠。在一次宝鸡市教育学院举行的家庭教育大讲堂中,认识了畅占亭老师,他对孩子的教育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和他相比感觉作为母亲的自己在教育孩子上远远做的不足。

就在听他的讲座中听到了王东华教授,知道了《发现母亲》这本书,觉得他倡导的共读一本书的理念,让我受益很多,共读《发现母亲》让我有种想加入其中的冲动。但是我这个人做事比较拖拉,干事总是想想很冲动,结果没行动,很多事都只停留在了自己的大脑中,就这样事情被我一放就是一年多。

在这一年多中孩子的教育也是在威逼利诱与哄吓中进行,与孩子的关系时好时坏,孩子有时竟然会说我是个假妈妈。干工作也总打不起精神甚至时常会有应付想法,生活也感到没有意思,自己的整个世界都没有了目标。天哪,感觉自己怎么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往日的自信哪去了,往日的激情哪去了,自己怎么把日子过成了这样?

在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中只知道成天手里拿着手机,在那不停的刷屏,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天在手机上也没干什么正事,只是虚度了光阴,浪费了时间。内心的无力感渐渐蔓延,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这样的日子了。讨厌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斗志,没有精气神,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干什么事什么事不成,报个驾校学驾照科目二考了两次都没过,我怎么这么笨,自己怎么这么差劲!

不能这样过,不能这样生活,内心一个声音向我发起了强烈的抗议,要给自己找些事做,让这无聊的生活变得充实。在又一次无聊的拿起手机在微信里打发时间乱翻时,朋友圈中畅占亭老师的分享引起了我的注意,“共读《发现母亲》”,“幸福家庭读书会”,一年前的记忆从脑海中跳了出来。对!读书!来!学习!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自己空虚的内心充实起来!

联系畅占亭老师,加入幸福家庭读书会,给自己找事干,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立即行动!终于拿到了《发现母亲》这套书。兴奋回到了自己身边。在畅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录制了自己的第一段音频。读着共读宣言,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我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对,我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要让好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要更加自信,我要更加充实!

读好了第一段录音,可自己却迟迟不敢发出去,发出去听了又撤回,总感觉对自己不满意,我的声音难听吗?大家会嘲笑我吗?不自信的心理又在作祟了。发送!不管了,迈出第一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一个音频发出后受到了畅老师和群友们的认可,大家都觉得我的声音好听。看到大家发来的鲜花和鼓掌,我在心里为自己高兴,更坚定了读下去的信念。看到大家在群里发的音频,心中产生了在“喜马拉雅”里运用音频将《发现母亲》读完的计划。付诸行动,每天十分钟,再也不能拖拉下去了。选背景音乐,录制音频,发布,分享……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喜马拉雅上发布了34条音频,朗读《发现母亲》成了一天中我最期待的事情。

渐渐的,我发现自己变了,心中有了目标,每天有了该干的事情,整个人也精神了。突然有一天,我在订阅的“王东华母亲教育”中听到了自己朗读的音频,当时的欣喜真让我激动,能得到认可我太开心了,这更让我坚定了读下去的信念。在不久前的一天,我接到了王东华教授的助理安娜老师打来的电话,她竟然是来向我约音频的,还在电话里对我的朗读进行了肯定。

朗读《发现母亲》,让我又恢复了自信,做事情也有了斗志,而且就像共读宣言中说的那样,每天都有好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这个暑假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驾照。在我的影响下,儿子也比以前优秀了,我们母子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孩子变得越来越自觉了。我整个人也有了自信,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阳光,现在的朗读与第一次相比,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话语间感受到了那份自信、阳光与幸福。

坚定信念,不怕困难,迎接挑战,相信自己一定行,我用读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我用读书改变了手机的功能,我要用声音来影响中国人读书,我要用共读让微信群里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坚定地做一名推动国人读书的快乐书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