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 篇1
《白山黑水铸英魂》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战史实,真实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越的'斗争史。让我们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面对残忍暴虐、穷凶极恶的日寇,为了救亡图存,展开的艰苦卓绝斗争。
白山苍苍,黑水泱泱。抗联征途,山高水长。东北抗日联军所建树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史册,我们将永远铭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并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 篇2
我们民族先烈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表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英勇的牺牲精神。看后,令人动容,激荡灵魂,坚定信仰,倍增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实干创业的精神动力。
其真实展现了抗联的生活战斗全貌,张甲州、杨靖宇等在身后无援、粮弹两无、恶劣天气下,爬冰卧雪,竭尽忠诚,进行的既是为信念之战,也是为后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更是表现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纵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将士表现出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这些将士勇赴国难、忠贞报国的'壮举,生动诠释了高度责任感,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精神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历久弥新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取胜之道、传家之宝。我们现在虽然不用像将士那样吃草根啃树皮,但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十分有必要弘扬这种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 篇3
影片真实再现了抗联的生活战斗全貌,通过六位抗联英雄他们在身后无援、粮弹两无、恶劣天气下爬冰卧雪,竭尽忠诚,进行的既是为信念之战,也是为后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表现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具备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我们必须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 篇4
有人问“何为英雄”。英雄来囱民间,本为凡人,但是因为有着不凡的精神,不凡的意志,不凡的人生态度,被世人尊敬的称为“英推”。在纪录片中,给我们展现了罗登贤、张甲洲、杨端字、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6位抗日将领不屈的爱国情怀,即身已亡,但英魂仍照心间,让我感受到这种不卑不亢,这种坚强无畏的抗日精神,这种民族精神。
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可能没有经历那个兵火连天的'时代,但是这些来之不易的生活,都是那些荚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放松。时刻充满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圆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我们要居安思危,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智,我们必须时刻做好准备,我们不仅要感慨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倍感骄傲、自紊。
在和平建设年代,或许先烈们的书信会泛黄,影像会模糊,但凝结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滚烫,激励着我们更好地珍惜今天、迈向明天。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 篇5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是出自屈原的《九歌·国殇》,也是历史文献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中六位东北抗联杰出将领的真实写照。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弱被欺,山河飘絮,为求胜局,唯生命可为利器,于是一位位先辈信仰坚定、挺身赴难、视死如归。
东北抗联时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斗争历程,展现了他们坚如磐石、啮雪吞毡的.英雄精神,更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一寸山河一寸血,吾辈青年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愿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
《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 篇6
张甲洲1907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时为清华大学学生党员的张甲洲从东北赶回北平,1932年春,经党中央批准,张甲洲率黑龙江籍的于天放等6名同学回到老家巴彦,创建了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1933年7月,张甲洲化名张进思,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以老师的.身份潜伏在富锦一中开展地下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富锦一中先后有三批学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937年8月,张甲洲的地下工作被敌人察觉,在转移途中,张甲洲被敌人的流弹击中,牺牲于富锦,年仅三十岁。
在观看纪录片时我见证了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一方面感慨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因为有感于先辈的无畏与付出,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倍感骄傲、自豪。在和平建设年代,或许先烈们的书信会泛黄,影像会模糊,但凝结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滚烫,力透纸背、历久弥新,激励着我们更好地珍惜今天、迈向明天。这样的精神也足以引领我们青年这一代以先烈的精神遗产为路标,看清前行方向,激荡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