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一书第一章谈到了幼儿教师的责任心。责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教十六年来愈来愈体会到责任心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对关爱每一个孩子。关爱孩子是教师的责任。从孩子的来园到放学,我一直关心爱护每个孩子,晨间锻炼时,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热了提醒孩子们脱衣服,学习活动中鼓励孩子多动动脑,积极举手发言,午餐时鼓励孩子不挑食,把饭菜都吃完。午睡时检查孩子的睡姿,帮孩子盖好被子,放学时等家长把孩子一个个从自己的手中接走才回家等等每一个环节,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责任心。
嘉磊算是我班最不爱吃蔬菜的孩子了,每次吃午饭时,总是把荤菜和米饭都吃完后,看着碗里的蔬菜说“老师,这个菜我不要吃”,不管你喂他也好,还是以奖小红花来鼓励,他就是宁愿吃白饭也不碰蔬菜。一天午餐时,嘉磊象以前一样把鸡翅吃完了,饭和汤也吃的差不多了,可是碗里的美芹炒豆腐干丝一动也没动。我走过去蹲在他旁边说:“嘉磊,美芹很好吃的,不信你试试看。”可嘉磊摇着头说:“我不要吃。”我就拿过他手中的勺子拿了两片美芹边往他嘴里送边说:“这个吃在嘴里呱啦呱啦的,非常非常的好吃,来吃一口。”嘉磊张开了嘴巴,我就趁势笑着说:“是不是,呱啦呱啦的很好吃?”没想到嘉磊嚼了嚼对我点了点头,当我再想喂他一口时,他从我手中拿过勺子说:“我自己吃。”这个方法还真管用,嘉磊不但把美芹都吃了,而且连豆腐干丝都吃了。以后每次吃美芹时,嘉磊都把饭菜吃的干干净净的。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具备责任感。嘉磊不爱吃蔬菜,如果老师的责任感不强,不去关心引导他,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一直不爱吃蔬菜,一直会挑食下去。今后我将继续用一颗负责的心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暑假里我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觉得本书对我们幼儿教师非常适宜,特别是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在书中第三章中讲到教师要听孩子的话,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我觉得讲得很有道理,下面的一个例子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
我们的午睡室边上有几棵含笑树,午睡起床后总有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看看玩玩,在每次午睡起床后总有两三个、三四个一堆围着在那里,当我走过去一看,他们手上都沾满了泥,本来想大声批评他们,但是我压住了火气想看看它们到底在观察和什么,于是我问:“你们在干什么”?这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在看泥土里有什么”?接着我继续问他们:“那你们看见泥土里有什么?”“有小蚂蚁”,“还有小螺丝”,“还有蚯蚓”,“还有西瓜虫”,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说:“小朋友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再观察一下,等一会记得要把小手洗干净呀!”在吃完午点后我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说说土壤有什么作用,土壤里还有些什么?小朋友兴趣非常浓,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得很积极。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到处都有教育的机会。有时我们之所以会错过日常活动中这些大好的教育时机,是因为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育,而忽视偶然事件中的随机教育。如果我们教师的头脑里树立起了随机教育的观念,善于捕捉随机教育的机会,善于利用,那么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它们转化为我们教育活动中的活教材,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使幼儿在顺其自然中掌握新知识,真正做到“有效有学”。如上面看似一个小小的观察,却满足了孩子的部分好奇心,在孩子自己感兴趣,想探究问题时,作为老师,随时解答孩子们碰到的问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没有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乐于提问,敢于提问。
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别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我为谁工作》。闲暇时细阅,颇有感触。就象书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莫过于书了。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忧伤走向快乐,从灰心失意走向奋发图强。的确,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人们说人生是一条路,而这条路确实是无数本书铺成的。如果没有了书,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就会永远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路,甚至会变成一条被人们遗忘了的路,一条被人们丢弃了的路。培根的一段话尤为精彩:"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数学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变……无非就是让我们博览群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
《我为谁工作》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虽然我只是把它粗略读完,但封面上的一段话给我很大的感悟: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时常处于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中,觉得社会太大,自己所学、所想的在现实中经常行不通。完美、成功的境界离自己更是遥不可及。于是,便有些垂头丧气,驻足不前,面临人生的道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也有时候,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导致了一些负面的情绪。这样,抱怨与痛苦就产生了,在这个时候,一本好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它启示了我们的思维,掀起了我们久违的热情,亦诠释了某些灰与黑的现实本质。
然而,工作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工作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如果没有机会工作
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这本书拿到手已经很久了,一直让它躺在抽屉里无心去管它,今天打开抽屉看到了就准备好好的翻阅一下!
给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感触最深的是——第五章“走向专业成熟”,可能是我觉得最符合我的实际,也是我们每位青年教师所希望和渴求自己能够尽快地走向专业成熟吧,我仔细阅读着每一字每一句,想从中获取些对自己有利或有帮助的信息和经验,让自己更专业、更成熟!
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得到专业提升。
我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在各方面都是处于学习阶段,除了能管好孩子外,在上课方面也要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一定的教育经验,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更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而为一,这对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知道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造,不断地有所感悟、体验和持续积累,我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教师。
让我们一起不辞辛劳、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和探索,迈向专业成熟之路吧!
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当一名幼儿教师是非常辛苦的,但幼儿教师还是有诗意有快乐的?我们认为,教师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琐碎的,每一位孩子都需要教师的关注,但我们却始终因为栖居在这片“大地”——教育活动的现场,从中获得种种丰富的阅历与幸福体验,因而又是快乐、充满诗意的幸福收获者。正因为如此,对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很多教师谈到教育给他们带来的种种快乐与幸福他们说:和孩子们在一起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便是快乐。是孩子们让我保持一种青春的心态,让我时刻都充满着微笑,这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
幼儿是天真的他们会把自己发现的乐趣告诉你,有个孩子告诉我他知道虫子是怎么生气的,抓它时他扭来扭去就说明它再生气。有时候孩子的一句话能让老师的心里暖暖的,有一次老师在给孩子削水果,有个孩子看到了他对老师说:“老师,刀子容易伤人你可要小心点,不然伤到手会流好多血,会很疼的。”一会说一边孩子的脸上有着痛苦的神情。
每一位教师在“劳累”中同时拥有别人体会不到快乐与幸福杨启亮教授曾把教师对教育的看法分为四个境界: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与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出于职业良心;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在理想的师生交往中,教师把教育视作幸福的生活。不因教育工作的劳累而抱怨,反而会感到幼儿随时会给她带来欣喜与快乐。就像上面这些教师所说的,虽然带孩子是很累的,但她们在理想的师生交往过程中,在与孩子真诚、开放的互动中,时时体会到别人所难以预见的种种幸福与快乐。这一切只有当教师真正投入师生交往中时,才会发觉原来教育工作是乐趣蕴藏其中、财富蕴藏其中的。所以,当教师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时,她会感到自己也成为教育的幸福收获者、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地投入,就会发现原来乐趣就在这“劳累”中间,幸福就在这“烦琐”中间,收获就在这“平凡”中间。
幼儿园小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五一”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生命的留言》,作者是身患癌症晚期的陆幼青。这本书是作者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带着强烈的身体痛楚、倾注个人的最后力量写成的。
作者,他是一个非常坚强、幽默、乐观而又很有勇气的人。在这样一种绝望下,他给我们展现出来的仍然是一种淡淡的蓝色,而不是沉沉的黑色,这已经是一种奇迹。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控制情绪的抖动,依然在悲伤中站立,是真正的坚强?还是绝望之后的平静或是身为男人的固执?
人生本来,可能都是绿色的,就像一株草或是一棵树,这也就难怪,病中的陆幼青,会一次又一次要求妻子,帮自己逃出家门,去湖边、去草地上,去一切和自然有关的地方,这个时候,也许只有绿色才能抚慰他。
读着此书,感觉非常精彩,也非常感动,就像崔永元说的:陆幼青的文字往那一放,你再写什么都顿生难度。
读着此书,感觉给自己增添了很好的一笔精神财富,受益匪浅。启示一:虽然疾病的疼痛让陆幼青难于言说,他仍然希望他的家人的生活不要有一丝阴影;他还呼吁:快乐起来吧,朋友们,不要为年龄、健康、容貌、金钱、职务、公平之类的事情而不快乐。如果你不快乐自己,那世间事岂不变成荒唐事,比如:无论你多么有钱都没有用,因为你不快乐。
启示二:当诱惑来自内心,千万小心。人生的功课实际就是一门,就是对各种诱惑的取舍啊!所谓成功者,是指他们拒绝了很多真的诱惑;所谓失败者,只缘他们相信了很多假的诱惑。在诱惑面前的忙碌多是失败者。
启示三:春天是年年会来,可赏春人的心境能岁岁依旧吗?想来答案是简单的,全在于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和家人的价值了,在于你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还是别人的印象了。世上本无所谓“忙碌人生”,忙的只是一群不晓轻重厉害的“无事忙”。
启示四:他说,应该提倡博傻主义,因为傻不是笨,更不是蠢,也不是低能。记住:吃亏就是福,这是孕含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精髓的一句劝告。傻,傻得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