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悯农的读后感

知远网

2025-10-21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古诗悯农的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古诗悯农的读后感 篇1

唐朝诗人李绅写了一首题目叫《悯农》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如果不知道,那让我来告诉你吧。第一句“锄禾日当午”的意思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大家都争着去避暑,可农民伯伯还在田里辛勤地劳动。第二句“汗滴禾下土”的意思是:农民的汗水滴在禾苗的土里,滋润了禾苗。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谁会知道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呢?现在,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可是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浪费米饭。我的一个朋友,他在吃饭时每吃一口都要掉下几粒,这样一顿饭吃完,他要浪费多少米饭呀!怪不得***妈喊他播种机呢!有一次我问他,“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是什么,他竟嬉皮笑脸的说:“粒粒皆辛苦呗!”我气愤的说:“既然你会背,也知道它的含义,为什么你偏偏做不到节约粮食呢?你既然不能学以致用,那你学它干什么呢?”

一方面有很多人饿死,一方面有饭吃的人却在浪费,难道他们都没学过《悯农》,这首诗?清大家都行动起束,不能再让人饿死了;不然的话,我们大家都会遭到报应的

古诗悯农的读后感 篇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意思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就是夏日中午时,猛烈的阳关炙烤大地,农民却头顶烈日,挥汗给禾苗松土、除草。

在这我劝告人们,千万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因为这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我们不要去浪费,也不要去糟蹋。虽然有的人他是这样说,但却不曾这样做,却一天天的在浪费。有一次,我看过这样的一个广告,每天每家浪费的食物已够灾区吃一年了!

可知我们浪费的食物是多还是少!有些人只会浪费,觉得浪费那么一粒两粒的米饭不足为事,就只那么一粒两粒的米饭再灾区那可都是宝,为什么到了一些人的手里却是草了呢?我觉得应该让那些浪费食物的人去耕地,让他种出成果来,然后再让他去看看人们浪费他辛辛苦苦用汗水所换来的劳动成果,被人浪费自己的劳动成果你会伤心吗?

将心比心,如果被农民伯伯看见这一幕,他们该多伤心呀!自己辛辛苦苦种菜却换回了浪费和糟蹋。这样浪费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是一种极大的可耻。节省,才是美德。“节约是建造美好明天的唯一工具。”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一起节约吧!不要让浪费的行为出现在我们之间。

古诗悯农的读后感 篇3

“小庆,你看你,桌上又都是饭。”爷爷坐在四方桌的上沿,盯着我这里,边是摇头边是轻声叹气,仿佛看到我又做错了什么似的,很无奈。我坐在下沿,低头看下去,原来是刚才吃饭不小心从碗中掉下些饭粒,三五个饭粒抱在一起,白白胖胖的,倒像是散落在碗周围的晶莹珍珠。

也就是爷爷刚才的叹息,奶奶停下正在夹菜的那双筷子,只见她缓缓站起来,半弯着腰,左手托着饭碗,放到我碗边的桌沿下,右手并拢筷子,像个扫帚扫地一样,将那大大小小的饭粒划到自己碗中。她的手骨瘦如柴,褐黄色,和锅沿边的那块旧海绵抹布没什么两样,我知道那是她干农活的结果。奶奶没有做声,又坐回板凳上,那只右手麻利地使着筷子,在盘中夹了块咸肉放在我碗中。爷爷仿佛想要说什么,但还是欲言又止。我做贼心虚,不敢看了,低下头津津有味地吃起咸肉。

自小我和姐姐是爷爷奶奶照顾的。最早,爷爷一边把桌上的饭划进自己碗里,一边喃喃道,“粒粒皆辛苦”的话,我是听不懂的。后来奶奶也在递给我饭时叮嘱:“下巴别再漏了噢。”我和姐姐都笑,爷爷也笑眯眯的。到后来估计他们看我是改不了,也不再说了。就连爷爷唯一会的那首《悯农》也不念了。

那天中午放学,天热得要命,刚进家,一屁股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只听厨房里的奶奶喊过来:“小庆观后感,你去草场喊你爷爷回来吃饭。”我一惊,正想着,外面热死了,还要去那么远啊,要是爷爷有手机就好啊了。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去了。一路小跑,远远看见爷爷正弯腰在棉花地里锄草,顶着草帽,手中握着那杆长长的锄柄,像个古时的士兵,更像个机器人反复那样的动作,弯腰,举锄,再弯腰,再举锄……

来到他身边,才发现前几天还在后院的棉花小苗在这儿快一尺高了,绿叶中星星点点地混搭着嫩红叶子真好看,像一颗颗盆景。

爷爷看到我笑着说:“放学啦。热吧,你先回去,我锄完这场就来。”说着他把草帽沿向下拉了拉,接着干起来。在他弯腰的时候我才发现:他后背的衬衫已经汗得和后背紧紧贴在一起,显现出高低起伏的脊椎骨。我还是忍着热,等了爷爷,这才真正明白《悯农》的意思。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今天的下巴是不能再“漏”了啊。

古诗悯农的读后感 篇4

暑假里,老师布置我们阅读古诗70首,其中一篇《悯农》让我深受启发。

这首古诗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大家都很熟,全诗是这样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农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地劳动,汗水滴在泥土里,有谁知道,我们盘中的饭,每一粒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辛劳。读完诗,看完注释,我不禁羞愧起来,想起我以前吃饭总要剩下好多的饭菜,而且会掉很多米粒,妈妈常说我吃饭象在种米,吃不掉的饭菜都被妈妈当做垃圾扔掉了,想想农民伯伯那么辛苦地种粮食,我的行为有点可耻,不仅浪费了粮食也浪费了钱,我好惭愧啊!我决心从现在做起,一顿饭能吃多少就装多少,不再浪费粮食,不再浪费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同学们,你们也加入到节约的队伍中来吧,我想假如世界上每个人都珍惜每一。粒粮食,那么世界上许许多多的贫困人们,就不会再忍受饥饿,也会减少许多的犯罪现象,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古诗悯农的读后感 篇5

在我小时候,我总听到一些比我大的哥哥或姐姐唱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这首诗,我一边学着唱,却不懂这首诗的意思。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悯农》这受诗的意思,这首诗告诉人们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和劳动换来的,千万不能浪费。

读着这首诗,我就有一种惭愧之泉涌上心头,因为我常常浪费粮食,一次吃饭的时候,我就趁大人们不注意,把饭偷偷倒掉一些……

我要感谢这首诗,是它们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珍惜,如果没有它,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的米饭浪费掉。

读了这首诗,我明白了,做人要学会珍惜,珍惜要从小事开始,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苦的劳动成果,假如世上的农民伯伯都恨大家不珍惜粮食,因而不种菜,不种稻麦了,那世界岂不是将饿死了!

啊,让我们共同手拉着手,向世界发出呼唤:珍惜每一粒米,共同维护地球粮食资源,不让它断绝。

古诗悯农的读后感 篇6

《悯农》第一首的开头两句中,“一粒粟”经过农夫的辛勤劳动后化为“万颗子”,正因为农民的辛勤劳动,才使得有如此的丰收景象。然而“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普天之下,即使没有荒废不种的地,劳苦的农民依然要饿死。

这首诗前两句赞扬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后两句则突然写农夫即使这么辛勤地劳动,也还是要饿死。前后形成如此大的反差,表达了对农夫的同情,也讽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

《悯农》第二首的第一句,“锄禾日当午”,简洁地交代了农民劳动的时间、事情和天气。正午时分天气很热,而农民依然在锄地,写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形象。最后两句诗则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有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劳动人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吗?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这两首诗通俗易懂,叙议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心,也呼吁我们要珍惜粮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