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垃圾分类活动心得体会

知远网

2025-10-21心得

知远网整理的社区服务垃圾分类活动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社区服务垃圾分类活动心得体会 篇1

为进一步推进文明城镇创建工作,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进一步得到推广,10月20日,思文永诚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来到思文永诚小学附近的思文场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

当天上午10点30分左右,同学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准时集结完毕,随后在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刘康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思文社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伴随着同学们铿锵有力的`呼号声,大家走进了社区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社区,同学们纷纷拿出传单,走近陌生的路人,商铺的小老板,药店的医生,菜市场的小商贩,超市的老板,社区的居民等社会人群,向他们宣传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细致地讲解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益处,呼吁大家向家人传递垃圾分类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最后,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和收集点,身临其境地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具体样子,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少先队员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有利于指导队员们今后自觉做到垃圾分类,人人成为环保小卫士,创造更加优美的卫生环境。

社区服务垃圾分类活动心得体会 篇2

7月21日,为响应“浙江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我先行”的实践活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的豆芽小队,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里,开展了以“垃圾分类一小步,健康文明一大步”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在前期的活动调查中,豆芽小队的队员们发现,虽然垃圾分类已经倡导多年,身边的很多垃圾桶也已经分成了四大类。然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垃圾桶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人们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丢入垃圾桶中,特别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更是资源的浪费。

活动当天,天气非常的炎热,气温高达40℃,豆芽小队来到后珠苑社区后,小豆芽们顶着烈日向路过的社区居民分发资料,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傍晚,到了居民们扔垃圾高峰时期,豆芽们蹲守在各垃圾桶旁,向前来扔垃圾的爷爷奶奶们介绍生活垃圾该如何正确分类,还亲自动手帮各类垃圾寻找它们的家。此外,在活动中,小队员们在居民比较集中的时段,在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播放了垃圾分类重要性的`宣传片,进一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豆芽们相信,通过各种形式持续的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可以让爷爷奶奶们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并行动起来参与其中,让家园更美好!

为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玉景社区在暑期组织辖区学生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

7月21日上午,玉景社区联合黄河路街道妇联、工会、油城环卫组织学生志愿者现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并通过志愿者为辖区居民普及发放宣传单页,面对面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居民们积极参与,就垃圾分类提出了有关问题,宣讲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现场为他们解疑答惑。让社区居民更加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做法,有效推进了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通过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促使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从而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将垃圾分类工作渐渐地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居民的心里。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社区更多的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

社区服务垃圾分类活动心得体会 篇3

炎炎夏日,一股全民学习垃圾分类的热潮席卷“朋友圈”。当前,全市吹响创城的“冲锋号”,在创城之时,更要注重“人”的意识。垃圾分类是创城的一部分,垃圾分类的意识要深入人心,除了要靠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从孩子抓起。通过学习垃圾的正确分类,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为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进校园工作,增强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近日,双山街道联合青岛立新小学、交运北洁(青岛)环境有限公司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吸引了立新小学30余名学生和辖区居民参加。活动现场,青岛立新小学学生及居民代表参加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签名仪式,小朋友们郑重宣誓,在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活动。

签名仪式后,垃圾分类宣传员为孩子和居民开展垃圾分类专题讲座,讲述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宣讲垃圾分类知识。现场还增设了生活中垃圾分类应知应会问题抢答活动,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游戏互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现场氛围活跃。

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人和家庭是实行垃圾分类的主体,它体现着人们对环境建设的深刻认识与高度重视,体现着人们的`文明素质与社会的文明进步,体现着人们的共同担当与共同参与。

活动结束后,双山街道为参与活动的所有学生颁发“垃圾分类小标兵”奖状和精美奖品一份。双山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是进一步提升同学们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以点带面,让整个家庭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下一步,街道将持续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楼宇等活动,推动垃圾分类的普及与宣传。

垃圾分类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城市,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不断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社区服务垃圾分类活动心得体会 篇4

“垃圾请分类投放,厨房垃圾进绿筒,其它垃圾进黑筒……”,11月11日浙江大学理工学院的志愿者队伍走进正大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为了让大家能了解到更详尽的垃圾分类知识,社区围绕“分类培训、层层推进”战略,志愿者队伍向居民发放了垃圾分类宣传册,为在场的居民认真讲解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并走进正大路沿街店面,耐心为店主讲解垃圾分类现状,如何分类生活垃圾以及怎样配合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并参与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去。宣讲员就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以及怎么分类?分类后如何处理?的相关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讲解,同时还向社区居民发放了小礼品。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从而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将垃圾分类工作渐渐的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居民的心里。

社区服务垃圾分类活动心得体会 篇5

垃圾分类收集能将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加以回收利用,既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并且它一方面还能实现了可回收物的限度的回收,垃圾的清运及处置费用大幅减少,同时防止了对混合垃圾分选产生的费用,使得经济利益化。

另一方面,通过垃圾分类收集后可回收物作为再生资源减缓了人们对其他资源和能源的琼夺和消耗,从而获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再一方面,垃圾分类收集还能简化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垃圾分类收集后,我们可将其中的可燃部分进展燃烧发电,提高热效率;可以将易降解的有机物质分选出来来进展堆肥处理,提高堆肥质量;可以减少用于填埋的垃圾中湿垃圾的有毒垃圾的含量,减少环境污染。

有关专家调查显示,垃圾资源化的`潜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开展不断增长。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玻璃被视为直接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3%。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燃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

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那么每年就可以获得宏大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如果及时进展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途径!

社区服务垃圾分类活动心得体会 篇6

“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生活垃圾分类既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必要措施,更是推进城市文明、助力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11月28日,江夏区城管局垃圾分类专班携手五里界街道,武汉学院学生志愿者共21人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活动。

垃圾分类专班人员及大学生志愿者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我市对日常居民区生活垃圾具体分三类: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对应的垃圾箱颜色分别为蓝色、灰色、红色,投放时请您一定要注意垃圾容器上的颜色、标识及文字......”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保护环境、文明生活的意识,学生志愿者还为居民发放了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宣传手册和宣传画报,并配合工作人员在垃圾分类容器箱旁进行了实物投放演示,确保居民群众能够有效处理生活垃圾,杜绝乱堆乱放行为,保持街区环境干净整洁。

据悉,此次行动累计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手册》300余份,有效促进垃圾分类的实施,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真正做到垃圾分类齐动手、保护环境共行动。大学生志愿者们也纷纷表示收获颇多,在宣传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能力,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江夏区的垃圾分类建设增添一份力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