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看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看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观看省教育厅精心策划以“履家庭责,做合格家长”为主题,7位优秀家长代表精彩讲座后,让我学习到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首先女航天员刘洋说到为孩子成长打下亮丽的底色,告诉我们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第一任老师,只有好家长才能影响孩子。再有王元卓、朱丹、刘肖和余军伟讲的内容使我感受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无论学习和生活多参与其中,多陪伴,该管就管该放手就放手,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范广卿和吕红霞个人平凡,但培养孩子优秀,他们讲到孩子努力付出,家长更要加倍付出,树立好榜样。
所以我感悟到好的家庭氛围,好榜样的家长,正确爱的陪伴,才能造就出品行端正、脚踏实地、勇于追梦的优秀孩子。
看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现在社会特别是中国并不缺知识性的人才,真正缺少的是创造性的人才。回首中国建国60多年来,泱泱大国只有一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获得的是文学奖,而在科技方面中国掌握很少的知识产权,中国的孩子与发达国家的孩子相比,谨慎有余,创造不足。回顾我们个人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我们从小到大被大人套上了无数枷锁,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这些枷锁束缚住我们的思想和心灵,捆住我们的手脚,使得我们丧失想象力,只在家长设置的框框中规矩的长大。长大之后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规矩不一定正确,小时候的任性不一定是坏事,可是却留下了永久的遗憾,不仅感慨如果从头再来一遍,或许会成长成不同的样子。人生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无所谓好无所谓坏,顺其自然才更美。
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我对孩子的教育采用的是宽松的方式:
一、给孩子足够的选择权。
摒弃家长的权威,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什么,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比如在超市里,我会对孩子说今天你可以随意挑选两样东西买。然后小家伙就会精挑细选选择这两样东西,在他选择的过程中我不会干预,直到选出结果,我会向他确认一下,并向他说明我对他选的东西的感觉,有时他会听我的意见更改选择,有时他会坚持他的选择,如果他坚持,我会尊重他的决定,因为这是我给孩子的权力。
二、允许孩子对家长提出质疑,并耐心解释。
家长应该承认自己不是圣人,也会随心所欲做一些曾禁止孩子做的事情,所以就应该允许孩子对家长提出质疑,如果真的做错了就应该承认并改正,这样才能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孩子在提出质疑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家长没有必要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和尊严混淆孩子的是非观,鼓励孩子的'怀疑精神,才有可能形成创造能力。
三、与孩子成为朋友,同他交流大人的真实感受。
你很难想象,有时孩子的理解力超乎大人的想象。比如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我从来不采用体罚的形式,我只会告诉他你这样做令我很不高兴,所以我没有心情再同你玩了,除非你向我道歉。我觉得这种用事情的自然结果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比专用体罚和讲道理效果要好很多。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每一件事发生后都会有人告诉他是对是错,他会学会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对错。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香味,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高度,每一粒砂都有自己的位置,没有必要为了大人的愿望来改变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愿每一个生命都长出自己的特点,自然美才是真的美,与大家共勉。
看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3
很荣幸能够参加朱大姐的《家庭教育七把刀》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知识,更多的是让我感到作为一位父母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的惭愧,写下来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鞭策自己,让我和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在会中老师提到了教育孩子的七把刀,没听讲座之前没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听完讲座以后感觉这七把刀不仅仅是指向孩子同时也剑指我们每一位家长的内心深处,唠叨、比较、打骂、忽略、怀疑、讽刺、溺爱,可谓是刀刀俱到,将孩子的耐心砍掉,信心砍掉、安全感砍掉、善良砍掉,甚至包括未来都一并砍掉了,留给孩子的只有烦躁、自卑、自暴自弃、恐惧、失望、虚伪、狂妄之大甚至对未来迷失方向等。听到这里我是毛孔悚然,全身直冒冷汗,一种揪心的痛,一种深负罪感的惭愧,原本自以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是对的,是对孩子好而结果却恰恰相反。
记得有一次孩子放学回家比平时晚到了半个小时,等孩子回到家我二话没问就直接问他,怎么这么晚才到家,不知道放学之后要直接回家吗,是不是在路上和其他同学在哪里玩去了,我一脸沉重的表情,小孩吓得不敢回话,低着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一动不动。看到他这样我自己都感觉到自己有点过分了,于是把语气放缓和了一下问他,他才告诉我说是因为下午老师安排了几个同学和他一起搞卫生,结果那几个同学忘记了,他就一个人把教室的卫生搞完了才回来的,由于自己的猜测和怀疑造成了孩子的自卑、自暴自弃和恐惧失望,就像世界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莎提亚女士说的,孩子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家长。家长也是没有问题的',而是沟通方式出现的问题。
这次的家庭教育讲座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洗礼了我内心深处的灵魂,洗礼了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种种疑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孩子,及时放下手中的“屠刀”,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在良好的社会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看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4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最关怀也是最困惑的一个问题。10月28日下午学校组织了一场《做真正会爱孩子的家长》的家庭教育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却让我充分熟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从诞生到入园、上学有如一张白纸,可塑性极强,学校的六年是孩子成长的黄金阶段。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这个“成”是最难的一个问题。通过倾听这次讲座,让我感受良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之前我以为爱孩子就是事事为他着想,穿衣吃饭出行游玩,事无巨细的给他一切,其实我不是一个宠溺孩子的妈妈,但是也总会觉得孩子还小,有一些小问题是难免的,直到听了讲座之后我才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这些,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自由成长的空间,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完善的空间,不要去打破它,不要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交付给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简单仿照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1、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2、孩子在学校五天,好不简单放假了放松一下。
就这短短周末的两天却把孩子在学校建立起的良好习惯丢的一干二净,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比如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嬉戏,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却看着电视、打着嬉戏,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能感觉到平衡吗?每次别人问起:你家孩子你满足吗?回答的最多的都是这个孩子气死人了。反之,有人问你家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满足吗?扪心自问你觉得孩子会怎么回答?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
要擅长倾听,倾听孩子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和孩子多聊谈天,就会发觉孩子现在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渴望得到什么,孩子愿意向父母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陪伴不是你陪在孩子身边就可以,孩子玩耍你在看手机,这是看护不是陪伴,总结为:“要和孩子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空间做同一件事”。
对孩子要多鼓舞、多欣赏,不断培育孩子的自信、自强、自尊和独立。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你能行”,“你真棒”,在父母的鼓舞下,孩子会觉得我行、我可以、下次要做更好,在鼓舞中得到欢乐和成长的转变。对孩子说话也要多多留意,同一句话不同的语句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都说环境转变一个人,人亦能转变环境,尤其对孩子而言,有一个好的学校环境至关重要。夫妻恩爱、家庭和谐,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家的暖和,孩子才能更加乐观向上。张志刚老师说:“让自己欢乐是一种美德,让别人欢乐是一种公德”。我觉得很对,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环境带来的欢乐他才不会抗拒全部的一切。
看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听完这些优秀家长的讲座,作为家长的我感触颇深。当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和教诲,现将我自己的深切体会分享如下:
1、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和谐有爱的家庭孩子可以给孩子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有益,高质量的陪伴可以给孩子带来无尽安全感,让孩子开心快乐的成长。
2、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成长打下亮丽的底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愿。
3、营造好的家庭学习气氛,让好习惯助孩子行稳致远。
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会陪伴孩子一生,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稳中求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所以我希望每位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取长补短,与孩子共同进步。
看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6
今天,我按学校要求收看了由著名教育专家孙秀梅主讲的《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教育专题节目,孙秀梅专家结合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从家庭教育的点滴讲起,平铺直叙中挖掘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完节目我感受颇深,孙老师的讲解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下面就此次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讲座,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她们也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再到幼儿园、小学时期,她们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个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角色里也是在不停地学习与进步。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孙秀梅专家《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的讲座,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提高和重塑,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本期节目的.开头孙秀梅专家就提出一个问题,要思考家长自己的角色是什么?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努力成为孩子终身的导师。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家庭和环境与沟通、引导将是我今后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要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孩子远大的理想,平日里多与孩子亲近沟通,聊天就像朋友一样,有些事情也可以让孩子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一起商量,这样孩子就会更加信赖父母。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过程非常重要,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思想,不要只谈论学习、只关注成绩。要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发现孩子进步要及时表扬。不做保姆式的父母,过度地溺爱孩子,而要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导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要言行合一、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说不完,倒不尽,今日我只是简单地谈了下我的收获和感想,最后我还想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都不会开花,因为他本身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