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500字

知远网

2025-10-19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500字 篇1

生命是短暂的,但希望是永恒的。也许命运是悲惨的,但总会有人在背后默默支持。——题记

《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他被成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故事是他的名篇之一,主要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女孩琼西得了肺炎,她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青藤树上唯一一片绿叶,她觉得等到这片叶子掉落,她的生命也就结束了。一位老画家贝尔曼听说了这件事,在一个暴风雨之夜爬上那棵树画上了一片翠绿的叶子。过了很久,琼西发现那片叶子始终好端端地挂在树上,她也因此坚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可不幸的是,贝尔曼因为那夜的风吹雨打染了风寒,去世了。

贝尔曼就像一片有爱心的叶子,让琼西从绝望中走出来,点燃生命的火,成为一片摇曳在风雨中的绿叶!

读罢全书,我不禁想到我自己。像琼西一样,我遇到困难总会有人出手相助。有一次,我代表学校参加钢琴大赛,但是落选了,心情非常低落。我的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来不及休息,耐心地安慰我、鼓励我,给我希望和信心。我为自己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幸福和荣幸。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500字 篇2

读了《最后一片藤叶》这个故事后,让我感受很深,这是一则很感人的故事,文章作者欧亨利利用细腻的手法,将老贝尔门这个舍己为人的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故事是这样的,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爱好相同而租了同一个画室,一个名字叫苏,另一个名字叫琼西,但因传染性的肺炎将琼西击倒了,琼西就认定自己的命运与长春藤的最后一片叶子系在一起,可是经过两个大风大雨的夜晚,叶子却没掉下来,为什么呢?文章最后,文章作者交待了老贝尔门在叶子落下的夜里,冒雨在墙上画了一个叶子,是老贝尔门用自己的生命唤起了琼西生的希望。一个可悲可喜的结局,让人总也忘不了老贝尔门冒雨画叶子的情景,忘不了老贝尔门死去前,因挽救了一个生命而欣慰的表情;忘不了琼西恢复时为老贝尔门流的泪水。

这篇文章我认为它传述了一个像贝尔门一样善良舍己为人的好人,教育世人要有舍己为人的思想并给人们以启示。心地善良有爱心的人在世人的心中是美好的不可毁灭的。这不仅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在每一个被震得粉碎的学校里,都有几个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孩子们撑起一把保护伞,这些舍己为人的老师不就是现实活生生的老贝尔门,他们同样是为让后生们可以更好的活下去,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性格虽不相同,但他们有着一颗相同的心灵,相同的使命和相同的态度,让我们因欧亨利记住老贝尔门的行为,让我们因大地震而记住那些老师和无名的人吧!

最后一片藤叶寄托了什么?寄托了无限的爱。它让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舍己为人的心。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500字 篇3

这个星期,我读了《最后一片叶子》。它的作者是欧·亨利,被人们称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笔下的小说结局都十分出乎意料,可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语言中充满诙谐幽默。

《最后一片叶子》中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琼西和苏在一家饭馆认识,交谈之后发现彼此趣味相投,便合租了一间画室。一天,琼西被肺炎这个不速之客击倒了,把对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那常青藤的叶子上。苏去请楼下的老画家贝尔门做模特时,顺口告诉了贝尔门这个坏消息。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苏和琼西居然发现常青藤上居然还有一片叶子,琼西终于打起精神拾起了生的希望。原来那片叶子是贝尔门冒着风雨画上去的,而这风雨加速了贝尔门肺炎的爆发,他去世了。

《最后一片叶子》

老画家贝尔门一生都很少画画,却在生命的最后画出了这挽救了他人生命的叶子,这何尝不是一副杰作呢?虽然他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但是他用他满腔的爱心,同情心救了琼西。他这种默默奉献,无私帮助他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比如城市的美化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我们的家人和朋友。这种无私帮助他们的行为是不论身份的。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总统官员,还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平凡人,都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在路上遇到熟人的时候给予一个诚挚的微笑,在他人需要安慰的时候给予一个拥抱。在别人遇到麻烦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也许我们的帮忙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却默默地让别人知道你会一直鼓励且站在他们身边。我们的这些和老贝尔门比不算什么,也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但是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并且充满希望的未来。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500字 篇4

《最后一片叶子》描写患肺炎的穷学生琼西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她说,最后一片叶子代表她,它的飘落,代表自己的死亡。贝尔曼,一个伟大的画家,在听完苏讲述完室友琼西的故事后,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下着暴雨的夜里,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长春藤叶,编造了一个善良且真实的谎言,而自己却从此患上肺炎,去世了。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依然留在古老的墙面;琼西也绽放出了往日的笑容;伟大的画家贝尔曼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冬天一定会到,树上的叶也一定会落尽——藤叶也不例外。不要以为这是树木斗不过天,它是无能的,也是无奈的。因为这恰恰体现了树木的一种智慧,为了明年春天的萌发,它实在没有必要死守着最后一片叶子,苦苦地挣扎,为此耗尽了最后一丝力量。

因为,叶子落尽并未表示生命的死亡或者希望彻底地成为泡影;反之,这是一种大智的等待,重新萌生的希望——在它落尽最后一片叶子时,新的希望,也就在叶子落下的叶柄处悄悄地孕育了,萌生了。然后是静静地、静静地等待。此时的静静也就像沉睡的火山,一旦春天到来,它就以不可阻挡之势爆发出来了。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500字 篇5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作者大力地赞扬老画家贝尔曼舍已为人的精神,告诉我们,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出手相助。

“我懒得等,也懒得想了,什么事儿都松手,就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叶子,直往下飘呀,往下飘。”得了肺炎的琼希已对生活绝望,将自己的灵魂寄托在最后一片叶子上,“最后叶子掉下的时候,我也得走了。”但贝尔曼却不认为,他要让琼希活下去。在一个下着暴风雨的晚上,他在墙上画了最后一片叶子,让琼希重燃对生活的信心,而他自己却因肺炎死了。

在作品中,作者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但我依然能感觉到贝尔曼的伟大精神。他让我知道,奉献是一种美德,在生活中,如果别人需要帮助,一定要尽力帮助别人,哪怕牺牲自己,也再所不辞。

书中的休也值得我们学习,在琼希生病期间,她悉心照料琼稀,将自己画画得来的钱全给琼希买牛奶、红酒,毫不心疼。这也是舍已为人,哪怕再小的事,也要帮助他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朴素真实,催人泪下,这也是我读了一遍又遍的原因。我决心做一个像贝尔曼和休那样的人,做一个勇于奉献的好人!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500字 篇6

读完《最后一片叶子》后,令我最惊讶的并不是贝尔曼画上去的那片叶子奇迹般地是琼珊“复活”了,而是贝尔曼先生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挽救琼珊的生命而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总是提到却一直拖欠着的那一幅杰作。

文章开始并没有用很多华丽的语言对贝尔曼的形象加以修饰来作为铺垫,甚至还写到了他对琼珊的几句讽刺这与结尾形成了很大的转折,告诉我们,平时评价一个人不能从某一个角度,一时的语言或行为来断定,表面毒舌的人,也许内心却是很温暖的,就如同贝尔曼一般。

琼珊病重时,把自己比作窗外常春藤上那些日益凋落的叶子,在她看来,当那最后一片落下之后,自己也就死了,所以每天都以消极的状态活着,如同等待着死亡。过了几天,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了,她以为第二天自己就死了,当第二天醒来时却惊喜地发现,经过一整夜风吹雨打的“最后一片叶子”并未落下,由此,琼珊也渐渐恢复了。

原来,最后一片叶子早已掉落,琼珊所看到的,只是贝尔曼画在墙壁上的而已。作者没有将他完成“杰作”时的场景描写出来,或许贝尔曼是带着一种“使命感”完成杰作的,那种“使命感”即是使琼珊变得乐观起来;又或许他是忍着病痛的折磨,那是心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最后一篇叶子”。

如果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看,贝尔曼的“最后一片叶子”并算不上杰作,但从心灵的角度出发,它又何尝不是一幅伟大的杰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