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暑假里,我把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看一遍,至今,故事里的那些情节还在我脑海里回荡。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里面的很多故事都十分精彩,把人物的形象描述的惟妙惟肖。其中我最喜欢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三顾茅庐、空城计等等这几个故事。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的厉害人物,有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东吴的主公孙权,还有以仁德得民心的刘备,也有小气妒忌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
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和赵云。关于他们的事迹,我读得最多。也很清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赵云的“单骑救主”此刻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
《三国演义》讲的是军事策略,讲的是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个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会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就像人们所说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个能为自己主公、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就算不必须会给国家带来繁荣强盛。但也不会对自己国家不利。
读这本名著,我得到很大的启示,受到很大的启迪。我要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冷静”学习刘备的“谦虚”学习鲁肃的“忠厚”我今后必须会做得更好。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这几天,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受益匪浅,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罗贯中。
这本书主要讲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大战后三国鼎立,再到司马家篡魏后天下归晋,肯定了以“仁”为本,治理天下首先要收拢人心思想。这本书弘扬了精忠报国,胸襟广阔,顾全大局,英勇无畏,甚至为国捐躯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意志品质。批判了那些伪君子和卖主求荣的`小人,把这本书刻画了许多能谋善断的谋士,如诸葛亮,陈宫等,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策略等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智慧。另外,还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吕布等和一些美人形象,貂蝉,甄姬,蔡文姬,大乔,小乔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左手青缸剑,右手亮银枪,胯下白龙马,一身白盔银甲,长坂坡单骑救主公,所向披靡,如此猛将乃赵云赵子龙是也。怎么样,你是不是也很喜欢他呢?
书中有很多精彩情节,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赤壁之战,在公元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向刘备孙权宣战,为了搞心理战,曹操谎称有80万大军。夜幕降临时,诸葛亮想出一个办法,“火烧曹营”,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晚曹军被烧得狼狈不堪,是孙刘联军的精诚团结才打退了曹操这个强敌。
读完《三国演义》后让我大开眼界,诸葛亮的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刘备,张飞,关羽三兄弟的情深意重。我希望长大后也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努力学习,一定成功!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性的小说。《三国演义》能帮助我们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
我就很喜欢读《三国演义》。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我最佩服诸葛亮,我觉的《草船借箭》是最能表现出来诸葛亮才华的一个故事:
在赤壁之战,蜀吴连合与魏打仗,有一天周瑜获得部下报行伍缺箭用,周瑜想了想:“何不拿此事,作难下孔明呢?”于是周瑜把诸葛亮叫来说,行伍无箭,参谋长有何方法,诸葛亮说:您需若干箭?十万支,参谋长能造得出吗?诸葛亮笑着说三天后,我一定给您造出十万支箭。
从这以后诸葛亮在两天内一字不提造箭的事,大家还以为他认输了呢?直到第三天晚上向周瑜的.部下鲁肃借了十几只小船和许多稻草人,借着东风开向曹营。到了曹营前诸葛亮叫军人们把鼓打起来大声呐,而自己却在船内与鲁肃喝酒。曹操看见船于是派军人们用箭射。箭如雨般射去但都落在上稻草人上,等到箭满时诸葛亮又叫军人呐喊,“谢谢曹公的箭了”。此时曹操才知受了骗,不过此时诸葛亮的船凭着顺风早已消逝在模糊不清大雾当中了。
回了营,诸葛亮准时送上十万支箭。等周瑜听鲁肃说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过程,也很敬佩诸葛亮的才华了。
《三国演义》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子,要像诸葛亮那样以智取胜。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近期,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每个回合都令人惊喜。但我觉得“巧借荆州”第十九回合,令我深有感触。
这个回合主要介绍了公元208年,赤壁战争结束后,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周瑜乘胜进军,击败了曹操,又逆江西进,占领沿江各重要城市。包围了江陵,与曹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此时,刘备乘江陵大战,周瑜无瑕顾及,于是率军隊南下,抢占了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
公元209年,曹仁放弃江陵,往北撤离,周瑜占领了战略要地——江陵。于是,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理江陵,此时,刘备为荆州牧。周瑜将南郡江南岸边的地盘分给刘备,刘备在此建立“公安城”,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孙权又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公元210年,刘备两次向孙权借荆州,但孙权没有正面答复。刘备回荆州后,认为江陵为荆州的咽喉,势在必得,便有了武装夺取的想法。不久后,周瑜病死,鲁肃继任,为巩固联盟,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得到荆州后,以此为立足点,建立蜀汉政权。公元210年,刘备两次向孙权借荆州,但孙权没有正面答复。刘备回荆州后,认为江陵为荆州的'咽喉,势在必得,便有了武装夺取的想法。不久后,周瑜病死,鲁肃继任,为巩固联盟,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得到荆州后,以此为立足点,建立蜀汉政权。
读完这一回合,我感受到刘备是一个雄才伟略的人。而在暗中默默帮助刘备的诸葛亮是一个才智过人的政治家。难怪大家都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内容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这本书主要讲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东汉政府极力反击,随后出现了刘备,曹操,袁绍,公孙瓒等英雄,而东汉政府也快灭亡了。少帝逃出城后被董卓所救,董卓进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关羽温酒斩华雄;赵云大战长坂坡;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等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令人啧啧称奇。
在三国中,关羽是我最佩服的人物。他不但武功好,也很重情重义。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当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骑着这匹“赤兔马”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当之无愧的好汉。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是忠心的,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我很羡慕刘备,能和关羽这样的人做朋友该是何等的幸运。他是忠义勇的化身,我想在遇到危险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身的安慰而是兄弟的安全,这也是我最欣赏他的一点,也是我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