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知远网

2025-10-18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张晓风散文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篇1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篇2

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暗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这是张晓风散文《画晴》中的一段。

张晓风生于1941年,原籍江苏铜山,笔名晓风、桑科、可叵。作品多以散文戏剧为主,旁及童书、评述和小说、诗作,曾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吴三连文学奖等。

散文作为文类,时常叼陪末座。它是作家进入文坛的入场券。似乎无人不能。可是在所有文类中,散文最是易写难工,尤其在中国,在白话文兴起之后,散文写好更难。

《画晴》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从清晨到中午到傍晚再在晚上观察一天的变化。

张晓风向往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她觉得它们嚼的不只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和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在张晓风散文中的让我平静得感动的话。

一扇轩窗倚靠,便可以静静的守在阳光下看树荫一寸寸的移动。这一定不是那种汲汲名利的人可以做到的。看窗外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影子一点一滴的`移动。待到夜阑静处,月牙上梢才焚明香,淡月观书。只是短短一句话,就悟出了对生命永恒的本真领悟。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徘徊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我却苦于没有云样的笔。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篇3

飒爽的秋风徐徐吹来,金黄的落叶翩翩起舞,在这如诗如画的秋天,我读一本同样如诗如画的书,那就是《张晓风散文》。

张晓风的语言清新隽永,善于从小事中写出深刻的哲理,《瑕》就是这样一篇发人深思,引人联想的好文章。文中她回忆自己曾买来一串很便宜但有瑕疵的项链,手中这串项链引发作者的思绪,转而用精炼的文字准确而详尽地道出对“瑕”的理解。

生活中,能把自身的瑕疵像这串项链般坦然相呈的人不多,人们往往是不遗余力地精心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如果我们正视自己的这些瑕疵并坦然接受,这些瑕疵也就不算什么瑕疵。因为只有认识到缺点才可能加以改正,你越是去掩盖,它就越明显。一个人之所以可爱,正是因为他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而不遮不掩。完美是难以冀求的,但在“完美”和“可爱”之间,人们更喜欢后者。

完美到极致就丧失个性,变得千篇一律,而所谓的“瑕疵”却可以体现出你的特性。谁能没有一点小瑕疵呢?正是这些小瑕疵装点我们的生活。朋友之间如果不知道对方小小的缺点并以此打趣,友谊也许会黯淡许多。

豹的皮毛上有大大小小的斑点,谁说它的毛皮不漂亮?溪水浸着泥沙、石块,谁说它的水质不纯净?昙花开放转瞬即逝,谁说它的姿态不美丽?太阳表面有黑子,谁说它的光芒不耀眼?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瑕疵,既然完美是难以冀求的,那么,就让我们直面瑕疵,直面人生吧!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篇4

读了张晓风散文集,我感触颇多。文章淡有淡味,浓有浓情。有时广阔如人生,有时细小如牛毛。文章涉及很多。

若说淡,一般都是谈一些文学方面的。若说浓,那大都是谈人与人的故事。看张晓风的散文,我总觉得,是在和人谈话。但有些散文,语言里饱含着情感,浓的化不开。看着看着就腻了。我认为作者感情非常丰富。常人应该没有这么多的感触。

若说广阔,文章中的确有,但较少,我不太好分析。若说细小,倒有许多。作者经常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或者一些感受。

文章涉及自然,友人,物等很广泛。我最喜欢看关于自然的或是故事的文章。

我选了一篇我喜欢的来谈谈。

《闻歌》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内容大致是讲小孩唱歌的故事。

这个小孩唱的是首黑人灵歌,歌名叫“老黑乔”。当时作者正开着车,被这歌声吓了一跳。为什么呢?作者讲的很细,让人不住的感动。

“沉默的时候,黑人是输家——可是黑人一开口,连天使都要震动三分、退避三分。”后面是最经典的一句。“那歌声是整个非洲的`乡愁,加上整个美洲的载重。”这份沉重,写的多么恰当。不轻不重,恰到好处的描写了这份沉重。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人们知道应该怎么去诠释最好。

“成人唱歌,不知为什么有时反而坏事。成人不透明,他总是把一首蓝色的歌加点红,唱成了紫……”

作者在让人有丰富的美感的享受中,又从中体会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这也许是张晓风散文的特色吧!

张晓风的散文,有浓有淡,有无有小,有情有景,像一幅唯美的画卷。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篇5

张晓风的文章,就像山谷里吹过的一缕缕清新的山风,不像狂风那样凶猛暴戾,不像香风那样令人沉醉,却使人神清气爽,让人顿悟生命的意义。

“你真好,你就像我的少年伊辰一样……”这是一位卖柑子的老妇人对张晓风的评价。这是一句值得咀嚼的话语。一开始,张晓风不懂,我也不懂——一个只是卖柑子的卑微的老妇人竟然和一位知书达理的大作家相提并论?她们的社会地位如此悬殊!

我慢慢思考着,高尔基曾经说过:“要爱惜自己的青春,没有比青春更美好的,没有比青春更珍贵的。”啊,老妇人原来并不是说自己能与张晓风一样,而是说张晓风就像自己生命中最光华的时间一样,老妇人是在赞美张晓风那美好的青春。

我想,老妇人如此评价张晓风,也许是因为看着正当盛年的才女缅怀起自己逝去的青春?也许正是因为老妇人已经老,所以才特别珍惜起自己的年少时光吧?她把少年时光当作最美的.赞辞送给自己所喜欢的人。少年伊辰——不就是我们现在年龄吗?我却曾经多少次对时光的飞逝不以为然,曾经多少次地大把地挥霍者宝贵的光阴!我总想着日后的路长着呢,这么点时间算得什么。如今,我却从一个卖柑子的老妇人口中体会到,青春年华是何等珍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不希望到风烛残年再去羡慕别人的青春年华。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我当与诸君共勉。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篇6

自从阅读《张晓风散文》之后,我对散文有了另一番见解。

以前读散文感觉都是比较肤浅的小故事,只有看见有意思感兴趣的才会仔细品味一番,所以不常读散文。而张晓风的散文却显得截然不同。

读张晓风的散文会让我身不由己,有一种幸福而无以言表的感觉。她的散文语言深奥,却优美如画,细细赏读会有身临其境之感。生动的内容,朴实的语言,深刻的道理,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灿烂的背景,依然扣人心弦般地带我们走进故事中,让我刻骨铭心,久久难忘。

我最喜欢张晓风散文《春俎》里的《山月》这篇文章。这是一篇描写并赞美山月的文章,虽然短小,但是精炼,所谓“浓缩才是精华”。认真品味、细细品读后就能够了解其揭示的深层含义,她用很简单的词句把山月的美藏在一字一句之中,一直围绕着“山月”二字,把山月那种寂寞、伟大、平凡、无情、孤傲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仿佛自己是山月一般冷漠却又很伟大。

在我们眼里,看似平凡,看似渺小的事物,在她的笔下却能栩栩如生,让我们学会放低眼界,观察事物,学会用放大镜看待事物,学会用笔写出精彩文章。

张晓风的每篇散文我都很喜欢,读后的感觉就是意犹未尽。我学会了很多写作方法和技巧,我还从中收集了很多好的句子和词语,相信会让我的文章更生动有趣。

用心读张晓风的书,会让人了解到这世上不同人与不同物不同方面的心态,以及天地人合的真谛!其实写作并不难,难的是要我笔写我心!张晓风就是这样!

这就是我读完《张晓风散文》的感想,虽然没有大师般的水准,但至少是我用心写出的读后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