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1
《窗边的小豆豆》是我读过的印象最最深刻的一本书。它是由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主要讲了:一个因为淘气而在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小豆豆,进了一所全新的学校——巴学园。在那儿,小豆豆认识了好多人,一天天快乐地学习、成长。
巴学园可好玩了!那里的教室是废旧的电车,同学们的座位是随便坐的.,想坐哪儿,就坐哪儿。书包可以投进篮球筐,也可以放到柜子里。在巴学园,你想先上什么课,就先上什么课,只要把一天的作业都完成就OK了!
让我最眼馋的是,巴学园的午饭是自备的,而且还有“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午饭要具备山上,海中的东西,如果少了山上的,小林夫人会给山芋,少了海中的,小林夫人会给鱼丸。读着读着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幸运的小豆豆在巴学园还遇到了和蔼可亲的小林校长。小林校长听了小豆豆整整四个小时的诉说,中间没有打一个哈欠,也没有一丁点儿不耐烦的样子。有这样的好校长真是让人羡慕呀!
不过,我也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那就是我的班主任——过老师。一年级时,我上课常常管不住自己,会讲悄悄话、做些小动作……不过这些都没有改变过老师对我的爱。一下课,她就会找我聊天,微笑着听我讲那些我认为很有趣的事……
我爱《窗边小豆豆》这本书,我要和小豆豆一样开心地生活、学习。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2
利用黄金周的时间,我看了两遍《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主人公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开除后,来到了巴学园。巴学园是个专门收淘气孩子的学校,学校的办学完全根据学生的'品性因材施教,所以很多调皮的学生到这里后,自身的“缺点”反都变成了优点,每个人的潜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小豆豆也一样,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她也从别人眼里的“怪怪的”孩子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学生,小豆豆也因此奠定了她一生的好的基础。
巴学园后来因为战争而被炸毁。当我看到这一部分时,一方面为巴学园的消失而难过。同时也对战争产生了一种厌恶感、痛恨感。巴学园已经不存在了,我想小林校长和所有在那学习过、工作过的人都会因此而难过的。不过巴学园的教学方式不会因为校园的消失而消失,我看完后,对那种可以看人种萝卜、可以亲自种萝卜的教学方法很向往。
“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窗边”一词据说是指代一种被排除在外围、不能入主流社会的人,当年在日本很流行。主人公小豆豆在正规学校时因为常在教室的窗边等着看宣传艺人路过,自身又有“多动”、不入流的行为,别人因此叫她“小淘淘”,所以作者用了协音“小豆豆”。现在“窗边的小豆豆”指的就是另类、不入流的人。
这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现在已经成为日本著名的作家、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亲善大使。很多人想把这本书拍成电视或电影,但都被作者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影视反映不了作者写书的本意,而且影视也会让读者失去很多的想像空间。不过作者已经同意把这个故事制成交响乐——因为音乐能启发人的想像力。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3
今天,我一口气把《窗边的小豆豆》给读完了。它的作者是黑柳砌子,也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这本书记载了小豆豆短暂而快乐的童年。
其实,小豆豆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太淘气而被退学,后来,她转到了一所教育方式特别的学校——巴学园。可能是因为巴学园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在校长小林先生的呵护下,小豆豆逐渐成为一个天真、懂礼貌的小女孩。
书中有些故事使我印象深刻,记得小豆豆刚来到巴学园的那天,校长先生竟听她说了4个小时的话,而且没有一丝厌倦。还有就是小豆豆上完厕所,总是喜欢往下看,有一次,她心爱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去了。她就想了一个办法:用勺子一点一点把土挖出来。校长先生从旁边路过,只说了一句:“找到后要把挖出来的土放回原处哦。”,就走了,这里没有丝毫责备。可见,校长先生是多么的宽容啊。校长教会同学们有创造力,他自己也一样,他把废旧的火车当成教室、图书馆。吃饭前唱:“好好嚼哦;还可以尝到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等等。校长先生还非常尊重、平等对待小学生们,比如:高桥君不善于跑步,运动会就改成爬楼梯、或者光着身子游泳啦......。
读完这本书后,我好想上巴学园这样的学校啊,中国如果有一所的话,肯定会培养出很多的人才呢。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4
小豆豆因为淘气被退学了,一个全新的学校 “ 巴学园 ” 接受了她。 “ 巴学园 ” 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 “ 巴学园 ” 的教室: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 “ 巴学园 ” 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 “ 巴学园 ” 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 “ 大家都带了 ‘ 海的味道 ’ 和 ‘ 山的味道 ’ 来了吗? ”“ 海的味道 ” 、 “ 山的味道 ” 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所以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 “ 巴学园 ” 的教育方法:自己从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 “ 巴学园 ” 的运动会:能够自己策划稀奇
古怪的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 “ 巴学园 ” 的活动:上午,如果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 “ 露营 ” ,听校长讲旅行故事 ……“ 巴学园 ” 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令人羡慕。
小豆豆在 “ 巴学园 ” 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师生之分,无论老师、学生,甚至校长都是好朋友,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或许,有许多人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异想天开,它对爱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要求。但我觉得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
作者丝毫不采用理性话的语言,因为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给予读者更为深刻的启迪和感触。读了这本小说后,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师细心地呵护,能像小豆豆在 “ 巴学园 ” 里一样快乐地长大高建峰。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5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篇6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写的。从这本书中我也认识了这位可爱又聪明的小主人公—小豆豆。
小豆豆刚开始上的小学是一位是有名的学校。在这里,虽然教学质量,环境都很不错,但小豆豆的性格好像不适合那里。静静的课堂上,孩子们都在写作业,小豆豆却突然站起来与窗外的小鸟说话,上课时总是做小动作东张西望,老师也批评过她很多次,她仍然不改,后来实在受不了她了,要求她做退学处理。但是这种情况下,谁愿意接收我们的小豆豆呢?
她的幸运之神降临了。有一位愿意听她讲四个小时话的小林校长出现啦,这就是神奇的`学校—巴学园。这时的小豆豆转到巴学园来上学,这时巴学园环境非常简陋,用电车当教室,全校仅有50个学生,但是她的教学方式非常的别出心裁,上课让学生自主选择科目。
孩子喜欢哪科就专研哪科!散步,让学生到野外去,在无形中增长学生的知识。比赛呢,他就锻炼学生的胆大心细活动呢,培养学生的互助互爱。曾经在别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来到这个特别学校后,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了,而且学习非常越来越好,对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遗憾的是,巴学园在战争中被炸毁了,这也让我第一次懂得了战争的残忍。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我喜欢小豆豆,喜欢小林校长,也喜欢巴学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