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读后感

知远网

2025-10-17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最后的晚餐》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最后的晚餐》读后感 篇1

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一张画是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还是---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描写的是耶稣到处传教,收了十二个徒弟,期中大徒弟犹大最喜欢金钱,看到通缉耶稣的悬赏后就出卖了耶稣的行踪。这幅画讲的就是被自己的大弟子犹大出卖后,与弟子们共享最后一次晚餐时的情景。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我看完这幅画后,我不知道画中间的那个表情严肃的人为什么还略带悲伤,他还摊开了双手。我在网上仔细查找了关于这幅画的资料。原来这幅画是关于是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他说出了“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的话。出卖耶稣的人是耶稣的大弟子犹大听了耶稣的话后,立刻面如土色。他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仰,右臂支在桌上并紧紧的握着钱袋,脸上流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恐惧之色。

这幅画的动作、姿态、表情、宏大的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这幅画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最后的晚餐》读后感 篇2

当耶稣在餐桌上说有人出卖了他时,众门徒的表现各不相同,而真正的叛徒——犹大的表现却与众不同。

在十二个们徒中,犹大没有被分到另一边,而是和其中五位门徒一起坐在耶稣的右手边。我把电脑上的照片放大,再放大,心中涌起了一股奇异的感觉。大了,更大了,犹大的形象像被揭开了盖在上面的层层纱布般,一点一点的鲜明起来。我终于把他看清楚了。他的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他的眼睛里透露出紧张,眉毛微微皱着,仿佛在想着怎么逃走,仔细看着他,你会怀疑这就是一个真的人,而不是用笔画出来的人物。

他那不安的眼神,微微皱起的眉头,好像在暗示他就是叛徒。在那紧张的眼神里,不时流露出他此时害怕的心情。那眼神,有时让人觉得局促不安,有时让人觉得正在想法逃走,有时让人觉得恐惧、害怕。犹大的眼神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他就是出卖耶稣的叛徒。达芬奇凭着他的细致观察和精准刻画,使犹大的面部表情,像真人一样惟妙惟肖。

犹大的身体和紧攥着钱袋的右手,也显示出他的紧张、恐惧。他的身体,下意识地向后倚着;仿佛想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右肘,搁在桌上,仿佛是想在这时找到一个依靠;他的右手,死死的抓住一个钱袋,这里面是他出卖耶稣而得来的三十块银币赏钱。他身旁的门徒大多数表现出愤怒的样子,这更是犹大显的局促不安。

达·芬奇用他神奇的画笔将犹大以及耶稣、众门徒的面部表情刻画得如此细致,这才使这幅《最后的晚餐》如此备负盛名。

《最后的晚餐》读后感 篇3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作品取材于圣经,耶稣预知自己被叛徒出卖,在受难之前与其12门徒一起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时,他说出了“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的话,画面所描绘的正是耶稣说出这句话后引起门徒们骤然震动的场面。

鉴析《最后的晚餐》之后让我深有体会……再能遗忘的人,也不能忘了亲情;罪凶残的人,也不能杀了亲情!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只要不放弃,哪怕坚持到最后一刻还是会有机会的。人,凡事不轻言放弃,有了理想并为着付出不懈的努力,可以创造奇迹!

最后,用所熟悉的一句话来平息汹涌澎湃的心情——人,千万不能犯什么特大错误,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弥补的。

《最后的晚餐》读后感 篇4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于1495-1497年费时三年为一所修道院的餐厅所作的壁画。这幅画着重刻划耶稣的门徒在听到主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不同的心理反应。

先看基督左边的一组三个人:腓力按耐不住地跳起来,带着不可捉摸的疑问转向基督,想弄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用手捂着胸口,欲表白自己的真诚的纯洁。老雅各极度愤慨,摊开双手,身子因失去重心而稍后仰,好象在表示:这简直不可思议。在他们后面站着的是多马,他尽量按下性子,向基督举着食指向上,说这怎么可能呢?在基督右边的一组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犹大,他心虚地急忙扭动身子,惊恐地想远离夫子,并且慌忙地握紧告密所换来的钱袋,战粟而害怕地斜视着基督。约翰忧柔地把头垂在一边搭拢双手,神志焦虑,不知怎么办是好,在听彼得细言。彼得勃然大怒地站起来,弯身前倾向着约翰,左手搭在他的肩头,紧贴耳边,似乎在问:你知道是谁吗?他的右手还紧握着一把刀,好象在显示:要是我知道是谁,一定要杀死他。最右边一组三个人中,靠近彼得的是巴多罗买,他张开双手,显得震惊而又沉着,似乎是要大家不要惊慌,他自己严肃而冷静地凝视着基督,想拯救夫子。搂着巴多罗买的是小雅各,他紧张地望着基督无能为力。站在最顶端的是强壮的安得烈,他探身向前,颇有冲上前去之势。最左边一组中,马太双手伸向基督,脸却转向左边的达太,好象在询问有经验的老人,刚才夫子所讲的到底是指谁呢?达太摊开双手,表示自己也正在纳闷。西门也正在苦苦思索,但是毫无结果。

这幅画的构图并不复杂,基本上是在一直线上穿插变化的,但单纯中见丰富。画家把十三个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既突出了基督的主要形象,又层次分明地刻划出每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画家把耶稣安排在既是画面中心,又是视觉中心的位置,用背景中大门的透光,更加清楚地衬托出耶稣的形象,餐桌、墙壁门窗和天花板的处理取平行透视,都集中地消失在基督的形象上,这一切很自然地把观众的视线首先吸引到基督身上。并且有意识地把两侧的门徒和耶稣分开,初看耶稣似乎很孤立,实际上内在情绪和感情以及整个事件都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十二个门徒三人一组平均分配在两边,以其各自的动作和表情与基督发生联系和呼应,整个环境和道具的处理比较简单,为的是更加突出激动的人物,再通过这些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将整个画面的中心引向基督。

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极为慎重,有时站在画前沉思徘徊半天不能落笔。修道院的院长十分恼火,指责他是有意怠工,拖延时间。画家正愁找不到犹大头像的模特儿,觉得这个令人讨厌、粗暴无知的院长的头正合适,便用了它作为犹大的形象。我们在画中所看见的犹大,阴沉而丑陋,又显得特别粗鲁,与旁边的约翰和彼得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望而生厌。

《最后的晚餐》读后感 篇5

今天妈妈带我来布克书城买书。我来到儿童读物书架前,一本名叫《最后的晚餐》呈现在我眼前,我随手翻了几页来看后,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这本书由几个目录组成:穿救生衣的种子 无情鸟 小骡子是谁的孩子 犀牛和犀牛鸟 黄鼠狼受审冬爷爷来了 醒来了 绿色卫士 藏松果 耳朵的风波 天要下雨 树子餐厅 比月旦儿大迷路的孩子 抓“虱子” 奇妙的旅行 梦屋 最后的晚餐 绿林强盗 鲫鱼奇遇记 林中婚礼 蚂蚁城堡 黑蜘蛛的诡计 谁是小偷 杀害新郎的新娘 樱桃园快乐大冲关。

我最喜欢的是“穿救生衣的种子”,这篇短文告诉我“睡莲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它是“水上漂”传播种子的典型。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的外面包着一个充满空气的袋,浆果成熟后,许多种子浮在水面上,好像套着个“救生圈”。睡莲的种子可以漂很远,在旅途中,袋里的空气慢慢消失掉,种子酒逐渐下沉到水底下。等到种子在水底烂掉以后,第二年春天,一棵美丽的新睡莲就侨居下来了。这是我看后这篇短文后的感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最后的晚餐》读后感 篇6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莱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作品取材于圣故,耶稣预知自己被叛徒出卖,在受难之前与其12门徒一起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时,他说出了“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的话,画面所描绘的正是耶稣说出这句话后引起门徒们骤然震动的场面。

鉴析《最后的晚餐》之后让我深有体会……再能遗忘的人,也不能忘了亲情;罪凶残的人,也不能杀了亲情!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只要不放弃,哪怕坚持到最后一刻还是会有机会的。人,凡事不轻言放弃,有了理想并为着付出不懈的努力,可以创造奇迹!

最后,用所熟悉的一句话来平息汹涌澎湃的心情——人,千万不能犯什么特大错误,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弥补的。

我不喜欢杜鹃妈妈,因为她什么都不做,还把蛋孵在画眉的巢里,让画眉照顾。

做人不能像杜鹃一样,把什么事都推给别人,也不能像小杜鹃宝宝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

《最后的晚餐》读后感 篇7

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一生画了许多的优秀作品,如《救世主》、《伊莎贝拉德爱思特》、《蒙娜丽莎》、《抱银貂的女人》,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晚餐》。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出生于1452年4月15日,卒于1519年5月2日。它不仅是画家,还是科学家,与拉斐文、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也是欧洲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达·芬奇的作品很神秘,在《伊莎贝拉德爱思特》这幅作品中,科学家经过对比发现,她浅浅的微笑和蒙娜丽莎非常相似,人们认为这是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试笔之作。

在《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中,画面的布局都是耶稣弟子们做成一排,耶稣独坐一端。达·芬奇却让十二门徒分坐于耶稣两边,耶稣孤寂的坐在中间,他的脸被身后明亮的窗户映照,显得庄严肃穆。背景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耶稣身上。耶稣旁边那些躁动的弟子们,每个人的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各不相同。尤其是慌乱的犹大,手肘碰到了盐瓶,身体后仰,满脸的惊恐与不安。

我第一眼看到达·芬奇的画时,就被画中的人物外貌所吸引,最初我还以为是摄影作品。其实是达·芬奇经过万次修改而创作出来的,我被这充满立体感的画迷住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放纵自己,梦想就是幸福的港湾,让我们向着梦想出发,向困难伸出永不畏惧的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