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冬奥会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冬奥会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1
“人之所以需要理想,犹如水手之需要星星,星星虽不可即,但可指引我们的航程。”当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冬奥会开幕式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2022年北京承办第24届冬奥会,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冬奥会开幕当天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二十四节气”,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回,也代表人与自然和世界相处的方式,用它来倒计时体现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24节气引导大家进入北京冬奥会,让大家对中国的24节气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冬奥会的健儿们,你们就是寒风和冰雪中绽放的寒梅,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也无法阻碍你们向上前进的脚步。加油吧,让我们的国家滑雪运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健儿在冰场上飞舞,犹如一只自由的小燕子,在这广阔的天空,自由飞翔,纯白的雪花,任何东西也比不上它的纯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红色和黄色则展示了中华民族那份独有的青春和活力。在健儿们的身上,是冬奥精神,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反复练习,经过那无数次的摔跤和流血,在他们最美好的青春里,选择了耗费精力的练习,每个动作一遍又一遍,这是专业,这是爱国!有了她们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心,这个冰雪世界也不再是寒冷的,这些一个个小小的元素,点亮了这个世界!
我们只是平凡的小学生,但我们有那么多的理想,我们最单纯的愿望就是想让祖国强盛。“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对于我们小学生最简单的梦想就是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的梦想就是:能够为自己在未来在社会开辟一块崭新的道路。加油!
冬奥会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我做完作业,和爸爸一起看冬奥会,正好遇到自由式滑雪大跳台谷爱凌姐姐夺金的比赛。
我边看边听爸爸讲谷姐姐的事情,三岁学滑雪,七岁加入专业队,15岁拿下世界冠军,今年18岁参加北京冬奥会,***妈经常驾车带她到三百多公里外进行训练等等,听得我又激动又惭愧。
比赛的前两跳谷姐姐发挥出色,但还是排在第二位。正当所有人都在为谷姐姐可以给中国增添一枚银牌而高兴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第三跳开始,前面等待和热身的时间比前两跳更长。随着谷姐姐飞速下滑的身躯,我在想:这次能不能飞得高点?转得多点?临近滑雪台边沿,只见谷姐姐腾空跃起,跳的很高,和我想的一样高,开始转体,一圈、两圈、三圈……四圈吗?这时电视解说员一声惊呼,四圈半!1620!稳稳落地。
听着谷姐姐激动的喊声,和旁边爸爸的大嗓门,我也激动的跳了起来,“赢了,一定赢了!我确信,我非常确信!”
分数出来,谷姐姐是冠军!看着谷姐姐激动落泪的样子,我的眼里也满含激动的泪水,仿佛是我在比赛一样。一个从来没有在赛场上出现过的高难度动作,一个谷姐姐重来没有实践过的动作,这是破釜沉舟的一跳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我就是想挑战自己,不是想打败别人,我只是想做到最好的自己。”听着谷姐姐的话,我暗暗给自己鼓劲,永不放弃,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冬奥会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3
昨夜,中国又惊艳了世界。
2022年的冬奥会开幕式在万众瞩目下终于呈现了。这次的开幕式与2008年相比截然不同,这一次没有了锣鼓喧天的红色,取而代之的是冰清玉洁的白色;没有整齐划一的千人团体操,只有天真烂漫的几百少年。经过时间沉淀的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历史韵味,内涵更加丰富。
当立春与冬奥会相碰,中国人便使这场盛会更加浪漫。因此,这次的倒计时别出心裁地以二十四节气开始,当每一帧唯美的画面从我眼前闪过,我更加坚定了中华的文化自信。当画面定格在立春时,我知道新的希望永远存在,它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
各国代表团按笔画顺序依次入场。引导员手举雪花形状的引导牌带领世界各国依次入场,蓝白相间的礼服,古典云纹的配饰,清新而又不失优雅,使人眼前一亮。最后雪花形状的引导牌被聚拢成一个更大的雪花,以橄榄枝围拱,这让“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口号深入人心。
最使我自豪的是奥运火炬的点燃方式,当两名火炬手将火炬放入矩形雪花中间时,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熊熊圣火,仍是只有那束来自希腊的小小火焰在燃烧,这是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的真正体现。这次的点燃方式简约却不简单,它燃烧着全世界的激情、热爱和浪漫。
同呼吸共命运,北京冬奥会充分体现了这一里面。在奥利匹克精神的照耀下,人类定能携手前进,走向未来。
“一起来,一起向未来。”
冬奥会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4
作为场馆通行控制领域负责人,入馆以来,我已在多个岗位上进行了认真工作,熟悉了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对多个岗位进行协调,协助老师进行了人员管理等工作,锻炼了领导力和组织力。我们通过例会和培训,增强了领域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的精神,让大家更有信心共同服务好冬奥。
我和同学们深入,理解了要践行“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并持续提高自己作为志愿者的精准化服务水平。
进入闭环以来,场馆和学校的老师们组织我们就外事礼仪、英语口语、意识形态与新闻宣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形式丰富、注重实效的培训。培训提高了我的服务素养和服务水平,帮助我以最佳状态、最好形象步入服务岗位。
作为冬奥志愿者宣传专班骨干,我和同学们按照要求负责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专班工作主题教育活动体系设计与宣传报道,冬奥会志愿者和冬残奥会参演学生前中后期展板、视频、文字材料的草拟、整理与资料收集等工作。我和同学们齐心协力,已经为培训会、集体生日会等多项活动进行了筹划、拍摄和新闻稿撰写工作。
在志愿实践过程中,我增长了见识才干,践行了“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发扬了“锐E奋进,笃实创新”的电信精神。我将继续努力,践行青年担当,发扬志愿精神!
冬奥会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5
自我得知2022年冬奥会要在北京举行之时,心中的激动便已难以抑制。漫长的时光里,我曾不止一次幻想过冬奥开幕时的盛景,而今日,我终于坐于电视前,与家人一起,与世界人民一起,共同迎接冬季奥运会的到来。
节目一开始,映入我眼帘的,便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图文清新雅致,美轮美奂。紧接着便是“惊蛰”,随着时间的流逝,景色与节气不断变换,屏幕上的倒计时也不断减少,最终定格在“立春”。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立春,在二十四节气之首,不仅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更预示着万物的更新,在这一年伊始之际,冬奥会正式开幕了。
小孩子将蒲公英吹散,漫天的蒲公英种子飘向空中,在天空显现蒲公英的焰火;一滴冰蓝之墨,化为绵绵不断的黄河水倾泻而下……一幅幅画面深深震撼了屏幕前的我,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唯恐错过每一个美丽瞬间。
当五环破冰而出的那一瞬间,我的心中已然是热血沸腾,激动之情汹涌澎湃。打破隔阂,相互走近,这不正是我们,是世界人民所希望的吗?通过体育的纽带,将世界相连,在竞技中增进彼此情谊,我想这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所在。
回望过去,在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第一次来到中国,为世界留下了别样的中国记忆。
立足现在,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再次为世界准备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惊喜。
展望未来,中华文化必然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世界会因体育变得更加团结一心,交流互鉴。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已做好了准备。”
冬奥会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6
今年的冬奥会格外引人瞩目,不仅因为它在北京举行,更因为冬奥会和夏季奥运会不同,冰雪上的比赛更具观赏性和偶然性。不到最后一刻,输赢就未定,赛场上一个小差错就可以改变最后的结果,让人的心情总是随着比赛的发展跌宕起伏。
中国对美国的冰壶混双比赛就在这样“紧张”中开始了。早就听说冰壶这项运动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不仅要用“力”,投掷壶、扫冰,把冰壶推到离圆心最近的位置;还要动“脑”,运用战略和战术,每一次投掷都要步步为营,想着怎么排兵布阵,既保住自己的壶努力扩大比分,又阻挡对方的壶完成防守任务。因此,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新奇又兴奋。中国队出战的是范苏圆和凌智,他们都是年轻的小将,但表现得很沉稳,配合也很默契。赛场上传来他们的交流声、呼喊声,前三局结束时中国队1:3暂时落后于美国队。我内心也为他们加油鼓劲,“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可以追回来的!”
第四局开始了,范苏圆和凌智转变战术向美国冰壶位置发起撞击。冰壶从范苏圆手中推向美国冰壶的站位,凌智用冰壶刷使劲在冰壶前不停地“擦冰”,好减少摩擦力,让冰壶朝理想的方向滑行得更远。眨眼之间,中国队的红色冰壶撞到对方黄色冰壶,紧接着又反弹把另一个黄色冰壶撞出界限。“好一个双飞,两分!”这一步,为中国队赢得了来之不易的两分,两队比分在第四局追平!后面的赛程发展并不好,最后一局,中国队的两位选手做出了放弃最后一投的决定,保留力气为下一场做准备。
虽然中国队输了,但冰壶这项冬奥会项目,让我感悟到在冰壶这项运动中,心态、理智、谋略、技术都是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也在运动员每一次投掷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