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说课稿

知远网

2025-10-16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初中英语说课稿(精选5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Seeing the doctor》,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看病就医”(Seeing the doctor ),各课围绕这核心项目设计安排了听、说、读、写活动。对话,课文及练习内容均取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用性强。学生们会因为此话题的趣味性及实用性而感兴趣, 故能在学中用,用中学,印象深刻。

Lesson 71 课是语言训练课。第一部分是一段有关饮食与健康关系的短对话,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样板。第二部分是以操练Link verb为宗旨的句型范例。第三部分是所学语言知识的自然延伸,向学生介绍二位世界著名医学界人士Nightingale和Bethune。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本课中出现的四会单词、词组和句型,并在口、笔头中运用。

B、掌握情态动词have to与must的用法。

C、正确使用系动词的用法。

(2)能力目标:学会与他人讨论“健康”话题,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健康”来引起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讨论“名人”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3、确定以上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⑴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的要求。⑵学科渗透、发展能力的原则。⑶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的要求。

4、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首先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创设对话、参与活动的一系列活动中,掌握知识。最后通过做游戏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1、学习现状:初二学生至此,已学习了一些较为长篇幅的英语阅读课文,对于英语知识和英语会话及英语活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2、学习动力:初二学生对英语学习仍有浓厚的好奇心,并保持着较高的学习兴趣。

3、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方法欠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根据学科知识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生年龄特征及学生实际情况来定。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情和学情,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A、直观教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利用实物、挂图直观教具,让学生理会并掌握本课知识。

B、交际法和情景教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本课教学内容。本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真实情景,将现实生活场景引入课堂,以便使学生面对生活情景组织语言材料,进行语言材料。

C、以学生为中心和任务型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学会用语言做事情。学生在任务型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有得利于把语言较顺利地应用于真实交际,而采用任务型学习的方式,可以改变目前教学存在的现状,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任务1:介绍名人,让学生通过对名人的认识、听力进而自行编制学生自己的对话。

任务2:设计“社会调查”、“制作菜谱”等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形式,结合以往所学句型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交流。

任务3:让学生就自己准备的实物及动作表情设计来提出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一起猜想、学习知识。

任务4:对于教材第一、三部分我将之作为听力素材来处理,提出听力任务。

任务5:Play a game。

四、说学法: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课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上通过视听,培养学生快速获取生词、对话大意的技能。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模仿、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能自行归纳总结,通过模仿、合作,让学生自行组织运用所学进行交际。

五、教学流程:

Talk about the famous people→Make a survey→Make a menu→Listen and answer→Practice and act out→Listen and learn→Find out the Link. Verb→Act out→Explanation→Play a game

六、评价手段:

本课的评价手段有二种,即形成性评价和小组评价。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达到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2、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

(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4、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5、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

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6、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初一新教材第5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现在的活动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人们正在干什么。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活动的描述,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oing homework.

Is she reading? No,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2、能力目标:

(1)、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描述人物的外貌,并根据描述画出人像。

(2)、能概括人物的外貌特征并根据人物特征推理出某一人物。

3、情感目标:

通过描述同学、教师或自己的偶像的外貌,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爱好,增进情谊。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并运用描述人物活动和地点的词汇:

watching, doing, eating cleaning, playing, reading, swimming, shopping, pool, school, mall, library

2、掌握并运用简单的英语交际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oing homework.

Is she reading? No,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四)。教法设计

对本课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

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

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一般过去时的用法等都需要教师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拦路虎",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指导学生展开情景对话。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使人人开口,使人人都有成功感。通过对话逐步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部操练第三部分问答游戏时,猜中的同学老师给予鼓励,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4.学生独立操作。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这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

5. 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填表和动词填空的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还采用了幻灯片,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 辅助作用。

(五)。学法指导: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

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大有好处。

2.科学储备大量知识。

学生不掌握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所以学生必须了解语言规律,掌握丰富的词汇,熟知语法规则,会熟练表达由各个话题而展开的交际内容。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

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动词的ing形式,和上节课的重点句型。通过对重点句型的变形导入新课。安排猜谜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之新知识。然后翻开课本学习2c,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接下来再讲2a和2b,之后是3a和3b.讲解4时,()难度再次加大,因为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图片。于是我利用教材所给的图片和问题进行引导,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在就图片回答问题。问题有答案之后,要求他们讲述图片,这个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最后我在就学生的讲述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下课前布置作业,结束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有意识的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任务性教学为主,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常态教学最大的区别是脱离了我们以往所谓的课型的限制,更加注重实效。

四位老师各有特色,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一节课的陈舜华老师,她课堂的最大特色是容量大,复现率高。第二位吴淑繁老师的课非常的扎实有效。陈飞老师上的课也很注重实效只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感觉不是很强烈,更接近与我们的常态课。汪雪洁老师的课是家常小炒,但也是比较适合初三的.学生复习辨析的。

二、单元整体教学在词汇处理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课例谈谈。

单元整体教学在词汇处理上是最有特色的。基本上在第一课时就已经出现了本模块的所有生词。之后以话题为依托,结合语篇反复滚动落实。在经历的几轮的复现之后学生基本能熟练地掌握生词。以吴淑繁老师的课为例,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吴老师在教学了该模块的单词之后利用自然拼读法让学生继续读出其它生词的发音,不仅教授给学生新单词,还教学归纳了单词的拼读规则,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请结合观察的四堂课谈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提供的练习机会有多少?

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练的机会,熟能生巧,自然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堂课中前两位老师的词汇教学都是很有特色的。词汇量大,反复滚动复现。这对我今后的教学还是很有帮助的。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A picnic”为话题,共设计四大部分的内容。以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为主线,围绕谈论某东西属于某人等语言功能展开一系列任务活动。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要求学会如何进行推测,并了解学会基本句型的应用。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 层层递进,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语言程序 ,引导学生在做事中有目的的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的词汇和语言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外野营时,不能乱扔。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以确保环境的干净和清洁。

二、说教法

以任务教学策略为主,采用情景教学法、听力训练法、并辅助个人,小组竞赛和图片等兴趣策略教学。如在教授单词时,通过一些图片等进行分析教学,以至于从视角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记注单词。采取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练多用,在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掌握。

三、说学法

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有目的的让学生预习,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主动的学习语言。养成继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推测,以至于在做推测性的阅读题时有很好的方法。强调学生不仅在课上积极发言、多练,并鼓励他们课后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积极参加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任务设置。在每一节课,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学唱“Are you sleeping ”的歌曲。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铃声响的时候,首先检查学生对第四单元的识记情况。然后让学生看屏幕,用“Who is he ?” 句子问,用

“It can?t、may 、must be ”等回答,之后通过“Look and learn”推出新单词“belong、belong to” 和教授的单元。在此期间,让学生感知的重点句型结构。把单词的教学融入句型,培养学生情景中理解单词的能力。

1、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任务型教学为理念,让学生有目的的完成Activity 1a的部分。

2、完成1a部分后,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上面方框中单词的理解程度,让他们通过听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

3、为了更好的运用重点句型结构,我让学生在1c部分读完后,用1b里 的句子进行组对子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后通过单选题来检测他们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4、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并通过家庭作业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内容。

总之。整节课,我始终遵循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让学生乐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个过程中一直采用激励机制给有所表现的学生以鼓励。

初中英语说课稿汇编1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英语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6

一 教材简析(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

本单元的主要话题是谈论动物,此课为本单元的第三节课,主要讲述Danny, Jenny and Brian 去动物园的计划,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保护动物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

二 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

1、知识目标 ( Knowledge Objects ):使学生学会本课的生词及短语:zebra, somewhere, a kind of, all kinds of, protect, open, lake, gorilla, extinct, scientist等词汇及go extinct, protect...from...和谈论ZOO的话题.

2、能力目标( Ability Objects ):通过对Is it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的辩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及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 Moral Object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爱护动物,珍惜生命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保持生态平衡 。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本课的生词短语及相关句式的灵活运用以及有关ZOO话题的讨论。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说一说,比一比,辩一辩,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说有回报,比有收获。开放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给每个学生以重要感和成就感。

五、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

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寻找体裁,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以学生感兴趣的FLASH入手,通过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中,掌握新知。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难点,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

通过五步教学法,精讲巧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八、学法指导

1 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种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

2 学习方法的指导---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

3 学习策略的指导---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认知策略; 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是资源策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是调空策略的体现。

九、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

Step 1 Greeting and a duty report ( 值日报告3-5分钟,内容不限形式多样,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其次也是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做热身运动,实践证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Step 2 Lead-in ( 采用直观式导入新课,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In last lesson we learnt people love pets .Most of you have been to the zoo ,haven’t you ? Why do we want to go to the zoo ? Of course , we can see more animals there .

Tomorrow is Saturday .The zoo is open . Danny, Jenny and Brian don’t have classes .They are going to somewhere .Now they are making a plan .The following dialogue will tell us.

Step 3 Presentation

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and ask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

﹡Where will they go tomorrow ?

﹡What plan are they making ?

﹡What will Danny need to take ?

Then show the answers on the screen by a projector so that students can check the spelling and other details of their answers .

(本环节是听力活动,听的环节是“输入”的过程,让学生带者问题去听,目的是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有效地捕捉信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同时获取信息后总体感知课文的大意。)

Step 3 Listening and Reading :

Books open . Play the audiotape again and have the class follow along in their dialogue . Then teach new words.

(由上一个环节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新知识;多媒体采用形象生动的动漫图片,保持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

Step 4 Explanation and Discussion :

Explain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nd let students write them on their notebook .

(精讲精练,扫除学生的语言障碍,培养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的学习策略。之后播放有声有色的动漫图片展示了同学们熟悉的话题,易于激发学生对活动的欲望,生活就是知识,对于他们熟悉的话题会信心百倍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 and ask each group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using as much English as possible .

﹡Have you visited the zoo ?

﹡Who went to the zoo with you ?

﹡Did you buy tickets for the zoo ?

﹡What animals did you see ?

﹡What animals did you like best ? Why ?

﹡Did you feed any animals ?

﹡Is it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 ?

Ask the class to talk about each other .Using these sentences :

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 .

It is not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 .

(在这项活动中,我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所有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流、合作、竞争。每个问题都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易于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和急于知道答案的心情,在活动中一定会表现自己,做到最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把Is it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 ?作为辩题,分为男女两队,正方:It i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 .

a It is easy for people to see all kinds of animals .

b The workers in the zoo can protect .

c They have enough food to eat .They won’t get hungry .

d Zoos can help people to stop animals from going extinct .

反方:It is not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 .

a They are not free .

b Animals like to live in the nature .

c The zoos are not their own home .

d Some animals may be eaten by others .

将新的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入其中,改变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学生的好胜心理较强,将枯燥的语言知识练习暗藏其中,不但是学生情绪饱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A Write a story about your trip to the zoo .

B Try to remember the news word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learned today .

(在布置作业上我一直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重在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A类作业重能力,B类作业重基础知识。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学生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学生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学生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学生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学生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学生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学生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学生回答:No, it isn’t. It’s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this his dictionary?

Yes,it is.

Isthat his pencil?

No,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that her pencil?

Yes,it is.

再要求学生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学生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学生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8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2 School Life的Reading第一课时。对于这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以school lives为话题,以学习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and in an American school为载体,以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British school and an American school为任务。为了使学生对这一话题更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设置情境,有效地将单词、句子和情景相结合,达到语言点的灵活运用和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单词mixed,subject,sew,tasty,hero,close,taste and article。能根据关键词和上下语境猜测课文大意。

重难点:本课是Reading的第一课时,主要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即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主题,通过设计一些如true or false questions,answer questions,fill in the blanks,line the words等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由于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大意就成了本课的重点。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相关内容,这就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1.直观情境教学法:本课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置语境,使学生体验语言的真实、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活动式教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跟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将书本知识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吸收、内化所学知识。

4.循序渐进,达到目标教学法: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学生缺乏语言环境。要掌握本课内容不能一蹴而就,可以将重点难点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为学生搭建一个坡度合适的台阶,帮助他们一步步实现目标。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法: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应引进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其形成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使他们感受成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说学法

1.“发现———探究———创新”学习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得出结论。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参与的机会,充分展现个性和创造性。

3.主体归位促创新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更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教师应该把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提供缤纷的舞台,成功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

4.注重过程,教给方法学习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接收、处理、保存、运用英语信息的过程,即“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First let’s enjoy an English song!同时屏幕上出现我们平时上课、课间活动及用餐时的照片,这些照片都与同学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产生了随意注意。

Step 2 Lead in

利用多媒体呈现本课涉及的一些学校生活:Reading Week,driving lesson,Home Economics class,lunchtime,Buddy Club and softball game,要求学生6人一组,互相讨论合作描述图片内容。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安排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而且体现“直观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Step 3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将课文中出现的第一幅图片投影在屏幕上,同时提出两个问题:Who wrote the first passage?What activity does the school have every year?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第一段录音。

(2)布置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根据上下语境理解文章主题,完成教师设置在屏幕上的“true or false” questions。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采取抢答式,小组间进行竞争。

设计意图:这两部分的教学安排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用同样的方式学习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4)跟录音朗读课文,老师在旁指导并纠正语音。

(5)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要求学生分段细读课文,互相合作探讨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和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并尝试根据上下语境理解其意思,完成教师设置在屏幕上的fill in the blanks and line the words练习题。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安排体现了“合作学习法”和“发现———探究———创新学习法”,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交流、合作、实践、探究等方式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

(6)在大部分同学能正确把握课文主题和生词意思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再次听录音,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Q1 Which subject is John’s favourite?

Q2 What can John cook now?

Q3 What can John do during the Reading Week?

Q4 What did Jim do in school last year?

Q5 How does Nancy go to school every day?What does she think of it?

Q6 What do the students do in the Buddy Club?

Q7 Why does Nancy say Julie is her hero?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如果学生脱离书本并不能很好表达出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则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讲解,直到学生完全弄懂为止。

Step 4 Activity

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他们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性,在life in a British school和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两个主题中任选一个,用自己的语言去改编课文,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上台展现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结束学习,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态度,高效率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Step 5 Homework

(1)要求学生用第三人称改写课文内容,向好朋友介绍一下美国和英国的学校生活。

(2)要求学生多渠道地调查一下世界各地的学校生活,可以上网查询,可以向亲朋好友打听,也可以翻看报纸杂志等。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效果应及时地给予适度的评价,主要采用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对于优胜组则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充分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更注重过程性评价。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积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运用直观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等使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逐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有何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老师不吝赐教。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Analyzing teaching material

1. 说课型 lesson type (Dialogue/ reading/ listening/ revision)

2.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status and function

Lesson 33 Saving the Earth is a dialogue. The lesson is focused on the topic of the problems of the earth and the functional items of Supposition/ Intentions/ conjecture/ Prohibition. Since it is a dialogue / reading. It’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s communicative/ reading ability.

3. 说教学指导思想 teaching guideline

(Teaching syllabus: Language is for communication, develop their four skills, lay special emphasis on reading; Grellet put it well in his book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develop reading skill/ discourse analysis; get them to understand the western culture better; improve the ability to discover, analyze & solve the problems; Reading is for information, for fun; Use Top- down model or Bottom- up model to activate Ss schemata; Interactive model)

4. 说教学目标和要求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be intended for Ss in key schools)

1)认知目标 knowledge objects

a. Enable the Ss to remember the following new words & phrases:

Damage, lecture, pollute, pollution, room, standing room, be fit for, hear about, turn into

b. Get the Ss to be familiar with this sentence pattern:

If the population keeps growing so quickly, there will only be standing room left…

Give the Ss a reinforced practice on the functional item Supposition.

c. Activate Ss schemata regarding the topic of pollution and help S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problem of pollution.

2)智能目标 ability objects

a. Ask the Ss to make up a similar dialogue.

b. Help them to understand the dialogue better and improve the four skills.

c. 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thinking independently.

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discover,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e. Train them to collect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f. Train them with some effective learning methods to optimize Ss’ learning results.

3)德育目标 moral objects

a. Arou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b. Help them to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of pollution.

c.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ove our earth and the nature.

d.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topping pollution &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e. Encourage the Ss to do something to save the earth.

5. 说教学重点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生词、句型;培养阅读技能)

a. New words and phrases

b. Sentence pattern: If- clause

c. improve their reading skills.

d. Talking about problems of the Earth.

6. 说教学难点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语法;发展交际能力)

a. functional item: Supposition.

b. Develop their communicative ability. Act out their own dialogue.

7. 说教具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computer, software, OHP)

The teaching syllabus says that it’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use modern teaching facilities. It’s of great help to increase the class density and improve our teaching result. It can also make the Ss reac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by making the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 At the same time, it arouses the S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二、说教法 Teaching methods

Five step method; audio-video;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ask-based learning: New Syllabus Design encourages teachers to use this teaching method. TBLT can stimulate Ss’ initiative in learning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in language application. Make the Ss the real masters in class while the teacher himself acts as the director and bring their ability into full play.

三、说学法 Study methods

1. Teach Ss how to b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2. Teach Ss how to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 — skim & scan;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how to learn new words; how to learn independently;

3. Get the Ss to form good learning habits.

四、说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I. 复习 (Revision) 5min (Daily report; 词汇diagram; brainstorming; activate schemata)

Activity 1: Imagination

1)。 Suppose a bottle of ink is turned over and dirties your white shirt, what is to be done? (Wash it? Or throw it away?)

2)。 Suppose you catch a bad cold, what’s to be done?

3)。 Suppose your bike is broken, what’s to be done?

4)。 And suppose the earth, on which we all live, is damaged, what’s to be done?

* 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pollution" this word?(waste, environment, air, water, factory, desert, climate… Try to activate the Ss schemata regarding the topic of pollution.)

II. 呈现 (Presentation) 5min

Activity 2: Presentation

Play the song "Earth Song" sung by Michael Jackson. (Create an atmosphere)

A lot of pictures and video clips about the causes and results of the three problems mentioned in this lesson will be shown on the screen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puter.

Ss’ presentation on pollution. Attract their attention, arouse their interest, and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communication.

* Activate their schemata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i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in thinking independently.

III. 对话 / 阅读 (Dialogue)18m

1. Pre- reading

Activity 3: Prediction

1st listening/ fast reading, one guided Q to help Ss to get the main idea:

What do you think is discussed at the conference?

2. While- reading

Activity 4: Read and answer

2nd listening/ careful reading, more Qs to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Develop their reading skills: skim & s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stress & intonation.

* 阅读: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 (fast reading/ careful reading; skim/ scan; 识别关键词key words;确定主题句;创设信息差information gap;T or F; 填表格chart/diagram; Predicting; Make a timeline; Make a story map.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掌握。So that they can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text.)

3. Post- reading

Activity 5: Language focus

While Ss are answering the Qs, the teacher deals with some key language points.

a. is being caused b. and so on c. go on doing

d. be fit for e. standing room f. if- clause

IV. 操练 (Practice) 10m

Activity 6: Retell

Use your own words to retell the dialogue in the 3rd person.

Activity 7: Acting out

Activity 8: Drill – Supposition

Purpose: Practise the functional item of Supposition. (P. 33 Part 2; P.113, wb Ex. 3)

(Retell; act out; role play)

V. 巩固 (Consolidation) 6m

(Discussion; interview; press conference; debate; quiz)

Activity 9: role play

Suppose you were head of a village, scientist, journalist and villager, make up a conversation and ask several groups to demonstrate in front of the class.

* The Ss are encouraged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_r_rs like pollution, damage, be fit for, turn into, the if- clause, etc.

Activity 10: Discussion

Think of the question: Are we causing damage to the world?

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the earth an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our daily life?

Collect their answers and form a report.

VI. 作业 (Homework) 1m (Writing; continue the story; recite; retell)

Write a letter to the mayor, telling him sth. about the pollution around your school.

A Brief Instruction to the topic of "What should I do?"

Shangyuan Middle School Li Yi Cai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My name is LiYiCai. I come from Shangyuan Middle School in Nanjing.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topic" What should I do?"I will divide the instruction into seven parts: they are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Teaching aims, Teaching emphasis, Teaching difficultie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aids and Teaching procedures.

Part 1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This period is from Unit 3 of 9A Oxford English. First of all,I’d like to talk about my understanding about this lesson.We have learned Star sings in Unit 1 and Colours and moods in Unit 2.We have also learned how to write a formal recommendation letter and how to write a report on the moods of people in last two units.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wo letters to a famous youth worker about Millie’s and Simon’s problems.So this unit links with a special meaning of Unit 1 and Unit 2.This period is the first lesson of Reading.The main idea of the topic is how to express their problems and ask for advice.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ways to deal with problems and stress in following lessons.So this period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unit.

Part 2 Teaching aims

1.Aims of the knowledge:

(1)To know the spelling of some words and usage of some phrases.

(2)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Millie’s and Simon’s problems.

(3)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Reading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to talk to others about one’s problems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m.

2.Aims of the ablilities:

(1)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etting information by reading.

(2)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telling the story.

3.Aims of the emotion:

(1)To understand how to write about problems and to express feelings.

(2)To ask for ad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s.

Part 3 Teaching emphasis

1.To master the ‘to’-infinitives and ‘wh-’words+‘to’-infinitives.

2.To get the ability of general reading and getting information.

Part 4 Teaching difficulties

1.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vocabulary about problems.

2.To ask for advice

Part 5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topic,I will use five-step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I design some tasks 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I think if I wa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oral English,I should give them enough chances to practice and I will use pair work,group work to let the student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That is "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by using".Let the students be the masters of the class teaching,thus,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is well shown.

Part 6 Teaching aids

Projector,slide show,tape recorder and blackboard

Part 7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Ⅰ。Lead-in

The purpose is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 of study.

Let’s have a free talk.

T:Have you got problems?

S:Yes.

T:What is it?

S:Eating too much makes me unhealthy.

T:What about you?

S:……

Step Ⅱ。Presentation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the skills of skimming and how to gain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s.

1.Ask students to read two letters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at is Millie’s favorite hobby?(Painting)

②What is Millie’s problem?(She doesn’t have enough time for hobbies and homework.)

③When does Simon play football?(After school until late)

④How do his parents feel about it?

(They don’t like this and ask him to go home before 6 p.m.)

2.Ask students if there are words that they do not know.

Explain some new words briefly.

deal;choice;complete;refuse;accept;spare;doubt;whether;

Step Ⅲ。Practice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the skills of scanning and how to gain the details from the articles.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 about "True"or"False".

2.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articles again and explain some important phras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hand in;on time;at the moment;

can’t find any time for my hobbies;feel bad;give up;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hear form;make unhappy

Step Ⅳ。Retelling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the skills of retelling with the key words

1.Ask students to make sentences with phrases that we have learned.

2.Try to retell the outline of the articles.

3.Encourage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selves.

Step Ⅴ。Summary and homework

The purpose is to give the students a clear idea of how to express their problems and revise the articles.

1.Ask students to revi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2.Ask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about himself after class.

During my teaching,I’ll try my best to get my class alive 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alk with each other in English. I think the gener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using English. And I’ll use this to guide my teaching.

Thank you!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1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学生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学生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学生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学生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学生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学生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学生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学生回答:No, it isn’t. It’s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this his dictionary?

Yes,it is.

Isthat his pencil?

No,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that her pencil?

Yes,it is.

再要求学生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学生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学生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达到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2、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

(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4、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5、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

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6、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A picnic”为话题,共设计四大部分的内容。以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为主线,围绕谈论某东西属于某人等语言功能展开一系列任务活动。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要求学会如何进行推测,并了解学会基本句型的应用。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 层层递进,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语言程序 ,引导学生在做事中有目的的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的词汇和语言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外野营时,不能乱扔。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以确保环境的干净和清洁。

二、说教法

以任务教学策略为主,采用情景教学法、听力训练法、并辅助个人,小组竞赛和图片等兴趣策略教学。如在教授单词时,通过一些图片等进行分析教学,以至于从视角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记注单词。采取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练多用,在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掌握。

三、说学法

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有目的的让学生预习,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主动的学习语言。养成继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推测,以至于在做推测性的阅读题时有很好的方法。强调学生不仅在课上积极发言、多练,并鼓励他们课后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积极参加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任务设置。在每一节课,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学唱“Are you sleeping ”的歌曲。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铃声响的时候,首先检查学生对第四单元的识记情况。然后让学生看屏幕,用“Who is he ?” 句子问,用

“It can?t、may 、must be ”等回答,之后通过“Look and learn”推出新单词“belong、belong to” 和教授的单元。在此期间,让学生感知的重点句型结构。把单词的教学融入句型,培养学生情景中理解单词的能力。

1、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任务型教学为理念,让学生有目的的完成Activity 1a的部分。

2、完成1a部分后,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上面方框中单词的理解程度,让他们通过听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

3、为了更好的运用重点句型结构,我让学生在1c部分读完后,用1b里 的句子进行组对子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后通过单选题来检测他们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4、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并通过家庭作业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内容。

总之。整节课,我始终遵循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让学生乐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个过程中一直采用激励机制给有所表现的学生以鼓励。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最喜欢的科目"这一话题展开,围绕"what, why, who三个特殊疑问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材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语言素材来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谈论自己喜爱的学科及其他事物并说出理由,学会一周七天的表达法,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偏科的倾向,使学生能全面发展.Section A 是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本单元的重点.SectionA的内容计划两节课讲完,在这两节课里,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以下内容: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部分新单词.

subject, science, physical, education, P.E. , teacher, Mr ,Mrs ,example, partner ,city ,biology ,gymnastics

(2)两个句型: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

—Why do you like this subject

—Because…

能力目标:

学会谈论喜好的原因,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正确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自己及他人的学科兴趣,爱好,加深学生间的了解,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帮助学生树立各学科齐头并进的信心.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依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体系,强调英语教育要面向全体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语言学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

2,重点与难点:

重点:(1),有关于科目名称的单词的记忆与运用.

(2),what ,why 这两个特殊疑问词.

难点:用所学内容准确陈述自己喜好的理由,并与他人对此进行自由交流.

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二,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给学生创造外语语言的氛围,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入手,围绕着本课的重难点,设计一系列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气氛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法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方法学会本课的中心内容,展开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活动,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四,教学手段:

主要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课件,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因为本节课学生将学到一些有关科目的新单词,并且在下面的句型应用中,将用到一些以前学过的有关科目的单词,所以可以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用来帮助学生唤起有关此类单词的记忆.比赛具体规则为:呈现图片给学生,能最快地说出科目名称并拼写此科目名称单词的学生就能得到奖励(在此其中应尽可能照顾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比赛后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复习巩固这些已经学过的单词.

(二),新课的讲解:

1, 学习词汇:

教师仍出示图片,鼓励学生在老师开口之前说出单词,并看看能不能有学生说出新单词并正确拼写.如果有则要对此学生进行表扬,并呼吁其他学生向其学习.以此引出本课中的新单词,接着教师可将新单词呈现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将单词与图片配对.这样既可帮学生理解新单词的含义也可帮助学生记忆.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通过对纯正语音的学习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同时培养听力.接着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看看有哪些不会读,提出来,教师对学生较难理解的单词可再领读或讲解.

在学生能大概能正确读音后,教师可利用实物——各类学科书籍进行操练,以此巩固学生的所学.

2, 学习句型: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学习what,why引导的两个句型,而初一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每引出一个新的知识点,便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接触,模仿,运用中将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针对这个特点,首先引导学生来学习1a~1c的内容.

(1),在1a~1c里,最主要是学习新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由于what的句型贯穿了整个单元的学习,因而要求学生不仅会读,会写,最终要做到会用.基于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此对话的意思,接着要求学生跟录音读,在读中去感悟这个句式.接下来,师生间互相问答,做到模仿运用.最后通过1a中给出的单词P.E., art , science , music ,math ,Chinese,运用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采用同桌两人一组互相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师可请部分学生来表演(教师要注意指正学生的错误),并请其他同学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学生.此项活动除了能融洽同桌关系外,还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a~2d里面的新句型Why do you like P.E. Because it's fine .引导学生说出喜欢这种东西的原因.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是前一部分的延伸,并且就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会比较有兴趣学.针对这一知识的特点,可先将2a里的对话顺序打乱:(1 ).Because it's fine . (2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3 ). My favorite subject is P.E. . (4 ).Why do you like P.E. 让学生自己思考将对话排列出正确顺序(2)(3)(4)(1).这样一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二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然后再听录音,培养学生的听力,并且加深印象.第一遍听,第二遍读,第三遍就可以试着复述(复述时教师应适当给出关键词或关键语句的提醒).

接着教师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自编对话,对所学句型加以灵活运用,并请几组学生表演他们的对话.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表现能力.

在这一活动中,如果学生反应良好,教师也可将3a里的Who is your… teacher My… teacher is…….提到此处,尽量做到让因材施教,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

3,拓展练习:

根据Go for it!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精神,教师可给学生设计任务,让他们去做一个调查,调查同学喜欢什么科目,并可顺带问问原因.表格如下:

N S

Math

Chinese

English

P.E

Science

Music

此调查可以在小组内开展也可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在调查完成后教师可请学生将其调查结果公布,并请学生说说原因.教师可在此教育学生要全面发展,应避免偏科现象,同时帮学生树立能学好每门科目的信心.

4,语法练习

下面的练习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设计的,重在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

Sindy likes P.E because it's interesting.(划线提问)

(2)My sister's favorite subject is history. (根据答语写出问句)

(3) My favorite subject is music. (划线提问)

5,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课所学重要内容.本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领悟,自我提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6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初一新教材第5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现在的活动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人们正在干什么。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活动的描述,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oing homework.

Is she reading? No,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2、能力目标:

(1)、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描述人物的外貌,并根据描述画出人像。

(2)、能概括人物的外貌特征并根据人物特征推理出某一人物。

3、情感目标:

通过描述同学、教师或自己的偶像的外貌,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爱好,增进情谊。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并运用描述人物活动和地点的词汇:

watching, doing, eating cleaning, playing, reading, swimming, shopping, pool, school, mall, library

2、掌握并运用简单的英语交际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oing homework.

Is she reading? No,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四)。教法设计

对本课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

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

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一般过去时的用法等都需要教师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拦路虎",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指导学生展开情景对话。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使人人开口,使人人都有成功感。通过对话逐步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部操练第三部分问答游戏时,猜中的同学老师给予鼓励,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4.学生独立操作。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这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

5. 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填表和动词填空的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还采用了幻灯片,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 辅助作用。

(五)。学法指导: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

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大有好处。

2.科学储备大量知识。

学生不掌握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所以学生必须了解语言规律,掌握丰富的词汇,熟知语法规则,会熟练表达由各个话题而展开的交际内容。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

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动词的ing形式,和上节课的重点句型。通过对重点句型的变形导入新课。安排猜谜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之新知识。然后翻开课本学习2c,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接下来再讲2a和2b,之后是3a和3b.讲解4时,()难度再次加大,因为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图片。于是我利用教材所给的图片和问题进行引导,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在就图片回答问题。问题有答案之后,要求他们讲述图片,这个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最后我在就学生的讲述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下课前布置作业,结束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有意识的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任务性教学为主,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同学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同学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同学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同学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同学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同学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同学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同学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同学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同学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同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同学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同学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同学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同学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同学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同学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同学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同学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同学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同学回答:No, it isn’t. It’s 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 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 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 this his dictionary?

Yes, it is.

Is that his pencil?

No, 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 that her pencil?

Yes, it is.

再要求同学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同学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同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同学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同学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同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同学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 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 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同学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同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8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研说的是牛津版初中英语8B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我将从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这七个方面进行研说。

首先是教学分析。

分为教材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让我们先来看看教材地位和作用。Unit4属于8B的第二模块“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权利和责任),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Welcome to the unit”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A charity show”为中心话题展开教学内容。它不仅是第四单元的话题导入,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热身准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一场慈善演出,如何为需要帮助的捐款,筹集物资,以此来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一些慈善机构的名称和他们的作用。2.技能目标:能够为慈善义演设计一张海报。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参与慈善活动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四会”单词cat ,charity, fund-raising, advertise和词组give out, raise money, charity show。难点是:让学生熟悉不同的提建议方式并熟练运用。

第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大多数具备一定英语能力,也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学生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已了解一些慈善机构的名称和作用。而且,早在初一7A第五单元就涉及过为“希望工程”捐款的话题。另外,我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举行慈善义卖的活动来为需要帮助的人筹款。这些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都为学生们学好这一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慈善”这个话题毕竟离我们的初中生有点遥远,有些学生会觉得陌生。所以,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适当的情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样的教学任务,从而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和合作教学三种模式。情境教学体现在话题的导入和慈善机构的介绍;任务型教学体现在听说练习中;合作教学体现在学生讨论和海报的制作。这三个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四,教学设计。

首先,我会呈现我校学生义卖活动的照片和播放一段我校“Big Face”乐队为某位身患重病的学生举办的募捐晚会是视频,根据视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从而导入我们本课的话题“慈善义演”。接下来,我会以“如何组织一场慈善义演”为线索展开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要成功地举办一次慈善义演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学习慈善机构名称和作用;2.了解有哪些募集活动;3.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4.为慈善演出提出建议5.制作一张宣传海报。这些内容分别体现在“猜谜、讨论、听、说和活动”这五个教学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Step1:Guessing game:

1.呈现四个中国慈善机构的描述,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名称。

2.向学生介绍一些国际性的慈善组织。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方式介绍慈善机构,可以增加这个环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补充国际性的慈善组织是为了第五单元的教学埋下伏笔。

Step2: Discussion:

1.呈现在四川雅安地震中失去家园人们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What can we do for the poeple?/ How can we do it?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2.呈现书上61页A部分的四张图片,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描述,完成相关的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自然过渡到书上61页A部分的教学内容“Fund-raising activities for charity”了解慈善募集活动,并且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四会单词和词组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呈现。

Step3:Speak-up:

1.向学生介绍几种提建议的句型,并结合A部分的慈善募集活动反复操练。

2.在班级学生中进行一个调查,内容是“If you have pocket money, which charity do you support? & Why?”

3.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我会结合书上61页A和B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编写对话并表演给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口头表达这个练习,一方面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提建议的句型,另一方面结合慈善机构和募集活动的内容编写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Step4: Listening & Acting:

1.呈现漫画中两位主人公Hobo和Eddie,让学生猜猜他们在干什么?从而引出单词“host”和“microphone”

2.播放Hobo和Eddie的对话,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要求学生朗读对话并分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在听说的共同作用下,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动”起来,而且这个任务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也能轻松完成。

Step5:Activity: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为他们支持的慈善机构制作一张慈善义演的宣传海报,并向全班同学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把本课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这个环节又为本单元的Main Task写作课提前做好铺垫。

第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是根据教学步骤设计的,以慈善义演为线索展开,由浅到难,层层递进。

第六,课堂评价。

关于课堂评价,我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其中制作海报的环节中还包括了学生间的互评,评一评哪组的海报最完美。另外,我还增加了一个课后评价(回家作业)。

第七,资源开发。

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开发。

1.教材资源的开发,单看课本的教材内容,其实很简单,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我在具体的教学步骤中进行了开发和拓展。

2.主体资源开发体现在学生的互帮互助上。比如在教学活动中,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协助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相关任务,从而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棵完整的知识树,也是我整个说课的内容和思路。希望我的这棵智慧树能帮助学生拥有一颗慈善的心。最后,我将以已故巨星迈克.杰克逊的公益歌曲“Heal the world”来结束我的本次说课。

谢谢大家!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9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单元,它也是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的一个单元,本课也是本单元中的重点阅读课,它的核心教学是__________,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英语教学更贴近生活,也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教学目标:《课标》中说,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重要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例如——-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句型。

(3)情感目标: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交际用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所呈现的知识及学生在学习本课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能力,我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学会掌握和熟练运用词汇,日常用语和句型。

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理念:我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尽量使用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

2.教学方法:就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听力训练法:在听中感知,模仿,通过问题的回答提高听力能力(2)提问引入法:通过提问,分组或个别学生回答开展教学,检查和巩固新知识(3)情景教学法:我利用课文,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与情感相结合,学生一旦进入情景,就会联想到课文中的知识点,可以激起他们学习新句型的兴趣,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随之敏锐起来。(4)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5)竞赛教学法:通过提问抢答给学生以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程序:

1.利用————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自然引入学习情境之中,贴近学生。

2.引入生词

3.Ask and anwer

4.Drill反复操练,巩固应用

5.Game

6.Exercises in class

7.Summary

8.Homework

四、教学反思及评价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多次组织孩子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的

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信放松的良好学习状态下突破重点,掌握难点。当然,在我的设计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0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常态教学最大的区别是脱离了我们以往所谓的课型的限制,更加注重实效。

四位老师各有特色,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一节课的陈舜华老师,她课堂的最大特色是容量大,复现率高。第二位吴淑繁老师的课非常的扎实有效。陈飞老师上的课也很注重实效只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感觉不是很强烈,更接近与我们的常态课。汪雪洁老师的课是家常小炒,但也是比较适合初三的学生复习辨析的。

二、单元整体教学在词汇处理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课例谈谈。

单元整体教学在词汇处理上是最有特色的。基本上在第一课时就已经出现了本模块的所有生词。之后以话题为依托,结合语篇反复滚动落实。在经历的几轮的复现之后学生基本能熟练地掌握生词。以吴淑繁老师的课为例,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吴老师在教学了该模块的单词之后利用自然拼读法让学生继续读出其它生词的发音,不仅教授给学生新单词,还教学归纳了单词的拼读规则,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请结合观察的四堂课谈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提供的练习机会有多少?

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练的机会,熟能生巧,自然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堂课中前两位老师的词汇教学都是很有特色的。词汇量大,反复滚动复现。这对我今后的教学还是很有帮助的。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1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2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单元,它也是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的一个单元,本课也是本单元中的重点阅读课,它的核心教学是__________,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英语教学更贴近生活,也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教学目标:《课标》中说,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重要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例如——-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句型。

(3)情感目标: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交际用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所呈现的知识及学生在学习本课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能力,我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学会掌握和熟练运用词汇,日常用语和句型。

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理念:我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尽量使用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

2.教学方法:就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听力训练法:在听中感知,模仿,通过问题的回答提高听力能力(2)提问引入法:通过提问,分组或个别学生回答开展教学,检查和巩固新知识(3)情景教学法:我利用课文,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与情感相结合,学生一旦进入情景,就会联想到课文中的知识点,可以激起他们学习新句型的兴趣,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随之敏锐起来。(4)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5)竞赛教学法:通过提问抢答给学生以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程序:

1.利用————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自然引入学习情境之中,贴近学生。

2.引入生词

3.Ask and anwer

4.Drill反复操练,巩固应用

5.Game

6.Exercises in class

7.Summary

8.Homework

四、教学反思及评价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多次组织孩子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的

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信放松的良好学习状态下突破重点,掌握难点。当然,在我的设计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牛津中学英语教材9A第3单元Teenage problems中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本单元通过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这一主题,引出话题,谈论话题。由于学生对这一话题极感兴趣,我在教学中准备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情景,有效地把单词和句型情景相结合,注重听说训练,使语言点的训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灵活运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目标:

依据英语新课标所提出的总目标并根据本年段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 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和词组.

b、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

c、 能正确地听懂、掌握A板块前半部分听力内容,并能以较好的语音语调流畅地朗读后半部分的课文填空。

d、能用本课所学语言讨论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拼读本课四会单词和句型,能流利地用所学句型进行情景会话。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我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让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互动,充分发展。具体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设置较为真实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创造力等整体发展。

2、小组学习法:

每4人一组,可两两交流,也可自由选择,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发生思维的碰撞。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与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练习法:

把大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灵活操练中拓宽学习渠道。

另外,考虑到B板块为对话教学部分,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训练听说的同时加强朗读指导,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朗读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情况,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1、对话导入,学习新知

a、 以“Teenage problems”为主题及线索组织教学。课前在教室里头稍作布置,背景音乐的选择体现了牛津初中英语板块之间的自由组合,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一个提早渗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本课的学习,接着我向学生展示课件,引出青少年问题的话题,同时教授新词。由介绍学生自己的问题入手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备感亲切。

b、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语境中,用多种手段,如:作品、图片、照片、简笔画等呈现。学生边学边进行听、说、拼读及运用,坚持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原则教学新知识。

2、巩固拓展,强化新知

a、 在情境中不断使用新句型,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的词组,而且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旧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想学更多的有关的词汇来介绍自己的问题,并向他人寻求有效的建议和意见,达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目的,给予他们成功的乐趣。

b、仍以“Teenage problems”为场景由学生分小组自创小对话进行表演。要求问到前面所学句型并要求用到本课时所学的交际用语。通过这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主体参与,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a、 在小对话表演告一段落时,自然导入A部分对话教学。然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课文,为了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

b、播放录音再感知课文,以选择题的形式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

c、跟读课文,为避免反复朗读时的过于枯燥,设计小小配音员的训练环节。

d、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利用手势、表情、动作、声音等手法,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更生动地传达说话人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更深地理解对话内容。

4、面向全体,作业分层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作业布置上我尝试进行分层教学即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做a类作业;程度中等的学生做b类作业;程度较好的学生做c类作业,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自由选择。

a、朗读并抄写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和词组;

b、听录音,朗读课文,并根据所学话题进行自由交谈并形成文字稿。

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获,从而达到激励全体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学生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学生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学生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学生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学生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学生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学生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学生回答:No, it isn’t. It’s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this his dictionary?

Yes,it is.

Isthat his pencil?

No,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that her pencil?

Yes,it is.

再要求学生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学生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学生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同学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同学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同学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同学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同学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同学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同学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同学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同学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同学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同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同学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同学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同学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同学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同学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同学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同学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同学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同学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同学回答:No, it isn’t. It’s 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 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 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 this his dictionary?

Yes, it is.

Is that his pencil?

No, 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 that her pencil?

Yes, it is.

再要求同学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同学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同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同学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同学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同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同学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 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 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同学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同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牛津中学英语教材9A第3单元Teenage problems中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本单元通过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这一主题,引出话题,谈论话题。由于学生对这一话题极感兴趣,我在教学中准备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情景,有效地把单词和句型情景相结合,注重听说训练,使语言点的训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灵活运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目标:

依据英语新课标所提出的总目标并根据本年段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和词组。

b、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

c、能正确地听懂、掌握A板块前半部分听力内容,并能以较好的语音语调流畅地朗读后半部分的课文填空。

d、能用本课所学语言讨论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拼读本课四会单词和句型,能流利地用所学句型进行情景会话。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我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让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互动,充分发展。具体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设置较为真实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创造力等整体发展。

2、小组学习法:

每4人一组,可两两交流,也可自由选择,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发生思维的碰撞。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与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练习法:

把大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灵活操练中拓宽学习渠道。

另外,考虑到B板块为对话教学部分,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训练听说的同时加强朗读指导,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朗读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情况,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1、对话导入,学习新知

a、以“Teenage problems”为主题及线索组织教学。课前在教室里头稍作布置,背景音乐的选择体现了牛津初中英语板块之间的自由组合,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一个提早渗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本课的学习,接着我向学生展示课件,引出青少年问题的话题,同时教授新词。由介绍学生自己的问题入手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备感亲切。

b、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语境中,用多种手段,如:作品、图片、照片、简笔画等呈现。学生边学边进行听、说、拼读及运用,坚持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原则教学新知识。

2、巩固拓展,强化新知

a、在情境中不断使用新句型,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的词组,而且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旧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想学更多的有关的词汇来介绍自己的问题,并向他人寻求有效的建议和意见,达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目的,给予他们成功的乐趣。

b、仍以“Teenage problems”为场景由学生分小组自创小对话进行表演。要求问到前面所学句型并要求用到本课时所学的交际用语。通过这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主体参与,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a、在小对话表演告一段落时,自然导入A部分对话教学。然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课文,为了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

b、播放录音再感知课文,以选择题的形式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

c、跟读课文,为避免反复朗读时的过于枯燥,设计小小配音员的训练环节。

d、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利用手势、表情、动作、声音等手法,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更生动地传达说话人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更深地理解对话内容。

4、面向全体,作业分层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作业布置上我尝试进行分层教学即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做a类作业;程度中等的学生做b类作业;程度较好的学生做c类作业,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自由选择。

a、朗读并抄写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和词组;

b、听录音,朗读课文,并根据所学话题进行自由交谈并形成文字稿。

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获,从而达到激励全体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7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常态教学最大的区别是脱离了我们以往所谓的课型的限制,更加注重实效。

四位老师各有特色,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一节课的陈舜华老师,她课堂的最大特色是容量大,复现率高。第二位吴淑繁老师的课非常的扎实有效。陈飞老师上的课也很注重实效只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感觉不是很强烈,更接近与我们的常态课。汪雪洁老师的课是家常小炒,但也是比较适合初三的学生复习辨析的。

二、单元整体教学在词汇处理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课例谈谈。

单元整体教学在词汇处理上是最有特色的。基本上在第一课时就已经出现了本模块的所有生词。之后以话题为依托,结合语篇反复滚动落实。在经历的几轮的复现之后学生基本能熟练地掌握生词。以吴淑繁老师的课为例,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吴老师在教学了该模块的单词之后利用自然拼读法让学生继续读出其它生词的发音,不仅教授给学生新单词,还教学归纳了单词的拼读规则,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请结合观察的四堂课谈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提供的练习机会有多少?

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练的机会,熟能生巧,自然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堂课中前两位老师的词汇教学都是很有特色的。词汇量大,反复滚动复现。这对我今后的教学还是很有帮助的。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8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达到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2、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

(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4、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5、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

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6、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9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A picnic”为话题,共设计四大部分的内容。以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为主线,围绕谈论某东西属于某人等语言功能展开一系列任务活动。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要求学会如何进行推测,并了解学会基本句型的应用。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 层层递进,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语言程序 ,引导学生在做事中有目的的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的词汇和语言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外野营时,不能乱扔。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以确保环境的干净和清洁。

二、说教法

以任务教学策略为主,采用情景教学法、听力训练法、并辅助个人,小组竞赛和图片等兴趣策略教学。如在教授单词时,通过一些图片等进行分析教学,以至于从视角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记注单词。采取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练多用,在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掌握。

三、说学法

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有目的的让学生预习,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主动的学习语言。养成继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推测,以至于在做推测性的阅读题时有很好的方法。强调学生不仅在课上积极发言、多练,并鼓励他们课后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积极参加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任务设置。在每一节课,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学唱“Are you sleeping ”的歌曲。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铃声响的时候,首先检查学生对第四单元的识记情况。然后让学生看屏幕,用“Who is he ?” 句子问,用

“It can?t、may 、must be ”等回答,之后通过“Look and learn”推出新单词“belong、belong to” 和教授的单元。在此期间,让学生感知的重点句型结构。把单词的教学融入句型,培养学生情景中理解单词的能力。

1、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任务型教学为理念,让学生有目的的完成Activity 1a的部分。

2、完成1a部分后,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上面方框中单词的.理解程度,让他们通过听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

3、为了更好的运用重点句型结构,我让学生在1c部分读完后,用1b里 的句子进行组对子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后通过单选题来检测他们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4、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并通过家庭作业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内容。

总之。整节课,我始终遵循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让学生乐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个过程中一直采用激励机制给有所表现的学生以鼓励。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同学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同学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同学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同学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同学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同学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同学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同学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同学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同学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同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同学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同学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同学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同学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同学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同学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同学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同学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同学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同学回答:No, it isn’t. It’s 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 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 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 this his dictionary?

Yes, it is.

Is that his pencil?

No, 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 that her pencil?

Yes, it is.

再要求同学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同学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同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同学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同学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同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同学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 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 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同学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同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1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同学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同学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同学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同学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同学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同学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同学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同学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同学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同学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同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同学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同学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同学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同学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同学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同学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同学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同学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同学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同学回答:No, it isn’t. It’s 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 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 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 this his dictionary?

Yes, it is.

Is that his pencil?

No, 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 that her pencil?

Yes, it is.

再要求同学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同学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同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同学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同学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同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同学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 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 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同学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同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达到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2、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

(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4、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5、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

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6、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牛津中学英语教材9A第3单元Teenage problems中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本单元通过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这一主题,引出话题,谈论话题。由于学生对这一话题极感兴趣,我在教学中准备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情景,有效地把单词和句型情景相结合,注重听说训练,使语言点的训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灵活运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目标:

依据英语新课标所提出的总目标并根据本年段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 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和词组.

b、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

c、 能正确地听懂、掌握A板块前半部分听力内容,并能以较好的语音语调流畅地朗读后半部分的课文填空。

d、能用本课所学语言讨论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拼读本课四会单词和句型,能流利地用所学句型进行情景会话。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我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让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互动,充分发展。具体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通过设置较为真实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创造力等整体发展。

2、小组学习法:

每4人一组,可两两交流,也可自由选择,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发生思维的碰撞。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与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练习法:

把大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灵活操练中拓宽学习渠道。

另外,考虑到B板块为对话教学部分,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训练听说的同时加强朗读指导,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朗读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情况,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1、对话导入,学习新知

a、 以“Teenage problems”为主题及线索组织教学。课前在教室里头稍作布置,背景音乐的选择体现了牛津初中英语板块之间的自由组合,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一个提早渗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本课的学习,接着我向学生展示课件,引出青少年问题的话题,同时教授新词。由介绍学生自己的问题入手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备感亲切。

b、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语境中,用多种手段,如:作品、图片、照片、简笔画等呈现。学生边学边进行听、说、拼读及运用,坚持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的原则教学新知识。

2、巩固拓展,强化新知

a、 在情境中不断使用新句型,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的词组,而且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旧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想学更多的有关的词汇来介绍自己的问题,并向他人寻求有效的建议和意见,达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目的,给予他们成功的乐趣。

b、仍以“Teenage problems”为场景由学生分小组自创小对话进行表演。要求问到前面所学句型并要求用到本课时所学的交际用语。通过这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主体参与,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a、 在小对话表演告一段落时,自然导入A部分对话教学。然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课文,为了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

b、播放录音再感知课文,以选择题的形式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况。

c、跟读课文,为避免反复朗读时的过于枯燥,设计小小配音员的训练环节。

d、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利用手势、表情、动作、声音等手法,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更生动地传达说话人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更深地理解对话内容。

4、面向全体,作业分层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作业布置上我尝试进行分层教学即让程度较差的学生做a类作业;程度中等的学生做b类作业;程度较好的学生做c类作业,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自由选择。

a、朗读并抄写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和词组;

b、听录音,朗读课文,并根据所学话题进行自由交谈并形成文字稿。

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获,从而达到激励全体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是人教版初中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A 1a to 2c)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以及设计理念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想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单元的地位: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初中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第十单元Section A的内容,其中心话题是学习用be going to谈论理想的职业。它与七年级(下)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时的学习是为后面Section B及一般将来时的学习做铺垫,所以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英语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促进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对be going to表示“将来”这一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初步运用这个结构进行交谈。本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吃透教材后,我是这样确立本课的重难点的:重点:目标词汇engineer、pilot 、computer programmer、professional、act、grow up及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的目标语言;难点:be going to结构的基本用法。本节内容设置为一个课时,课长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目标词汇:engineer、pilot 、computer programmer、professional

act、grow up、目标语言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及be going to +动词原形这个结构的用法。

2)能力目标: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学完本节课我要求学生达到:听——基本听懂教材上所要求的听力内容;说——初步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谈论自己喜欢的职业;读——能正确地朗读出单词和句型。写——基本应用正确的语言结构写一篇题为“My dream job”的短文。

3)情感目标:

英语的课堂形式多以小组交流学习为主,这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养成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本节课通过学生谈论自己喜爱的职业,让学生有一个人生的价值趋向,懂得“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的道理。

三、学法:

为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我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一谈:

课程就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分析学生的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曾学习过一些表示职业名称的单词和现在进行时,所以本节课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也许他们会将“be going to”结构与现在进行时相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教法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巩固这个结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其次,到了八年级,由于课程知识密度的增加,课堂容量的加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差异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任务,采用pair work,group work合作学习的方式,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尽可能地为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通过互助互学的小组交流活动来学习知识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四、教法:

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做好以上的分析,选择恰当的教法。

语言是体现思维的工具,也是信息与文化的载体,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新的课程观认为: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中应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重点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将布置任务进行小组交流活动贯穿整堂课如:以讨论各自的`人生理想及实现理想的方式为切入点,布置学生用A: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B: I’m going to be a / an...A: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B: I’m going to..目标语言进行小组活动,然后替换成单三人称形式练习What is he /she going to be when he/ she grows up?How is he /she going to do that?这样整节课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法不是单一的,我在引入新课时,借助了图片、多媒体采用直观教学法,习旧入新地进入新课。接着围绕本节课的中心话题启发学生谈论他们喜欢的职业,学习动词词组;借助教材2a和2b让学生来叙述一篇口头小短文时,鼓励他们展开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采用小组比赛积分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法,使学生能基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突破难点进行交流,做到语法教学交际化、教学难点小步子化。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我借助图片、录音机、录音带、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面将详细的为大家说说我的教学程序和设想: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展示一组表示职业人物的图片,教师用What does he /she do?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a doctor/reporter/teacher,然后学习新单词pilot, actor

computer programmer, engineer和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并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两人一组的进行问答练习。接着,我设置悬念让学生猜猜我理想中的职业,借助多媒体展示一段NBA篮球赛,并告诉学生们:“I am going to be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like Kobe.”强劲的音乐更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喜爱的职业,处理教材1a部分。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由旧知到新知,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强化句型,体验感悟。

简单的问答后我用“If you are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like Kobe.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启发学生这些职业的人经常要做些什么?引出动词词组practice basketball、take acting lessons、study computer science、study math really hard接着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用In Pairs的方式用黑板上的目标词汇和语言进行操练,这样操练完句型后学生能轻松地完成1b的听力连线题。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反复操练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操练来巩固单词,强化句型,从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句型,化难为易、扫除障碍轻松学习。

(3)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1b的听力练习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做pair work(具体做法是:S1用黑板上的句型问S2,S3用What is he /she going to be ? How is he /she going to do that?问S4,S4根据S2的回答转述回答)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会用单三人称来进行问答,目的是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运用目标语言。

(4)贯穿任务,拓展提高

有了前面的巩固训练做铺垫,师生共同完成教材2a和2b的听力。接着我要求学生根据2a和2b的所听内容以“Cheng Han’s future”为题做一篇口头小短文,并提示学生move to这个词组的意思。此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性采用小组成员自愿比赛积分的机制(我在黑板上画个评分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分比赛)这一环节学生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了串联和加工,使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了能力方面的训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到语言的交际作用。教学任务在学生热烈的参与氛围中完成了。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完成后,我通过媒体的展示做个简单的小结。最后作业的布置是本节课的收尾工作,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我把作业分成两种:1)课后进行一个采访活动,使用本节课的语言目标以对话的形式记录采访内容;2)写一篇题为“My dream job”的短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其一。这样的安排的目的是使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巩固基础知识,而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了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7)板书的设置

将主要单词和目标语言写在黑板上,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及记忆的强化。

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A

Key words: Target language:

Professional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computer programmer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computer science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engineer —I’m going to practice basketball every day.

pilot act

以上,我仅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法、学情以及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样教”,并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这样的说课对于我来说仍是个新事物。但假如我上这一课,我相信学生们将会分享到我的激情和智慧。我更渴望欣赏到学生们的默契合作,精彩表现。今后我将继续学习,进一步说好课,并真诚地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6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常态教学最大的区别是脱离了我们以往所谓的课型的限制,更加注重实效。

四位老师各有特色,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一节课的陈舜华老师,她课堂的最大特色是容量大,复现率高。第二位吴淑繁老师的课非常的扎实有效。陈飞老师上的课也很注重实效只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感觉不是很强烈,更接近与我们的常态课。汪雪洁老师的课是家常小炒,但也是比较适合初三的学生复习辨析的。

二、单元整体教学在词汇处理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课例谈谈。

单元整体教学在词汇处理上是最有特色的。基本上在第一课时就已经出现了本模块的所有生词。之后以话题为依托,结合语篇反复滚动落实。在经历的几轮的复现之后学生基本能熟练地掌握生词。以吴淑繁老师的课为例,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吴老师在教学了该模块的单词之后利用自然拼读法让学生继续读出其它生词的发音,不仅教授给学生新单词,还教学归纳了单词的拼读规则,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请结合观察的四堂课谈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提供的练习机会有多少?

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练的机会,熟能生巧,自然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堂课中前两位老师的词汇教学都是很有特色的。词汇量大,反复滚动复现。这对我今后的教学还是很有帮助的。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7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A picnic”为话题,共设计四大部分的内容。以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为主线,围绕谈论某东西属于某人等语言功能展开一系列任务活动。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要求学会如何进行推测,并了解学会基本句型的应用。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 层层递进,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语言程序 ,引导学生在做事中有目的的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的词汇和语言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外野营时,不能乱扔。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以确保环境的干净和清洁。

二、说教法

以任务教学策略为主,采用情景教学法、听力训练法、并辅助个人,小组竞赛和图片等兴趣策略教学。如在教授单词时,通过一些图片等进行分析教学,以至于从视角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记注单词。采取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练多用,在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掌握。

三、说学法

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有目的的让学生预习,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主动的学习语言。养成继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推测,以至于在做推测性的阅读题时有很好的方法。强调学生不仅在课上积极发言、多练,并鼓励他们课后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积极参加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任务设置。在每一节课,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学唱“Are you sleeping ”的歌曲。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铃声响的时候,首先检查学生对第四单元的识记情况。然后让学生看屏幕,用“Who is he ?” 句子问,用

“It can?t、may 、must be ”等回答,之后通过“Look and learn”推出新单词“belong、belong to” 和教授的单元。在此期间,让学生感知的重点句型结构。把单词的教学融入句型,培养学生情景中理解单词的能力。

1、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任务型教学为理念,让学生有目的的完成Activity 1a的部分。

2、完成1a部分后,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上面方框中单词的理解程度,让他们通过听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

3、为了更好的运用重点句型结构,我让学生在1c部分读完后,用1b里 的句子进行组对子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后通过单选题来检测他们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4、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并通过家庭作业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内容。

总之。整节课,我始终遵循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让学生乐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个过程中一直采用激励机制给有所表现的学生以鼓励。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8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学生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学生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学生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学生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学生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学生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学生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学生回答:No, it isn’t. It’s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this his dictionary?

Yes,it is.

Isthat his pencil?

No,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that her pencil?

Yes,it is.

再要求学生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学生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学生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达到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2、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

(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4、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5、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

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6、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1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2

一、 教学理念:

理论联系实际,即知识要于应用,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打破学生害羞说英语的状况,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二、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其教材是以“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为中心话题,学习和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让学生能描述个人的特征,能够运用比较级来进行对比描述。这些都是与我们的实际密切相关,能够轻松地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教师的情谊,从而对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促进。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词汇,描述人外貌的,性格的及其他的

外貌:tall、short、heavy、thin、long hair……

性格:quiet、outgoing、serious、funny、calm……

其他:weak、smart、foolish、hard-working……

能力目标:通过掌握这些描述人特性的词,进行简单的对话及进行对比之间的描述。

情感目标:对人的描述及他人对你的描述,从而增强你对他人及他人对你更多的了解,促进

学生间的情谊,也激发其学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

德育目标: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增强其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词汇tall、short、heavy、thin、long hair、short hair、calm、smart、foolish、lazy、work-working等等,并学以致用。

难点:

1、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及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2、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句子,如which is bigger,the apple or the orange?

三、 教学方法

初中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比较强的,但是其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取情景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能轻松接受。本节课通过给学生设定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为了其任务及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学生not learn english,dut use it!

四、 教学程序

(一)展示图片或挂图

在师生问候后,通过展示一些表示人特征的一些图片,让学生们分析其图片之间的不同,从而导入新的知识,新的单词,新的句型。

(二)词汇巩固

让学生用这些词汇来描述老师及同学,并看图说出其描述词;最后让学生总结描述人的词汇。

(三)句型的深入

先让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然后师生之间对话进行合作交流其不同之处,再就是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促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

(四)合作与交流

小组合作,互相描述对方的特征;并拓展一些知识,学会用比较级对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并为下面的听力做铺垫,然后谈论现在你的同学有什么变化。

(五)听力

有了之前词汇与词汇的比较级的铺垫,我采取“听录音,复述”的形式来处理,训练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

(六)巩固练习

通过一些练习巩固所学的词,并且让学生写出这些形容词的比较级,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词及它们的比较级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 教学效果预测

在课上,100%的学生可以参考到我们的互动中,基本上的学生能够顺利的描述人的基本特征,掌握我们的词汇。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3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A picnic”为话题,共设计四大部分的内容。以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为主线,围绕谈论某东西属于某人等语言功能展开一系列任务活动。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要求学会如何进行推测,并了解学会基本句型的应用。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 层层递进,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语言程序 ,引导学生在做事中有目的的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的词汇和语言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外野营时,不能乱扔。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以确保环境的干净和清洁。

二、说教法

以任务教学策略为主,采用情景教学法、听力训练法、并辅助个人,小组竞赛和图片等兴趣策略教学。如在教授单词时,通过一些图片等进行分析教学,以至于从视角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记注单词。采取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练多用,在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掌握。

三、说学法

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有目的的让学生预习,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主动的学习语言。养成继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推测,以至于在做推测性的阅读题时有很好的方法。强调学生不仅在课上积极发言、多练,并鼓励他们课后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积极参加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任务设置。在每一节课,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学唱“Are you sleeping ”的歌曲。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铃声响的时候,首先检查学生对第四单元的识记情况。然后让学生看屏幕,用“Who is he ?” 句子问,用

“It can?t、may 、must be ”等回答,之后通过“Look and learn”推出新单词“belong、belong to” 和教授的单元。在此期间,让学生感知的重点句型结构。把单词的教学融入句型,培养学生情景中理解单词的能力。

1、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任务型教学为理念,让学生有目的的完成Activity 1a的部分。

2、完成1a部分后,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上面方框中单词的理解程度,让他们通过听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

3、为了更好的运用重点句型结构,我让学生在1c部分读完后,用1b里 的句子进行组对子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后通过单选题来检测他们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4、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并通过家庭作业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内容。

总之。整节课,我始终遵循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让学生乐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个过程中一直采用激励机制给有所表现的学生以鼓励。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5 Reading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第一课时,这一课是阅读课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取大量信息,开阔视野,提高兴趣,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同时新课程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都设计了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背景及新课程、新教材。

本单元围绕电影这一主题开展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电影是当今社会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这是一个非常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可挖掘性的教学主题。本单元所选的语言素材涉及中外电影及演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各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好莱坞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的演艺事业及成就,学习和掌握如何根据时间顺序来描写人的一生,为以后完成一篇描写自己最喜爱的影星的作文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2、本课的难点是文中有大量的电影的名字和电影奖项,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到困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好莱坞著名影星奥黛丽 赫本的演艺事业及成就,学习和掌握如何根据时间顺序来描写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2、学习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如:effort enter industy French insist shortly immediately lifetime well-known throughout beyond devote honour present aloud not only…but also put her effort into during her lifetime devote to be honoured with pass away She began taking ballet lessons at a very young age. She had put most of her effort into ballet training before she entered the film industry, throughout her acting years, she acted in only one Tv series,… 等

(二)情感态度

1、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即想要迫切了解奥黛丽·赫本的演艺事业及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习赫本投身于慈善事业的热情和充满爱心的优秀品质。

3、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通过学习重要生词及相应的练习,达到学生掌握的目的。

2、调控策略:学生在听录音和阅读过程中,可能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阅读中有的要注意细节,有的只要弄懂大意。

3、交际策略:通过阅读、谈论奥黛丽·赫本的演艺事业及成就,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

4、资源策略:通过借助课外阅读、音像资料、图书馆或网络帮助自己了解有关奥黛丽·赫本的演艺事业及成就。

三、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

1、任务型教学法。例如:阅读文章时,我设计了一张赫本的个人档案的表格,让学生阅读完成表格并复述,培养学生的逻辑分类与表述能力。

2、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我设计了让学生看图片用英语说出自己知道的中外电影及演员,哪一组知道的越多就是获胜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外语交流的气氛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且也巩固了所学的旧知识。

四、说学法

1、教会学生“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后学习,先看书后做题,先思考后提问。

2、抓住学生英语交流的机会,充分让他们感知、积极体验、大胆实践。

3、积极参与、善于合作。例如,本课设计了几个任务,操作简单,学生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Lead-in)

这一步骤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对电影的兴趣,所以设计了竞赛法。教师呈现图片,让学生说出电影及演员的名字,哪一组知道的最多即为获胜组。接着,教师说:My favourite film star is Audrey Hepburn.然后组织学生讨论:What do you know about Audrey Hepburn?

(二)呈现(Presentation)

1、教师展示赫本的图片,告诉学生:Audrey Hepburn is one of Hollywood’s all-time best actresses.

2、让学生完成第84页B1部分的练习,理解词汇,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

3、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完成课本第84页B2部分的判断正误练习,并要求学生改正错误的句子。

4、请学生朗读课文1-3段,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如1、2、3、

5、学生朗读课文4-6段,两人一组完成课本第85页C1部分的练习,请学生以正确的顺序朗读句子,全班核对答案。

6、学生朗读7-8段,讨论并回答问题。1、2、3、4、

7、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课本第85页C2部分的练习。教师请一个学生朗读短文,其余核对答案。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5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A picnic”为话题,共设计四大部分的内容。以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为主线,围绕谈论某东西属于某人等语言功能展开一系列任务活动。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要求学会如何进行推测,并了解学会基本句型的应用。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 层层递进,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语言程序 ,引导学生在做事中有目的的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的词汇和语言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外野营时,不能乱扔。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以确保环境的干净和清洁。

二、说教法

以任务教学策略为主,采用情景教学法、听力训练法、并辅助个人,小组竞赛和图片等兴趣策略教学。如在教授单词时,通过一些图片等进行分析教学,以至于从视角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记注单词。采取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练多用,在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掌握。

三、说学法

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有目的的让学生预习,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主动的学习语言。养成继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推测,以至于在做推测性的阅读题时有很好的方法。强调学生不仅在课上积极发言、多练,并鼓励他们课后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积极参加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任务设置。在每一节课,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学唱“Are you sleeping ”的歌曲。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铃声响的时候,首先检查学生对第四单元的识记情况。然后让学生看屏幕,用“Who is he ?” 句子问,用

“It can?t、may 、must be ”等回答,之后通过“Look and learn”推出新单词“belong、belong to” 和教授的单元。在此期间,让学生感知的重点句型结构。把单词的教学融入句型,培养学生情景中理解单词的能力。

1、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任务型教学为理念,让学生有目的的'完成Activity 1a的部分。

2、完成1a部分后,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上面方框中单词的理解程度,让他们通过听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

3、为了更好的运用重点句型结构,我让学生在1c部分读完后,用1b里 的句子进行组对子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后通过单选题来检测他们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4、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并通过家庭作业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内容。

总之。整节课,我始终遵循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让学生乐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个过程中一直采用激励机制给有所表现的学生以鼓励。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6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7

作为一节英语教学竞赛用课,我主要从对这节课的定位、任务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独特的创意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几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一节课。

一、对本节课的定位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有近八年的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和“新基础教育”的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应该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也能够让教师在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授课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同时,本单元是以话“交通”题材为教学主要内容的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典型设计,借助本单元可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以很好的指导,并可以在小空间内进行大规模的扎实、有效的训练。

二、任务目标的确定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在“交通(transportation)”这一话题下,让学生学会谈论“交通”(包括不同的交通方式,到某地的距离以及以某种交通方式到某地所花费的时间等),学习一些文化常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大量的、有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

本着整体划一,循序渐进,高效有序,并在教学中能不断地深化教学的设计思路来安排本节的每一个环节。

(一)整体划一

在本节课中,对于“整齐划一”可以从两点来说明: 首先,本人一直认为作为语言教学,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说一个话题,一个训练都蕴含着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是独立的,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不仅可以独立,更重视它在单元教学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每一节课内衔接一样,单元教学的整体衔接也很重要。

(二)循序渐进,高效有序

本节课从简单的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的询问入手,引入对重要课文Section A 3a 的复习。通过学生复述这段文字,重点巩固由“How, How long, How far”引导的谈论交通话题的重要句型,并提炼相关的信息形成新的对话,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即课文Section A 3b 的训练,通过第一、二人称来谈论交通话题的训练,拓展到以第三人称来谈论他人的交通话题,进而让课文Section B 2a, 2b, 2c 的学习水到渠成。然后完成对本节课学习的测试,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最后,作业一中让学生来完成交通方式的图片收集,是对本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作业二中要求学生做一个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实际上和测试二一起构成了对Section B 3a 的有效预习。

总之,本课从课本入手,用课本内容引出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又导向课本,环节紧扣,层次清晰。

四、独特的创意

本节课的设计中,具有独特创意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独特的环节设计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目的在于巩固几个基本句型。然后把课本中阅读的短文用复述和听力的方式引入,别出心裁。其主要目的在于营造较轻松的语言环境,缓解部分学生对于说写等输出环节的畏惧心理。接下来,从大量的听说引入读写,给学生铺垫知识的过程。既练习口头表达,又巩固了读的成效。教学步骤中每一步都将成为下一教学步骤的铺垫,在每一步骤中,教师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完成具体的任务。整个课堂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度过渡非常自然。

第二、独特的课程深化

全面展开训练,重点集中突破,中考真题帮辅,课结影响未尽。首先,在常规的训练之后,又用中考真题来重点训练和巩固所学,不但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机会,更为学生的长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伏笔。其次,在对交通的表达方式上的.深化,采用了系统归纳,并用同意表达的形式进行训练,有层次,有实效。

第三、独特的思维能力训练

着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扩展性的练习,并充分地利用 Listening 和Speaking,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Groupwork和Pairwork等多种形式讨论和操练。最终达到让学生熟练谈论“交通”这一说话能力的目标。并在作业中以预习形式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延伸。

五、掌控好借来的学生

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又是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如何导入课程,并一步步地由易至难地引入任务,如何帮助学生学习都是关键所在。同时要非常注意的是,学生活动之前的范例一定要明确清晰,要每个孩子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活动才会顺利地开展,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有所得。

六、对突发性事件的预案

在准备中,充分预料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相对的预案设计,以便作出灵活的应对,这很重要。对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第一,关于课程的衔接问题。英语授课于其他科目不同,尤其是新授课,如果所授内容严重超进度,上课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的!所以,根据竞赛所给的教学进度,我准备了两套教学方案。第二,教学任务量也很关键,少则课程易空,多则不易完成。本节的训练任务在课件的设计中充分地给予了关注。在设计训练题的时候,题增加了很多,并在几个主要的课件页上的背景中都设计了动作,一旦训练任务过多就可以通过动作越过,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关于学生的问题。学生不是我的,但由于这是讲课,不是作课,我除了和他们的老师了解了一下这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他就不再多说了,但也作了一定的预计。其他方面的内容我也准备了一些,但可能不会用到。

总而言之,作为一堂教学竞赛课,我的准备应该说较为充分,对课的认识也可以说很深入,但讲好一堂课,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是我知道的……

初中英语说课稿[优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8

一、说教材

1. 本单元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是英语五种基本时态中最常用的时态之一,而本单元是Go for it!教材中第一次正式接触一般过去时,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基本掌握动词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基础上,跨入一个新的认知领域,即对过去活动的表达。因此,本单元教材在整个七年级下期乃至整个初中阶段,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2.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单元的整体语言目标,即Language Goal, 是“谈论最近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情(Talk about recent past events)”。教材的安排也是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过去(教材中体现为“上个周末)发生的事情。本课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过去时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即使在表达现在的概念时,对已经学过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也常常搞混。因此,本节课需要对常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作一定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引出一般过去时,通过听、说和写的训练逐步领会其用法。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领会一般过去时的概念及构成;

B.基本掌握play, clean, watch等规则动词和do, go, be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的用法;

C.学会运用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两个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2)过程与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归纳和对比一般现在时态用法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逐渐领会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学生所喜爱的周末活动,以及对自己和同伴的周末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活动。

3. 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一般过去时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时态之一,本课是该项语法教学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语言输入,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动词表达上的差异,学生往往对一般过去时的结构不太敏感,对动词各种形式产生混淆,因此,“一般过去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此,正确理解一般过去时的概念是掌握其用法的关键,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说教法

教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本堂课重在通过听、说和写的训练使学生逐步领会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选择使用交际教学法。在具体教学中以情景教学为主,活动教学为辅,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等辅助设备,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表达和思维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贯彻交际教学原则,采用3P教学模式,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英语说课稿

三、说学法及学法指导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比较归纳(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分析概括规律(一般过去时构成)、分类记忆(规则与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构成)等方法。本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等。合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采用3P教学模式。

第一步:呈现(Presentation)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为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例如,通过提问What do you often do on weekends? 复习play, do, clean, go, visit等动词的一般现在时;通过复习句型How’s it going?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来复习Great! Pretty good. Not bad!等表示评价的形容词;通过替换练习呈现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How was your weekend? 该句型熟练后提出如下两个问题:What did Lucy do last weekend? How was her weekend?组织学生听对话录音?呈现对话内容。

第二步:练习(Practice)

3P教学模式重视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为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本课的功能用语,设计如下练习。

练习一: 听力训练。把呈现对话与听力训练结合起来,听后通过简单问答理解对话大意。

练习二:朗读与理解。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进一步感知对话内容。通过问答练习,加深学生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练习三:语法、句型的单项训练。讲解、操练句型,为复用、活用语言扫除障碍。

练习四: 熟练对话,角色表演,复用本课功能用语,为活用语言打基础。

第三步:表达(Production)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交流上个周末的活动并记载,进行交际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己上台说出自己和同伴的上个周末的活动,并进行简单的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初中英语说课稿

五、说板书设计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weekends?

I often clean my room.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cleaned my room.

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pretty good.

通过板书这三组疑问句及其答句,展现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在结构上的差异,加深学生的印象。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9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第二册"Unit 6 Holidays",整个说课我将分四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围绕"谈论节日里所做的事情"这一话题展开教学。这一单元的内容体现了浓郁的东西方文化特点,是一个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这里涉及了十个东西方节日,和三个四会句型及一个三会句型。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了New Years Day,Spring Festival,May Day,Childrens Day,National Day五个节日,及三个四会句型和一个三会句型作为第一教时的教学内容。在这些节日里,只有Spring Festival是学生没接触过的,其余四个节日学生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了,因此我将节日中人们的活动及四个句型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处理。在句型的操练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二、说教法

1.英语学习的目的重在更好地运用语言于实际的交流之中,单调地重复课文内容或机械地操练吸引不了我们的学生。为达到交流的目的,我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在课堂上我尽量创设真实或比较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从而习得语言。

2.结合本课的句型特点和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选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竞争、团结合作的互动环节中渗透"你才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学到的是学习的方法,提高的是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词不离句,句不离境

在英语教学中提倡习得。"习得"是指由于处于某种语言环境而随意地学得此语言的潜意识过程;而"学习"往往是指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境,注重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习得语言。

上课伊始,我通过和学生的自由对话引出课题,接着播放了"Happy New Year"这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来营造一个节日的情境。让学生在歌声及动画中理解和学会第一个节日New Years Day.其他节日我也通过图片和动画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在和学生的谈论中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单词的音、形、义。

在句型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和学生聊天的情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和学生就节日进行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引出新句型,这些句型大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在这一课中只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句型来进行有关节日的询问。在谈论New Years Day时由我引出句型。接下来的几个节日,我出示图片,让学生进行谈论。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猜节日的游戏,让他们在询问同学和老师的真实情境中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型。

(二)任务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突破难点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本课的难点突破上,我采用多个任务层层推进,逐步突破难点。在这一课中,对于学生来说节日中人们的活动及如何询问是难点。我首先通过唱歌及和学生讨论有关新年的活动为任务引出句型;接着通过学生问我有关春节的时间及活动的任务,让学生尝试使用新句型;然后通过调查剩余三个节日的活动,让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猜节日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型和短语。这四个任务形式各异,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前一个任务是后一个任务的基础,在难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突破了难点。

(三)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在单词教学中,我通过音标的出示,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音规律来认读和记忆单词。

在句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和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在New Years Day 的教学中,我通过询问学生,无形中给学生示范了这一学习的方法,接着让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来学习Spring Festival,最后在其余三个节日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询问和思考,学会主动去获得信息,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完句型后,我还设计了一个猜节日的游戏活动,通过这个游戏活动,不仅为了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解释英语的方法。平时学生在解释一些模糊的知识时,总习惯借助母语,有时这会给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解释英语的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

(四)听、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听说读能力的培养,这使学生进入中学后很不适应中学的英语教学。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应更多地注重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写的练习:一个是在新句型出示后,让学生在调查节日的过程中完成表格,让学生对句型的掌握落实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还有一个是在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的小作文。这个任务看似比较难,学生平时很少进行这种写的训练。但其实在本课的句型和节日都学习完后,学生已有了积累,我再通过部分单词的提示,相信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0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实用】初中英语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英语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初中英语说课稿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1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单元,它也是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的一个单元,本课也是本单元中的重点阅读课,它的核心教学是__________,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英语教学更贴近生活,也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教学目标:《课标》中说,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重要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例如——-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句型。

(3)情感目标: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交际用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所呈现的知识及学生在学习本课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能力,我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学会掌握和熟练运用词汇,日常用语和句型。

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学理念:我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尽量使用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

2.教学方法:就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听力训练法:在听中感知,模仿,通过问题的回答提高听力能力(2)提问引入法:通过提问,分组或个别学生回答开展教学,检查和巩固新知识(3)情景教学法:我利用课文,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与情感相结合,学生一旦进入情景,就会联想到课文中的知识点,可以激起他们学习新句型的兴趣,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随之敏锐起来。(4)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5)竞赛教学法:通过提问抢答给学生以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程序:

1.利用————激情导入:————————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自然引入学习情境之中,贴近学生。

2.引入生词

3.Ask and anwer

4.Drill反复操练,巩固应用

5.Game

6.Exercises in class

7.Summary

8.Homework

四、教学反思及评价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多次组织孩子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使不同层次的

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信放松的良好学习状态下突破重点,掌握难点。当然,在我的设计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最喜欢的科目"这一话题展开,围绕"what, why, who三个特殊疑问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材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语言素材来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谈论自己喜爱的学科及其他事物并说出理由,学会一周七天的表达法,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偏科的倾向,使学生能全面发展.Section A 是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本单元的重点.SectionA的内容计划两节课讲完,在这两节课里,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以下内容: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部分新单词.

subject, science, physical, education, P.E. , teacher, Mr ,Mrs ,example, partner ,city ,biology ,gymnastics

(2)两个句型: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

—Why do you like this subject

—Because…

能力目标:

学会谈论喜好的原因,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正确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自己及他人的学科兴趣,爱好,加深学生间的了解,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帮助学生树立各学科齐头并进的信心.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依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体系,强调英语教育要面向全体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语言学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

2,重点与难点:

重点:(1),有关于科目名称的单词的记忆与运用.

(2),what ,why 这两个特殊疑问词.

难点:用所学内容准确陈述自己喜好的理由,并与他人对此进行自由交流.

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二,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给学生创造外语语言的氛围,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入手,围绕着本课的重难点,设计一系列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气氛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法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方法学会本课的中心内容,展开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活动,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四,教学手段:

主要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课件,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因为本节课学生将学到一些有关科目的新单词,并且在下面的句型应用中,将用到一些以前学过的有关科目的单词,所以可以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用来帮助学生唤起有关此类单词的记忆.比赛具体规则为:呈现图片给学生,能最快地说出科目名称并拼写此科目名称单词的学生就能得到奖励(在此其中应尽可能照顾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比赛后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复习巩固这些已经学过的单词.

(二),新课的讲解:

1, 学习词汇:

教师仍出示图片,鼓励学生在老师开口之前说出单词,并看看能不能有学生说出新单词并正确拼写.如果有则要对此学生进行表扬,并呼吁其他学生向其学习.以此引出本课中的新单词,接着教师可将新单词呈现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将单词与图片配对.这样既可帮学生理解新单词的含义也可帮助学生记忆.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通过对纯正语音的学习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同时培养听力.接着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看看有哪些不会读,提出来,教师对学生较难理解的单词可再领读或讲解.

在学生能大概能正确读音后,教师可利用实物——各类学科书籍进行操练,以此巩固学生的所学.

2, 学习句型: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学习what,why引导的两个句型,而初一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每引出一个新的知识点,便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接触,模仿,运用中将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针对这个特点,首先引导学生来学习1a~1c的内容.

(1),在1a~1c里,最主要是学习新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由于what的句型贯穿了整个单元的学习,因而要求学生不仅会读,会写,最终要做到会用.基于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此对话的意思,接着要求学生跟录音读,在读中去感悟这个句式.接下来,师生间互相问答,做到模仿运用.最后通过1a中给出的单词P.E., art , science , music ,math ,Chinese,运用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采用同桌两人一组互相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师可请部分学生来表演(教师要注意指正学生的错误),并请其他同学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一组学生.此项活动除了能融洽同桌关系外,还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a~2d里面的新句型Why do you like P.E. Because it's fine .引导学生说出喜欢这种东西的原因.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是前一部分的延伸,并且就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会比较有兴趣学.针对这一知识的特点,可先将2a里的对话顺序打乱:(1 ).Because it's fine . (2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3 ). My favorite subject is P.E. . (4 ).Why do you like P.E. 让学生自己思考将对话排列出正确顺序(2)(3)(4)(1).这样一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二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然后再听录音,培养学生的听力,并且加深印象.第一遍听,第二遍读,第三遍就可以试着复述(复述时教师应适当给出关键词或关键语句的提醒).

接着教师可让学生同桌之间自编对话,对所学句型加以灵活运用,并请几组学生表演他们的对话.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表现能力.

在这一活动中,如果学生反应良好,教师也可将3a里的Who is your… teacher My… teacher is…….提到此处,尽量做到让因材施教,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

3,拓展练习:

根据Go for it!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精神,教师可给学生设计任务,让他们去做一个调查,调查同学喜欢什么科目,并可顺带问问原因.表格如下:

N S

Math

Chinese

English

P.E

Science

Music

此调查可以在小组内开展也可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在调查完成后教师可请学生将其调查结果公布,并请学生说说原因.教师可在此教育学生要全面发展,应避免偏科现象,同时帮学生树立能学好每门科目的信心.

4,语法练习

下面的练习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设计的,重在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

Sindy likes P.E because it's interesting.(划线提问)

(2)My sister's favorite subject is history. (根据答语写出问句)

(3) My favorite subject is music. (划线提问)

5,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课所学重要内容.本环节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领悟,自我提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5第一课时的内容。它以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为题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体育用品名称。如:have, soccer ball ,ping-pong ball ,baseball , basketball ,tennis ,ping-pong bat ,tennis racket等,围绕球类名称,通过 I have a/an… I don’t have a/an…

A: Do you have a /an…?

B: Yes,I do./ No,I don’t. 和拓展句型

A: Do they /…have a /an…?

B: Yes,they do./ No,they don’t.

句型的操练,学习动词have的一般现在时用法。为本单元后面话题 “与朋友共度时光”做好铺垫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已学习Is this your pencil?确认物品所属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物品的所属进行问答,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些英语交流以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词汇:

have, soccer ball ,ping-pong ball ,basketball baseball ,tennis ,ping-pong bat ,tennis racket.

(2)句型:

I have a/an… I don’t have a/an…

A: Do you have a /an…?

B: Yes,I do./ No,I don’t.

A: Do they/… have a /an…?

B: Yes,they do./ No,they don’t.

2. 能力目标:

(1)掌握所给的有关体育词汇,运用所属关系句型: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进行问答,并能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通过观察、想象、模仿和表演等能熟练、生动地模拟操练、运用句型,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3. 情感目标:

(1)通过球类运动词汇的学习与运用,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学习的成功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

(2)在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中,体验一种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精神。

(3)热爱学习,热爱运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词汇:

have, soccer ball ,ping-pong ball ,basketball baseball ,tennis ,ping-pong bat ,tennis racket.

2.句型:

I have a/an… I don’t have a/an…

A: Do you have a /an…?

B: Yes,I do./ No,I don’t.

A: Do they/… have a /an…?

B: Yes,they do./ No,they don’t.

教学难点:

1.运用助动词do。

2.除you外,其他人称使用have的用法。

四、教学方法

1.以多媒体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图片、食物的展示和纸条信息协助,进行 pair work和group work操练及看图写话练习等,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3.发挥教师特长,通过自编歌曲,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且能寓教于乐。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有兴趣的,但还没养成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习惯,而且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课采用游戏、小组活动、歌曲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根据教育心理学,如果学生对于一件事物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排出主观和客观的种种消极因素,尽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另外,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还不稳定,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六、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Lead-in (3分钟)

从酉阳土家族的摆手舞到家乡图片呈现导入新课的have句型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不一样的.感觉,拉近了师生距离,消除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呈现新课

Task 1 (10分钟)

使用图片呈现本课要学的新单词,由个体到整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通过趣味游戏巩固单词后,回归教材1a,学生做起来易如反掌。根据克拉申输入假设理论中i+1原理,他认为要有足够的输入量。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而情感过滤又低,学生就会自然学会语言,才能收到理想效果。所以我们在设计该环节时适当加入了后面课时涉及的动词play 和Let’s know more balls,了解更多的球类名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知识的勇气。既为后面课时做好铺垫,也不至于加重学生负担,效果应该不错。

Task 2 (5分钟)

利用图片教师引入本课句型:

I have a/an… I don’t have a/an…

A: Do you have a /an…?

B: Yes,I do./ No,I don’t.

A: Do they/… have a /an…?

B: Yes,they do./ No,they don’t.

Task 3 Activities (14分钟)

Pair work 学生独立操练过程,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任务策略。其中采用Chain drills进行小组竞赛,然后设置看图说话用have自由交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不

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句型,而且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从而在审视、参与,交流中完成了语言知识的训练。回到教材听力训练1b水到渠成,1c也就自然过渡。设置Follow me进行人称拓展介绍have 用法。再创设情景,用have编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Task 4 (4分钟)

Exercise 设置了五个达成学习目标的基本练习,且人称不拘泥于you,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动词have。练习该节课的重点句型。落实学生听、说、读、写的任务。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就第二单元认知物体之后学习用英语认知人,而与学生最为熟悉的人就是家庭成员。从“Is this your eraser? ”很自然过渡到“Is this your sister?” 以前学的“What is this?”转变成“Who is this?” 教材以This is my sister.为中心话题,围绕谈论有关家庭成员的用语,并学会询问别人的情况,介绍自己的家庭,谈论自己的情感。但本单元生词较多。出现在第一课时的就有十五、六个,同时还要认识到名词复数的概念及其运用。因此,本课时任务比较艰巨。

2、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掌握单元单词;

使学生对复数形式有初步了解;

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的句型。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就家庭成员相互之间能用英语简单的介绍、询问、交流。掌握基本This is/That is... These are/Those are... 等句型,培养学生实际交际的能力。同时基本上能辨别什么时候用单数什么时候用复数。

(3)、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家人和朋友,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成员会有更清晰的印象,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家人的热爱。

3、教学重点及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重点:熟练掌握各家庭成员的名称,理解外国文化中介绍家庭成员的方式。这个单元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家庭成员英语的表达,而几乎所有的单词都集中在第一课时。所以这课时学会掌握这些单词应该是重中之重。

难点:复数的认识和正确运用。汉语表达中完全没有复数概念,这是一本书,这是三本书;除了数字的改变没有其他任何变化。而英语必须这样说This is a book. These are books.所有的单词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复数的时候特别难。

二、说学情

我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期,他们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且该阶段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记忆力与模拟能力。对他们所熟悉的话题,学生会更感兴趣,而本单元的话题正符合这一特点,所以我就设计任务型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教材重视以人为本,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空间留给学生。抓住初中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课堂上我设计了大量听、说、读、写的训练,启发学生动脑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畅所欲言,尽可能运用英语表达实际意义,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结合教学法,分层法和通过学习五步教学法,精讲巧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近地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学法:

1、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型教学所设计的各项活动。全班分为7个小组,每组6-7人,各组英语水平相当,并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

2、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自制课件,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实物,如钢笔、钥匙、尺子等,用下面句型引导学生与同伴之间进行交谈。复习前面学过的句型,为新课作好铺垫。

S1: Is this your pen? ----- Yes, it is.

S2: Is that her ruler? ----- No, it isn’t. It’s my ruler.

第二步,新课讲解,呈现教学内容

我先出示一张照片,通过创设情景,师生对话,引出新知识:

T:What is this? ------ Ss: It is a photo.

T: Is this your photo? ------- Ss: No, it isn’t.

T: It’s not your photo. It’s my photo. And this is my sister. 从而引出本课时重点句型: This is my sister. 并在此基础上讲解“this is...”是用来向对方介绍他人的。同时运用这句型“This is?”进行教学新单词:mother , father , sister , brother , grandfather 等所有家庭成员。让学生先对本课所要讲的内容有个初步的感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第三步,反复操练,巩固运用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深化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并逐步向长时记忆迈进、发展。我将利用多媒体生动活泼呈现多张家庭成员图片。让学生将单词与图中人物匹配,认识家庭成员。并学会使用This / That is my... 和 These are / Those are...介绍家人和朋友,巩固知识、操练知识。在此同时,要注意与讲解名词的'复数形式,以及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

第四步,口语操练,加深印象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新的知识形成了初步的新知识结构,但在名词复数结构上

还存在着模糊点,这时通过一系列的综合练习可以巩固、发展及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新的知识形成了初步的新知识结构,但在名词复数结构上还存在着模糊点,这时通过一系列的综合练习可以巩固、发展及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a) 通过播放1b录音,学生听,模仿说,完成任务,巩固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b)让学生准备几分钟,运用本课所学的句型“This / That is ?”和“These / Those are ?”对1a 中戴夫家庭成员进行介绍。进一步巩固本课的重难点。

c) 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完成2c对话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照片,编出自己的对话,到前面进行对话表演。转换角色,练习对话。

第五步,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在学生已在大脑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提供适当的课堂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改进、达到自我完善;而且能够充分地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获得并不只是单方面的‘输入’过程,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输出’” 也就是说能够根据外部实际情况对新知识准确地提取并加以运用。

因此,我会出示一些与本课语言点相关的选择题和情景对话,要求学生当场完成。课堂练习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教师发现学生缺漏,及时补充。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加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第六步,课外作业布置

1、掌握所学词汇。

2、向同学介绍家人或朋友。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5

课题: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人教板九年级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本课的中心话题是旅游。通过熟悉我们周围的旅游胜地来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使自己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整个说课我将分成五个大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Inventions,整个单元的内容是围绕Vacations以生动、活泼的对话,以及个人的自我介绍展开的。而且这些旅游胜地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谈论自己想去的地方,并学会介绍旅游景点,同时了解世界各地的一些名胜古迹,从而能自觉地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因此,国家和旅游景点的介绍,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目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会话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would like to和hope to句型,通过练习和运用加以巩固.

B:掌握词汇:thrilling peaceful tiring boring

2.能力目标:

A:学会谈论自己想去的地方。

B:会使用以下基本句型。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

I would like to visit U.S.A. I hope to visit U.S.A. I would love to visit U.S.A.

C:能从听到的对话中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

A: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增强实际交际能力,开阔眼界,加深对世界各地的了解,自觉地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B: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外面的.世界。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目标对口语会话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掌握有关国家和地点的词汇和相关的词组,能够比较流利地描述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运用名型I would like to I hope to 。

2.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我认为本单元的难点有两方面:A:如何从地图中熟练地找出学过的国家和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B:口语水平的提高。我们班的学生都是来自偏远,教学条件落后的农村,在小学阶段都对英语几乎是一无所知,升到初中后,一切要从头开始,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加上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大部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而使口语薄弱。我想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自选地点与同学自由会话,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方法

由于英语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根据本文内容,结合创新教育理论,在课堂中教学中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45分钟内自己研讨,充分进行口语练习。另外,充分利用各种图片、实物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融于对话的意境中去,从而将学习与美术、游戏、旅游活动相结合,以深化对知识的感悟、对英语听、说、读、写等全方面的培养。

三、学法指导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会交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中国有句古话“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也是这样,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每一个从教者的目标。本单元是口语会话课,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重点单词与语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合作、探究、小组活动等。注重学生的口语实践和学习体验,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积极参与,独特体验。

四、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我们常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通过设计有效地例句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的渴望。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让学生有充分的30分钟进行会话,以达到了解、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的目的,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有关国家、城市的相关图片或资料,使学生在预习中就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具备了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能力,这也恰恰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五、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当前值日的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课3分钟演讲,内容是当天的天气、日期、自己的家庭、个人爱好等等。如果有可能的话,让一些有能力的同学自己写一些小短文,如:学习心得、对某些事物的感受等。之后再给学生3——5分钟,让他们就这些内容进行提问,回答。这种口语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做出快速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这都要求在平时要多为了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2.热身

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一张世界地图,通过世界地图让学生复习以前增经学过的国家和地名,并教授本课的新单词,如:Brazil Florida Amazom Niagara falls

3.句型的教学

同样,利用课件中的图片引入句型: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 I would like to visit U.S.A. Why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U.S,A ? Because it is beautiful 。然后放手让学生给出不同的回答,同时,展示一些城市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以达到熟练掌握地图的目。

4.听力部分

本课中2a.2b.2c.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听力活动体系,2出示了一张有关几个人想去某地旅游的图片,并给出想去某地的句子。2是三个不想去某地的理由。2是这个听力要运用到的重点句型。这个听力的安排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轻松做出习题,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再次展示一些各地名胜古迹的图片,鼓励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己查找他们感兴趣的国家和地点,小组合作进行交谈。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一是可以把书本中的知识进行力所能及的巩固与拓展,对优等生解决吃不饱的问题。二是可以通过这一环节来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技巧和方法。

6.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自愿到前面来充当采访的小记者,对每个学生进行采访,提问他们想到哪个城市去旅游,并把采访结果进行分类,与大家交流分享。

7.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写一个小短文。

简单写一下自己想去哪个城市,并说出想去这个城市的理由。

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90%的学生认真听讲,7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60%的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同学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同学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同学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同学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同学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同学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同学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同学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同学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同学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同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同学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同学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同学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同学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同学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同学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同学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同学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同学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同学回答:No, it isn’t. It’s 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 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 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 this his dictionary?

Yes, it is.

Is that his pencil?

No, 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 that her pencil?

Yes, it is.

再要求同学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同学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同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同学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同学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同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同学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 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 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同学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同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Go with Transportation第37课:Flying Donuts。本单元讲述了一些有关交通发展的历史事件和相关故事,在复习以前所学的`有关交通的词汇和短语的基础上又扩展了一些生词、习语和日常用语。第37课的课文通过介绍Danny想象中的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想未来的交通工具,并用英语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使他们从中得到学习的快乐。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fuel, coal, oil … 。

(2)学习、掌握短语和句型think of认为,想起;at the front of在……的前面with用…;

能力目标:

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促进学生将新学知识转化为言语的技能,尽可能地运用语言表达实际的意义。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和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现阶段外语教学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目的语素质教育、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四方面。

3、重点与难点:

确立重点与难点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的特点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课词组和句型think of/about /out ;with的多种用法;What do the donuts do? Will Danny’s invention really work?

难点:设想发明一些交通工具,并用英语表达出来。

二、教学方法:

新教材重视以人为本,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空间留给学生。抓住初中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课堂上我设计了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启发学生动脑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畅所欲言,尽可能运用英语表达实际意义,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五步教学法,精讲巧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着缺乏自信,自我评价偏低的倾向,在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相信自己,鼓励他们多动口,勤动手。

在进行口语训练时,要求学生努力克服怕羞的心理,踊跃发言,敢于开口说英语,积极参加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活动。

四、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教师备好课及相关的教学设备,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向学生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

(1)学习本课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2)找出重点短语和句子。

1、检查复习

(1)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询问他们对课文的意思是否还有什么问题,鼓励其他学生解答这些问题。

(2)展示图片,复习学过的部分交通工具的名称:

bicycle, train, rocket, car, boat, plane……

2、循序渐进,导入新课

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

首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出重点词汇及短语,并呈现在画面上,以突出重点,体现难点。

其次,通过听力训练和问答练习,引导学生从听、说入手了解课文,初步感知新的语言知识。

3、举例分析,精讲重点

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What do donuts do? think of/out/over, with, make sb. do sth……等重点讲解,举例加以说明。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运用这些词语造句,训练学生写的技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4、口语操练,加深印象

(1)通过放录音,学生听,模仿说,教师讲的过程,巩固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2)让学生准备几分钟,然后采用三人小组的形式,分角色大声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创设一些情景,用所学的知识编写对话,并且把它表演出来。

5、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出示一些与本课语言点相关的选择题和情景对话,要求学生当场完成。课堂练习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教师发现学生知识缺漏,及时补充。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加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想象着发明一些交通工具,用英语把它描述出来,写成一篇小作文。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作为课外作业。

6、展示板书

Unit 5 Lesson 37

Language points:

1.think of认为,想起; think over仔细考虑; think out想出

2.at/in the front of在……前面(部)/in front of在……前面

3.on the way to school在上学的路上/on one’s way home在回家路上

4. With用……

5. What do the donuts do?面包是用来干什么的?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虽然教学已经有十年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