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家访家长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 篇1
本学期初,学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开始组织“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当得到班主任唐老师的通知,我们家作为首批进行家访的家庭时,我们全家是既期待又感到些许压力,虽然我们家长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与班上的老师平时也有不少的沟通、交流,但一般都是在学校并且以一种非正式的谈话方式,一直希望能通过这种“面对面、零距离”的家访活动,让我们家长能更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让老师们能了解到学生家庭背景、生活和学习环境,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那天差不多到了晚上七点钟,唐老师和赵老师才来到我们家,边进门边解释:“因为我们班是一个大额班级,有五十多个人,学生的的居住地也不集中,家访起来难度还是有点大。时间也比较紧,这不下课后就赶紧先访了一个家庭,所以来迟了,对不起哟!”看到都这么晚,老师还在外奔波,家也顾不上管,饭也没有吃,我们全家都从心里觉得非常感动,进门后,老师水也顾不得喝上一口,就开始了家访工作,老师随和的笑容,拉家常式的交谈,使屋内的气氛一下轻松了许多,张老师一边倾听、交流、一边认真地做着。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 篇2
第一、家访对老师来说是责任,是激励,也是教育。
这次家访,深入到部分学生家庭,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细致了解学生的同时,加强了学校、学生、家庭三者之间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通过家访,感受到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对老师的尊重,激发了我们的工作干劲,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通过家访,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及家庭的困境,收集了来自家长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建议,感觉到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深受教育和鞭策。
第二、家访作为教育教学很重要的一环,应当作为一个大课题去研究。家访的意义就在于充分交流,积极沟通,从而促进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可现实中,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秉有此内涵,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家访时间是否适宜,家访交流的内容是否必要,家访中的沟通方式是否恰当,对家访中遇到问题是否有一个预计,从而从容自如、积极妥当地应对等等。
我想,这些问题也许我们想过,但是往往是我们在家访前不予深究或顾不上深究的。随着家访工作的不断推进,我想对这些问题会越来越重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研究的成果会越来越具现实性和操作性,从而使家访工作最大程度地达到要达到的目的。
第三,建议家长与老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提高。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更好的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学生的身心发育,知识获得,情感培养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议家长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不断鼓励;对子女的学习督促和情感教育、劳动教育要并重;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形成教育合力;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家访送教活动近几年来成为我市积极推动的一个教育活动,事实证明开展这项活动是很受欢迎的,也是很成功的,随着这项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入人心,这项活动必将长态化、制度化。
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地抓好家访工作,形成家校教育的良性循环,对提高教育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家访送教架起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让家访送教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促使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地发展。
记得有位老师曾写下这样一则从教格言:“呕心沥血捧真情,春风化雨献爱心。”我想用在这里形容家访最好不过了。家访不是告学生的黑状,也不是对家长发牢骚;家访应如春风,通过家访,让家长,让孩子,让我们自己沐浴在春风之中。
家访送教也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要求与实践。
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需要,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坚信,沟通从心灵开始,教育因家访而更加精彩。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 篇3
4月29日,班主任刘老师和数学张老师专程到我家进行了家访,我们谈了很久,我收获很多刘老师一方面介绍了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询问了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作为家长,我对学校的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直以来,学校老师给了黄陈晨亲切的关怀和谆谆的教诲。这次刘老师称赞了她的一些优点,让我为孩子的优秀表现而倍感欣慰。当然,刘老师也说了她的一些不足:比如上课发言不积极,考试时容易犯错误,等等。这些让我意识到平时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放松了要求。今后要配合老师,发挥家长应有的作用。
刘老师还详细地询问了在家的作息时间,看她是否在家及时做家庭作业、自学、阅读课外有益书籍,是否帮助做家务等等,我都如实相告。我一定配合老师,做好家长应该做的督促和教育工作,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保持家校联系,全面提高她的`成绩和能力。
经过这次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刘老师、张老师关心学生不辞辛劳、乐于奉献不受回报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孩子就像一棵棵稚嫩的小苗,老师们每一次爱的付出,都象春雨一样滋养着他们的心田。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 篇4
怀揣梦想,经过初中三年的刻苦努力,终于跨进了自己向往的高中——一中。
新学期伊始,有一天放学归来,兴奋地告诉我:妈妈,老师要进行家访啦!老师一定会来我们家的!那一刻她兴奋地心情溢于言表。
听到这么一个让我既高兴又忐忑的消息,我比更加盼望班主任李老师的早日到来。之所以高兴,是因为这个消息,让我感觉到了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的责任心:之所以忐忑,是我感觉不知如何面对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而更多的是希望在与班主任李老师的交流中,能够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和变化,以及孩子进入高中之后的适应性。
在期盼和忐忑中,终于等到了班主任李老师和她的同事一起专程来我们家进行家访了。
交谈中,李老师向我详细的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针,并针对xx个人的在校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看法。这让我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对这所并不陌生的学校,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我对自己的孩子,能在这样一所学校中度过人生中难忘的三年,也是非常重要的三年,我感到万分的欣慰。以前只知道一中,是最好的高中,一中具体好在哪里,在与班主任李老师的交流后,我有更加深入的体会:
1、学校实行平衡班制度。
在尖子班、英才班日益风行的今天,一中依然实行平衡分班制度,从根本上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学习的心理环境,没有学习上的歧视,学生学习更有动力,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能不断努力,逐步感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逐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采用自主学习管理模式。
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更加需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觉掌握知识要点,更快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
3、班内实行小组加个人的考核制度。
以小组为单位的考核,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以个人为单位的考核,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在竞争中团结,在团结中竞争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了学生一个全面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
刚刚步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依然保留着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团结合作、竞争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具体到本人,她的变化也挺大的,她变的比初中阶段更加乐观向上,也学会了要更加坦然的接受失败和挫折,我想,她从一中所学习到的这一切,都会让她受益终生。
李老师家访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时间上尽管不算太长,与二位老师的谈话,却让我对学校的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学习有了具体的了解,我相信,在这些优秀老师的教导下,一定会带着自己的梦想,飞的更高,飞的更远!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 篇5
我的儿子xxx是xx小学六(1)班的学生。11月12日,他的班主任王少国老师专程到我家进行了家访,我们谈了很久,我收获很多。
王老师一方面介绍了孩子在校园里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询问了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作为家长,我对校园组织这次访万家的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向以来,校园老师给了余宸傲亲切的关怀和谆谆的教诲。这次王老师称赞了他的一些优点,让我们为孩子的优秀表现而倍感欣慰。当然,王老师也直言了他的一些不足:比如上课发言不用心,做作业和考试时容易犯小错误,作为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上不够大胆,等等。这些让我们意识到平时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放松了要求。今后要配合老师,发挥家长应有的作用,提醒他少犯错误,鼓励他在班级工作中以身作则,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
王老师还详细地询问了余宸傲在家的作息时间,看他是否在家及时做家庭作业、自学、阅读课外有益书籍,是否帮忙做家务等等,我们都如实相告。王老师肯定了我们的一些做法,也对我们因工作忙而陪孩子时间少的问题提出了推荐。我们务必配合老师,做好家长就应做的督促和教育工作,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持续家校联系,全面提高他的成绩和潜力。
家访家长心得体会 篇6
第一、学生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中,父母外出忙于打工,做生意也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学生交由爷爷奶奶管教,有些学生干脆无人看护教育,学生心理放纵,习惯不好,增加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难度。
第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甚至于溺爱和放纵,让孩子养成了骄惯任性的心理,他们在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缺乏自信心、怕吃苦、自制力不够,这给学校教育、假期学习带来诸多的`不利。有的学生早晨九点才起床;有的学生回家两天了,作业竟然一点还没做;有的根本不思学习,频频外出会友、瞎逛。
第三、学生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不一致,有的看不清社会形势,给学生错误的引导,与学校的教育努力相冲突,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有借口可找,有台阶课可下,有空子可钻;对老师的要求阳奉阴违,学生个人言行不一。
第四、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学习条件艰苦,而有的学生学习条件过于优越,对学生的假期学习都造成了困扰。学习条件艰苦的学生,学习的房间天寒地冻,伸出手写字写一会儿手就变得僵冷;有的学习环境嘈杂,易受干扰。
学习条件过于优越的学生家里,往往是暖气空调,多媒体设备,要啥有啥,那些无定力、无计划、无时间观念的学生学习时,往往易受干扰,容易转移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