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妞妞(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妞妞 篇1
一个男人有没有经历婚姻,对责任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男人有没有生养孩子,对生命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这两点,现在的我深有体会。
假如我现在还是未婚,我想也许我会非常放纵。在这个时代,很多人不知道要为什么目标而努力。因为不管怎么努力,连套小房子都是幻想,那不如放纵,至少在感官欲望中,人觉得还有点刺激。虽然沉沦,可至少可以暂时忘却痛苦。
假如我现在没有孩子,我看周国平的《妞妞》不会那么沉重,我的孩子马上8岁,我就希望她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成长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我希望孩子平安,我可以接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打击甚至是伤害,但我知道这是孩子人格和体格成长完备必由之路,但我不希望孩子不在了,我接受不了。
假如我没有做父亲,我只是会同情周国平,但是我很难领会他做父亲的快乐和悲伤,现在我甚至能理解后来他和爱人的分手,因为爱得太深,分手也许是一种遗忘的方式。
《妞妞》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周国平因为一次和爱人吵架,爱人赌气感冒,结果医院医生嫌夜深不愿意接诊,最后发展成重感冒,在同学帮忙的治疗时又多次照射孕妇不应该照的X射线,结果出生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患了绝症,周国平认为这一切应该起源于那次争吵,如果这次争吵后的偶然能够有一个环节得到改变,也许他将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
可孩子毕竟出生了,她带了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如果要治疗,必须割掉眼睛,而且即使这样,也只有很低的治愈概率,医生建议他们放弃这个孩子,放弃治疗这个父母自然是不愿意的。
那么是立即手术还是等等看,也许有奇迹?在这种艰难选择中,周国平夫妇尝试了很多方法,他们没有选择立即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等待希望,其实他们时候认为潜意识就是放弃了治疗,因为他们也无法接受一个严重残疾的孩子,理由是即使治疗,也基本上无望,顶多延长生命到20岁,还是死,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这个孩子受尽苦难的折磨。
最后孩子还是走了,那么聪明可爱的一个孩子,孩子热爱这个世界,我看到周国平写孩子听音乐的篇章,我很触动,眼睛很酸,在火车上,我一个人流泪了。
孩子走了,父母难免陷于懊悔,是谁的错,造成一个生命的流逝?
周国平是个哲学家,他用哲学的眼光记录了这件事情,剖析了自己的灵魂,很冷静,其实也很残忍,他没有选择遗忘苦难,而是从苦难中看出:
“人有素质的差异。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这本书充满人本主义精神和人文思考,这使得一份对孩子的怀念和愧疚上升为一个人的灵魂自我拷问,这让我感到惭愧,我对人生的理解还很浅,周国平说人有了“智慧使人对苦难跟清醒也更敏感”,要我觉得,有了智慧会使人对一切生活学会感恩和欣赏,而不是“为了幸福,人最好是否对自己无知呢?”
人之所以要成为人,不是纯粹来享受,痛苦可以让我们更好体验人生的无奈,进而让明智的人选择更好地理解人生,提升自己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变得暴戾和冲动。
这本书自90年出版,不断再印,甚至进入美国医学伦理学教材,因为有了内涵和深度,推荐做父母的朋友一读,当然,你没有做父母,不妨也读读,等做了父母,再读一次,会看到自己心态的变化。
回到我自己,在我有了孩子后,说实话我常常也想过,这家伙真是上帝的礼物,我是真的喜欢她。无论她让我开心或者生气,事后我都非常谢谢,孩子让我的人生变得完整。
客观来说,每次我想做点坏事的时候,我的确有想过,如果孩子知道了,她会不会对爸爸很失望?
我还是凡人,不是哲人。我还无法克制全部的欲望膨胀,我还免不了虚荣自大,我还免不了趋利避害,我还免不了勾心斗角,我还免不了营营苟苟,我知道我还是普通人,顶多是个聪明人。
我只是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也可以拥有智慧,内心沉静。
让我在渴望幸福的时候,不是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让我今天在感受快乐的时候,不是建立在明天的悲伤之上。
感谢周国平《妞妞》让我思考,谢谢你的好书,也祝福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妞妞在天堂也会为她有这样的一个爸爸而骄傲,你已经让她在人间永恒。
妞妞 篇2
在这冬天,我翻开了这本从未谋面的书。它是由中国著名理学家周国平所写,他在书中以自己的女儿妞妞为主人公,写出了这本感动世人的著作。此书讲述了他的女儿因母体的原因,患上了先天性的眼部肿瘤,她的父母忍痛放弃了手术治疗,选择了让女儿在光明中度过人生的短短18个多月,而周国平就记录下了这522个日日夜夜妞妞的成长,直至她离开人世的一刻。
有人评价这本书是一本小说,此书却没有一丝虚构,有人说这是周国平对对生命理学方面的思考,可这本书仅仅只是描述一个小女孩从出生到死亡的点滴。没有人能够琢磨出这本书的题材,但每个人都应知道这本书的用意和作者的感情。
妞妞是可悲的,却也是幸运的。可悲的是她在同龄人还在享受温暖时,却遭受着眼瘤病痛的折磨,也比任何人都更早的面对死亡。可幸运的是,她有一对慈爱的父母,他们不会抛弃她,他们教会她尽早的认识世界上的事物,可对于随着年龄增长也逐渐长大的肿瘤,妞妞也只是揉揉眼睛,继续用最透彻,最清晰的双眼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缓缓合上这本书,掂在手中,仿佛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重量,这本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522天,让我读懂了许多。也许许多人会对妞妞感到惋惜,可从另一个方面来思考,这何尝不是妞妞的幸运呢?妞妞还不到两岁,还没有洞察世界的能力,她不明白大人们的难过,不明白成年人的悲伤,在她的认识中,只有快乐,可能周国平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与其让妞妞在黑暗和悲伤中度过漫长的一生,不如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享受无忧无虑的时光,这或许对于一个一岁多的儿童来说,可能这是一个更加好的选择。
周国平在书中写到“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这是一个父亲内心的想法,它体现了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妞妞 篇3
拖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得不去看那些令我不耐烦又人生哲理一大堆的名著书籍。最开始我看的是《成长的岁月》。但我却对这本书籍并无感,更写不出读后感。我原想编一下内心的感受,可当我翻开作业清单,我被一本书名给吸引住了眼线。《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我承认着本书名很普通,一看就只是一位父亲对浓浓的女儿的父爱。可我就是被这样普通而又一目了然的书籍吸引了,我当即在手机中搜索这本书,我甚至都未看简介,我现在也不明白我当时是还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阅读的。
开头讲述一位普通父亲对女儿降生的喜悦,及宠爱,我当时看到这位父亲对女儿的外貌描写遍知道了(你的小脸白白净净的,透着一股灵气。有时候,片刻之间,你的脸上会闪过千百种表情;微笑,冷笑,横眉蔑视,皱眉厌烦,眼睛弯成月牙形的娇媚……)。但厄运却降临于妞妞的眼睛……当时看到这时,只觉这孩子的命运太可怜,竟活不了几年。可当我看到那位父亲的反应我却明白,最痛苦,最不甘的不是妞妞啊,而是生她,期盼她降生的父母啊。在不久前还高兴女儿的降生,还诉说着将来对女儿的期盼与宠爱。可这却被那位医生手中的病例单的字眼中,给活生生的击碎了。我无法说什么,也感受不到那样极致的痛苦。我只知道一个温馨而又幸福的家庭破碎了,一个才出生不久的婴儿被判了死刑。
这本书中,作者有许多对世间,对事物的探讨,但你会发现,那些探讨都是作者或多或少的从女儿妞妞身上得到的。在札记之二中的《命运之感》,就是作者从妞妞出生变身患绝症的惨剧而引发对命运的感叹。可以说,是妞妞短暂的一生带给他对人生的更深一层理解。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充实的内容,但我却读到一位父亲在陪伴女儿短暂生命过程中那一丝丝感叹与痛惜,或许,到最后还有释然。还有对生命的珍惜。
妞妞 篇4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一段真实经历,他用饱含深情的笔描述了他女儿妞妞短暂的一生(不到两岁),妞妞出生一个月就被诊断患有双眼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周国平夫妇刚刚品尝到做父母的喜悦旋即被抛到痛苦的深渊,在一年半的时光里他们见证一个小生命茁壮的成长,一颗小心灵完美地呈现,同时也领略到恶疾的残忍与暴戾,我是含着眼泪看完了这本书的,感动我的不仅仅是这位深情的父亲,还有妞妞这个活泼的小女婴,她甚至还不能完整地表达,“听音乐,去外外(面)”这是妞妞喜爱的,即使是病魔的摧残下仍不忘领略生活的美好滋味。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的不幸经历,它折射了人在生存与死亡、健康与疾病中深深的困惑,作为哲学家的他对这两个命题也许比常人有更深的思索,但作为父亲的他面对女儿刚刚盛开的生命花朵渐渐枯萎,他所体验的却是普遍的亲情,普遍的困惑,他在做与不做手术之间徘徊,实际也是在能否接受女儿残缺的生命间徘徊,我们该如何面对残缺的生命?
当我们失去了身体的某一部分时,是否就该放弃全部?手术会使妞妞失去眼睛,也许以后仍然会复发,不做手术却会使妞妞早早离开人世,这个选择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艰难的,当你没领略到这个生命是多么美好时,你也许会赞同让她尽早远离痛苦是明智的,但是当妞妞用她残缺的生命来追寻生活的乐趣,坚韧地抵抗身体的病痛时,你只有深深地被她打动,这时做为父亲的你愿尽全力来帮助她,哪怕用自己的生命来交换,再不是仍其自然,认为一切都是白费力气。妞妞父亲忏悔没及早给女儿动手术,因为他最初用的是哲学家的思维,慢慢地妞妞深入他的骨髓,当这个满含深情的父亲只需要他的女儿能活着就好时,一切都晚了!
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因为我也是一个女孩的母亲,我的女儿10岁了,她是那么漂亮、纯真,但是从四岁脸上开始长疣状痣,这是一种表皮细胞发育过度引起的皮肤病,现在医学上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彻底根治,激光和手术都会下留疤痕,也许还会复发,它会随着时间扩散、成长,虽然现在看上去还不那么显眼,想到未来,我有时心里会突然空荡荡的,感觉自己与女儿正在掉下一个黑洞,我多么希望在下坠中能够抓住些什么,多么希望她能远离这样的痛苦!我深深地忧虑着、恐惧着,而女儿此时正在无忧无虑地成长。
生活总是这样,让你出其不意地在一个拐角遭遇困境,当我问自己,你能接受生命的残缺吗,如果女儿现在正遭遇恶疾、失明、瘫痪的威胁,你肯定会说我愿意选择她只患这个皮肤病,这充其量只是美观的问题,不会威胁到孩子的生命,这时你才会感到她能自由地在野外奔跑是一种幸福,她能观赏蓝天碧云是一种运气,我们总是在失去身体的某一部分时,才感到那一部分的珍贵,可是留恋令我们更感失去那一部分的空洞,不知不觉地放弃你还拥有着的,接受我们的残缺吧,亲爱的女儿,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美貌,你还拥有明眸的双目,完好的听力,灵巧的双手,健康的身体,美好的心灵,无论是哪一部分,只要你珍惜着,它们都能给你一个新天地,让你领略到活着即是美好!
妞妞 篇5
起初,是被这个书名给吸引了,札记意为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我的心中不由地产生一个疑问,不是我们读他的书吗?所以不应该是我们写札记吗?于是我带着这个疑问翻开了书本。
妞妞是一个可爱、惹人疼爱的孩子,她一出生就得了视网膜母细胞瘤,这种病在婴儿中的发病率仅仅只有一万二千分之一,就这种不足万分之一概率的病让她的一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从那以后,他的父母也在为她动手术还是不动手术之间徘徊。
刚发现这个病的时候,也是动手术的最佳时机,但她的父母看了很多残疾人在社会上难以生活的报道,以及不动手术,所以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时机。之后,他们发现妞妞可能是具有音乐天赋,刚想用动手术的方式来挽救她的性命时,却已经晚了。
众所周知,癌是死亡的象征,而且患了癌症的人要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妞妞很坚强。疼痛能忍的时候,她就会忍着,一个人坐在床上默默地承受着。实在忍不住时,她才会哭出来并喊着:“磕着了!磕着了!”她对音乐特别的喜爱,对文字特别的敏感,每次听音乐时都能准确地预报下一首,每次父母说出一个全新的词组,她都能记住。
看完整本书,我终于理解了题目,也许周国平先生是将妞妞看作了一本书,而他从妞妞中懂得了太多太多,所以才会取名为“一个父亲的札记”。
我觉得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困境中,都应该像妞妞那样坚强,能忍就忍,忍不住也只是小声哼几句。在面临选择时,应该尽快做出适宜的选择,而不是之后来后悔。
妞妞,再见!愿你在天堂过得愉快!
妞妞 篇6
这段时间在看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每一次都是边流泪边看着,心情压抑。
妞妞是个患有先天性视网膜癌的女婴,是哲学家周国平40多岁时才得到的第一个孩子。由于妞妞的妈妈雨儿在怀孕期间被迫做了X光射线检查,妞妞出生后就患上了这种绝症。周国平和雨儿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马上做手术,拿掉妞妞的双眼,不让癌细胞扩散,但这种办法并不能保证妞妞以后就可以正常地活下去;另一种就是任其发展,后果便是很快死亡。这两种选择都是那么揪心,如果选择动手术,也许可以延长妞妞的寿命,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但可爱的妞妞将会成为盲人;而如果不动手术,妞妞的生命便会很快戛然而止,如昙花一现般。妞妞的父母在刚开始的时害怕妞妞如果做了手术会成为一个盲人,他们不停的说,不希望妞妞遭受这样的痛苦。直到妞妞八个月大的时候,这个可爱聪明懂事的孩子已经带给他们太多的欢乐,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不能失去妞妞,比起妞妞的生命,或者身体的缺陷并不算什么。可是犹犹豫豫间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妞妞的生命终于在18个月时停止了。
读者对于这本书和作者的评论有同情的,关心的,鼓励的,也有不少是不理解,甚至是指责的。“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这一句话被铅印在书的扉页上,用很大的字体。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看到的是作者和雨儿为人父母的自豪和对于妞妞这个小可爱质朴而真实的爱。“上天降灾于我,仿佛是为了在我眼前把亲情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剥离出来,让我看清楚它的无比珍贵,并通过我向人们传达。”对于这本书,我更多的是感叹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作者对于要不要为妞妞动手术的事犹疑着,不可否认周国平也有人性的弱点和恐惧,他害怕去面对和照顾一个失明的女儿,但这样的一种抉择一定是痛苦的,困难的。妞妞是那么懂事,那么聪明,对音乐的感知是那么强,而作为父母,恰恰要亲眼目睹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小孩经历诞生、快乐和那可怕的眼疾怎样一步步的逼近,到最后吞噬这个可爱的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合上这本札记的时候,仿佛看到自己对生命曾经的浅薄和虚度。生活总是和欢乐和痛苦交织在一起,只要还生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一种恩赐,与其抱怨,不如感受其幸福抑或疼痛。珍惜着每一天,珍惜所拥有的亲情、友情、爱情,就那样爱着,不要过多计较回报,就那样爱着。
妞妞 篇7
断断续续写了两年,终于把这篇读后感写完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的读后感。这是我写得最长的一篇读后感!现在真的很难找到一本可以引发自己如此之多,如此之深感触与思考的书。如果不忙,如果有时间去翻翻吧。周国平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完后或许你会明白爱的深度,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或许它无法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但它会影响你对生活的态度。妞妞离开以后,作者与雨儿离婚了。这个结局虽不是我们所愿,可我却能理解。和妞妞一起的日子对于两个人而言是刻骨铭心的,读后感《《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的读后感》。这最深刻的体验缺乏世俗的对应物会不可避免地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但真正的痛点是无法超越的,没有任何意义可引渡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再要个孩子,这需要太多的······或许离婚了,对两个人而言,都是好事吧。
如今,作者又有了一个女儿,叫啾啾,和妞妞一样可爱,但拥有妞妞没有的健康。作者说,请不要这是对他曾经丧女的一个代替,请不要说新来的生命是对失去的小生命的一个代替。新生命的到来是生活的一个独立的事件,与过去的经历没有任何的因果联系。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现在的女儿不能、不应该,并且也无权要她成为一个替代。妞妞离开了,但我祝愿她在那个世界里可爱、健康。也祝愿作者和他现在的女儿,还有那位可敬的妈妈雨儿一切安好。最后祝愿将来我的孩子、朋友的孩子、师长的孩子······所有的孩子一切一切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