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待人之礼的演讲稿(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待人之礼的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礼仪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尊师的感人故事。北宋时期,来自河南洛阳的程颢、程颐两兄弟,都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他们长期在洛阳传道授业,开创了宋代四大流派之一的洛学。当时福建江东县有一个进士叫师洋,他特别喜欢读书,到处找老师找朋友,曾师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
程颢死后,师洋被推荐给弟弟程颐,在洛阳伊川修建的伊川书院学习。那时,师洋四十多岁,知识相当渊博。然而,他仍然谦虚谨慎,尊重他的老师和朋友。他深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一天,师洋的同学向成毅请教知识,却不幸赶上了老师在屋里午睡。为了不吵醒老师,两个人站在门口等老师醒来。过了一会儿,天上飘着一场大雪,而且越下越大。然而,师洋和他的同学们仍然站在雪地里。直到程颐醒来,才突然发现门外有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投身于教师洋。师洋不负众望,最终学到了老师所有的知识。之后,回到南方传播程的理学,形成了一个排外的学派,被称为“龟山老师”。后人用“程门雪梨”的典故来赞美那些为主人学习,真诚敬业,尊敬主人的学生。
待人之礼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首先我要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妈妈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经有了答案。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
礼仪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文明,更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所以,今天我要对大家说:文明礼仪,一定要从我们自己做起。
待人之礼的演讲稿 篇3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待人之礼。
在我们现阶段的学习生涯中,校园自然是一个极重要的场所。每天与我们接触最多的,除了亲人外便是老师和同学。我们的待人之礼就应先从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开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我们知识,下课后耐心解答我们的疑惑,我们理应给予他们尊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老师的栽培。”无疑,老师在我们的成功之路上会给予我们不小的帮助。这些帮助其实就在每天的生活中。老师对于我们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们不需要我们用真金白银作为回报,只需要我们上课时的认真听讲,课后的勤学多问,在校园内遇到时的一声“老师好”,在教师节时一张自己制作的贺卡便足够了。
同学之间的情谊也是难能可贵的。大家能够进入同一所学校,在同一个教室中生活学习便已是缘分。友爱身边的伙伴也并非难事:可能是在伤心气馁时的一句鼓励;可能是课间耐心的答疑解惑;可能是大雨滂沱时的一把雨伞……这些最平常的`小事情都能让对方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试想一下,当我们以后步入社会了,被各种繁杂的事务所打扰,要再寻觅到一段像同学间一般纯真无邪的情谊实属难上加难。所以,请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同学情吧,别让再回首时空留遗憾。
在与他人相处中,宽容也是极为重要的。就以同学间的相处为例,一个集体中的同学拥有着不同的背景,在交往时难免会因为意见不合闹出矛盾。这个时候,恼火和记恨只能使得我们自己受到身心的双重伤害。据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只会记仇不懂宽容的人会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所以,换位思考和宽容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明朝心学创始人王守仁面对着一个穿着奇装异服、想借着他的名声出名而来拜访他的人,并没有愤怒地将他赶走,而是宽容他的行为并将心学的奥义倾囊相授。这个人名叫王艮。他后来创立了泰山学派并将王守仁的心学发扬光大。由此可见,宽容不仅仅能化解矛盾,还能因此感化一个人,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还记得在小学课堂上,老师曾问过我们做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许多人的回答都是“诚信”。的确,诚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富豪李嘉诚的名字中就带有“诚”这个字。而他自己也说过“与新老朋友相交时,都要诚实可靠,要说到做到,不放空炮。”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往往可以赢得他人的信赖,而一个喜欢撒谎或是随便承诺却永远做不到的人,就算事后不停地弥补,也只能失去人心。《左传》有云:弃信背邻,患孰恤之。一个国家若是背信弃义,在危难时也无法得到别人的援助。于我们自身而言不也是如此吗?谁都不希望自己最后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我们要诚信待人。
希望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能贯彻待人之礼,做到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谢谢!
待人之礼的演讲稿 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发言的题目是《以礼相待与人为善》
我们每一个人,要立世为人,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孔子就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么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如何与人交往呢?
首先,在校外要尊敬长辈,言行举止要得体。微笑地说声“爷爷奶奶好”、“叔叔阿姨好”,虽然只是一句常用的问候,但他能让长辈认识到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喜欢把他们掌握的.知识教给你。其次,在校内要尊敬师长,关爱同学,见到老师问声早,遇到同学说声好。同学取得好成绩,真诚地夸赞一句:“你真棒!”同学遇到难题,轻声问一句:“弟弟妹妹有什么能帮你的吗?”
交朋友要情投意合,在学问上要互相讨论,在品德上要互相督促勉励。
与人交往,要心存感激。感激常常被描述为幸福生活的秘方。它提醒我们:我们所喝的水都不是从自己挖掘的井里取得的。只有我们时常心存感激,别人才愿意和我们交往。与人交往,要学会腾出一只手,腾出一只手给卑微者——赞扬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狂妄者——规劝他们;腾出一只手给奋斗者——推进他们;腾出一只手给绝望者——点拨、鼓励、拯救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如果我们善于用友好的行为去帮助别人,往往会得到同样友好善良的回报。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让我们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真诚地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它将使你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
待人之礼的演讲稿 篇5
亲爱的同学们:
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首先,我们要孝敬父母。父母花了无数心血,抚育我们成长,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我们要永远记住父母的恩情,对父母要有礼仪。
其次,我们要友爱助人。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人人都需要友爱和帮助。
第三,我们要谦恭礼让。谦恭礼让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仪,
第四,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人。
第五,我们要严己宽人。我们都熟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严于律己”的意思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宽以待人”的意思就是要多多理解别人、包容别人和原谅别人的过失。
著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仪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待人之礼的演讲稿 篇6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文明有礼,宽以待人》。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生活在真光小学,我们共同汲取着学校多年来所沉淀的文化精神,呼吸着自由清新的空气,我们怎能容忍崭新的课桌椅上随心所欲乱涂乱画?怎能容忍清新的校园空气混合着不良风气?怎能容忍庄严的国旗下细如蝇蚊的国歌声?不,我们不能!让我们细细回想,当我们踏进校门,一句虽简单却温情无限的“老师早!”便脱口而出。当我们漫步于校园,与老师相向而行时,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向老师问好。当我们与同学们相处时,“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随处可闻,这些,不都是大家礼貌的表现吗?文明礼貌是如此的简单易行,却又是如此暖人身心! 所谓“宽以待人”,则是面对各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不斤斤计较;不过高要求别人,允许别人有缺点;给别人时间和空间,让他去改进自己的缺点;给别人机会。同学们:宽容是深藏爱心的.体谅,宽容是一种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文明有礼,宽以待人”的时代青少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待人之礼的演讲稿 篇7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清晨的丝丝缕缕的朝阳投射到沉睡了一夜的校园中时,一天的生机与活力便从此开始,而就在这时候,你的'目光会被那几个校门口的红点点所吸引,他们是谁?原来是校园迎门礼仪员。看着他们迎风招展的笑脸,不禁沟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充满着幸福与光荣地走向我的岗位。作为一个校园礼仪员,与伙伴们一起向将开始一天辛勤工作的老师问好,清晨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好,也许会给一个人一天的精神与能量的支持和鼓励。而站立在校门口,望着一股股涌进学校的同学,我觉得这样一种方式来迎接上学上班的同学、老师们,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表友好和文明进步的标志。
在当迎门礼仪员当中,开始也有些抱怨,不能在教室里参加晨读,而要在这门口站得累死,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但慢慢地我感到越来越高兴和自豪,毕竟可以戴着礼带,昂首挺胸地站在校园的正大门。并且,这样的一次活动,使我增强了对礼仪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这次经历让我感受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