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期中考试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期中考试心得体会 篇1
期中考试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点也不开心。考试前我向妈妈保证我一定要考一百分,可是没想到比上次期末考试还低了2分。
放学回来,妈妈让我把卷子拿出来分析一下看看我错在哪里究竟该不该丢分。第一题是看拼音写字:都是我们学过会写的字可是我把“认真”的“真”写错了扣了0。5分。看来我是太不认真了。第三题选择正确的读音我尽然把球赛读成:qioushai……扣了1分该打该打,第九题的第二小题:轻轻的把鸟蛋送还。我把“轻轻”写成了“经经”。第三小题:弯腰捡起一张纸,捡起的是你的美德,随地吐一口痰,吐掉的是你的形象。我一着急就把“张”和“口”忘记写了又扣了1分。如果我写完后认真检查一下认真读一读肯定这里是不会丢分的。错的最亏的是十二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短文共有()句话。平时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的办法是先画自然段,然后数句号。考试的时候我竟然老师的话丢在脑后,把5句话写成了3句话。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做错的题都不是我真的不会,而是没有认真的`读题和细心的检查。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改掉粗心、不认真的坏毛病。养成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发呆走神。作业要按时完成、认真书写、细心检查的好习惯。还要养成课前预习、多读书多认字的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开拓自己的眼界。
妈妈、老师请相信我,我以后会更加努力!
期中考试心得体会 篇2
期中考试得了第三名,与其说是心得,不如说是写一份检讨。我的成绩不平衡,这个第三名让我高兴不起来。
记得成绩出来的前一天,我看了第二天的星座运势,上面说“今天可能出现让你意料不及的状况,原以为没希望的东西,可能突然就有了机会。原来很有把握的东西,却一下失去方向了。”我当时看了,不以为意,不过却期盼着明天是怎样的状况,但没想到的是:它应验了我的第二天所发生的事情。(关于星座的事是不能百分百相信,我也只是平时拿来消遣一下的,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不要见怪,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心里一半是喜悦的,另一半却是纳闷的。纵观班里前10名同学的成绩,他们的设计题都是80分以上,而我却是最另类的。我的设计题分数偏低了,我退步了,很不符合我对自己的要求,我的第三名,全靠实操分数得来的,但设计题才是我们的重点,可我的设计成绩却如此的差,所以这份心得说是一份检讨书也不为过。在设计题部分我觉得自己真的应该向林锦豪同学好好的学习,他全心全意地去做画册,不厌其烦地去问优秀的人才,然后不断的接受指点,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他这次的心态非常好,他能得到第一名,是他实至名归的。
记得刚进来的时候我是一个菜鸟级的人,一直走到今天,考到班里的第三名,我非常感谢曾宇飞老师的指导,也感谢那些曾经指导过我的同学以及朋友。我曾经做出来的作品经过各种各样的打击,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能班上的同学不太相信,但那就是事实。我爱好设计,但自己以前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好好地学习,就让学习的机会白白的流失了,在出来社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与摧残,我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心,我开始后悔当初自己的不努力,但是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与未来,结果是非常果断的做出选择,选择来到中大培训继续深造自己的能力,所以现在,有了好的教师,有了好的教学方式,我的能力有了突飞般的进步。现在的同学对于我的第一次作业肯定都印象深刻的,当时的广告语也成为同学们和老师一时流行的口头禅,那时的情景是一个教训,我到现在仍烙印在心里,成为鞭策自己的理由,从此我摆正了心态,端正了想法。
“没有创意就是最好的创意”、“过多想法导致不成想法”,这是我对于这次画册的感想。很多同学都是在极短的时间把创意给表现出来了,不过多的去想其他的,时间的限制,也不允许他们想太多,但他们却做得很好。宜家是我很喜欢的家居品牌,他的风格和产品都让人感到很温馨,它的风格是自由的,简洁的,也可以是复杂的……创意点和想法有很多,让我以为自己可以很好把握的,所以我早早就开始做了,看了千百份作品,想了千百种方案,但我过高地估了自己的能力,没把宜家的风格搞清楚,就急着去表现,想把每个想法都结合在一起,结果想法一多,思路就乱了,完全没有想到一个完整的表现和一个适合宜家的.风格,然后就开始做了。在做前面的时候,思路本来就没整理好,所以在做的过程中反反复复地修改,改来改去还是回到原点,本来还打算做10P以上的,结果时间却在修改中一点一滴地流逝了,最后,把时间都挤到角落里去了。我着急了,心里更乱了,第8P的时候我停下了,我害怕继续做下去,我会更加乱套,细心的同学应该会发现我的目录跟实际页数是对不上号的,老师评讲的时候也说了我的画册像是很突然就结束了,对于老师的评讲,我都认真记着,回到宿舍,就检查自己的作品,发现自己做的作品真的很多缺点,现在一到睡觉时我都会想起这个作品,有种心痛的感觉。待到放假时,我要重新修改这份作品,或者直接重做一份,弥补现在心里的遗憾。
说了自己不好的方面,也不想过于悲观,就谈谈自己进步的方面吧。设计师是我现在的理想和目标,我要向这个理想和目标不断努力 ,不断进步,设计时我可以做得不是最好的,但必须要求自己做得比以前更好,不断超越自我。
以前的我很懒得动手,也很懒得去想,懒到近在咫尺的事情都不愿意花费半点力气去做,不愿意破费脑筋去想,所以以前的作品少之又少,都是没有任何动力去做。现在的我不同了,有了老师的指导及同学们的竞争,我的动力越来越强了,现在的我每天都要拼了命的去做作品,这绝对是我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这种冲劲也正是以后在社会上的工作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我在这里不止是能力提高了,还有就是学习到一种工作的态度,学了这些,也只是皮毛,我还有很多东西学得不够,例如老师经常说我的执行力及团队凝聚力不行,我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也知道要改正这些缺点,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但是我以后会牢记老师的教导,督促自己改正过来。
以前的我不多看别人的作品,也不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和物,现在的我每天都会看很多的作品,在外面的时候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看到的作品,会去思考这个作品的好与坏,怎样才能让大众都接受都喜欢,然后把好的都记着,不好的就要去避免,相信在座的每个同学都有这样的职业病,但是只有够专业了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如何评定一个设计作品呢?设计作品分“好的设计”与“对的设计”, “好的设计”是从艺术角度出发的,追求内心的表现,源于创新,张扬自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对的设计是从商业角度出发,要考虑客户的看法,符合大众的审美观,让大家都接受了那就是对的设计。而我们在工作上要面对的基本上是后者,而现在的我们做的作品基本上是靠近前者,所以我们要从“好的设计”转变为“对的设计”,这也是我所欠缺的方面。
写了这些都是我的心里话,再继续写的话,以完成3000字的要求,那应该都会成废话了,就跟做作品的态度一样吧,宁愿追求质量也不追求数量。
最后我想推荐一本书,就是《设计与你有关》,是我一次偶然在书店里看到的,本书是一个职业设计师/企业管理者用企业的视角,为读者讲述设计在商业中的种种,作者不是设计出身的,但是却可以在设计行业里打滚得很好,从中让我们了解了设计这门行业规则,也告诉了我们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老师常常提的那两个字“经验”,同学们都不必灰心,努力过后谁都有机会成为大师。
期中考试心得体会 篇3
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部分学校的考试试题,也在私下和各位老师了解了一下孩子们的考试情况,最后得出一个我十分不愿意看到的结论,现在的很多孩子,仍旧停留在只会做题不会思考的阶段。
拿着卷子我统计了一下,虽然说各个学校考察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我综合每一个知识点算了一下每一部分的失分率,发现失分率比较高的几种知识点有如下几种。
关于代数式变形:有个孩子拿着题目来问我
这种题目是最容易让孩子们崩溃的题目,但是实际上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多,只是孩子们没能看出来。
我问他:"想求后面的式子需要知道a、b、c的值,对吧。"他点点头。接下来我问:"条件只有一个等式,我们需要从这个等式中得到a、b、c的值,也没问题吧。"他又点点头。然后我问:"从你上初中以来,我们学过的一个等式3个未知数,还要把这三个未知数的值求出来的方法,有什么?"他沉默了。我相信当谜底解开的时候他一定会恍然大悟,因为这个就是我们初一就讲过的,如果非负数+非负数+…+非负数=0
那么每个非负数都必须为零,所以能够求出每个非负数中所含字母的值。这是我们讲过的最常见的未知数个数大于等式个数的.题型。所以我问他这道题要怎么办?他低声说要把原题中的式子变成上面那种型式。 "很好"我说。
我又问:"这道题条件中,字母c已经在绝对值里面了,那么你想把a、b怎么办?变成哪种非负数?"
他指了指我写在纸上的a^2。
"这就对了"我很高兴的说。
"好了,现在我们想把a、b放在平方之中,你想到了什么方法?"
"配方吧,有印象么,要想办法配出来关于a、b的两个完全平方公式吧"我想他应该是听懂了我的话,因为他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平方项么?”
“不是…”
“那就是中间项咯?”
他点点头。
我想说的是,这道题我大可以把过程写下来交给他说“你看看是这样的吧”,我相信只要我写的足够细致,他一定能看懂。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我们的学习并不是看懂了绝世秘籍上的每一个字你就真正练成了神功。现在的孩子们更多的还是缺少自己思考的过程,把知识能够真正应用的能力。
我仅仅举这个例子,说明孩子们做题中的的一些认识不足。事实上,孩子们的学习首先是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每一方面,下一个阶段,是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解决的题型。接下来是能够知晓每一种题型考察的知识点,最后,需要在一道综合题目中分离出来很多知识点依次解决。上文中的那个孩子,就是欠缺在不知道这是考的哪个知识点(若干非负数之和=0,则每个非负数都为零),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用配方法配出平方),而且对于知识点本身的掌握也并不是十分熟练(怎么配方)。
我的担忧在于,我们在家里看着让孩子们努力地做题,这其中又有多少是经过他真正的思索、总结和归纳过的呢。初中的数学没有难题,所谓难题,就是2个知识点综合算简单,4个知识点综合就算难题了。而每个知识点都曾经简简单单的孩子们面前,只不过那些时候有多少孩子真正细细观察过他们的每一个细节呢?因式分解在我在暑假给孩子们讲了11个公式,默写也默了,前几次上课讲到7个公式时他们却恍若隔世一般。我想,知识点不熟,你们又怎么能会用呢?
期中考试失分率高的题目,都是我们中考中的重要考点。代数式变形和图形变换,是中考代数和几何压轴题的重点考察方向。函数和代几综合又是中考中100%会出现的考点。所以就这样下去,那么你只拿到一些基础分,如何考得上重点呢?
退一万步,就初二接下来会学习到的知识点也是足够令我担忧的。
我在担心一次函数,甚至函数的概念都没掌握到位的同学们能不能够轻松的完成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对于几何,无论哪种进度,接下来都会接触到全等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对于部分学校刚开始起步)而四边形将整个初二几何推上了巅峰,高处不胜寒,依旧纠结在全等三角形模型中,望着三大变换的题目脑海一片空白的同学们大有人在,接下来又该何去何从?有些学校已经讲完因式分解和分式的内容,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又是初中方程的一个制高点,其难点比初一所有方程内容的总和还要多的多,这又要孩子们在一遍一遍的做题中麻木然后不断的改正哪些陌生的题目么?
同学们应该学会学习,至少在你有时间的时候应该学习一些知识,接触一些题目,思考一些方法,归纳一些结论。
眼光放远一些,这次期中可以当做是一次起点,最终你要在初二下学期看到你的成效,你有这半个学期和一个假期的努力时间。至于为什么要在初二下学期看结果,因为在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而到了初二下学期,那个叫做“两极分化”的家伙就真正的将你的心智,你的习惯栓的死死的,若想要再脱颖而出,只有初三的“燃烧着生命在学习”或许能够帮助你,而你为何不在水结冰之前把这一切做得尽善尽美呢?
初三的需要复习,复习需要时间,所以很多知识放到了初二的下学期,同样多的知识,有些人用一学期上课学,有些人用一学期+晚上回家+周末+假期在学。若非他的智商远超于你,你学的怎可能不比他扎实?当然,还是那句话,学,也要会学。思考,永远是成就你的最终选择。
记着,下学期改掉学会学习,寒假努力多学一些新知识,开春之后抓紧追。这是你们唯一要做的事。
若非良材,则精雕可掩其瑕。若为良材,则久置能腐其华。
孩子们,一切都不晚,只要你开始认真起来。
期中考试心得体会 篇4
期中考试心得体会 篇5
本次考试题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做起来并不简单。如填空题比较难,一不细心就会出错,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计算方面,所占比例较大,如:简便计算,能简便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有些学生不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不能简便的也简便计算,还有解方程中,未知数是减数的、除数的、特殊方程的理解,这样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必须有扎实的计算的基本功,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次考试,我发现本次试卷基础知识,必须扎实过关,做题要细心认真,这样才能答好一份试卷题。针对这次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要在教学上改变教法,改变学法,让学生学的扎实,灵活、能准确的解决问题。如:整数除法、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学生掌握只是不过关,而学习小数除法,商中间有零,学起来更困难,一方面丢小数点,另一方面小数位数不能对齐,这些看起来好似小错误,实际是基础知识步过关。现在的考试题灵活多样,既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也体现了学生只是的灵活运用,显然,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上课、教学方面就的适应社会的需求,狠抓基础知识。
在解决问题时,存在学生不会分析理解题,造成学生解决问题困难大,找不准条件,脱离了问题,造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我们未适应社会的要求,就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认真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题型变化,才能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认真做题、分析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考试,从学生身上找到了不足,也正是自己忽略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知识掌握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这方面我虽然做了,单没有做的彻底,做细,还有新接班没有即使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情况,只是乱抓一气,作用不大,差生多,而且知识差的太多,30、40分的学生很难抓,他们的知识不衔接,与学生合作有差距,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采取一下措施:
1、积极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2、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形成学习的共同场所。
3、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学案,使每节课都能精彩快乐,达成共识,共同进步。
期中考试心得体会 篇6
本次阅卷我承担的是第29题两小问的任务,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主要反映以下几个问题:
1、有极少部分学生,课本知识没有掌握,通俗的说就是课本根本没背,反映在试卷上就是没写或者是写的根本不是课本上的原理内容。整个年级大概有10位左右。对于这样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定位到人,必须知识过关。
2、对题目要求运用的知识点不清楚,这种不清楚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掌握本身就不清楚,对于题目要求的发展观的知识包括哪些内容不清;另外就是审题不清,没有看到发展观这个知识的限定。在卷面上反映的就是写了其它的原理内容。对于这个问题一是要注意的平时的教学中厘清原理与原理之间的区别,另外一个就是要加强审题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
3、对于第2小问的开放性题目,有极个别同学不敢回答,可能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哪下手。反映在试卷上一是好多同学根本没写,有的是写了划,划了再写。要注意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醒他们不要害怕,另外就是开放性的题目,因为它的开放性,一定不要对它有种完美主义的倾向,就是觉得我一定要写的漂亮,其实考虑到它的分值,不要追求漂亮,只要实用就行了,根据题意,通过自己的答案表达清楚就行了。
4、有的'同学可能对哲学题目的答题要领还掌握不够,一看题目要求提建议,他就老实的在那写建议去了,把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给忘记了,这样的学生要么是太实在,要么是根本没入门。不管怎么样都要注意。
5、原理藏在结合材料里,过量的结合材料,有种与阅卷老师躲猫猫的感觉,让老师拼命的找给分点,这种习惯最大的坏处就是可能在阅卷中老师找不到、找不全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6、本题丢分最多的是很多同学都围绕着一个原理即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来回答,详细的来解释为什么是前进的和曲折的。忽视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用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内容。造成这个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和本题材料有关,从材料中来看主要就是在阐述这个内容,学生认真审题,得出这样的答案是情有可原的。这就提醒我们:
一是在出题时要考虑材料与答案的切合度的问题,不能一个材料什么原理都能用,什么原理都反映,这样好像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实现上是培养了懒惰的习惯,也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二是怎么处理答的多和答的精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难题,从做题目的角度你当然应该结合材料,材料反映什么答什么,但有时候考试给的答案明显的就是很广泛的,原理多,你答少了就丢分怎么办?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试卷的质量,有的试卷本身答案设计不合理,属于面面俱到的,与材料的关联性不高。从高考来看是不会的,高考的材料的可用性是非常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