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知远网

2025-10-13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趣。

2、发展幼儿完整地表述自己生活经验的能力。

3、引导幼儿畅谈元宵节中的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连贯讲述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难点:讲述的内容完整有意义。

活动方式:

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图片、用花灯布置活动室,纸、笔、花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上面有什么?知道什么节日才会挂花灯?教师讲述花灯的来历。

二、展开

1、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会挂花灯,在这欢乐的日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事是让你最快乐的?谁能讲一讲?

2、幼儿间互相讲一讲。

3、请个别幼儿讲述。启发引导幼儿讲述完整,有一定的内容。

4、教师也来讲一件高兴的事,启发幼儿完整的讲述和记忆。

三、结束

请幼儿拿出纸和笔,将自己所见所想的高兴事画下来。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 锣鼓音乐伴奏带

活动重点:

幼儿能从活动中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并能感受到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难点:

幼儿能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乐意进行搓元宵活动。

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 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 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 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 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习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2

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背景: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学习搓元宵,能将陷料包在里面并团成元宵。

3、感受节日的快乐,体验劳动的喜悦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做元宵的料和陷。

2、煮元宵的锅。

活动过程:

一、元宵的由来。

1、老师讲解元宵节的习俗。

2、说说人们在元宵节都会干些什么事?(吃元宵、赏花灯)

二、搓元宵。

1、观察元宵的陷和料。

2、老师进行示范。将糯米粉搓圆,挖一个坑把陷放在里面,在把它搓圆。

3、把所有的元宵放在大容器里滚圆。

三、比一比。

1、幼儿分组搓元宵,看那一组的元宵搓的多、圆为获胜组,老师进行奖励。

2、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元宵放在锅里煮熟,幼儿和老师一起分享自己做的美味。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习俗,掌握猜谜语的简单方法。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根据谜面提示猜出答案。

3.体验经过思考后猜出谜底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交流:小朋友,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是什么?(赏灯猜谜)

2.教师小结: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习俗之一。

二、互动赏灯,相互介绍

1.幼儿展示并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进行对比观察。

2.引导幼儿从花灯的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向同伴做简单的介绍。

3.同伴间相互介绍各自的花灯。

三、创设情境,尝试猜谜

1.教师讲解猜灯谜的方法,听懂谜面所表达的意思。

2.将幼儿的花灯悬挂起来,装扮成花灯的展台,营造一种赏灯猜谜的气氛。

3.介绍赏灯猜谜的游戏玩法,教师当主持人,幼儿竞猜,猜对的给予颁发奖品。

4.展开竞猜灯谜的活动,比比看,谁猜对得多,得到的奖品就多。

5.教师给与简单的提示,启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谜。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1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活动背景: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模板(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模板(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体会亲清、友情,使之更加热爱生活。

2.能带表情有节奏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节日的欢乐。

3.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新学期开始,看到你们又来到学校真高兴,不过,老师想问你们昨天玩得快乐吗?那你们都做了哪些快乐的事?

2.这么多快乐的事都在一天了做,那么昨天一定是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元宵节》。(师板书课题)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入情境感悟诵读

1.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

(1)同学们的元宵节都过得这么快乐,丁丁和冬冬也不例外,他们还编了四句诗呢!你们想不想读一读?那就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用你们的学习方法一起来读一读吧!

(2)小组汇报,读全诗,相互评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读完全诗,你在诗中知道了什么?(元宵节月亮是圆的;元宵节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等)

(4)同学们全班交流。丁丁、冬冬用这么美的句子把元宵节写的这么快乐、那我们怎么读才能也读出对元宵节的喜爱呢?

2.读一读,听一听,感知韵律。

(1)老师不仅能看到同学们过元宵节的.快乐,也能从丁丁和冬冬的诗中读出了快乐,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请同学们认真听,看谁最聪明,能够猜出老师是怎么读的?

师读。(按节拍范读)

(2)生练读。(按生读的情况而定,老师可借助拍手读来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读的质量。)

(3)全班学生齐读。(拍手读)

(4)小组读。

(5)指名读。(相机评价)

3.读一读,演一演,领悟情趣。

(1)同学们的“元宵节”都过得这么快乐,那谁愿意把你们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给同学们演一演?(准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标志牌,黑板上画上月亮,利用教室创设家庭过节环境)

(2)边演要边背诵出《元宵节》。

(3)全班齐背。

(4)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学们又说又演的可把他俩急坏了,他们也想来演一演,不过妈妈给他们出了一些生字,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

(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演一演的整个学习活动中,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的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和激励之中,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掌握较清楚。)

三、联系课文识记生字

1.拿出本课中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黑板出示)

2.小组同学在课本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这些字,并记住它们。

3.汇报识字方法。

4.丁丁和冬冬正急等着我们呢,想看看这些字同学们都认得怎么样了?开火车检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请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的生字会更深刻,更易接受。)

【课堂练习】

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学们的表现非常高兴,他们邀请同学们到他们家去玩,并一起找一找有关“元宵节”的其他知识。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了解灯谜的由来、种类和结构,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感受灯谜的主要特点,学习猜谜的方法,体验竞猜的快乐。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4.请猜谜有困难的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师幼共同研究帮助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通用2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五个生字,渗透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花灯的奇妙。

3、初步了解看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二、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课文,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生(齐):《元宵节》。

教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学生:元宵节晚上吃元宵。

教师: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小儿歌。

(出示课题)

教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看花灯。

教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看花灯。

教师:(指着灯)这个字就读.

学生:灯。

(点评:随机识字抓得好!导课简洁明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打开书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问问老师。

(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句话,用手势告诉老师。

(学生用手势表示)

教师:四句,都数对了!你会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谁来试一试?

(学生读自己会读的那句话。)

教师:你读对了!谁能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学生完整地读课文。)

教师:他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很有感情呢?把掌声送给他。

教师:元宵夜

学生(齐):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夜、灯、街)

教师:咱们来认认这几个字。

学生(齐):夜、灯、街。

学生(齐):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纸、金、吐、泡、猴、眨)

教师: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字?

学生:纸、金、吐、泡、猴、眨、睛。

教师:真好!

学生、教师(齐):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

(教师出示追、立)

教师:这就是

学生(齐):追、立。

学生、教师(齐):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出示各、彩、奇)

教师:这些字读.

学生(齐):各、彩、奇。

教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老师再领着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不能找到它们。

(教师、学生复述课文)

(点评:在师生读文中,学生随机识字,恰到好处地将字、词、句有机结合,既识了字,又熟了文,学生学得很轻松。)

教师:这些新朋友怎么记?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介绍给大家,谁来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彩灯二字):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彩灯这两个字。(领读)彩灯。

学生(齐):彩灯。

教师:她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彩灯这两个字。非常好!(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谁想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眨、睛二字):我用偏旁归类记住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有目字旁,目字旁就代表眼睛。(领读眨、睛)

学生(齐):眨、睛。

教师:他用的方法是偏旁归类。老师把它们放在这儿。还有吗?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吐泡二字):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吐泡这两个字。(领读吐泡)

学生(齐):吐泡。

教师(把吐泡一词放在彩灯旁边):他用的也是组词的方法!还有吗?

学生(拿下金纸二字):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金纸这两个字。(领读金纸)。

教师:(把金纸一词放在吐泡旁边):他组了两个词,而且金纸这个词是课文中没提到的,是他自己想到的,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教师:剩下的这些字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猴字,并领读猴)

学生:反犬旁代表动物,这个反犬旁是一座山;中间是单人旁,代表人,右边像两只小猴子,这个人在摸两只小猴子。

教师:他把这个字右边的一部分想象成两只小猴子,可以!还有没有别的好方法?

学生:反犬旁代表动物,中间是单人旁,右边的上面是横折、横,下面是一个矢,合起来就是猴。(领读猴)

教师:他把这个字分成三部分来记,记得真牢。

教师:还有没有了,谁再来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立字,并领读立):这个点就是人的头,这个横就是人的身体,这一点、一撇就是人的腿,人在立正。

教师:她把这个字想象成一个人,用的是编故事的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学生:我用的是加一加的办法。顶上一个点,下面再加一个横;一个点、一个撇,再加一个横。

教师:这是什么办法?

学生(齐):数笔画。

教师:你用的是数笔画的方法,记得很牢。领大家读一读,立。

学生(齐):立。

教师:还有几个新朋友,没有人认识它。谁有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追字,并领读追):这个追有两个口,这两个口就是两个人,上面的那个人在说你站住,你站住,下面的那个人在跑。

这两个口被一条竖串起来,就是追。

教师:他记住了追字里面的这一部分,想象成两个人在追,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字。

学生:追。

教师:还有谁想来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奇字,并领读奇):大加上可等于奇。

教师: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只不过大最后一笔的捺变成了点。还有吗?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各字,并领读各):折文旁加上口就是各。(再次领读各)

教师:用的是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还有吗?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街字,并领读街):左边是个双人旁,加右边这个横、横、竖钩,是个行字。中间的两个土,就是指马路,人在马路上行走。这就是街。(再次领读街)

教师:同学们看,行字的双人旁和右边分开,再加上两个土,就是街,但是同学们注意,下面土的横变成了。

学生(齐):提。

教师:观察得真仔细。跟老师读街。

学生(齐):街。

教师:剩下最后一个字了,谁来说?

学生(走到黑板前,拿下夜字,并领读夜):这个夜字,上面的一个点就是屋顶,这个横就是房子。然后这有一个人,这个人在窗户口上看,看晚上的星星和月亮。

教师:哦,他把这里想象成人的眼睛,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学生:点是太阳,横是云,云彩把太阳遮住了。单人旁是一个人,这个人在发抖。

教师:为什么人会发抖?

学生:冻得。

教师:对,晚上很冷,他抓住了夜晚的特点来记住这个字。这个办法可真棒,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教师: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多,有的用了偏旁归类,有的用了数笔画,还有的用了加一加的办法,这些方法我们在今后的识字中都可以运用。

请组长领着小朋友再领着读一读这些字。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读字,小组长出示卡片,其余学生读。)

教师:都认识它们了吗?下面我们来开火车,看大屏幕。

(学生开火车读:午夜、街道、纸巾、吐、水泡、猴子、立正、吐、各种、色彩、奇妙、追、花灯、眨眼睛)

(点评: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意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识记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法指导,及时点评学生识字方法的运用情况,评价非常到位。)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教师: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把课文读给同位听一听。

(学生读课文)

教师: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写了几种花灯?

学生:四种。

教师:哪四种?

学生:有金鱼灯、猴子灯、荷花灯、走马灯。

(教师依次把四种花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教师:这四种花灯你最喜欢哪种花灯?

学生:我喜欢猴子灯。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猴子会眨眼睛。

教师:还有谁来说一说?

学生:我喜欢荷花灯。因为我喜欢荷花,所以我喜欢荷花灯。

教师:哦,你喜欢这种花。还有谁想说?

学生:我也喜欢荷花灯。因为荷花灯上有很鲜艳的颜色,因为我喜欢鲜艳的颜色,所以我喜欢荷花灯。

教师:说得多有条理。谁还想说?

学生:我喜欢走马灯,因为走马灯里猫和老鼠还会动,很奇怪,而且做得很精致。

教师:谁见过走马灯?

学生:因为走马灯里有一个火球,火球能散发出热量,热量带动灯转。

教师:热量带动灯在转,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自己想出来的。

教师:你可真聪明!的确不错,古人做这种灯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来,你们看,老师模仿着做了一个,这就是走马灯。(出示走马灯)走马灯有两层,里面画着小动物,这盏灯里画着猫和老鼠,它在里面不停地转动,让人看了就像猫在追老鼠一样,有趣吗?

学生(齐):有趣!

教师:还有谁想说?

学生:我喜欢金鱼灯,金鱼灯就像真的金鱼一样,还会吐泡泡,所以我喜欢金鱼灯。

教师:对了,就像真的一样。还有谁想说?

学生:我也喜欢金鱼灯,因为金鱼灯就像真的金鱼一样,还会在水里吐泡泡,就好像在海里看金鱼一样。

教师:金鱼不是生活在海里,是生活在淡水里的。

学生:而且我也喜欢吐泡泡。

教师:还有吗?

学生:我喜欢猴子灯,因为猴子很调皮,还会眨眼睛。

教师:谁能把描写灯的句子读一读?自己先练一练。

(学生自由读)

教师:谁想来试一试?

(学生读2、3句)

教师:我听出来了,她最喜欢的是荷花灯,还有走马灯,猫追鼠读得很有趣。还有谁想来试试,让大家听听你最喜欢哪种灯。

(学生读2、3句)

教师:她最喜欢什么灯,你们听出来了吗?

学生:荷花灯、金鱼灯。

教师:金鱼灯的吐泡泡读得多有趣啊!还有猴子灯的眨眼睛也读得很有趣!还有谁想来读一读?

(学生读2、3句)

教师:读得真好!能像她这样读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纸糊的金鱼.开始。

学生(齐):2、3句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了小朋友们回去搜集花灯的资料和图片,谁找到了?哦,这几位同学找到了。你能不能把你搜集到的拿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教师:这是一盏什么灯?

学生:宫廷灯。

教师:你是从哪找来的?

学生: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

教师:这是一盏很漂亮的小宫灯,真好看!举高点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还有谁找到了?你来!

学生:我这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

教师:哦,他注意从报刊上收集资料,很好,请坐。

学生: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荷花灯。

教师:这是我们课文中的荷花灯。小朋友们,快看!

学生:我妈妈给我买了一盏这样的红灯笼。

教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花灯的图片,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出示课件)

除了我们刚才看过的这些灯之外,你还见过什么灯?

学生:我见过小熊灯,它的手还会动。

教师:很奇怪,你喜欢它。还有吗?

学生:我见过孔雀灯,它一会儿开屏,一会儿不开屏,我觉得很奇怪。

教师:你见过会开屏的灯,还有吗?

学生:我见过长龙灯。长龙灯长90米,它还会卷人呢!

教师:哦,它会动,非常长的一条龙,真壮观!

学生:我见过字灯。字灯是用一条线穿起来的,灯笼上写着字。

教师:你是在哪儿见到的?

学生:在糖球会上见到的。

学生:我见过鳄鱼灯。它会上下地动。就像真的.一样,还会摇尾巴。

教师:真奇怪!还有吗?

学生:我见过小狗灯,小狗灯开开开关,它就会在地上跑。

教师:灯会跑,我可没见过,真有意思!是啊,我们的花灯千奇百怪,有的用高科技做成的,会动,会发出声音;有的五颜六色,非常美丽。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点评:教师注意了学生课内所学知识与课外生活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我觉得这些灯很奇妙。

学生:我觉得这些灯很美丽。

教师:很漂亮!

学生:我觉得这些灯很可爱、很奇怪、很奇妙。

教师:用了这么多词来形容,还有吗?

学生:我觉得这些灯很好玩。

教师:还有同学想说。

学生:我想明年我也做花灯。

学生:我也想上灯会上看看这些花灯。

教师:是啊,这些花灯五颜六色,千奇百怪,多么奇妙。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

学生: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我听出来了,她想做花灯。还有谁来?

学生: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你也想做。还有谁想读?

学生: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她突出了最后三个字,也很棒!还有谁想读?

学生: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真奇妙这三个字读得好。谁能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我们来评选朗读小金星。自己先练一练。

(学生练习读)

教师:谁来读?

学生完整地读课文。

教师:你们觉得他有没有资格当选?

学生:没有,因为他读得没有感情。

教师:我觉得他吐泡泡这个词读得很好。还有谁想说?

学生:我觉得他真奇妙读得挺好的。

教师:对啊,秦璐真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

学生:我觉得他应该当选,因为虽然他读得不是很有感情,但是他敢于大胆举手起来朗读,他很有勇气,所以我觉得他应该当选。

教师:对呀,他不仅有勇气,有几个词读得也特别好,把这个小金星送给宋述明,希望他再接再厉。谁想来试试?

学生:元宵夜,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纸糊的金鱼吐泡泡,纱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马灯里猫追鼠,荷花灯上立蜻蜓。各种彩灯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教师:你们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学生:很好,她有表情,很流利。

教师:还有谁来说?

学生:我觉得她吐泡泡读得特别好。

教师:老师把这颗金星送给你,谁还想来试试?

(学生读课文)

教师:你读得也很棒,这颗小金星也送给你。许多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在下面读起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能背过的小朋友站起来,没背过的看着书读一读,还可以加动作。

(学生齐读课文)

(点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方式来读课文,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教师如此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很多的鼓励,学生哪有读不好的道理,朗读中的情感流露多么真切而自然。)

(四)、巩固游戏:

教师:生字朋友可真调皮,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和我们做游戏呢!我们下面来做个拼字的游戏。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拼好字,最先拼好字的小组就可以把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摘下来,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做大红灯笼高高挂。各组同学做好准备。

准备,开始。

(学生做游戏:共设有6块小黑板,每块小黑板上都有字的各个部分,黑板顶上有红灯笼,让学生分六小组,分别在六块小黑板前拼字)

教师:各小组的同学都把灯笼摘回家了,到底有没有资格去摘呢,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手指一个小组拼成的字,学生一起读一读。)

教师:贴对了,看看其他组的,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齐):没有。

教师:看老师这儿有六个可爱的小筛子,每个筛子面上都有一个字,我们来玩掷筛子的游戏,请同学们迅速地读出面朝上的这个字。

(学生游戏:小组内一人掷筛子,其余人读。)

教师出示教具,学生齐读六个生字。

(五)、全课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而且还学习了一篇有趣的小儿歌,课下我们把这首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趣。

2、发展幼儿完整地表述自己生活经验的能力。

3、引导幼儿畅谈元宵节中的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连贯讲述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难点:讲述的内容完整有意义。

活动方式:

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图片、用花灯布置活动室,纸、笔、花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上面有什么?知道什么节日才会挂花灯?教师讲述花灯的来历。

二、展开

1、正月十五元宵节才会挂花灯,在这欢乐的日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事是让你最快乐的?谁能讲一讲?

2、幼儿间互相讲一讲。

3、请个别幼儿讲述。

启发引导幼儿讲述完整,有一定的内容。

4、教师也来讲一件高兴的事,启发幼儿完整的讲述和记忆。

三、结束

请幼儿拿出纸和笔,将自己所见所想的高兴事画下来。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10

主题说明: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主题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主题活动:

活动一:甜甜的元宵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活动二: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节奏,手、脚、眼协调的进行舞龙动作的表演。

2、掌握看龙珠指挥的提示进行表演的技巧,体验传统舞龙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家长、师幼共同利用废旧物品材料制作的龙身。

2、舞龙扭秧歌用的节奏音带或大、小鼓、锣、钵、彩带、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共同商量,探讨玩法

1、幼儿分小组自由讨论如何舞龙。

2、教师建议幼儿动手实践如何舞龙。

(1)3名幼儿舞龙,由于劲儿没往一处使,可怜的`大龙扭曲成一团。

(2)启发幼儿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合作伙伴的力气都往一处用,使大龙舞起来。

3、共同讨论实践过程,总结合适的玩法。

4、幼儿齐喊节奏做动作。

二、乐器伴奏,合作舞龙

1、师幼协商推荐出鼓乐手,选择角色表演。

2、互相交流、评价舞龙的过程,教师强调手、眼、脚一定要按节奏做动作。

三、家园同乐,体验快乐

1、邀请教师、家长参与表演,与幼儿一起体验活动的快乐。

2、幼儿畅所欲言交流与家长、老师一起舞龙的快乐心情。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知道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习俗,掌握猜谜语的简单方法。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根据谜面提示猜出答案。

3.体验经过思考后猜出谜底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交流:小朋友,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是什么?(赏灯猜谜)

2.教师小结: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习俗之一。

二、互动赏灯,相互介绍

1.幼儿展示并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进行对比观察。

2.引导幼儿从花灯的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向同伴做简单的介绍。

3.同伴间相互介绍各自的花灯。

三、创设情境,尝试猜谜

1.教师讲解猜灯谜的方法,听懂谜面所表达的意思。

2.将幼儿的花灯悬挂起来,装扮成花灯的展台,营造一种赏灯猜谜的气氛。

3.介绍赏灯猜谜的`游戏玩法,教师当主持人,幼儿竞猜,猜对的给予颁发奖品。

4.展开竞猜灯谜的活动,比比看,谁猜对得多,得到的奖品就多。

5.教师给与简单的提示,启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谜。

元宵节社会领域的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节奏,手、脚、眼协调的进行舞龙动作的表演。

2、掌握看龙珠指挥的提示进行表演的技巧,体验传统舞龙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家长、师幼共同利用废旧物品材料制作的.龙身。

2、舞龙扭秧歌用的节奏音带或大、小鼓、锣、钵、彩带、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共同商量,探讨玩法

1、幼儿分小组自由讨论如何舞龙。

2、教师建议幼儿动手实践如何舞龙。

(1)3名幼儿舞龙,由于劲儿没往一处使,可怜的大龙扭曲成一团。

(2)启发幼儿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合作伙伴的力气都往一处用,使大龙舞起来。

3、共同讨论实践过程,总结合适的玩法。

4、幼儿齐喊节奏做动作。

二、乐器伴奏,合作舞龙

1、师幼协商推荐出鼓乐手,选择角色表演。

2、互相交流、评价舞龙的过程,教师强调手、眼、脚一定要按节奏做动作。

三、家园同乐,体验快乐

1、邀请教师、家长参与表演,与幼儿一起体验活动的快乐。

2、幼儿畅所欲言交流与家长、老师一起舞龙的快乐心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