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6(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6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 j q x3个声母能认清形,读准音,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3个声母与单韵母i和复韵母 i u 拼音,掌握拼音方法。
3、使学生懂得 j q x 与 ü 相拼时,省写两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 j q x 的音形,辩析 q 和 p。
难点懂得 j q x 与 ü 相拼时,两点要省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声母卡片,指名读。
2、指名在黑板上听写声母。
二、教学新课
1、教学 j:
⑴ 看图:
问图上画了一只什么?
追问母鸡的上方飞来了什么?
⑵ 指导读音:
想j怎样读?
师对,把“鸡”读得轻短些就是 j 的音。
范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 j—i—ji
注意声母 j 是舌面音,发音部分和方法是,舌面高抬,抵拄硬腭,稍后稍微放松。
⑶ 记忆字形:
问图的整个画面和 j 的字形有什么关系?
指名说──课议。
2、教学 q:
⑴ 看图
图上画了什么?q 怎样读,图形与 q 之间的关系?
(两人一组开始讨论)
⑵ 检查自学效果,(读音和字形)
指名说──评议──指名读──范读──齐读
板书 q—i—qi
(注意 q 也是舌面音,发音时,舌面高抬,抵住硬腭然后稍微放松,同时要送气。)
⑶ 记忆字形借助图形帮助记忆,左上半圆 q q q。
3、教学 x:
⑴ 看图:
问图上画了什么?图形与x有什么关系?x 怎样读?
(自学声母 x)
⑵ 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说图意──评议。
师对,我们把“西”读得轻短些就是x的`音,切开的西瓜图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字母形。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注意 x 也是舌面音,发音时,舌面高抬,近上腭,留一道窄缝让气以窄缝里挤出来)
⑶ 记忆字形,借助图形帮助记忆。
4、四声练习:
⑴ 板书四声音节:
jī jí jǐ jì qī qi qǐ qì xī xí xǐ xì
指名读──抢读──齐声读。
⑵ 抽读四声音节卡片
5、j q x 和韵母 i i 相拼。
⑴ 板书:
j—ü―ju(居)
q―ü―qu(区)
x―ü―xu(需)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ü 有什么情况?
师:对,说得很好,j q x 在普通里不能与u相拼,因此,j q x 和 ü 相拼时,省略两点后,还念 ü。
⑵ 学习顺口溜:
小 ü 有礼貌,见到 j q x 就脱帽。
j q x 三兄弟,ü 在后面把点去,去掉点,还念 ü。
反复练读──抽读检查。
6、ju qx xu :
小组读──指名读──齐读
(看重检查,有没有同学把 ü 或者 ù)
7、直呼音节:
板书 jí mù qì qiù
(积 木) (气 球)
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
8、练读不带调音节:
板书 jiu qiu xiu
(不带调的音节要读轻一些)
9、读课文:
自由读──齐读──女生读──齐读。
10、指导书写:
j: 占上中下格 j—j j
q: 占中下格 q—c q
x:占中格 x––x
11、课堂小结今天通过学习,知道了 j q x 不和 u 相拼。它和 ü 相拼时,要把点去掉还念 ü。
12、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语训。
6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基本联系
1、谈话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指名说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及计算法则。
2、先找出下列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再口答结果。
1/5-115+28-36+1/3
1/4+35-17+13-1/2
(1)先指名学生口答。
(2)完成后点拨:你是怎样找出这些分母的公分母的'?(找原来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二、练习引入,巩固法则
1、先计算,同桌交流并要求验算并评改。
4/5-16+5/9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有错请口头改正。
(1)7/20+1/5=7/20+4/20=11/20..................()
(2)7/30+11/12=7/60+11/60=18/60=3/10.........()
(3)2/7-1/35=2/35-1/35=1/35.....................()
(4)1/2-5/14=14/48-10/48=4/48=1/7............()
3、进一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与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进行比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可直接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由于分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两种类型分数加减法对计算结果的处理要求则是相同的。
4、练习。
先填空再说说方法,并注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同分的几种情况。
1/9()3/16()
1/4+5/9=()3/5-1/8=()
1/3()5/8()
教学过程
备注
三、变式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5=13/20;5/12+()=11/24;7/9-()=1/6;
()-7/12=5/18;()-2/5=3/8;15/25-()=5/14
(1)学生自练,同桌说说思考过程。
(2)反馈。(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反馈)
2、列式计算。
(1)已知甲乙两数的和是5/12,甲数3/20,乙数是多少?
(2)比5/7米多2/21米是多少?
(学生自练,注意抓好反馈)
3、根据算式编写应用题。
1/2+2/3
(1)学生尝试编题。
(2)反馈:注意事情是否合理,题意是否合理,题意是否正确。
特别注意:把分母1/2和2/3看作两个数量还是看作表示关系的两个数来编。
四、课堂
1、学生同桌互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反馈,师生共同。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通过练习看出,大部分学生已养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正确思维过程:“通分――相加减――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6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了?(生自由回答0到7)小朋友们的脑子真是棒!那你们会不会帮老师把这些凌乱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呢?(多媒体出示一组凌乱的数字:5、3、1、7、4、0、6、2)
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法?(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排)
2、那我们再与这些数字朋友玩玩算式的游戏好不好?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多媒体出示口算题) 2+1 1+3 0+4 2+3 5-4 4-1 3-0 4-2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算出得数,师巡视,最先算完的学生举手)
师:老师看了一下大多数同学都算的非常好,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有点困难。没关系,我们一起帮帮有困难的同学。让学生边整齐读算式边说得数,多媒体显示得数。
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计算了2、3、4、5的有关加减法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知
师:看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老师想带两位新朋友给你们认识,你们想不想认识他们?这两位新朋友看到你们刚刚回答的问题这么棒,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吗?(出示主题图左图)
1、观察这幅图你们知道这两位新朋友在干嘛吗?
① 你们先猜小女生会怎样列式计算?想到的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来。(师巡视)
指名学生说一说怎么列式计算,你是怎么算的? (她的左边是5个,右边是1个,合起来就是:5+1=6)(师板书)
师:小朋友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方法吗?跟他算一样的同学笑一笑。小朋友真棒!
② 那小男生又会怎样列式计算呢?
师:想到的同学说一说怎么列式计算?为什么这么算?
(他的左边是1个,右边是5个,合起来就是1+5=6)(师板书)
师:小朋友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方法吗?如果你同意也和他算的一样,那我们就给这位同学和自己掌声表扬一下)
③ 小朋友们,我们来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得数也相同,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位新朋友与我们算的一不一样。(多媒体出示算式)
2、师:咦?为什么两位新朋友算的是同一幅图,为什么会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与你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讨论讨论。
生:小女生是从她的左边数有5个,右边有1个,合起来就是6个;小男生是从他的左边数有1个,右边有5个,合起来就是6个。所以列出的两道加法算式就不同,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师: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同学?
师小结: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但是得数一样。
3、师:小朋友们既然这么聪明,那这两位新朋友还想再考考你们,怕不怕?(出示主题图右图)
师:快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他们分别又会怎样列式计算呢?你们想到了吗?快动手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吧,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师巡视)
① 谁来帮小男生算?指名学生回答是板书算式。
问:你是怎么这么快就算出6-5=1的?(学生可以由6分成5和1,所以6-5=1;也可以由5+1=6,所以6-5=1)
② 谁又来帮小女生算一算呢?(同样的方法教学6-1=5)
③ 师:咦?同样也是一幅图也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为什么呀? 指名学生回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算式不同。
师小结:原来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既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小朋友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三、巩固练习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这么厉害,那就再来帮帮这两只狗狗解决它们的难题吧!(多媒体出示狗狗数骨头左图)
① 大狗和小狗分别会怎么列式计算呢?你们赶紧动手帮帮算吧!
② 说说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
2、你们会帮它们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那这幅图又该怎么列式计算呢?(出示狗狗分骨头右图)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好,连花儿都笑了。快来看看花儿又会考我们什么?(出示花儿图、小木棒图、三角形图)
① 会算吗?赶紧翻开你们的课本42页,动手填在课本上。
② 分男女生两部分分别整齐回答花儿图的算式和小木棒图的算式。
③师:咦?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其他的图都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为什么三角形这图只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呢?(让生自由说发言说理由)
师小结:原来,当两部分的数相同时,根据同一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式。
四、课堂总结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什么?
6 篇4
教学内容:练习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3幅图(图片)
2、生观察图,同桌互相说图意。
3、独立列式计算。
4、同桌讨论:找出3幅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5、生汇报。
二、练习
1、一图三式(出示图片)
独立看图列式。
汇报
4+2、6-4、6-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每组任选一个算式展开讨论。
汇报
2、找规律再计算。
6+12+43+43+3
7-66-27-46-3
7-16-47-3
(1)找规律
(2)计算
(3)体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游戏:摘苹果
四、作业
P62T1、4
五、板书
7-3=47-4=3
6 篇5
《6和7的认识》的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孝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
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习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7的加减法应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7的加减法应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6 篇6
一、说教材:
1、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6、7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第一次出现用情景图呈现数学问题的形式,呈现了一个简单求和求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知道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2、地位: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数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度的桥梁。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3.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理解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突破方法:适时点拨、找学生反复说
教学难点:使学生切实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突破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针对重点、难点,我采用情境创设、小组交流、适时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加以突破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学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只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具的准备:
课件、直尺
设计意图:课件是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直观、形象的呈现,易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直尺是因为《课标》基本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低年级老师的板演很重要,像画等号,老师的规范操作会直接影响学生,他们会效仿。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
安排:6、7的分成形式和加减算式形式(共12道题),采用直接说得数、追问算理的形式。
【设计意图:复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草地上有许多小动物,他们玩得可欢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学生纯真幼稚,喜爱小动物的心理特征,意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思维。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学习加法应用题
(1)利用多媒体出示“小兔子采蘑菇图”。引导学生对“整体图”进行观察和思考。 “图里有什么?”“关于小兔子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目的是帮助学生舍弃图中不相干的因素,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把目光指向左边和右边兔子的只数,培养他们初步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①师: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
【设计意图:有选择的解决实际问题。】
②找几名同学结合图画内容试着说说看。
(适时鼓励,如:鼓掌、你真会动脑筋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猜想,尝试解决问题,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③师借助课件演示“两边小兔子向中间合的过程”,解释并验证学生的猜想: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接着出示几种开口方向不同的大括号,引导学生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
(3)结合情境图,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能叙述完整的图意,互相反复交流,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a、谁能把图里告诉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连起来用三句话说一说呀?b、谁还能再用三句话说说。
C、谁能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说呢?
d、同桌再说说。
【设计意图:在相互交流中,给每位学生提供锻炼“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做到知识共享,这观察、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
(4)板书: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一共有多少只?
(5)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兔,怎样列式?
板书:4+2
(6)追问:
a、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怎样计算呢?
b、4在图里表示什么?2呢?6呢?
设计意图:追问目的对于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深化学生対加法含义的理解;
(7)“对不对呢?谁来当小老师,检查检查”?
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
(8)小结:同学们,你们运用两个数学信息就解决了问题,孩子们,真是好样的(竖起大拇指)
设计意图: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会增强孩子们思考、回答的自信心.
(二)学习减法应用题
(9)在此基础上(上面扶,此放),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比一比,这幅图和上面的小兔采蘑菇图的大括号、问号有什么不一样”;然后,让学生有序、完整地叙述图意,说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学生选择用减法计算后,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追问,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减法,引导学生明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板书:一共有7只,跳走2只,还剩几只?7-2=5(只)
(三)归纳:
小结:小兔图和青蛙图,这两道题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图画应用题。这种图中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呢?第一步要弄清图里告诉我们什么了,要求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要会用这样的三句话说清楚。第二步:列式计算。第三步:检查、口答。
(四)巩固练习
1、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有了刚才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放手让学生自己辨析,完成之后进行对比。
对比讨论:同样都是企鹅,为什么一道用加法计算,另一道用减法计算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突出问号的位置不同,要求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2、静心设练,巩固提高
这道题是练习十中的第六题结合“金色的秋天”情境图,呈现了多个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尝试独立看懂图意,说出要解决的问题并能解答。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能力。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生:我认识了“大括号”,并且知道了它的意义,还学会了根据问号的位置来确定列式方法,同时还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你平时要留心观察,看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也隐藏着数学问题,比一比,看一看,做一个爱数学的小博士!
六、说板书:
6、7加减法的应用
4+2=6(只)?? 7-2=5(只)
大括号下边表示总共的量
设计意图:一节课的板书很重要,它展现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留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也是由形象的情景抽象为数学符号的过程,特别对于处于一年级上学期的小同学尤为重要。
6 篇7
教学内容: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
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6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j q x三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j q x和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3、学会j q 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 q x开头的三拼音节。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下、洗、衣、服、鸡”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6、会读、会认、会用词语:下棋、洗衣服、搭积木
教学重点:
能够使学生掌握j q x和ü相拼的省略规则,并且明确j q x与u不能相拼。
教学难点:
能够使学生掌握j q x和ü相拼的省略规则,使学生能够区分p—q的字形。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j q x三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j q x与单韵母i的拼音。
3、学习j q x与ü的拼音,知道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6个韵母。比较u和ü的区别。声母b—————d p——————g顺口溜念。
2、我们已经学了几个声母了认读声母,哪几个声母读的时候要送气(p t k)
(二)引出新课,提出要求。
我们已经学了6个单韵母,13个声母。学会了拼读音节,帮助我们认字。今天我们学习第六课,还要学习3个声母,比一比,看谁最先学会,做到会读、会认、会写。
(三)教学声母j q x。
1、教学声母j。
(1)说: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一只鸡伸长脖子去啄头顶上的蝴蝶。)我们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j。板书:j
(2)听:教师示范,学生边听边看。
(3)读: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4)记:看看j像什么(像一只伸长脖子的母鸡,上面的就像母鸡头上的蝴蝶。)
教顺口溜:鸡吃小虫j j j,竖弯加点j j j。(边念顺口溜,边书空j的笔顺。)
2、教学声母q。
(1)看图说话:图上画了什么(七只气球在天上飞。)气球的“气”改成第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q。
(2)听老师读j和q,有什么不同(q要用力,是送气的。)教师领读、指名读、j—q对比读。
(3)q像什么教顺口溜:气球拖线q q q,左上半圆q q q,像个9字q q q。
3、教学声母x。
(1)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3)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刀切西瓜x x x,像个叉叉x x x。)
(四)教学声母j q x与i的拼音。
1、出示j q x与i的拼音,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对比读:j—ji q—qi x—xi,说说有什么不同(j q x是声母,读得轻又短,ji qi xi是音节,读得响而长些。)
(五)教学j q x和ü的拼音。
1、自由拼读:n—ü→nü j—ü→ju l—ü→lü q—ü→qu x—ü→xu
读一读,想一想,这些音节有什么不同
2、指名拼读,谁能说说ü有什么不同(n、l和ü相拼时ü不变,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不见了。)
讲故事:j、q、x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u弟弟见了它们就害怕,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劝劝它们,可j、q、x三兄弟见了小ü就调皮地把小ü的两只眼睛蒙上,要小ü和它们一起捉迷藏。从此,小ü见了j、q、x,两点就不见了。出示:ju、qu、xu、问:被蒙上眼睛的是谁呀
用儿歌来记住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小ü见了j、q、x,去掉两点还念ü。
3、ju、qu、xu带调认读。
(六)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声母j q x和音节ju、qu、xu,复习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2、学习j q x与介母i的三拼音。
3、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4、认识“下、洗、衣、服、鸡”5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5、会读、会认、会用词语:下棋、洗衣服、搭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做找朋友的游戏:拼读音节,复习两点省略的规则。
2、读音节,口头组词。
(二)学习j q x与介母的i三拼音。
1、出示:guā kuā huā拼一拼,这些是什么音节(三拼音)中间的u叫什么(介母)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三拼练读,一是快,二是连。)
读音节:guo kuo huo
2、j q x只和单韵母i ü做朋友,但它们也很想和a交朋友,可不认识,怎么办呢i弟弟说:我来做个介绍人吧。
出示:j q x—i—a→,这个i在这里就做介母,这样就成了三拼音,谁会拼读(指名读、齐读)
3、拼读三拼音。
(三)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在一起》,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四)看图拼读音节,认生字。
1、练读学过的带调音节。
2、看插图,图上画着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3、拼拼读读图上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带拼音的词语:下棋、洗衣服、搭积木,根据拼音读一读。
5、出示生字:下、洗、衣、服、鸡。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6、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7、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五)巩固练习。
1、拼读音节。
2、跟录音读课文。
(六)小结。
学了这一课,我们又学会了3个声母,会拼读j、q、x和单韵母i、ü的拼音,还知道小ü见了j、q、x,两点去掉还念ü。
教学后记:
教学jqx时,我由情境图导入,引出声母,学生编儿歌记住声母的形和音。于是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读声母,如请学生读j后,可以评价指引,“你读得很轻,真好呀!”“你读得又轻又短,读得好……”这样的评价既是对学生地鼓励,更是对发音方法的强化和指引。
教学ü加音调时,我学习了其他老师的方法,讲了一个故事“小üi戴着帽子,再戴蝴蝶结就不好看了……”,在教学jqx和ü相拼时的规则,我讲了一个故事并唱了一首歌“小ü出门找朋友,它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几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瞧,小ü多有礼貌呀,见到jqx这几个好朋友后,还将戴在眼睛上的墨镜摘了下来。”我一边讲,一边请学生上来表演。学生戴头饰言。一个演小鱼,另外三名学生分别个演“j”、“q”、“x”。当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时,学生竟然出奇得好。生(赵俊峰):我是小鱼,希望和大家成为好朋友。说完,他还深深地鞠了一躬。生:我是小鸡j j j。生:我是企鹅q q q,我生活在南极,很高兴能认识大家。生:我是蟋蟀x x x,我是一只生活在草丛中的小昆虫。小熊见到三个好朋友还来了个热烈拥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jqx与ü的拼音规则——小ü有礼貌,见到jqx墨镜就摘去。
6 篇9
教材简析:
1、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
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
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针对重难点,我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6 篇10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活动目标: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6 篇11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
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
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6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20xx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
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6 篇13
今天上了6和7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即时对于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不是特别的自然,感觉是把每块知识点硬凑得凑在一起。还有发现自己上课心比较急,就像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因为早上在1(4)班上课时发现知识点太多,时间感觉非常的紧凑,再加上我在4班上课的时省略了用小棒来摆图形。致使我下午在3班上课时就急着把每个知识点上完,而没考虑到学生是否学的很扎实。导致这个发生可能是因为我对教材吃的不够透彻,今天张老师说了等你以后对课本看了能看出什么来了你也就知道怎么上课了。但是我看着书本没多大感觉的。看看一年级的内容简单。但是要怎么把知识教给学生确实是难啊。
2、对于上课的内容需要层次感,其实练习也是需要的,而且要知道每个练习你是为了解决什么知识点,你这个练习放在这步骤是什么目的。一年级学生很多练习是需要老师扶着做的,就像课本里的金鱼图,先要学生找准点,是从左边数还是右边数,然后再来判断,叫学生回答的时候也要学生说清楚是从哪边开始数的。还有的`练习就是让学生观察自己说出题意的,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放”了。
3、其实我们都知道一年级上课最主要的是课堂的调控,学生没在讲话但是没有参与到其中也是没有用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还有就是课堂语言的提高拉!数学课老师讲的每几句话都要简略,把该表述的意思尽可能的简单。学生能听明白即可。还有就是课堂评价语言的提高拉!一年级学生需要哄,这个哄还是需要技巧的。总之这方面还是需要好好的加强。向其他老师好好的学习学习。讨教讨教,向别人取点经来。
怎么说我在教师这个舞台上以后的日子是漫长漫长的,希望自己慢慢的成长。不要求自己有多出色,但是我希望我能尽早的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