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写“脑、袋”等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积累优美的词句。
3、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4、活用相关资料,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层层推进,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读准“兴”的读音。
2、欣赏图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二、指导书写,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会怎样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写字。
三、品读课文,学习表达。
在对比阅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1、小兴安岭的树的确多,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作者都写到了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四个季节里写树的句子。
2、引导交流,相机出示四个描写树的句子。
3、四个季节里,树各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4、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小兴安岭树木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图片。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在想象拓展中学习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方法。
1、除了树木,小兴安岭的每一个季节还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仔仔细细地读读这篇课文,看看在不同的季节里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又有着怎样的特点?
2、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勾画句子。
3、全班交流。
出示“春天”的句子,感受小鹿之可爱。
出示“夏天”的句子,感受小花之美丽。
出示“秋天”的句子,感受果实之诱人。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抓住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了解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2部分,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描写夏天的段落,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这里美丽的春天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边读边画,把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用(____)线画出来,并说说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把读和理解结合起来。)
⑵ 板书:春抽出枝条叶子嫩绿
⑶ 理解“抽出”一词,说说为什么又“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
⑷ 师:请学生欣赏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景。(课件)
⑸ 师: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是那样的美丽,你能把这种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配乐朗读)
过渡:河里涨满了春水。在不知不觉中,夏天来临了。我们看看小兴安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
2、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小声读课文,说说夏天的树木与春天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夏 密密层层 郁郁葱葱
⑵ 出示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请学生先看课件,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⑶ 朗读比赛:
请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春、夏小兴安岭的景色是那样美丽、诱人。秋冬两季景色又是怎样呢?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⑴ 学生小声读课文,分小组说一说这两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⑵ 学生汇报
师板书:秋 树叶 飘落 黄中透绿
冬 树上 积雪 银色世界
⑶ 小兴安岭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那些?(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
师: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它还有那么丰富的物产资源。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吗?
三、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
你喜欢小兴安岭吗?你愿意做个小导游,把你喜欢的那一季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吗?(给学生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五、发散思维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大花园。我们如何对待已拥有的一切呢?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抽出枝条
叶子嫩绿
夏
密密层层
郁郁葱葱
巨大的宝库
秋
树叶飘落
黄中透绿
美丽的大花园
冬
树上积雪
银色世界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三、设计理念:
依据课文“总—分—总”的构篇形式,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最后的总结段入手,由“一年四季景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逆推至前文的阅读。在细读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大阅读教学观理念,拟按“自主—合作—精读—拓展”四个学习阶段开展教学。
教学流程
导入:(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教师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引发思考。
(一)自主学习阶段:
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①读正确;②读通顺;③读中思。
2.自学反馈:通过读课题,知道什么?读课文,知道什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收获。相机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树多景美
分:春夏秋冬
总:大花园巨大宝库
(二)合作学习阶段:
1.小组合作探究: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讨论。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很深?组织议论。(这时不要求学生回答得全面、深刻。)
2.合作成果交流。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
(三)精读学习阶段:
1.抓关键句、关键词精读片段,学习写法。
例: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色?这个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并在书上做上记号。(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抓关键词“抽出”“汇成”“淙淙”“映在”“原木”等细读品味,感知春景美,学习写法。
2.分小组精读,交流、展示(夏、秋、冬季节)。
教材在文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表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自己想象到的景色。
(合作学习与精读学习阶段,视学情可有机融合。)
(四)拓展学习阶段:
1.学有所得:畅谈学习收获。
2.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词语替换练习):①我会说;②我会写。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并组词。
2.结合本地(黄山、太平湖等地风景)实际,仿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六、板书
9、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夏 根据情况出示
秋
夏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通过朗读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学习,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和夏天,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小兴安岭的秋天和冬天,好不好?(好)但想要一起去欣赏小兴安岭的秋天和冬天就必须通过测试,大家有没有信心?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春天,树木()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的树叶把森林封得(),挡住了(),()遮住了()。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春天和夏天作者都写了哪些事物?
春天: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天: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二、看来大家都掌握了上节课的内容,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小兴安岭的秋天。
秋天
1、自由朗读小兴安岭的秋天。思考作者抓住小兴安岭秋天的哪些事物?(树叶、果子、特产)PPT
2、齐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落叶很美
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句话哪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飞舞,飞舞写出了树叶在空中盘旋,好像有风,也写出了叶子很多,很形象,给人以快乐的情绪)
欣赏秋天的风景PPT
(2)好吃的东西很多
平时你们看到好吃的东西,心里是怎么想的?(想把它吃掉,很馋)
欣赏秋天的'物产PPT
那么我们比一比看谁能读出特别馋的语气?
3、出示PPT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冬天
过渡:美丽的秋天渐渐过去,寒冷的冬天已经悄悄来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冬天的哪些事物?(雪花、动物)PPT
欣赏冬天小兴安岭的雪景PPT
2、冬天这么冷,有没有人喜欢?这白茫茫的一片,你最想做什么?
(学生自由说)
3、这么冷,那么小兴安岭的动物们是怎么过冬呢?
(读出黑熊的滑稽和可笑)
4、出示PPT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三、回顾小兴安岭的四季,你感觉小兴安岭怎么样?
(美丽、富饶)
四、小兴安岭怎么美丽、富饶,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
1、保护树木,不乱砍滥伐。
2、保护动物,不猎杀它们。
3、不乱扔垃圾,保护那里的环境。
4、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制止。
5、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五、小练笔。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写写自己美丽的家乡,可以写你最喜欢的季节,也可以写一处景物,一个片段,几句话。比一比看谁写的好。
六、作业
1、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练习册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6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那里几百里全是森林。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雪花飞舞,一年四季景色 人,这就是美丽的小兴安岭。(板题,读题)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名说)课文那个自然段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背景图及第6自然段)学生齐读后,师接着说: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板书: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板书:巨大的宝库)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小兴安岭的?(板书:春 夏 秋 冬四个字)
二、切入重点,自学探究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从二到五自然段中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自学。
(1)画一画:小声读课文,用“____”画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2)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景物的?
(3)读一读:读读这些句子,读出你的体会。
学生按自学要求自学4分钟
三、集体交流,品词析句
交流春天
1.指名汇报: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说时教师标出相应词语)
(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些景物的?
汇报句子一:
出示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先让学生自己读句子,然后说说哪个词给了你特别的感觉。)接着出示比较的句子:1.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2.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说说“长出”和“抽出”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制作动画抽出的动作,再次比读这句话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汇报句子二:
作者是怎样写小溪的?
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汇报句子三:
作者是怎样写小鹿的?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图片)边欣赏图片,教师边配说小鹿的动作,你心情怎样?出示句子“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感情朗读。
汇报句子三:
文中还写了原木,是怎样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图片,边欣赏教师边配说课文内容。同学们,春天美吗?配乐读文,出示第2自然段。
3.说一说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用个词来说说。(板书:生机勃勃)
交流秋天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些景物的?
3.课件出示几种树的色彩图片,教师解说。出示句子“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同桌互读。展示读。
4.出示句子“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5.送一个词给秋天。(板书:果实累累)
交流冬天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些景物的?
3.先让学生读一读句子“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然后出示动画冬天背景图,说所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整个雪景图,师解说。
5.写了什么小动物?读一读小动物们冬天的表现。
6.送一个词给冬天。(板书:雪花飞舞)
交流夏天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些景物的?
3.先指名读写树木的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自己读一读,你喜欢哪几个词,为什么?然后展示画面,再次感情朗读。接着男女生赛读,自己给自己掌声。
4.怎样写浓雾?(指名读)
5.怎样写太阳?(指名读),比喻句的好处,写出了太阳光的直和亮。
6.怎样写野花?(指名读)
7.共同观看美景,然后美美地读这一自然段。
8.送一个词给夏天。(板书:绿树成荫)
四、小结板书,共同探究
师总结板书后,问:作者在写小兴安岭四季美景时,每一段都先写了什么?(树木)为什么?(树木多)出示第1自然段,齐读,标出“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 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五、背诵段落,积累佳句
背诵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段落,并集体展示背诵。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感受了是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真是太美了,其实,生活处处皆美景,只要你长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还有很多这样的美丽而富饶的地方等着你们去开发去创造。希望同学们永远牢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美好的自然吧!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设计理念
依据课文“总—分—总”的构篇形式,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最后的总结段入手,由“一年四季景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逆推至前文的阅读。在细读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大阅读教学观理念,拟按“自主—合作—精读—拓展”四个学习阶段开展教学。
教学流程
导入:(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教师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引发思考。
(一)自主学习阶段:
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①读正确;
②读通顺;
③读中思。
2、自学反馈:通过读课题,知道什么?读课文,知道什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收获。相机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树多景美
分:春夏秋冬
总:大花园巨大宝库
(二)合作学习阶段:
1、小组合作探究: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讨论。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很深?组织议论。(这时不要求学生回答得全面、深刻。)
2、合作成果交流。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
(三)精读学习阶段:
1、抓关键句、关键词精读片段,学习写法。
例: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色?这个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并在书上做上记号。(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抓关键词“抽出”“汇成”“淙淙”“映在”“原木”等细读品味,感知春景美,学习写法。
2、分小组精读,交流、展示(夏、秋、冬季节)。
教材在文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表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自己想象到的景色。
(合作学习与精读学习阶段,视学情可有机融合。)
(四)拓展学习阶段:
1、学有所得:畅谈学习收获。
2、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词语替换练习):①我会说;②我会写。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并组词。
2、结合本地(黄山、太平湖等地风景)实际,仿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感悟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进行具体介绍。作者从色彩、景物、物产几个方面来写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紧扣题目,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以读为本,紧扣课题中的“美丽”进行导读,体现语文学习“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感悟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感情诵读,激发情感;补充课外阅读,拓展深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吗?到过小兴安岭吗?老师带你们去小兴安岭,喜欢吗?(板书:小兴安岭)
2、多媒体展示小兴安岭的画面,看后谈自己的感受。
3、在原板书前加上“美丽”,今天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空出重点:小兴安岭怎样美丽。(由“美丽”切入带动全文)
4、学生质疑
二、自主学习,感知“美丽”。
1、自读课文。多媒体出示自读提示:你觉得哪些景物是美丽的?这些景物怎样美丽?用笔划出有关重点词句。
2、学生汇报: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怎样美丽?把词句写在黑板上,愿意写的就上来写。(让学生自己读书获取知识)
三、合作交流,感受“美丽”。
1、黑板上写的景物及描写景物的词语,你们能把他们分成几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类)
2、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讨论的?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抽出——长出”“像一支舰队”“像得剑”“浸”等词语。
3、小兴安岭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一季节?为什么?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小组讨论交流。
春天: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课件1:春天的小兴安岭)
夏天:枝繁叶茂,绚丽多彩(课件2:夏天的小兴安岭)
秋天:森林献宝,丰收景象(课件3:秋天的小兴安岭)
冬天:壮丽雄伟,北国风光(课件4:冬天的小兴安岭)
四、感情朗读,感悟“美丽”。
1、按春夏秋冬四季,自己有感情地读读。
2、挑选一段自己觉得最喜欢的多练练。
3、指名学生分段读,教师随机指导。
4、愿意读哪一段就站起来读哪一段。
五、首尾对照,深化“美丽”。
1、多媒体出示首尾两段,读首尾两段,想想为什么要写小兴安岭是“宝库”,“宝库”与“美丽”有什么联系。
“宝库”:
1)盛产木材;
2)名贵药材,野果、木耳、蘑菇;
3)珍禽异兽,天然动物园。
小兴安岭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对人类有贡献,有价值,美得实在,“宝库”使小兴安岭更美。
六、拓展活动,迁移学习
1、课件出示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阅读。
2、凭自己的想象,画一画小兴安岭的美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抓住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了解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2部分,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描写夏天的段落,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音乐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这里美丽的春天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边画,把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用(—)线画出来,并说说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把读和理解结合起来。)
2、板书:春抽出枝条叶子嫩绿
3、理解“抽出”一词,说说为什么又“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
4、师:请学生欣赏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景。(课件)
5、师: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是那样的美丽,你能把这种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配乐朗读)
过渡:河里涨满了春水。在不知不觉中,夏天来临了。我们看看小兴安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声读课文,说说夏天的树木与春天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夏密密层层郁郁葱葱
2、出示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请学生先看课件,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读比赛。
请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春、夏小兴安岭的景色是那样美丽、诱人。秋冬两季景色又是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课文,分小组说一说这两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
师板书:秋树叶飘落黄中透绿
冬树上积雪银色世界
3、小兴安岭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那些?(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
师: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它还有那么丰富的物产资源。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吗?
三、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问;你喜欢小兴安岭吗?你愿意做个小导游,把你喜欢的那一季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吗?(给学生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五、发散思维: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大花园。我们如何对待已拥有的一切呢?
板书设计:
11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抽出枝条 叶子嫩绿
夏 密密层层 郁郁葱葱 巨大的宝库
秋 树叶飘落 黄中透绿 美丽的大花园
冬 树上积雪 银色世界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形式,弄懂词语的意思;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4、指导朗读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呢?
过渡:象一位爱美的姑娘,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变换着美丽的衣裳,带给人们四种不同的`享受。
二、初读2-5自然段
1、学生轻声自读2-5段
2、想: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汇报、交流(学习2-5自然段)
注:不以课文中春、夏、秋、冬的顺序,按学生汇报的顺序学习2-5段
1、春天:
师: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美在哪?
学生自由说
(1)美在新的枝叶
a出示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新的叶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新的叶子。
b读这两个句子
c说说“抽”好在哪里?
(2)美在溪水的丁冬做响
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心情。
(3)美在小鹿的悠然自得
a、体会小动物此时的心情;
b、指导朗读:读出高兴、自由自在的心情;
c、男女生赛读。
(4)小结:小兴安岭的春天真是一幅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夏天:
(1)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树、雾、光、花)
(2)读出描写树的句子,找找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封,写出了树多,树的茂盛)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词的生动
(4)快速默读“早晨……花坛。”
填空
----------的雾 ---------的金光 ---------的花
(5)观看图片(雾、光、花)
(6)仿造:“千万缕象利剑一样的金光”进行口头造句
3、秋天:
(1)喜欢小兴安岭秋天的同学齐读该段;
(2)谈谈小兴安岭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 落叶很美
a、对比: 秋风吹过,落叶在林间飞舞。
秋风吹过,落叶从林间飘落。
(飞舞写出了落叶经风吹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样子,也写出了叶子多。)
b、指导朗读。
B 吃的东西多
a、学生汇报:有山葡萄、榛子、木耳、人参等
b、师:你们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心里想怎样?
c、指导朗读:读出特别谗的语气
4、冬天:
(1)师:冬天那么冷,有没有人喜欢?
小兴安岭的冬天究竟什么地方吸引你?
(2)看课件:雪景
问:在这样一片冰天雪地里,你最想做什么?
(3)小兴安岭的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4)指导朗读:读出黑熊的滑稽、可笑。
四、学习第6自然段
(1) 师:欣赏完小兴安岭的四季后,你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
齐读第6自然段
(2)小兴安岭的美我们已经欣赏过了,为什么说它是宝库呢?
学生自由汇报
五、总结全文,渗透环保意识
(1)师:小兴安岭不仅美,而且是一座宝库。但是通过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我们知道了,有许多珍贵的树正被
人砍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生自由说
(3)师总结:对,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让小兴安岭一直美下去。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抓住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了解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2部分,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描写夏天的段落,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音乐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这里美丽的春天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边画,把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用(—)线画出来,并说说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把读和理解结合起来。)
2、板书:春抽出枝条叶子嫩绿
3、理解“抽出”一词,说说为什么又“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
4、师:请学生欣赏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景。(课件)
5、师: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是那样的.美丽,你能把这种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配乐朗读)
过渡:河里涨满了春水。在不知不觉中,夏天来临了。我们看看小兴安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声读课文,说说夏天的树木与春天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夏密密层层郁郁葱葱
2、出示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请学生先看课件,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读比赛。
请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春、夏小兴安岭的景色是那样美丽、诱人。秋冬两季景色又是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课文,分小组说一说这两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
师板书:秋树叶飘落黄中透绿
冬树上积雪银色世界
3、小兴安岭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那些?(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
师: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它还有那么丰富的物产资源。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吗?
三、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问;你喜欢小兴安岭吗?你愿意做个小导游,把你喜欢的那一季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吗?(给学生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五、发散思维: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大花园。我们如何对待已拥有的一切呢?
板书设计:
11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抽出枝条 叶子嫩绿
夏 密密层层 郁郁葱葱 巨大的宝库
秋 树叶飘落 黄中透绿 美丽的大花园
冬 树上积雪 银色世界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三、设计理念:
依据课文“总—分—总”的构篇形式,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最后的总结段入手,由“一年四季景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逆推至前文的阅读。在细读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大阅读教学观理念,拟按“自主—合作—精读—拓展”四个学习阶段开展教学。
教学流程
导入:(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教师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引发思考。
(一)自主学习阶段:
1、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①读正确;②读通顺;③读中思。
2、自学反馈:通过读课题,知道什么?读课文,知道什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收获。
相机板书: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树多景美
分:春夏秋冬
总:大花园巨大宝库
(二)合作学习阶段:
1、小组合作探究: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讨论。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很深?组织议论。(这时不要求学生回答得全面、深刻。)
2、合作成果交流。
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介绍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段落,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有顺序的描写方法。这篇课文,画面感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
(三)精读学习阶段:
1、抓关键句、关键词精读片段,学习写法。
例: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写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色?这个自然段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并在书上做上记号。(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抓关键词“抽出”“汇成”“淙淙”“映在”“原木”等细读品味,感知春景美,学习写法。
2、分小组精读,交流、展示(夏、秋、冬季节)。
教材在文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表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自己想象到的景色。
(合作学习与精读学习阶段,视学情可有机融合。)
(四)拓展学习阶段:
1、学有所得:畅谈学习收获。
2、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词语替换练习):①我会说;②我会写。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并组词。
2、结合本地(黄山、太平湖等地风景)实际,仿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1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抓住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了解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2部分,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描写夏天的段落,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这里美丽的春天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边读边画,把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用(____)线画出来,并说说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把读和理解结合起来。)
⑵ 板书:春抽出枝条叶子嫩绿
⑶ 理解“抽出”一词,说说为什么又“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
⑷ 师:请学生欣赏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景。(课件)
⑸ 师: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是那样的美丽,你能把这种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配乐朗读)
过渡:河里涨满了春水。在不知不觉中,夏天来临了。我们看看小兴安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
2、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小声读课文,说说夏天的树木与春天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夏 密密层层 郁郁葱葱
⑵ 出示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请学生先看课件,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⑶ 朗读比赛:
请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春、夏小兴安岭的景色是那样美丽、诱人。秋冬两季景色又是怎样呢?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⑴ 学生小声读课文,分小组说一说这两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⑵ 学生汇报
师板书:秋 树叶 飘落 黄中透绿
冬 树上 积雪 银色世界
⑶ 小兴安岭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那些?(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
师: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它还有那么丰富的物产资源。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吗?
三、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
你喜欢小兴安岭吗?你愿意做个小导游,把你喜欢的那一季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吗?(给学生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五、发散思维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大花园。我们如何对待已拥有的一切呢?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抽出枝条
叶子嫩绿
夏
密密层层
郁郁葱葱
巨大的宝库
秋
树叶飘落
黄中透绿
美丽的大花园
冬
树上积雪
银色世界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