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一年级数学试卷doc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高中化学试卷网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1、狮子;2、石人石马和马夫;3、翼兽化学工业出版社电话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150℃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烧成。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2
[课 型]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转载自教案频道;网址:/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生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八)生听音乐,出教室。
注本课例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录像)评比一等奖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等。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
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
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小组抢答)——民间美术。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
1、展示图片,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间美术?说说理由。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2、学生观看民间美术短片,寻找、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民间玩具等。
3、各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1)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2)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
(3)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4、展示几组民间美术图片,让学生根据作品中运用的动植物或字体形象,分别猜测作品里所蕴含的象征寓意。
(1)福禄寿;
(2)喜上眉梢——喜鹊、梅花;
(3)连年有余——莲子、鲤鱼;
(4)鸳鸯戏水——婚姻幸福美满。
小结: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间传统中比较常见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庆吉祥。
5、让学生回忆:过年过节有哪些民俗表演活动或热闹场面?在民俗活动的场所里能够见到哪些民间美术作品?(抢答)
展示图片:过年——舞狮舞龙;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学生讨论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教师总结:民俗文化孕育了民间美术,民俗文化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养料,而民间美术也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1、目前,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民俗活动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逐渐脱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间艺术?它们有哪些价值?
2、该如何传承发展民间美术、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3、展示图片,学生感受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动手实践
1、以回顾式的方式让学生回忆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寓意等知识。
2、布置课外作业:实践——剪窗花。
五、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美术的时代背景以及追求永生的艺术风格,掌握古埃及雕塑写实生动的艺术特色,理解正面律在作品中的运用,学会欣赏古埃及美术作品。
2、通过对古埃及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讨论,掌握古埃及雕塑的风格特色,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感受古埃及在雕塑艺术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开阔眼界,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埃及雕塑的艺术特色。
难点:雕塑传递出的审美观念及思想情感。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故事导入,讲述《老村长像》发掘故事。提问:你们知道技艺如此精湛的《老村长像》是哪一时期的杰作呢?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古埃及是一个神秘的国度,精美的艺术品承载着古埃及人对生命的歌颂,对神灵的尊崇,对永生的期盼。就让我们开启一次难忘的古埃及文明探寻之旅,一起来领略古埃及这个众神护佑的国度曾经谱写的不朽传说,走进《古埃及美术》。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古埃及美术背景
教师提出问题:
(1)除了视频中的艺术品,你还能想到古埃及的哪些艺术品?(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法老面具)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这些艺术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什么关系?(与宗教、经济相关)
(3)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等艺术作品中能看出他们对生命有怎样的理解?古埃及美术是为谁而服务的?(死后也等于活着;为法老服务)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埃及美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受到经济、政治、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古埃及美术是追求永生的艺术,古埃及美术是为贵族、法老服务的。
2、古埃及雕塑
教师多媒体展示埃及古王国时期石雕人像《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引导学生观看思考:
(1)雕塑塑造了什么形象?(王子、王妃)
(2)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点?(王子和王妃正襟危坐的雕像,王子强壮、机智,王妃丰满、端庄,酷似真人)
(3)艺术家在塑造形象时着重塑造哪个部分?(头部)
(4)艺术家是如何塑造王子与王妃的头部的?(脸部特征刻画的十分细致生动,眼睛尤其真实、传神,表情严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古埃及雕塑家着重刻画人物头部,其他部位塑造相对简略、概括。
(5)王子与王妃像在造型的塑造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王子与王妃像都是端坐的`姿态,面部表情基本相同,但是人物的肤色不同,男人的肤色深,女人的肤色淡。
活动三:总结解释
师生共同回顾古埃及美术的特点。
古埃及美术是追求永生的艺术,形成了鲜明的文化风格和时代特色;古埃及雕塑写实生动,塑造酷似真人的石雕人像。
活动四:欣赏评价
1、多媒体展示古埃及美术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以4人一小组挑选作品进行讨论:这件作品在塑造上有什么特点?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多角度的欣赏。
3、完成作品后举办“永生的艺术——古埃及美术”分享会,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其他同学从背景、表现内容、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享。
(如《纳米尔石板》:人物造型遵循正面律,即表现人物时,头为侧面,眼睛为正面,肩及身体为正面,腰部以下又是侧面)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埃及文明一直保持了稳固的传统,具有明显的程式化造型、固定的姿态、装束和色彩,这一类形象传达出来了古代埃及审美的发展,我们也要多多感受多元的艺术形式,不断开阔眼界,提升美术素养。
2、课后搜集关于四大文明古国相关的艺术成就,组织“探寻古代艺术”讲座,进行分享。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史前美术的主要类型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初步了解艺术的起源说,进一步掌握美术鉴赏语言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总结史前美术的审美特征,了解史前美术的特殊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世界多元艺术的的了解和热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并自主分析史前美术的审美特征和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总结,能够简单说明艺术起源的依据。
三、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所有的大江大河几乎都能寻到他们的源头,艺术这条历史的长河也不例外,那到底艺术的源头在哪里呢?引出课题《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二)讲授新知
1、欣赏史前美术图片并思考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有哪些类别?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观点,教师进行总结评述——大致分为绘画和雕塑两类。
2、出示不同地区史前美术图片,分别以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法国拉斯科洞窟和奥地利维林多夫的女、法国手持牛角的裸为例进行赏析,并提出问题:
——史前美术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最后补充总结。
3、对比图片提出问题——根据所学,简单分析艺术的起源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说明——游戏说、劳动说、巫术说等。
4、教师展示古埃及美术的相关美术遗存资料,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
——古埃及美术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如何理解埃及美术多方面的突出成就?
学生翻阅教材,找出答案,教师补充总结。
5、教师依次向学生讲解人类早期文明的美术之两河流域美术以及墨西哥美术,并鼓励学生讲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同学之间相互分享。
(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一系列与艺术起源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作业要求:
学生尝试找出相对应的美术作品加以佐证,学生可独立完成问题或小组合作回答教师问题。
学生举例回答,教师评述补充。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通过问答的形式回顾本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着重强调史前文明美术的起源及其重要成就,提示学生要学会尊重世界艺术的多元化。
作业:教师鼓励学生课下利用多媒体等资源,搜集艺术起源说的相关资料,并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史前美术的主要类型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初步了解艺术的起源说,进一步掌握美术鉴赏语言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总结史前美术的审美特征,了解史前美术的特殊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世界多元艺术的的了解和热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并自主分析史前美术的审美特征和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总结,能够简单说明艺术起源的依据。
三、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所有的大江大河几乎都能寻到他们的源头,艺术这条历史的长河也不例外,那到底艺术的源头在哪里呢?引出课题《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二)讲授新知
1、欣赏史前美术图片并思考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有哪些类别?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观点,教师进行总结评述——大致分为绘画和雕塑两类。
2、出示不同地区史前美术图片,分别以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法国拉斯科洞窟和奥地利维林多夫的女、法国手持牛角的裸为例进行赏析,并提出问题:
——史前美术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最后补充总结。
3、对比图片提出问题——根据所学,简单分析艺术的.起源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说明——游戏说、劳动说、巫术说等。
4、教师展示古埃及美术的相关美术遗存资料,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
——古埃及美术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如何理解埃及美术多方面的突出成就?
学生翻阅教材,找出答案,教师补充总结。
5、教师依次向学生讲解人类早期文明的美术之两河流域美术以及墨西哥美术,并鼓励学生讲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同学之间相互分享。
(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一系列与艺术起源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作业要求:
学生尝试找出相对应的美术作品加以佐证,学生可独立完成问题或小组合作回答教师问题。
学生举例回答,教师评述补充。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通过问答的形式回顾本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着重强调史前文明美术的起源及其重要成就,提示学生要学会尊重世界艺术的多元化。
作业:教师鼓励学生课下利用多媒体等资源,搜集艺术起源说的相关资料,并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1.使同学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通过了解中国保守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和实质;
2.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同学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和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交叉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同学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新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发明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溢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布置(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依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和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安排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绩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等。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
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
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小组抢答)——民间美术。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
1、展示图片,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间美术?说说理由。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2、学生观看民间美术短片,寻找、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民间玩具等。
3、各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1)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2)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
(3)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4、展示几组民间美术图片,让学生根据作品中运用的动植物或字体形象,分别猜测作品里所蕴含的象征寓意。
(1)福禄寿;
(2)喜上眉梢——喜鹊、梅花;
(3)连年有余——莲子、鲤鱼;
(4)鸳鸯戏水——婚姻幸福美满。
小结: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间传统中比较常见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庆吉祥。
5、让学生回忆:过年过节有哪些民俗表演活动或热闹场面?在民俗活动的场所里能够见到哪些民间美术作品?(抢答)
展示图片:过年——舞狮舞龙;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学生讨论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教师总结:民俗文化孕育了民间美术,民俗文化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养料,而民间美术也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1、目前,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民俗活动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逐渐脱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间艺术?它们有哪些价值?
2、该如何传承发展民间美术、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3、展示图片,学生感受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动手实践
1、以回顾式的方式让学生回忆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寓意等知识。
2、布置课外作业:实践——剪窗花。
五、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
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
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
1、导入
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
2、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3、了解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4、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教学难点,对学生任何浅显观点教师都应以鼓励为主)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5、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彩风景的特点,掌握水彩风景写生的步骤并能够写生一幅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实践等活动,学习水彩风景写生的方法,提高观察与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知自然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彩风景写生的方法。
难点:能够完成一幅水彩风景写生作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月份牌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
①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呢?(色彩鲜艳、画面透亮等)
②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是最早出现在上海的中国水彩画,当时上海是全国最繁华的通商口岸,万商云集,为进行商业竞争,洋商选择了水彩这种为市民喜爱的绘画形式,用于商业宣传,招揽顾客。发展到现在很多画家都喜欢采用这种形式写生自然风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水彩画风景写生》。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水彩画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看校园风景水彩作品,并提出问题:
①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哪里?(我们的校园)
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清新透亮、水色交融)
学生交流后并回答,教师总结:水彩画透明轻快、流畅滋润、水色交融,可以趁水色未干时画出迷蒙缥缈的感觉,也可以在水色干透后层层叠加,画出丰富厚重的感觉。画面效果变化万千,抒情优美。
2.水彩画的画面效果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风景作品,并提出问题:
①这幅作品的画面有什么特点?(追求三维空间的表现)
②绘画水彩画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表现出空间感?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绘画水彩画首先要确定构图,构图时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视平线的高、中、低;二是明确远、中、近景的划分;其次要注意着色,着色由远到近。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创作《午后阳光》为题,示范水彩创作的步骤并讲解思路。
1.构图。低视平线,明确远、中、近景的`景物。
2.由远景部分开始,用大笔迅速铺出蓝天、白云与远处的彼岸,笔上的水分要足且用笔要概括。趁纸面尚未全干时,用湿时着色的方法将樟树画上,注意对树外形的整体把握,不要拘泥于细节。随后将小巷的路面铺上一层暖调的黄灰色。
3.近景部分是画面上最清晰、对比最强烈的部分,也是画面上色彩与细节变化最丰富的部分。掌握阳光下景物亮部暖、暗部冷的规律,从两侧民居的屋檐部分开始,由上至下、由浅到深,将暗部一气呵成。左侧屋檐下几根闪亮的木杆,是在纸面底色将干未干之时用笔杆刮出来的。
4.采取干后重叠着色的方法,逐步塑造和丰富画面的细节。在塑造左侧屋檐下的白墙与晾衣杆上的衣裳时,要注意控制明度,保持光感。
5.回到整体,适当调整画面,直至最后完成作品。如右侧屋檐下感觉太暗,可用洗涤法将其稍稍提亮。
活动四:实践展评
1.教师安排学生观察周围的风景,自选角度,对景写生。
2.教师巡场指导。
3.学生完成作品,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
4.其他学生从画面构图、色调等方面评价学生的作品。
(比如:《校园风光》内容——湖水、树木、鸭子等;色调——绿色调,清新透亮。)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进行情感升华: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学生要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生活的美。
2.查找资料并思考:在中国水彩画家的作品中,是如何具体展示、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结合的?下节课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11
[课 型]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生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八)生听音乐,出教室。
注本课例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录像)评比一等奖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篇12
[课 型]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转载自教案频道;网址:/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师: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生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八)生听音乐,出教室。
注本课例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录像)评比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