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校庆演讲稿(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校庆演讲稿 篇1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母校走过了60年,60年前她悄然兴起,60年后她依旧年轻。有人说无论我们认为历史是单调的或是狂暴的,有两件事情总是年轻的,那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而科大承载了这两样东西。所以母校不老,青春永驻。
母校是一块智慧的沃土,这里有一片灿烂的星空和一群追寻梦的孩子。这里记载着学子们求知的历程,这里绵延着花季少年的期盼,这里留下了跋涉者的足迹,这里洒下了追梦者的汗水,青春在这里闪耀,梦想在这里起航。昨日温馨的阳光暖暖的照着科大,从科大图书馆取下一本书,我悠哉的坐在草地上,汲取着它给我的精神养料。香樟树投射下满地的光芒,风儿徐徐地吹着,在求知的路上,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在这里奔腾。
吾爱吾校——科大,不是因为演讲而热爱,却是因为热爱而演讲。科大是个幸福的家庭,在这里有家的味道。记得刚到科大时,自己就意外地受了脚伤,是科大的同学背着我去校医室,一路上喘着大口的`粗气,之后又陪我到市医院;是科大的老师在病痛时打电话,送来暖人心的关怀,她不住地提醒我,一定要注意休息,还叮嘱班上的同学尽力帮助,那段时间让我体会到了科大的师生情,原来我们是一家人。脚伤带来的是肌肤的疼痛,但科大的情带给的确是心灵的甘甜。
如今作为一个科大人,在母校在60周年华诞时,我将褪去浮华与自满,将责任心的种子种在心田,用行动去浇灌它,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当打结出硕大的果实时,那是献给母校最好的礼物。
校庆演讲稿 篇2
记得《北大往事》里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分别,就是文科生踩在银杏落叶上有感觉,理科生则无动于衷。"
我不知道别人是否赞同这句话,我倒觉得理科生踩在落叶上应该有更多的感觉,因为整日埋头于书本的我们走路时能用脚感受一下情趣,不也是很难得的吗?--我说用脚,是因为耳朵、眼和手还得用来记公式和背单词呢。
这或许是个笑话,却反映了一种看法。在不少人看来,我们理科生的燕园生活要比文科的同学单调得多。当我刚进入北大时,我也是这样想的。甚至我们的班主任也是这样想的,记得他在第一次班会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代数,人情练达即分析。"
后来的生活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我面对的是每周30多节的必修课,厚厚4大本的习题集,放下的是写了5年的诗集,读了10年的红楼。我们学了3个月,总算明白了一个300年前的定理,而此时在昌平园的同学来信已大谈特谈"我是杯清水,北大是坛老酒,爱情就是酒药"了。我不觉有些不平衡了,彷徨中我写了一封信给我高中时的班主任,---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我报考了北大而且填了"全部服从"。他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北大精神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是啊,北大精神是做出来的,当我们在清晨第一个进入自习室,当我们在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当我们熄灯后打着手电继续寻求一个公式的另一种证法,当我们为一个定理的强化条件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我们不都在实践一种北大精神吗?
我们没有能力舞文弄墨,却能用我们的语言---数字谱写诗篇。这诗篇比一切推敲之作都精炼,也比一切朦胧诗都朦胧,---不信你来读读看?
我们没有心情浅斟低唱,却能在科学中发现自然界最深刻的美。对哥德巴赫猜想,我的一位同学是这样想的:
"哥德巴赫说/两人之爱,总可分成两部分/我爱你,你爱我/无数人想去证明/可无人能够证明/只因为你我的爱/永远也分不开!"
我们没有条件花前月下,不要紧。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吸引别人的最好方法是充实自己。
其实,文科生和理科生是北大的两只眼睛,角度不同,看到的却是同一个北大。就让我们用这另一只眼来看看北大吧。
学了地理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一条河,前进时难免泥沙俱下,但进入社会的大海时,泥沙终将沉淀。但如果这条传统的河在某个重要地点淤塞了,就将腐败发臭,毒害而不是清洁靠近它的人。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更要发展传统,才能让北大之河奔腾不止。
学了生态学,我们知道,北大是片森林,只有保持多样性,才能永葆生机。所以我们要坚持兼容并包的传统,才能让北大之林永远茂盛。
学了物理学,我们知道,能量越低越稳定,结构越规则越稳定。所以北大的同学们,请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严谨吧。
学了相对论,我们知道,速度越快,时间越慢,也许这就是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北大人永葆青春的奥秘吧。
学了化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个大化工厂,用知识之料、实践之火,将我们百炼成钢。而其中核心的催化剂,也就是北大精神,正是北大这最高学府的商业机密。
学了统计学,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北大的一个样本,别人往往就通过我们来认识北大。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我就代表北大!"
两只眼或许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但必将比一只眼睛看得清楚。北大的两只眼都是明亮的,就更具有敏锐的目光。正是用这两只眼,我们首先看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首先看到了马克思主义,首先看到了人口问题,首先看到了股份制---但是文理科不仅仅是北大的两只眼睛,还是北大的'两只耳朵、两只手、两半大脑---而让这两只眼永远明亮、两只耳永远敏锐、两只手永远灵巧、两半大脑永远清醒的,是一颗永远跳动的共同的北大心,是一种永远传承的不变的北大魂。这北大精神到底是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也许它只是一个元素的众多同位素,一种单质的同素异形体,一个晶体在阳光下灿烂的色彩,而那元素的名称,那单质的分子式,那晶体的真正结构,永远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也许有人要问了:那你今天来这儿干嘛?我的意思是:我们来到北大,就像一张张软盘,到北大这台计算机上来拷走了知识,也拷走了精神。四年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面对的却是全国最大的硬盘。我们应该把探寻北大精神的工作留给象在座的各位评委这样的专家和除我而外的选手这样的未来专家去做,我们该作的是抓紧时间拷走我们该带走的,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解压缩。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传染上自由散漫、眼高手低的北大病毒?在拷走的同时,我们还要问问自己,我给北大留下了什么?
从红楼到燕园,百年北大,谱写了壮丽的一页,在历史的坐标系上画下一道光辉的轨迹,这条北大函数线是处处连续的,纵然有起有伏,却终于保持了向上的趋势。我希望,在下一个百年,这条线能长有正的斜率,换句话说就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校庆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骄傲,我是巴蜀人》
还记得四年前的那个盛夏,我带着憧憬和展望来到了巴蜀,和所有新教师一样,我们所有新成员都没有陌生的感觉,因为巴蜀很容易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在这里,每一位领导和老教师都以长者的仁爱关心着我们,以智者的智慧启迪着我们,以一个在教育事业上默默耕耘,几十年如一日的行者的身份感动着我们,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梦想中的自己,燃烧着一试身手的冲动,我在心底重复着年轻的誓言: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我骄傲,我是一名巴蜀人。我为有这样的充满关爱的大家庭,为有这样的激发我们热情的沃土而骄傲。
在巴蜀有一种情叫做牵挂,有一种爱叫做奉献,有一种信仰叫做坚守。我还清晰的记得初20xx级的一位老前辈郑荣涛老师,刚开学不久,郑老师感觉到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治疗,病床上郑老师总是一支手打着吊针另一支手拿着教案,我们知道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他的学生,每一次有老师去医院看望他,他总是满怀歉意的说:让帮我带班的`老师再坚持下,我很快就能回去了。我们知道他最牵挂的还是他的学生。20xx年5月,我们再次走进郑老师的病房,眼前的一切让所有人都揪心,我们无法相信,眼前这位瘦骨嶙峋,面色苍白的老人竟是那位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在操场上和年轻人挥汗如雨的郑老师,
‘正当大家难过时,郑老师的话让我们更加痛心,“孩子们要中考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给他们上语文课。”善良的郑老师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不知道自己已经危在旦夕,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牵挂的仍然是他的学生。半个月之后,郑老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孩子们照毕业照时,他们自发的给 班主任 的位置空了出来,那是留给郑老师的。我在心底一直默念着,教书是福,大爱无疆,我骄傲,我是一名巴蜀人。我为有这样的执著坚守无私奉献的同事而骄傲。
在巴蜀有一种幸福叫做尊重,有一种力量就做信任,有一种快乐就做收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幸福感来自于得到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信任,也许是他们清晨传来的朗朗书声,也许是他们深夜埋头苦读的身影,也许只是作业本上的红五分,也许是他们博得状元的大红喜报,也许是他们毕业后大洋彼岸的一封电邮,也许只是留在我办公桌上的一张小纸条,但这都是我骄傲的理由。我骄傲我是一名巴蜀人,我为有这样勤勉奋进,懂得感恩的孩子们而骄傲。
在巴蜀工作的越久,越会被他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沧桑的历史所吸引。巴蜀您在烽火连天的岁月,用信念铸造我们救亡的民族魂,红旗招展的时代,您用知识激励起一颗颗热切的报国心。我们似乎看到了枇杷山下那曾经刻在“湘院”上的“公正诚朴”,似乎听到了周恩来总理在学校操场上演讲的回声,。八十年的沧桑见证了每一位老巴蜀的青春,八十年的辉煌记载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骄傲。八十年的砥砺,我们的巴蜀早已风雨如磐、桃李芬芳;八十年的奋进,我们的巴蜀早已峥嵘如歌、气宇轩昂。我们在八荒风雨中奔跑,在四野群壑里呼啸,我们要高喊:我们来自中华的巴蜀,我骄傲,我是一名巴蜀人。
校庆演讲稿 篇4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在这个金灿灿、沉甸甸,充满无限喜悦的收获季节里,中国石油大学迎来了建校六十周年的欢庆时刻。在此,谨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达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953年10月1日,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薪火相传。建校以来,学校“一路奔波三迁校,六秩寒暑四易名”,虽历经沧桑砥砺而弦歌不辍,今天已经成长为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成长为石油石化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汇聚、优秀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甲子积淀,铸就华彩的辉煌篇章。学校始终与祖国石油工业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办学的根本出发点,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印刻着石大师生不可磨灭的贡献。六十年来,20余万名学子从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的石大起航,献身石油,建功立业,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栋梁。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石油石化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腾飞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学校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精心谋划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学校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大学的精神,大学的文化,沉淀在发展的历程中。“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大精神,“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与信念,在一代又一代石大人血脉里流淌,这是激情燃烧、开拓奋进的六十年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学校独有的精神文化体系,并以其特有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广大师生的思想方法、道德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铸就了石大学子不怕苦、不怕累、耐磨练、敢担当、讲奉献等宝贵品质。这种精神特质让我们对石大的明天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走过了六十年风雨历程的中国石油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需要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石油大学承载着历史的荣耀,更肩负着未来的`希望,必当承载起更大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担当起更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任。
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胸怀对中国梦、石油梦、石大梦的执著与坚守,继续高扬奉献与责任的旗帜,抢抓历史机遇,勇敢面对挑战,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携手所有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朋友,共谋科学发展,共谱教育华章,共绘美好蓝图,不断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为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努力奋斗,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庆演讲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菊蕊吐香、秋意浓浓的特别日子里,xx四中迎来了建校十周年的生日。我们欢呼,我们激动,我们心潮澎湃!
忆往昔,十年砥砺前行,十年快速成长,十年不倦求索,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求索的道路中洒满了学校领导含辛茹苦热情办学的汗水和心血;十年奋斗的行程中洋溢着教职员工孜孜以求努力拼搏的`激情和智慧;十年瞩目的成绩凝聚着社会各界尊师重教鼎立扶助的关爱和呵护!在此,我谨代表xx四中全体教师,向xx中创始人牛校长及其领导班子所有成员说一声:您辛苦了!谢谢你们!是你们成就了四中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定会和你们一起,去开创四中更加辉煌的未来!
看未来,机遇与挑战同在!xx四中任重而道远,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知识改变命运”已成为这个时代一簇新的亮点。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一定会不断地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莘莘学子在xx四中这块沃土上得到最丰富的滋养,让一批批雏鹰,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展翅翱翔!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年,是一段创业;十年,是一份辉煌;十年,更是一个闪光的起点!今天,让我们就从这里出发,携着智慧,携着拼搏,携着四中人永不言败的精神,去开创xx四中更大的辉煌!
校庆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烙印粒粒再现,百年的凤师迎来了这天——一个让数千学子眺首以待的节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百年校庆的隆重集会上,我首先代表凤师的全体学生对各位老师、各位长途跋涉返校的校友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对各位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显赫成绩的教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中国的十月是一个最具历史沧桑的月份,它让我们想起旧中国的血泪史、解放初的艰辛史、新中国的跋涉史,而凤翔师范——这颗矗立在宝鸡市内璀璨的明珠,也是在这个月份诞生的。
19XX年凤翔师范的前身——凤师学堂在革命先辈的鲜血和智慧中建成了。这个地方以前是数千位讲师云集的地方、以前是英雄模范人物频繁出现的地方、也以前是风靡市内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一所学校。从那里走出过教授、专家、工程师;走出过浑厚高亢的交响乐;也走出过闻名世界的绘画家。这天我要自豪的说:“我们凤师是富有的,我们凤师的学子是富有创造性的”。
百年的历史、百年的沧桑、百年的奋斗、百年的期盼,在这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同展此刻我们眼前。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待我们前去胜任,这是我们凤师学子的共同心愿。人生本来就是靠理想生活的,没有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力量:饥饿里盼的是丰收;战争里盼的是和平;灾难里盼的`是幸福;黑暗里盼的是黎明。正是对未来报着理想,我们的同学才会对前途充满信心,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日子里,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中,我们99级的学子即将踏上三尺讲台,让我们共同为他们祝福:用一颗人类智慧的心,去哺育苗圃里的花木茁壮成长。
我们是未来中国教育界的建设者,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还会成为凤师的骄傲。但不论怎样,XX年10月的这天,将是我们心灵为之震撼的一天,它是我们所有凤师人永难忘怀的一天。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这天欢聚一堂,共同喜庆这个庄严的日子。让我们载歌载舞、让我们尽情书画、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凤师的明天。
多谢大家!
校庆演讲稿 篇7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有这样一个人,她默默无闻,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你,而不求回报,有这样一种爱,它无处不在,让你肆意索取而毫无怨言。那个人,便是母亲,那种爱,就是母爱!它们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它们就像一场春雨,一首诗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母爱是一种说不完的爱,母爱是一片诉不完的情。
高尔基曾这样说过: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一个永恒而又伟大的名字,她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更给予了我们那一股股流不尽的温情和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无声却无时无刻不萦绕着我们,关爱着我们,温暖着我们!
当我们啼哭于襁褓时,母爱是温馨的怀抱;当我们牙牙学语时,母亲是耐心的教导,当我们远行时,母爱是无声的呜咽,当我们犯错时,母爱是洒在我们身上却疼在她心上的那把盐。
我一直坚信着,上帝在创造一切之前,先创造了爱,而母爱则是这些爱中最伟大最无私的。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频频给电台写信,前前后后共写了16封,她说她想参加蹦极比赛,一定要参加!电台工作人员客气的一一回绝了她。她的条件离参赛要求太远了,她又将电话打进去,一次又一次,第21次时,电台的人终于不再忍心拒绝她,可那并不代表着他们不担忧。51岁!一位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老妈妈,却要同那些一、二十岁的年轻人一样去挑战身体和心理的极限。
20xx年2月5日,《勇往直前》节目现场,她一出现,围观者一片哗然,走路都已略显蹒跚的她,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点一点向52米的高度靠近。大家听到了她的气喘也明显看到,随着高度的增加,她的双腿在战栗。“阿姨,如果您现在后悔要求退赛,还来得及。”热心的主持人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她,她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坚定地向着52米的高台边缘走去……
“孩子,你看看妈妈,我已经替你站在这高台上了,妈妈替你去完成心愿。妈妈来替你完成心愿了,孩子,你听到了吗?”那近乎凄怆而又满怀热切的呼喊,撕心裂肺,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奇迹,也在那一刻发生,千里之外的病床上,那位昏睡了一千多个日夜的年轻女孩,她,听到了妈妈的呼唤,她的眼睑微动,两行清泪顺着她的脸颊缓缓流下。
这就是母爱的'力量,这就是母爱的奇迹!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母亲总是无时无刻的关爱着、呵护着我们,而我们又真正为母亲做过什么呢?
同学们,我想问你们,你们的妈妈对你们好吗?是的,我们都知道妈妈好,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可你们从小到大又有几个人对妈妈说过一句:“我爱您”呢?
那为了我们而长满老茧的双手,难道你们忘了吗?那为了我们而日渐消瘦的身影;难道你们忘了吗?那为了我们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的母亲,难道,你们忘了吗?
我们有多久没有关注过母亲的一颦一笑,我们又有多久没有留意过她脸上多出的几条皱纹,那如刀刻般的痕迹是母亲在岁月中对我们的牵挂和呵护啊!
同学们,不要再顾虑,不再徘徊了!让我们带着真诚的心、感恩的心,去拥抱我们的妈妈,去跟她说一声:“我爱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