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一面》教学设计(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一面》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题导学
1、出示鲁迅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师:过渡语:鲁迅先生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距今年已经有73年了,他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我们通过文字资料、电视、电影能知道一些关于鲁迅的事。谈谈你认识的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鲁迅有关的略读课文。(板书课题:一面)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略读课文,谁能来说说略读课文可以怎么学?(学生反馈)
(交流:鲁迅的资料。)
2、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反馈: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再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过渡语:我们这节课围绕前2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因为我们今天刚学习第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等把前2篇关于鲁迅的文章都学完后,再来交流这个问题。
1、请看学习提示一(幻灯片):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提示:我们都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回忆方法,并根据适合的方式完成提示一。
(交流反馈:)
2、是呀,作者只见了鲁迅先生一面,但是这一面却对作者的影响很大。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反馈:课文的第30、31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反馈:咬紧了牙 哼都不哼一声 总是昂着头
反馈:坚强不屈,坚定不移……)
师:好,请你把作者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读出来。……
(板书: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三、深入感知体会写法
师:过渡语:鲁迅到底有什么力量,使得阿累一直用他作榜样激励着自己呢?在作者的眼中,鲁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幻灯片)默读课文3—29自然段,找到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句子边写写自己的想法。 板书:外貌(反馈:齐读3个句子)
2、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较异同,体会写法。
(1)比较一下这3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反馈:都写了他很瘦。)
a、从哪些词看出来?
(反馈:瘦瘦的、大病新愈———)
b、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他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可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还可以是自己的想象。(多追问:他平时吃的是什么,他每天工作几个小时,他都写了些什么书,他在给青年回信时会说些什么———)
反馈:生说
师:过渡语:是呀,鲁迅的工作很忙碌,而生活很艰苦,所以他瘦的叫人担心。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幻灯片)这些话正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态度的写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读第2句,看看除了“瘦”,鲁迅先生还留给作者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
反馈:很有精神 (头发 胡子)
相机指导朗读:是的,尽管繁重的工作、艰辛的生活毁坏了鲁迅的健康,但击不垮他的精神和意志,请你朗读第二句,把虽身体瘦弱但是仍精神抖擞的鲁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个人读——齐读
(3) 再读读这3次外貌描写,说说有什么不同。
反馈:(板书:远看、近看)
a、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第三次比第二次看的更仔细?
反馈:
b、追问:第二次外貌描写和第三次是差不多的,有必要写第三次吗?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交流:(板书:特写)
c、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6 ~28自然段,想想作者还从鲁迅身上感受到什么?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交流:(继续补充)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言行)并说说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那么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呢?)
小结:通过外貌描写和言行描写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课文 感悟提升
作者对鲁迅的认识仅仅是从这一面开始的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反馈交流: 相机出示幻灯片:这几句话是对鲁迅一生最好的写照。大家一起读。
师:过渡语:阿累早在和鲁迅见面之前就非常熟悉鲁迅的事,熟悉鲁迅的书了,这一次见面只是更拉近了他和鲁迅的距离,使他更坚定地沿着鲁迅的足迹前进。再读最后2段,让我们再次把鲁迅和阿累的形象印在脑中。
五、作业设计:
1、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六、板书设计:
19 一面
外貌 —— 瘦 精神抖擞 直接描写
语言 间接描写
表情
动作
《一面》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题导学
1、出示鲁迅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师:过渡语:鲁迅先生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距今年已经有73年了,他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我们通过文字资料、电视、电影能知道一些关于鲁迅的事。谈谈你认识的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鲁迅有关的略读课文。(板书课题:一面)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略读课文,谁能来说说略读课文可以怎么学?(学生反馈)
(交流:鲁迅的资料。)
2、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反馈: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再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过渡语:我们这节课围绕前2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因为我们今天刚学习第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等把前2篇关于鲁迅的文章都学完后,再来交流这个问题。
1、请看学习提示一(幻灯片):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提示:我们都学过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回忆方法,并根据适合的方式完成提示一。
(交流反馈:)
2、是呀,作者只见了鲁迅先生一面,但是这一面却对作者的影响很大。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反馈:课文的第30、31自然段。齐读)
师: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反馈:咬紧了牙 哼都不哼一声 总是昂着头
反馈:坚强不屈,坚定不移……)
师:好,请你把作者这种坚定不移的精神读出来。……
(板书: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三、深入感知体会写法
师:过渡语:鲁迅到底有什么力量,使得阿累一直用他作榜样激励着自己呢?在作者的眼中,鲁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幻灯片)默读课文3-29自然段,找到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句子边写写自己的想法。 板书:外貌(反馈:齐读3个句子)
2、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较异同,体会写法。
(1)比较一下这3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反馈:都写了他很瘦。)
a.从哪些词看出来?
(反馈:瘦瘦的、大病新愈---)
b.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他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可以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还可以是自己的想象。(多追问:他平时吃的是什么,他每天工作几个小时,他都写了些什么书,他在给青年回信时会说些什么---)
反馈:生说
师:过渡语:是呀,鲁迅的工作很忙碌,而生活很艰苦,所以他瘦的叫人担心。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幻灯片)这些话正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态度的写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读第2句,看看除了“瘦”,鲁迅先生还留给作者什么印象反馈:很有精神 (头发 胡子)
相机指导朗读:是的,尽管繁重的工作、艰辛的生活毁坏了鲁迅的健康,但击不垮他的精神和意志,请你朗读第二句,把虽身体瘦弱但是仍精神抖擞的鲁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个人读——齐读
(3) 再读读这3次外貌描写,说说有什么不同。
反馈:(板书:远看、近看)
a.追问:从哪里看出来第三次比第二次看的更仔细?
反馈:
b.追问:第二次外貌描写和第三次是差不多的,有必要写第三次吗?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交流:(板书:特写)
c.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法。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6 ~28自然段,想想作者还从鲁迅身上感受到什么?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交流:(继续补充)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言行)并说说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那么在作者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呢?)
小结:通过外貌描写和言行描写来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课文 感悟提升
作者对鲁迅的认识仅仅是从这一面开始的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反馈交流: 相机出示幻灯片:这几句话是对鲁迅一生最好的写照。大家一起读。
师:过渡语:阿累早在和鲁迅见面之前就非常熟悉鲁迅的事,熟悉鲁迅的书了,这一次见面只是更拉近了他和鲁迅的距离,使他更坚定地沿着鲁迅的足迹前进。再读最后2段,让我们再次把鲁迅和阿累的形象印在脑中。
五、作业设计:
1、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六、板书设计:
19 一面
外貌 —— 瘦 精神抖擞 直接描写
语言 间接描写
表情
动作?从哪里看出来?
《一面》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鲁迅逝世,各色各样的人都来吊唁他,在巴金的《悼鲁迅先生》中可见鲁迅在人们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鲁迅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悲痛,也是回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就在阿累与鲁迅的这一面之交中,阿累对鲁迅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课文第三段中的一句话。)
4、可见鲁迅已经给阿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对鲁迅的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这几次描写有个共同点,都是写鲁迅的“瘦”。那我们就找出写鲁迅的“瘦”的词语或句子:“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6、同学们,鲁迅多瘦阿,瘦的让我们震惊,瘦的让我们心痛,为什么他会如此的.瘦呢?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文了的内容和课外搜集的内容进行讨论。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7、鲁迅的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他用自己的笔批判着当时的社会,他用自己的力量救护着当时受苦落难的人们,可见,他的瘦是多么的令人肃敬阿。他虽瘦但……
请找出关于鲁迅的“精神抖擞”的句子:“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他瘦的多精神啊!
8、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对鲁迅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
9、集体朗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3、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4、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虽然鲁迅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就像阿累一样,用“一面”时刻鞭策自己,我们也应该时刻叮嘱自己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四、拓展
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写一段外貌描写,不写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
【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先生──瘦──精神
《一面》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以语言为载体,抓住关键词句,抓住人物的动作,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切己体察,通过想象、朗读,逐层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感悟我对国旗、对祖国的赤子真情。
教学流程
一、巧妙导入,铺设情感基调
1.多媒体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引导学生明白五角星及五星红旗本身的象征意义。
2.过渡:五颗五角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伟大祖国的主权和尊严,我们可以从《国旗护卫队队歌》中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多媒体出示《国旗护卫队队歌》歌词,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教师深情诵读)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举动维护国旗的神圣与尊严的感人故事──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深情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大意。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为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快速读文、讲述故事大意、简要概括故事)
2.再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提出学习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②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
(2)学生按照学习要求或独立或同位展开学习活动;教师于座间巡视,了解学情,加强对个别同学的学习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检查字词认读情况:检查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凝竖摊的字音,指导学生辨清窄漆鼻摔的字形,指导学生正确读写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处境、交易、惊奇、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②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请三名学生依次分读课文1~3、4~10、11~12自然段,相机作好个别句子的朗读指导,使个别读与全班读适当结合。
③检查词语理解情况: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依托课文感知大意即可。
三、研读重点,感悟赤子之心
1.感受我在漂流活动中失事后的艰难处境。
师: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么样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1)学生读第3自然段,并画出相关语句。
(2)汇报读,并着重指导学生朗读醒来的时候走进一家面包店一句,从中感受我漂流失事后的艰难处境。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等关键语句,并通过朗读以感受我当时非常困难、急需帮助的处境。)
2.感悟我断然拒绝面包店老板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以维护国旗的神圣与尊严。
(1)感悟句子A。
师:当面包店老板惊奇地发现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后,我是怎样做的?(教师相机用多媒体出示句子A:我犹豫了一下,把五星红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①画出句子中表示心理和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②理解犹豫,想象我犹豫的原因。
③从犹豫慢慢解下来再展开等一系列词语体会到什么?
④读这面做工精致依然那么鲜艳一句,体会表达作用。(表明了五星红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依然保持着她的神圣与庄严,表达了我对国旗热爱的拳拳赤子之心。)
⑤朗读悟情。
(2)感悟句子B。
师:当面包店老板告诉我可以用五星红旗换面包时,我的反应又怎样?(教师相机用多媒体出示句子B: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①愣了一下是什么神态?凝视是什么意思?
②透过愣了一下和久久地凝视想象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象征国家尊严的国旗是断然不能用来交易的。)
③朗读悟情。
(3)感悟句子C。
师:当我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后,结果怎样?(教师相机用多媒体出示句子C: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①读句子,画出表示我处境艰难的词语。
②从吃力地趔趔趄趄摔倒在地什么也不知道了体会到什么?(我的处境极度艰难,饥饿,疲劳,已无法支持下去,非常需要帮助。)
③就在我极度饥饿、疲劳,非常需要帮助的时候,依然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大家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宁愿饿死也不愿用国旗换面包,只要有最后一点精力也要维护国旗与祖国的神圣与尊严。)
点评:以三个层面的句子为载体,学生通过对人物具体动作的多层面把握,逐层领会其内心活动。在国旗的尊严和祖国的尊严面前,我的一切困难都极其渺小,并以此反衬出我对国旗的热爱。
3.感悟我对五星红旗的拳拳赤子之心。
师:在处境非常艰难的时候,我宁愿饿死也不愿用国旗换面包,充分表明了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与敬重。课文还有哪些句子也浸透了这种情感,请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读画、朗读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和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等句子朗读感悟。)
四、拓展课文,升华爱国真情
1.从面包店老板截然转变的态度中,感悟爱国真情。
师: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里的老板,并冲我竖起了大拇指,让我安心养一养,费用由他来支付。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面包店老板为什么冲我竖起了大拇指?
(2)先前我无法求得面包店老板哪怕是一两块面包的帮助,而今又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主动为我支付医院的大笔费用?
(3)从面包店老板截然转变的态度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以我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只有爱自己祖国的人,才可能赢得人们的尊敬。)
(4)看到床头那束美丽、芬芳的鲜花,以及花丛中插着的那面五星红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读文思考、汇报)
2.从熟知的故事中,感悟爱国真情。
师:文中的我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举动,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奏响了一曲赤子爱国的铿锵之歌。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国旗的故事,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学生交流)
3.从心灵深处的对话中,升华爱国真情。
师:通过学习,我们又提高了对国旗的认识,又增进了对国旗的感情。同学们,当我们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你又将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旗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尊严?
(多媒体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同时播放画外音《国旗护卫队队歌》,学生在背景音乐中表达自己对国旗的真情实感。)
点评:从面包店老板截然转变的态度中,感受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然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故事过渡到自己所熟知的故事,再在《国旗护卫队队歌》的背景音乐中表达自己如何维护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的真实情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过渡自然,能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一面》教学设计4篇【实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面》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面》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课题:
一面(阿累)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为人。
2、学习按时间顺须记叙见面经过,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3、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积累词语。
学习重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研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一、阅读序幕
同学们知道鲁迅是位大文豪,写过许多文章,又很高的成就,可不一定知道鲁迅的为人。其实,鲁迅先生还是一位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先生有更深刻的认识。(板书课题、作者)
二、阅读主场
(一)浏览课文,按记叙要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作口头叙述:
时间——
“1932年秋天”~“一天下午~还要等半个小时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1936年10月”
地点——
“上海”、“虹口公园”、“内山书店”、“店里”、“店后面长台子旁边”、“南面”、“北面”、“里面”、“书店的门”
起因——
“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卖书缺
结果——“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文章回忆的四十年前的往事:作者去内山书店避雨,和鲁迅先生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鲁迅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这是一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人物回忆录”)
(二)阅读讨论
描写方法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
中景(1)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裳,咬着烟嘴坚强不屈
尽心尽力
忘我工作
近景(2)面孔黄白,瘦,长发直竖,胡须浓黑
(4)黄白的脸,瘦,直竖长发,牙黄羽纱长裳,“一”字似的胡须,捏着黄色烟嘴
特写(3)竹枝手指(5)脸——瘦(6)手多瘦
画出文中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语句,分析其特点,先在小组讨论,再推举一个同学在班上交流。教师归纳,完成下表:
(三)文中的外貌描写,使我们获得了关于鲁迅先生“瘦但又精神”的深刻印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刻画,还大量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选读文中的语言描写,看看我们还能获得关于鲁迅先生怎样的印象。(学生选读,在小组交流,并推荐代表发言)
(热情温暖、诚恳慈爱)
(四)研究题目《一面》设置的好处
“一面”时间虽然短暂,但鲁迅先生却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让学生找出显示给“我”巨大鼓舞和力量的段落,并抽取关键的词语加以体会。)
(五)学生举例,交流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到的作者在用遣词造句方面所显示的的感情色彩。
(提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缅怀鲁迅先生的,因而,遣词造句感情极其浓烈,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
三、阅读尾声
(一)课堂练习: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或含义
⑴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分析作用)
⑵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分析含义)
2、背诵“这是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二)课外合作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述你对鲁迅先生的新的印象,并以《梦中与鲁迅先生交谈》为题写一读篇短文。(要求短文中的鲁迅先生的特点与课文中的相吻合)
《一面》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鲁迅逝世,各色各样的人都来吊唁他,在巴金的《悼鲁迅先生》中可见鲁迅在人们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鲁迅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悲痛,也是回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就在阿累与鲁迅的这一面之交中,阿累对鲁迅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课文第三段中的一句话。)
4、可见鲁迅已经给阿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对鲁迅的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这几次描写有个共同点,都是写鲁迅的“瘦”。那我们就找出写鲁迅的“瘦”的词语或句子:“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6、同学们,鲁迅多瘦阿,瘦的让我们震惊,瘦的让我们心痛,为什么他会如此的瘦呢?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文了的内容和课外搜集的内容进行讨论。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7、鲁迅的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他用自己的笔批判着当时的社会,他用自己的力量救护着当时受苦落难的人们,可见,他的瘦是多么的令人肃敬阿。他虽瘦但──
请找出关于鲁迅的“精神抖擞”的'句子:“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他瘦的多精神啊!
8、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对鲁迅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
9、集体朗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3、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4、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虽然鲁迅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就像阿累一样,用“一面”时刻鞭策自己,我们也应该时刻叮嘱自己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四、拓展
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写一段外貌描写,不写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
【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先生──瘦──精神
《一面》教学设计13篇【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面》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认识“摊、奈、凝、竖、拇”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等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
3、初步感知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4、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初步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
[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刘翔等奥运冠军在奥运夺冠后身披国旗奔跑、热泪目视国旗升起的动人画面,以及在南极大陆,在边防哨所,我国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感人场景。
2、教师导入:同学们,此时此刻看着这感人的场景,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你最想说些什么?
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板书课题)
(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对孩子们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再现这感人场景,这一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a、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b、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写在课本上。
b、指导书写比较难的字,如:“摔”、“漆”。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语文课标》指出三、四年级的学生应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学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让学生自由交流理解。
3、教师可从“留学生怎样?面包店老板要怎样?结果怎样?”等方面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件。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真切的从旅居海外留学生身上品出沉甸甸的“国旗情”,感知到“浓浓爱国情”,对留学生油然而生出敬佩之情。)
4、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在国外读书的第一个假日,我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旅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
2、朗读二、三自然段。
3、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句:“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4、随机理解“无影无踪”、“荒无人烟”,让学生感悟留学生当时处境的困难。
5、让学生想象此时留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为下文作铺垫)
6、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
(这一环节通过品读,让学生真切的体验到留学生急需帮助,为下文作好铺垫)
7、留学生来到了面包店,面包店老板态度怎样?
8、请学生快速浏览四到十一自然段,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
9、课件出示有关句子,让学生对比朗读。
(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味面包店老板前后不同的态度)
10、学生自由质疑:面包店老板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既然面包店老板讲究平等交易,为什么拒绝用大衣交换面包,而同意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呢?
11、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那么我们下节课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下课。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兴趣离开课堂)
《一面》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边学习边运用,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感受青年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课前测:
划去错误读音
地窖(jiào yáo)摩挲(suō shā)踌躇(chú chù)熏黑(xūn xiōnɡ)
虐待(lüènüè)赫然(hè chì)书脊(jíjǐ)憎恶(èwù)
课前积累:他是对阶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一个人,他从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贫穷而不管不问,只要有人求到他时,他总会尽心地帮助。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今天课前积累一段话,出示:
他是对阶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一个人,他从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贫穷而不管不问,只要有人求到他时,他总会尽心地帮助。
1.这段话写谁?这段话你读明白了什么?
2.怎样能快速背下来?
3.通过这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的精神和品质。对于一个去世的人没能亲眼看到他,很遗憾,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去了解他。这个单元我们通过鲁迅的侄女认识了一位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一面》,在阿累笔下的鲁迅又是什么样?
二、自读自悟
1.阅读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
①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③你对鲁迅有什么新的认识?
④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自学。3号先汇报。
三、汇报交流
重点围绕鲁迅的肖像研读: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面孔的瘦、长而直竖的头发、“一”字胡须,抖擞的精神,给作者的第一印象竟是那么深刻。)
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作者惊异自己竟然得到了鲁迅的帮助,鲁迅工作的废寝忘食。)
③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作者担忧鲁迅的身体,敬佩他的顽强精神。)
④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他的手多瘦啊——(作者为鲁迅憔悴的身体感到心痛。)板书:瘦让人痛心让人敬仰精神抖擞
1.从大家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为民族大众日夜操劳、忘我革命的精神,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这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敬仰和爱戴。
2.有两处内容有些雷同,能否删去一处?板书:从远到近整体到局部
3.作者通过六处外貌描写,把鲁迅瘦而精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那么鲁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又向我们揭示了鲁迅的什么品质呢?哪个组能说说?(对年轻人的关心)
4.出示课文末尾一段:
在这四年里,我历经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引导齐读。
(1)想一想,在黑暗的旧社会,一个最平凡最底层的工人可能会遭受到怎样非人的虐待?根据反馈,引导笔练:
是的,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我好像又见到了鲁迅“一面”,拿起笔,选择一句,补充写完整。(出示以下三句练习,学生笔头练习,再朗读交流。)
①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鲁迅的严肃而慈祥的面容: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②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鲁迅亲切的话语: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③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可见,鲁迅时时刻刻影响和鼓励着作者克服困难,度过艰难万苦。你知道为什么仅仅是“一面”,却给这位青年工人带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大致围绕鲁迅不怕反动恶势力,全心为民族解放而不懈战斗;不顾及自己的病体,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
4.为什么用“一面”为题?
四、小结
“一面”,有“一面之缘”,“一面之交”之意,平淡、短暂。与鲁迅先生带给“我”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长远的影响形成强烈对比,一面胜似多面,凸显一面的不平凡。
五、读写结合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板书:抓特征表性格有视角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六、出示“只要有着这灯,天黑的时候,也便有了行人。”齐读。
同学们,这盏在黑暗里永不熄灭的灯,就是鲁迅。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能够读懂鲁迅的作品,那时,我们就可以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去倾听他对黑暗的痛斥,去感受他对民众的挚爱。
板书:19、一面
瘦让人心疼从远到近抓特征
精神抖擞整体到局部表性格
让人敬仰有视角
《一面》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8、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一面》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我”对国旗的热爱和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情表达内心情感的手法。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课题,推测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板书)。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下面我们来感受、理解一下课文的题目:
文章的题目由两个词组成:先说说“一面”(表示数量);再说说“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理解再读一读课题。
我听出来了,同学们跟刚才读得不一样了,都在强调“五星红旗”一词。
下面我想请大家来猜测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可能是写什么的?
(1、介绍国旗是什么样的。2、写一件与国旗有关的事。)
二、制订目标,感知课文。
要想知道课文写的是“旗”还是“事”,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齐读)
(课文写的是“事”)
知道了是写“事”还不行,我们还得继续制订下一步学习的目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默读)
(一个留学生爱国旗的事)
课文理解到这里你们认为可以了吗?那么,请你们根据课文所写的内容继续制订学习目标。
(1、他是怎样爱国旗的?或从哪里看出他爱国旗?2、他为什么这么爱国旗?3、结果怎么样?)
三、深入文本,达成目标。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留学生爱国旗的词语或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渗透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活动的写作手法)
2、同桌讨论:他为什么如此爱国旗?
3、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面包店的老板救了他,并愿意为他出医药费)
教师相机引导:
1、面包店老板先前可不是这样的态度,请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是什么使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3、从哪里看出面包店老板敬佩中国留学生?
教师适时提升:
看来,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遭遇到何种变故,都不能放弃民族自尊,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
四、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五、适当拓展,强化感受
听了大家深情地朗读,我们再一次被这位留学生的行为所感动。此时此刻,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推荐给大家一首歌,因为这首歌能够代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播放歌曲《红旗飘飘》
六、课外作业:
每周一我们学校都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歌奏响,国旗徐徐升起的时候,你们的动作表情是什么样的?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今天的课外作业就是以《当国旗升起的时候》为题,写一段话。重点写你们的动作和心里的想法。
《一面》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鲁迅逝世,各色各样的人都来吊唁他,在巴金的《悼鲁迅先生》中可见鲁迅在人们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鲁迅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悲痛,也是回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就在阿累与鲁迅的这一面之交中,阿累对鲁迅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课文第三段中的一句话。)
4、可见鲁迅已经给阿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对鲁迅的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这几次描写有个共同点,都是写鲁迅的“瘦”。那我们就找出写鲁迅的“瘦”的词语或句子:“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6、同学们,鲁迅多瘦阿,瘦的让我们震惊,瘦的让我们心痛,为什么他会如此的瘦呢?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文了的内容和课外搜集的内容进行讨论。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7、鲁迅的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他用自己的笔批判着当时的社会,他用自己的力量救护着当时受苦落难的人们,可见,他的瘦是多么的令人肃敬阿。他虽瘦但──
请找出关于鲁迅的“精神抖擞”的句子:“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他瘦的多精神啊!
8、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对鲁迅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
9、集体朗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3、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4、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虽然鲁迅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就像阿累一样,用“一面”时刻鞭策自己,我们也应该时刻叮嘱自己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四、拓展
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写一段外貌描写,不写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
【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先生──瘦──精神
《一面》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二、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2.检查生字词
地窖(jiào)赫(hè)嵌(qiàn)着窘(jiǎng)相
颓(tuí)唐熏(xūn)黑憎(zēng)恶(wù)
虐(nǖè)待揩(kāi)油抚(fǔ)摩抖擞(sǒu)
嗤(chī)啦脑勺(sháo)踱(duó)恣(zì)情
【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新知研习】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
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二)进一步梳理课文脉络
1.在文中标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归纳总结】
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巩固拓展】
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预习指导】
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四、板书设计
一面
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
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五、教学反思
《一面》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课题:
一面(阿累)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为人。
2、学习按时间顺须记叙见面经过,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3、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积累词语。
学习重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研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一、阅读序幕
同学们知道鲁迅是位大文豪,写过许多文章,又很高的成就,可不一定知道鲁迅的为人。其实,鲁迅先生还是一位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先生有更深刻的认识。(板书课题、作者)
二、阅读主场
(一)浏览课文,按记叙要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作口头叙述:
时间——
“1932年秋天”~“一天下午~还要等半个小时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1936年10月”
地点——
“上海”、“虹口公园”、“内山书店”、“店里”、“店后面长台子旁边”、“南面”、“北面”、“里面”、“书店的门”
起因——
“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卖书缺
结果——“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文章回忆的四十年前的往事:作者去内山书店避雨,和鲁迅先生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鲁迅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这是一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人物回忆录”)
(二)阅读讨论
描写方法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
中景(1)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裳,咬着烟嘴坚强不屈
尽心尽力
忘我工作
近景(2)面孔黄白,瘦,长发直竖,胡须浓黑
(4)黄白的脸,瘦,直竖长发,牙黄羽纱长裳,“一”字似的胡须,捏着黄色烟嘴
特写(3)竹枝手指(5)脸——瘦(6)手多瘦
画出文中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语句,分析其特点,先在小组讨论,再推举一个同学在班上交流。教师归纳,完成下表:
(三)文中的外貌描写,使我们获得了关于鲁迅先生“瘦但又精神”的深刻印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刻画,还大量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选读文中的语言描写,看看我们还能获得关于鲁迅先生怎样的印象。(学生选读,在小组交流,并推荐代表发言)
(热情温暖、诚恳慈爱)
(四)研究题目《一面》设置的好处
“一面”时间虽然短暂,但鲁迅先生却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让学生找出显示给“我”巨大鼓舞和力量的段落,并抽取关键的词语加以体会。)
(五)学生举例,交流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到的作者在用遣词造句方面所显示的的感情色彩。
(提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缅怀鲁迅先生的,因而,遣词造句感情极其浓烈,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
三、阅读尾声
(一)课堂练习: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或含义
⑴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分析作用)
⑵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分析含义)
2、背诵“这是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二)课外合作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述你对鲁迅先生的新的印象,并以《梦中与鲁迅先生交谈》为题写一读篇短文。(要求短文中的鲁迅先生的特点与课文中的相吻合)
《一面》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面》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