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传》的读后感

知远网

2025-10-09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米开朗琪罗传》的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米开朗琪罗传》的读后感 篇1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是神圣而悲剧的,我们应当看到的是他所受到的痛苦,而非他的英雄成分。虽然我们将嗅到的气息是苦涩的,可也是纯洁的。米开朗琪罗相信痛苦是与幸福并存的,我们只有正视痛苦,心中才能永远充满战斗的气息。

书的开头讲了在翡冷翠国家美术馆中米开朗琪罗的《胜利者》雕像,这是一个美丽的青年,距曲在一个胡髭满面的囚人背上。青年是胜利者,但他亦被胜利征服了。在他拳头将要击下去的一刹那,他停住了。胜利使他厌恶,他不再要胜利。在他目光转向别处的那一刻,他思考的是痛苦。——他即是米开朗琪罗自己,他全生涯的象征。

不可否认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天才级的雕刻家,他为后人遗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珍宝。然而创作这些的过程并不容易,而且充满了磨难。在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时,米开朗琪罗几乎是被它毁了。因为他成年累月地仰着头画天顶,以至于以后读一封信必须把它放在头顶才看得清楚。不仅如此长时间的坚持,他每一天也都是废寝忘食的工作,吃得很少,睡得很少,受尽了痛苦。“……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在背后缩短了,仿佛是一张叙利亚的弓。”他自己这么取笑道。而像他那样的人,比任何人都更爱慕肉体的美的人,丑是一种侮辱。他的牺牲精神,他面对苦难的精神,他宁忍受屈辱而创作的精神,让我十分震撼。他所受的悲苦尤其深刻,而他似乎从未获得回报。或许我们应当坚信,受尽磨难的生命才是美丽的,面对胜利而思考着痛苦的人,才是有价值的。

为何说他的一生又是悲剧的,因为他不仅为事业所迫,还为家庭、为衣食、为友情、为疾病所迫。但当他面对这一切时,他却说:“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欢喜。”“我的欢乐是悲哀。”“千万的欢乐不值一单独的苦恼。”他是有多尊敬痛苦,多喜欢痛苦啊!我们视他为可怜虫,为他一生的悲剧所同情。而其实,他活得快活,他感到磨难就是幸福,体味痛苦的人,方懂得人生的价值与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这一场悲剧的生涯,米开朗琪罗却将它活得十分精彩。我们也应当正视痛苦,方才能使我们的生命真正绽放光彩。

《米开朗琪罗传》的读后感 篇2

“他不幸的关键,他一生的悲剧之所在,是缺乏意志力和坚定的性格。一直到死,他都在自我挣扎,却无力抗争。他活了九十岁,一辈子没休息过一天,没享受过一天真正的生活。”他,就是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是为痛苦而生,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承受极端的痛苦,我们是为换了而生,我们完全能以天天开心的状态度过一生啊!只要我们承受住了那一点点的磨难,生活中不就处处春暖花开了吗?我们的生命多么美好!

他在极度痛苦煎熬中却还能把他的全部奉献给工作,他一生经历过无数的挫折,然而总是没有什么能将他打到。我们的挫折,在他眼里不过是一颗沙子,小小的沙子比起沉重的巨石,还算得了什么?根本不值一提。我相信,只要我们经受住了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就一定能收获成功的果实,而不会像米开朗琪罗那样直到死后才“从可怕的风暴中回到甜美的宁静之中。”勇敢承接挫折。人不怕跌倒,就怕站不起来。

但要想勇敢地承接挫折,还要有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一定能越过挫折的考验!米开朗琪罗绝望过,但他总能在绝望中找到信仰。我们怎能不行?

米开朗琪罗是为痛苦而生,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承受极端的痛苦,我们是为换了而生,我们完全能以天天开心的状态度过一生啊!只要我们承受住了那一点点的磨难,生活中不就处处春暖花开了吗?我们的生命多么美好!

《米开朗琪罗传》的读后感 篇3

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

对于米开朗基罗的成功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他经历了苦难。苦难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认识自身、发展自身的过程。苦难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激励我们为了消灭苦难来找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让我们学会了坚持与坚强。比如我们有一次考试不理想,这就可以比作是一次苦难,这种苦难让我们查漏补缺,让我们努力些的去学习,最终消灭了苦难,也就是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同时,对于苦难我们有时不能改变,但是可以转变对它的态度,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苦难,接受苦难,消灭苦难!(但是米开朗基罗在磨难中并不是乐观的对待,而是一种悲观的态度,估计他有他独自消灭苦难的方法不过我们一定要积极的面对人生!)米开朗基罗也正是经过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最终一步步的走向成功。

其次米开朗基罗的成功是因为他十分的踏实,虽说他只知道夜以继日的工作但是他却拥有着踏踏实实的心理,做什么事都脚踏实地,从不去想有什么捷径,其实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功只会去祈求捷径是毫无用处的,所谓的捷径也就是自己一分的耕耘,结果也就是属于自己的一分收获,而且唯一的捷径也就是自己不断的努力,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

《米开朗琪罗传》的读后感 篇4

我不曾亲眼看见过米开朗琪罗的作品,这很遗憾。但我见过拍摄的照片,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细细品味斟酌照片中的细节,是那么无暇。那么纯洁,让观赏者不由地称赞作者。这种感觉是我对米开朗琪罗产生了好感,并对其留下了艺术思想唯美的印象。

读过了罗蔓。罗兰写的《米开朗琪罗传》之后,我对米开朗琪罗又有了别样的认识。

他,是一个极其矛盾的悲剧人物。他虽然思想唯美,艺术创造无与伦比,对于艺术有主见,有独到的想法而且对于美好的爱情也是虔诚的,但他却在生活上十分软弱无能,是个生活的弱者。当危难来临的时候,他通常是以逃避,烦躁,甚至绝望来解决,从来没有一丝乐观的精神支撑。

我赞叹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的造诣,但我却不得不说他在生活中,尤其是面对危难时的表现太懦弱,太胆怯了。

总之,“人无完人”。我要学习米开朗琪罗在艺术追求上的尽善尽美,同时也要懂得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考验!

《米开朗琪罗传》的读后感 篇5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伟大的绘画家和雕塑家。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一些古代的书籍,被古代的大师深邃的思想吸引,梦想着将来成为一个类似于古希腊雕塑家的人。

米开朗琪罗在一所雕塑学校学会了雕塑,之后家庭的全部负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随后他一次又一次不断地遇到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打击、诬告,而米开朗琪罗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在重重打击和百般刁难的环境下,他没有消沉,没有后退。专心一意地搞艺术创作。病弱的身体折磨着他,他只沉浸在艺术创作的激动中。他除了夜以继日地工作外,什么都不想。父亲劝告他不要太劳累,他却根本不顾及自己的生活,只以极少的面包和酒来度日。但是他却感觉这样才是快乐。跟贝多芬一样,贝多芬说:“欢乐由痛苦获得。”米开朗琪罗说:“越使我痛苦的就越让我喜欢。”

故事里还说:“米开朗琪罗终其一生总是从一个磨难转到另一个磨难,从一个主人手下转到另一个主人手下,就这样不停地消磨着他那天才的生命。”米开朗琪罗依然能够坚持下来,绝不后退。他没有向命运屈服,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仍在抗争。他胜利了。他给世界留下了许多珍贵、不朽的绘画和雕塑作品。

读过《米开朗琪罗传》后,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都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有不怕困难和挫折的精神,才能最后取得成功。我也明白了,艰苦、困难和挫折是对每个人最好的锻炼,只要努力坚持,总会成功。

《米开朗琪罗传》的读后感 篇6

罗曼·罗兰先生所著的巨人三传之一《米开朗基罗传》,是傅雷先生所译。书中除了传记原文以外,还附有米氏相关作品彩色插图一百五十余幅。读罢此书,心中感慨万千。

米开朗琪罗,一个杰出的雕塑家,而教皇于勒二世却让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延教堂画顶部壁画。可是,米开朗琪罗对壁画技术一窍不通,但教皇却不依不饶,坚持一定要他来做这件事情。他的敌人们甚至还近不及待的为他搭建了一个工作用的架台,还为他召来了几个壁画家来帮助他。米开朗琪罗为此苦恼不已,他一看到那个架台和那帮所谓的助手们,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把架台拆了重建一个,把壁画家们都赶了回去,只留了几个工人在身边。

“如果面对这样的困难就畏缩不前的话,米开朗琪罗绝对称不上什么天才或者不朽的艺术家,面对困难,面对对手们的挑战和侮辱,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把原来的计划扩大了,他不仅要画教堂顶部的壁画,还要画四周的壁画。”

米开朗琪罗他为何给自己找来这么大的困难,他完全可以推脱掉的,但为什么他没有推掉?因为他那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们中学生所需要、所应具备的吗?有些同学,一听说有困难,便吓的退了又退,更别说硬加给他别的困难了。有点困难与挫折,便被压地再也不起。

让我们从现在起,养成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畏惧,乐观接受的习惯。相信吧,阳光总在风雨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