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尊重的心得(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尊重的心得 篇1
时间定格在七点,晨曦初洒,我们已经站在公交站台等待着拐角那一辆886缓缓驶来,带领着我们开启一天忙碌而又充实的西城法院实习生活。
在学校三年的法学学习,让我们在法学浩瀚大海中不断拾取一点点的知识,积累起一点点作为法律人应有的浩然正气。或许正是初学者的共同缺点,急于展示自己,我们等待着一个机会涌出海面,将自己汲取的营养与他人共享。而这样的一个难得的实习机会,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让自己小小的热量得以挥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一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为过。在学校这样一个学术的象牙塔里,我们沉浸在法学的氛围中,把那些抽象难懂的知识都当成了理所必然。然而,当我们真正走上了社会,与不同背景的人接触时,才发现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是如此的困难。这个困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的当事人的不理解,前来咨询的人大多是不懂法律,或者在遇到问题后查过一部分法律,却因为理解的偏差或者断章取义而造成了误解。二是我们自己的“不理解”,即在将书上知识与用到现实中的“不理解”,这大多是由于我们知识上的漏洞或者在学习中的误解,导致在运用中不得其意,错误使用。
此外,在学校的片段学习或者部门学习也在实习中得到串联,整个案件从最初的起诉到最后的判决执行都走过一遍,不仅了解了整个运行过程,也掌握了书上没有讲到的`小细节,而这些细节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这对于将来我们步入法律职业的舞台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从三年前进入法大开始,我们就以法律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校,师生的教学交流树立我们的信念,培养我们的素养。在校外,直面案件、当事人让我们自我审视,完善细节。感谢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诊所给了我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在接下去的实践过程中我定将认认真真将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尊重的心得 篇2
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是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尊重往往会变味。xx幼儿园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不仅仅是教学课程,直接反映出对孩子兴趣的追随,他们在生活中的等待与陪伴,也让我们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孩子是自己带水、带碗的,每个孩子喝水的时间和量都由自己掌握;每次用完餐后都是自己洗碗,整理好书包。孩子进出室内都需要换鞋,但是他们都是自己穿脱,即使是托班的孩子,老师也是在一边静静地看着他,等着他,直到他跟上大家的节奏。
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观点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时刻。在城区幼儿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主早餐环节,值日生准备一组的早餐物品,包括一个大盘子,里面有点心盒、点心碟、点心夹、抹布和大桶的豆浆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拿取点心碟,用夹子夹好饼干,倒上豆浆,喝完后自己洗杯子。值日生再负责把所有的物品收拾干净,包括用抹布把桌子擦干净。整个点心环节,保育员不用出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学会自助、自主,而我们常常把生活环节该让孩子自己做的`给忽略了、简单化了,而常常再用专门的教学时间教授“如何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带任务回家帮忙择菜、帮忙扫地等,自己的吃饭、穿衣倒要成人帮,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尊重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允许他们慢慢长大。我们往往等不及孩子的思考和发现,等不及让孩子消化和体会,为了追求效果,我们常常迫不及待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所以我很感动台湾的方案教学,教师要做的就是“支持”、“陪伴”,和孩子一起长大。在方案教学中,我们看到了教师的追随,只要孩子喜欢,他们想到的,就让他们放手做,教师、后勤给予物质上的准备,帮助孩子完成他们的想法。李希贵校长曾经被学生邀请参加旅游活动,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如果是一般的校长,就会细细询问:是否安全,准备工作做得怎样,资金从哪里来等等,需要考虑和了解的事情非常多,但是李希贵校长说:要相信学生。所以他不问,只是支持和参与。
我们总觉得一天的时间匆匆,所以每一个环节都走得很匆忙,教室里、楼梯口都能看到师生匆忙的身影,听到“快、加油”的催促声,时时在追赶时间,不能容忍孩子们动作慢、被别人落下。所以为了整齐划一,我们帮助“个别”孩子穿衣服、帮助他们剥虾壳、拖着他们跟上大家的步骤;为了走完每一个环节,我们无视孩子的兴趣与节奏,匆匆结束这一个活动,急急开展下一个活动,严格按照作息时间操作;为了完成所有的教学计划,我们浅尝则止,不再深究;在重过程轻结果的观念之下,我们不再追求教学结果但也缺乏教学过程……对比之下,我们看到了很大的差距。
尊重的心得 篇3
自xx年8月起,我成为了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没有桃李天下的信仰,也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只想做好一个小小老师应该做的每一件事情。
这一次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我对着里面的条文一一检视起自己。说起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真的不长,只有简单的六条。每一条清晰而又简单,但我似乎又觉得有些不对劲。
我当然是一个爱国守法的人,对待我的工作我也是很热爱的,总是不遗余力地去把自己该做的事情都一一办妥,哪怕有些时候很是烦难,也不会退缩。我爱我的孩子,哪怕他们调皮,哪怕有的时候会恨铁不成钢,但我总是以最好的连哄带骗的让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
不对劲的地方就是这里。往好的方向发展。规范中说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可是,往往在让孩子们的发展方向上,我总是遵从着自己的意愿,我认为这样是对的,是对孩子们好的,我就会坚持,要求孩子哪怕不愿意也要按照我的方向来做。
孩子往往是会听从的,很多时候得到的结果也是好的。可是似乎并没有尊重孩子的人格。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剥夺了他们错的权利,让他们失去了跌倒之后站起来的力量。在某一种程度上,我似乎在让孩子们变得更加无力。
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尊重,要相信你的孩子,给他们选择的权利,给他们说no的机会,在他们的身边看着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在一切变糟之后,让他明白这件事到底应该如何去做。让孩子自己去做、去感受,才是真正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四条中也说到: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一旦教师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就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情况,做不到因材施教,也没有尊重教育的规律。
忽然发现自己在这些看起来简单的规则面前,竟然犯了错。不过发现错误就是改正的开始,就是把一切做的更好的开始。相信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将会有所改变。在未来,跟孩子们的相处中,会更加和谐、更能够给孩子们带去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我需要的。
尊重的心得 篇4
解剖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科,是法医必备的课程,但就是因为需要。如果没有必要,谁愿意把一个死人开膛破肚?我也解剖过。但因为这次尸检,我后来感到了深深的愧疚。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在野外玩得很开心。突然,我们看见田野里有一只蜜蜂。不知道为什么,它尾巴上的'针不知道去哪里,也不知道怎么飞走。它只是在地上爬行。
我和朋友抓到了,逗了一会。朋友突然说:“我解剖过很多蚊子,还没解剖过蜜蜂!要不要解剖一下?”我拍着手,兴高采烈地说:“好!”
我们立刻跑回家,拿了一点水,用来让他保持清醒,不至于晕倒。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活切,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之一。我们把它压在桌子上,拿来一根棍子,压在它的一条腿上,然后用力拉,腿就被活生生地扯下来了。然后我们把它放进水里,再拿出来,用同样的方法把它的六条腿都扯下来。这时,它几乎要晕倒了,尾巴蜷曲着,整个尾巴由黄变红。它努力的翻着,逃避着,但是每一次要成功,又被我们翻了一遍。我们看着它挣扎,忍不住笑了。然后我们就把它的翅膀摘下来了,现在它完全失去了逃跑的能力。似乎知道它已经无法逃脱,也已经放弃了挣扎,但是它的身体却因为剧烈的疼痛而忍不住颤抖。它成千上万只眼睛中的每一只都流露出绝望,但它只能让我们发笑。
玩够了,我们用绳子把它绑起来,随着夕阳一起扔下去,似乎意味着它生命的终结。
后来,我不禁为此感到羞愧。难道他们没有任何意义吗?我觉得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
尊重的心得 篇5
街景上的霓虹灯忽明闪烁,满大街上挂着新年喜庆的灯笼,本该团聚在家里共享天伦之乐的她却异然凛冽到寒冷的风口当中做着艰辛的工作。还是隐藏不住她瑟瑟发抖的身影,她在孤独的夜里守着摊点,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从他身边擦肩而过。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她的子女是啃老族,这么老的老人居然会在这么时候艰辛以后工作。尽管这个世间还会有很多阴暗的地方。
冷漠的人,但也总不会有这种乌云完全遮挡住友善,关爱的光。有一个行人顿生怜悯之心,不假思所地向老人的摊点扔下100块钱就走了,老人看着这钱面露尴尬,老人心神忐忑而欠缺着不安。马克吐温说过:“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每个人都应有被尊重的权利,即使是我们在别人遭遇的好心相劝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一个老者。
忽然,老人的面前一个好人用百元交换了最灯笼。其中一个灯笼送给老人,并在老人的'耳边轻声细语的说了句:“新年快乐!”或许,正是因为尊重会使善意让他人更接受的坦荡,尊重,能化为一缕清风,携带者某种温暖的善意,终会将友善的你浸沭在万年不变的皎皎月光中能感到那温存的善意,炽热暖心的感动。
最终,老人露出了久违的笑。那眼里一点闪动的温存的泪花。这些微不足道的感动人的行为都会在我们心间,善意,是世间最美丽的情感,于你和我,何尝不是行善中学会把世界温柔以待,用另一种方式温存这美好,你也会喜欢你自己这份温文尔雅。
学会尊重用善,用合适的方法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不仅仅使他人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份善意的帮助,还是在给我们上了一节宝贵的课
尊重的心得 篇6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耳边时常响起这句话。尊重,公交车上让出的一个座位;尊重,递给清洁工的一杯热茶;尊重,对残疾人一个鼓励的眼神……尊重,原来有这么多的含义。而在那个早上,我对“尊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初冬早晨,晴空万里。因为父母不在家的我,骑着自行车去饭馆吃早餐。小屋坐满了人,服务人员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穿梭着,厨师脸上也流下了豆大的`汗珠。客人们也因早餐的“迟到”而焦急地等待着。是啊!多想喝一杯热呼呼的汤,驱走冬日的严寒。
一位满脸胡须的叔叔坐在了我的旁边。他的胡须像一个个针尖一般,又细又短;眉毛如同被浓墨染了一般;眼睛的眼白里带有红色的血丝;脸上的皱纹很不均匀的分布着,看上去十分吓人。他穿着皮衣,嘴里还叼着一根烟。我害怕地缩了一下身体,紧靠在墙壁上……早餐端上来了,我快速地吃着,小心翼翼地拿着筷子,像一只受惊的兔子,避之不及。
这时,一位看似七八十岁高龄的老婆婆推门而入。他端着碗在人群中寻找空位,可是餐馆里已经没有空位了,我心想,赶紧吃吧,吃完好给老婆婆让座。就在这时,我身边的这位叔叔站了起来,他亲切地对老婆婆说:“您坐这里吧,我站着就行!”老婆婆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连忙道谢:“您真是一位好人!”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对那位叔叔肃然起敬,我是想等着吃完饭再让座,而叔叔却是直接给老婆婆让座了。在这家小小的餐馆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爱……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那句话:“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是的,尊重是相互的,你自己都无法尊重别人,又如何要求别人来尊重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