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知远网

2025-10-05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精神,培养同学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的能力。更要使一局部同学转变思想(认为学习音乐无用,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切切实实提高同学的音乐素质。

二、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同学已是高年级同学,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局部同学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同学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同学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同学上课时乱叫,音不准,做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局部

1、紧扣教材、课程规范,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没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同学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同学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和时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使同学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局部: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音高;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示;唱时坚持音高,声音要丰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局部:综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反思工作,为能使同学上好课做好充沛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同学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同学能够充沛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溢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和扮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同学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教学进度布置:

课次

周课题课时

第一课《朝夕》3

第二课《农家乐》4

第三课《足迹》4

第四课《可爱的家》3

第五课《故乡》4

第六课

第七课《雨花》4

第八课《冬雪》4

第九课《对花》3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2

学唱《在卡吉德洛森林》

这首短小精干的波兰民歌,具有三拍子音乐的舞蹈风格。初听时,引领学生作第一拍跺脚、第二、第三拍拍手的动作感受三拍子音乐的风格。前两个乐句要求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后两个乐句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二声部第二乐句接第三乐句处,注意唱准五度音程。结合教材中的练声曲,学习连音和跳音的唱法。

《游击队歌》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的代表作。它诞生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岁月。全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特点,曲调轻快流利,节奏活跃,富于变化,充满旺盛的活力,生动地刻画了游击健儿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形象和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茨岗》是一部混声合唱,主要让学生接触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舒曼的作品,体验茨岗人丰富的感情和富有异国情调的诗意。

“唱-奏”互动教学法在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小学合唱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好各声部的音准,提高合唱的兴趣。

“唱-奏”互动教学法,是利用竖笛的吹奏与合唱训练相结合,使二者相互支持、配合的一种合唱教学法,以帮助学生唱出准确、和谐的和声。

“唱-奏”互动教学法的作用:

1、互动性。学生通过唱唱、奏奏、动动、听听的循环互动的合唱教学过程,达到口、手眼、耳、脑的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合唱训练的兴趣

2、互补性。竖笛的吹奏能为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提供旋律的支持和依靠,有效地解决音准问题。对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也有很大地帮助。经常做吹奏练习,也可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增强歌唱的表现力。 “唱-奏”的教学过程分为“以唱带奏”、“以奏助唱”“以奏优唱”三个阶段。“以唱带奏”就是通过学生准确地视唱,带动旋律的吹奏,达到合奏的目的。“以奏助唱”就是通过唱奏结合,帮助学生把握音准的稳定性。“以奏优唱”就是运用竖笛的伴奏,丰富合唱的效果,提高合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三个阶段具体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把学生分成高低两声部,完整地欣赏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和声效果,并能听出各自声部的基本旋律,跟着音乐哼唱。第二步,两个声部学生分别轻声视唱各自的旋律,教师可在钢琴上弹奏几个关键音,给学生适当的支持。第三步,两声部学生用竖笛吹出各自的旋律,可适当放慢速度,但要注意节奏的准确。第四步,竖笛合奏。要求在合奏的同时,仔细感受和声效果。第五步,每个声部再一分为二,一半学生吹奏,一半学生演唱。这样,在竖笛旋律的支持下,避免了声部的“串门”现象。然后,逐步减少吹奏人数,增加合唱人数。第六步,高声部学生演唱第一声部,低声部学生吹奏第二声部。然后进行互换,以达到锻炼学生的声部抗干扰能力,保持音准的准确性。第八步,在巩固新歌时,教师可编配简单的钢琴伴奏(以节奏型和弦为主),再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使合唱效果更加丰富,并活跃课堂气氛。

童声训练的八字决“松、杨、竖、拢、上、下、变、开” 松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歌唱时,如果下巴不能放松而突出,舌头不能放松而上凸、后缩,都将使喉结上升,堵向喉峡,从而阻碍声音在咽腔和鼻腔的共鸣。唱高音时常见的错误方法是伸长脖子,突出下巴,同时舌往上凸、后缩,于是歌声被堵在里面,紧张、僵硬。为了帮助下巴放松,防止下巴突出,唱高音时(或旋律大跳时)应该微微低头,同时让舌头微凹,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使喉结往下,歌声则易畅通。 扬歌唱时身体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注意力集中,能够迅速进入形象或角色。在演唱姿势与精神状态上有马上就要“起飞”似的感觉,嗅觉区打开,保持闻花香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提颊以获得歌声的高位置,下肋保持扩充状态,小腹微收,使歌声获得自然深沉的、较有充足的气息支持。 竖要形象地说明歌声“竖”可以打很多比方,如像门洞似的弧形微弓的口盖;口腔中好像含了一口水,所谓“微微含着似的歌唱”;后牙根好似含咬了两颗小豆,一左一右;打呵欠似的提软口盖,歌唱的口型应带有“竖立感”,这些都是歌声要“竖”的形象说明,也是“竖”唱法的要领。让孩子们在练唱时用双手抚颊,可帮助他们领会竖唱的口型,也可以帮助感觉牙关是否已经打开。 拢声音要有集中点,在强声时较易做到,但在弱声时就比较困难,不可失去集中点,避免成为虚、散的声音。声音不可唱“散”(声音位置太前,口型太大),不可唱“咧”(口型太横)。“散”声与“咧”声在集体音响中是不易靠拢的,如果声音的位置又不高,那么这种合唱音响必然是不和谐的,也是缺乏穿透力的。

声音的点应“打”在软、硬盖稍前处。随着歌曲艺术形象,感情、性格的变化,声音的集中点可以稍移前或稍挪后。比如,雄壮严肃、立体感较强的歌曲,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后;欢乐活泼、主旋律清晰的歌声,声音的点可以略为靠前。还有嘴唇极轻微地向前撮,让部分声音在口腔中“含着似的”唱法,也能帮助集体的声音更为靠拢和和谐。但这也如前所叙,必须用听觉仔细辨别,谨慎地掌握方寸,无论过度或不足都是不好的。个人声音的波动太大,在合唱中将影响集体声音的靠拢,削弱童声质朴、自然的特点,所以,应该节制声音突出的波动。 上在歌唱时,声音在共鸣位置要相对提高,这是“上”字的'主要含义,亦即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其次,“上”字还含有如何唱好高音的问题。关于“上”有下列几点要求:

(1)在曲调进行中遇到向上的大跳,要注意声音的提位,这就是增强气息,同时仿佛唱得更为遥远了。

(2)让口腔容积略微增大,同时头微低,使之有居高临下之感。

(3)让声音更为关闭,比如在“啊”音中增添“噢”的成分,就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4)唱特别高的音,应加强气息的同时,适当增加假声成分。 下歌声要“竖”,而气息要“横”。“下”则气息要深,要体会用“气柱”歌唱,气柱的动力来自肚脐下的小腹。在呼气时,小腹微收,横膈膜往上,保持吸气的状态,下肋保持扩张(即尽可能减慢收缩),以这样的综合协助动作来控制与支持歌声。总而言之,歌声的动力——气息,应该从下往上,是通过腹部的下方来控制的。 变童声训练应该有计划地逐步结合演唱技巧的各种变化来进行,这些变化有下列各项:各种母音的口型变换;声音的开放与关闭“声音的靠前与靠后;声音的硬起与软起;连音、断音”,快慢等速度变化;强弱等力度变化;音阶级进与琶音大跳;与艺术形象相吻合的各种声音性质的变化;对指挥的各种手势变化的灵敏、准确的反应等。 开不要虚着唱,要敢于运用嗓子唱(当然不是指“喊”)。要做到敢唱首先要有较深的、不上浮的、自然的、充分的气息支持,其次要有“咬苹果”的感觉,放下下颚,打开头腔各共鸣体,关键在于牙关是否能够打开,不挤不塞才能唱通、唱开。“唱开”是指歌声有气息的支持感或“气柱感”;声音自口盖放射出来;下巴(或下颚)与喉部肌肉放松;气息合理加强;各共鸣腔体能够打开;感情充沛,声音位置较高;音量大小能够控制。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担任了五年一、二、三、四、六班的音乐教学工作,五年级学生已是高年级学生,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部分学生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作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内容:

发声训练部分:

1、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

认识升记号,降记号。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部分:

复习所学过的音阶及音程练习。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3、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四、教材分析:

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要求复习的内容了,但是这个阶段又要学习不少的内容,所以,学习任务是繁重的。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掌握。本学期要学习歌曲7首,每首都有一定的意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的学生开始变声,要注意对嗓子的保护。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次周次课时课题第1课1、23朝夕第2课3、44农家乐第3课6、74足迹第4课8、93可爱的家第5课10、114故乡第6课11、123欢乐的少年第7课13、144雨花第8课15、164冬雪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4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7、在歌曲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有感情的指导孩子用普通话朗读歌词,表达歌曲情感。

四、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六课时

第二单元 绿色的畅想 五课时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四课时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四课时

第五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四课时

第六单元 爱满人间 五课时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和任务:

语音训练部分:

1、在气息的控制下,力求达到音位的统一。

2、在扩大音域的时候,小心的扩大低音区的音域。

3、在两部分的合唱中,我们努力实现发音和清晰度的连贯和流畅,音色的饱满和圆润,声音的和谐和统一。

二、视唱练耳、知识和耳朵训练:

1、阅读光谱知识:

知道上升标记和下降标记;了解波音标记,学习音符和滑音,学习他们的唱(弹)法。

2、视唱练耳:

复习所学的音阶练习。独立或半独立视唱练耳。视唱两首歌曲片段及其存在

带有时变音调标记的单声部歌曲。

3、耳朵训练:

听一听,记住第二遍或第三遍的4 ~ 8小节单曲旋律。

听2 ~ 4小节的节奏;听一听,记住和声的音程。

听听和谐与不和谐的区别。

听,标注歌曲(音乐)的力度和速度。

第三,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的表现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我能感受到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达情感、氛围、感受的效果。可以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四、教学分析:

五年级的课本上已经有一些内容需要复习,但是这个阶段要学的内容很多,所以学习任务很艰巨。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和掌握。这学期要学的每一个资本都有一定的意义。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另外,有些同学开始变声了,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音。

V、学生情况分析:

因为学生现在处于转型期,年纪大了,不是孩子,是大孩子。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避免学生的厌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热爱和想学习。音乐知识的讲解要尽量避免枯燥,要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

不及物动词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准备和恢复,为学生上好一堂课做好充分准备。备课时注意与新课程标准的结合,注意备课学生。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注意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发展。

3、设计每节课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的设计是多样的,充满知识、兴趣、探索、挑战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到极限。并使他们在有限的程度上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

5、积极与其他学科交流,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实施,开阔学生视野。老师从中总结经验。

七、教学进展

第一周听《晨景》《渔舟唱晚》

第二周我表演《晨风》《夜风》

第三周听《收获的鼓声》《快乐的农民》

第四周,我表演了《集市归来》和《苹果收获》

第五周听《红梅赞》《红星歌》

第六周,我表演了《雨花石》和《我是怎么长大的》

第七周,听《黑暗的天空》和《可爱的家》

第八周,我表演了《奶奶的澎湖湾》和《牧场上的家》

第九周听《乡愁》《乡间小路》

在第十周,我将表演《故乡的路》和《现在故乡的山是相连的》

第十一周,听“快乐日”和“罗马松树”

第十二周,表演《丁》和《少年雄鹰之歌》

在第十三周,听听《雨滴》、《踏雨》和《风暴》

第十四周,我将表演《踩在雨中》和《在雨中》

听第15周的“滑雪”

听第十六周的“雪中寻梅”

第十七周,听“打虎上山”

第十八周表演《堆雪人》《雪花带来冬梦》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音乐基础,是一个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大部分学生表现欲强烈, 集体合作意识增强,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但识谱能力不强,歌曲的感情表达不是太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部分学生对乐曲的曲式结构了解还不够,对已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对常见的音乐术语符号较易混搅,如“渐慢渐强”、 “升降号”等。

二、总体目标

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

三、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措施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四、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周次教学内容

1歌曲《甜甜的秘密》《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欣赏《妈妈的红头巾》《爱的罗曼斯》11歌曲《步步高,新春到》,欣赏《步步高》

2歌曲《长成一座山》《萤火虫》欣赏《爱之梦》《爱的祝愿》12歌曲《彩云追月》,欣赏《彩云追月》《山歌好比春江水》

3歌曲《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欣赏《微笑波乐卡》《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13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五指山歌》,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

4歌曲《把心儿种在春天里》《快乐的小队》,欣赏《OK星期天》《祝你快乐》14歌曲《七子之歌》,欣赏《东方之珠》

5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彩色中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地图――听间寻路》15歌曲《爱的人间》,欣赏《我们共同的世界》

6歌曲《美丽的星座》《我的妈妈叫中华》,欣赏《我的祖国》16歌曲《理解多好》,欣赏《春节序曲》音乐大篷车 我的创造

7歌曲《杨柳青》听《杨柳叶子青》《情系江淮》17期末复习

8歌曲《打麦号子》,欣赏《打麦号子》《对花》18期末测试

9歌曲《对花》,听《花鼓》《我为祖国守大桥》

10歌表演 我的创造 露一手 采集与分享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7

一、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音乐基础,是一个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大部分学生表现欲强烈,集体合作意识增强,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识谱能力不强,歌曲的感情表达不是太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部分学生对乐曲的曲式结构了解还不够,对已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对常见的音乐术语符号较易混搅,如“渐慢渐强”、“升降号”等。

二、总体目标

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

三、改进教学

提高质量措施、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四、教学进度安排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8

一、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些音乐基础,是一个有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大部分学生表现欲强烈,集体合作意识增强,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识谱能力不强,歌曲的感情表达不是太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音记谱能力。部分学生对乐曲的曲式结构了解还不够,对已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对常见的音乐术语符号较易混搅,如“渐慢渐强”、“升降号”等。

二、总体目标

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

三、改进教学

提高质量措施、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四、教学进度安排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9

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5.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学期,我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段执教班级为五年级一个级的音乐课,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执教的一个班级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时计划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歌曲《嘀格调》

第二周欣赏《土家喜爱咚咚喹》

听赏与跟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第三周欣赏《黄河船夫曲》歌曲《刮地风》

第四周听赏歌曲《走绛州》随《拥军秧歌》跳秧歌舞

第五周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唱一唱《秋天的小雨》

第六周欣赏《洗衣歌》《大红枣儿甜又香》

第七周歌曲《祖国印象》

第八周听赏《我和我的祖国》读谱唱歌《美妙的歌声》

第九周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听赏《森林晨光》听赏与跟唱《绿色的歌谣》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渔夫与金鱼的故事》

第十二周歌曲《在葡萄架下》

第十三周欣赏《看马戏》活动:快乐的队日

第十四周欣赏《阿里郎》《道拉基》演唱《嗯嘿呀》

第十五周演唱《蓝色的雅特朗》听赏《还乡》

第十六周听赏与跟唱《故乡的亲人》

第十七周音乐家贺绿汀

第十八周期末考试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发明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担任了五年一、二、三、四、六班的音乐教学工作,五年级学生已是高年级学生,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局部学生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作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内容:

发声训练局部:

1、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视唱、知识、练耳局部:

1、读谱知识:

认识升记号,降记号。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局部:

复习所学过的音阶和音程练习。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和有临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3、练耳局部: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别。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志。

欣赏局部: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示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示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示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四、教材分析:

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要求复习的内容了,但是这个阶段又要学习不少的内容,所以,学习任务是繁重的。要处置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掌握。本学期要学习歌曲7首,每首都有一定的意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的学生开始变声,要注意对嗓子的维护。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沛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沛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溢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和扮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六、教学进度布置:

课次 周次课时课题

第1课 1、23朝夕

第2课 3、44农家乐

第3课 6、74足迹

第4课 8、93可爱的家

第5课 10、114故乡

第6课 11、123欢乐的少年

第7课 13、144雨花

第8课 15、164冬雪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1

本学期教学目标与内容: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示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战略,协助同学自身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防止同学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同学边玩边学。

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同学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同学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示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同学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同学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同学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防止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沛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括的训练作用。

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同学100人左右,这些同学大都来自于居峪村,一少局部转于其他乡镇学校,他们都是少先队员。这些同学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同学将巩固并自身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如一个升号的调,升记号和还原记号等,使同学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但它又为今后的五线谱学习做好了伏笔。总统上来看,五(1)班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歌曲的速度较快,五(2)班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故学习效率不和五(1)班。针对这种现状,教师须进行大量的思想教育,因材施教。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备课工作,为能使同学上好课做好充沛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同学。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同学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同学能够充沛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溢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和扮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同学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教学辅导计划:

在课上对同学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和时辅导纠正,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做不同的辅导,确保每个同学都受益。

教学进度和时间分配:每周两节课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2

一、总体目标

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

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措施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三、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1歌曲《甜甜的秘密》《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欣赏《妈妈的红头巾》《爱的罗曼斯》11歌曲《步步高,新春到》,欣赏《步步高》

2歌曲《长成一座山》《萤火虫》欣赏《爱之梦》《爱的祝愿》12歌曲《彩云追月》,欣赏《彩云追月》《山歌好比春江水》

3歌曲《快乐的嚓嚓嚓》《校园的早晨》,欣赏《微笑波乐卡》《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13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五指山歌》,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

4歌曲《把心儿种在春天里》《快乐的小队》,欣赏《OK星期天》《祝你快乐》14歌曲《七子之歌》,欣赏《东方之珠》

5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彩色中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地图――

―听间寻路》15歌曲《爱的人间》,欣赏《我们共同的世界》

6歌曲《美丽的星座》《我的妈妈叫中华》,欣赏《我的祖国》16歌曲《理解多好》,欣赏《春节序曲》音乐大篷车 我的创造

7歌曲《杨柳青》听《杨柳叶子青》《情系江淮》17期末复习

8歌曲《打麦号子》,欣赏《打麦号子》《对花》18期末测试

9歌曲《对花》,听《花鼓》《我为祖国守大桥》

10歌表演 我的创造 露一手 采集与分享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音乐教学,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乐理、识谱、视唱等。演唱的技巧和声音都日趋完整。并有一定的竖笛吹奏能力。能够自觉的聆听音乐。整体素质不错,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纠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新的人音版教科书,沿袭了以往的以单元为单位的编写风格,严格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的理念。加强了时间与创造,加强了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与始终。教材中所选的`歌曲或乐曲都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童趣。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了2首歌曲进行表演,另外2首作为聆听曲。内容围绕主题展开,如第2单元“农家乐”就选择了富有农村气息的歌曲和乐曲。如《苹果丰收》,《赶圩归来啊哩哩》为表演内容,《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为2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家乐”。而教材中的乐理知识,如:6/8拍,装饰音,升降记号等的认识和运用则要求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领会和运用。另外,本册教材加强了合唱的训练,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能渗透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 表现

①能充满自信的独立背唱2~4首歌曲。

②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合唱曲目。

③能自编动作,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排演歌曲。

(二) 基本乐理知识

①能认识6/8拍并了解强弱规律。

②认识“#”倚音,波音等音乐标记

③了解变拍子的含义新课标。

④能视唱所学歌曲的旋律。

(三) 聆听

① 能积极的聆听教材中的乐(歌)曲,并随着音乐的情绪进行情感的表达。

② 能用语言,线条,图片描绘听到的音乐

③ 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如舒曼,格里格。

(四) 器乐

① 能独立吹奏2~4首歌曲或乐曲。

②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奏多声部曲子。

③ 能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程度纳入考查范围。

2.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4.鼓励学生课外学习音乐。

5.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位感受音乐。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4

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音乐教学,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乐理、识谱、视唱等。演唱的技巧和声音都日趋完整。并有一定的竖笛吹奏能力。能够自觉的聆听音乐。整体素质不错,但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纠正。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新的人音版教科书,沿袭了以往的以单元为单位的编写风格,严格遵循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的理念。加强了时间与创造,加强了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与始终。教材中所选的歌曲或乐曲都能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童趣。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了2首歌曲进行表演,另外2首作为聆听曲。内容围绕主题展开,如第2单元“农家乐”就选择了富有农村气息的歌曲和乐曲。如《苹果丰收》,《赶圩归来啊哩哩》为表演内容,《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为2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家乐”。而教材中的.乐理知识,如:6/8拍,装饰音,升降记号等的认识和运用则要求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领会和运用。另外,本册教材加强了合唱的训练,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能渗透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

(一) 表现

①能充满自信的独立背唱2~4首歌曲。

②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合唱曲目。

③能自编动作,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排演歌曲。

(二) 基本乐理知识

①能认识6/8拍并了解强弱规律。

②认识“#”倚音,波音等音乐标记

③了解变拍子的含义

④能视唱所学歌曲的旋律。

(三) 聆听

① 能积极的聆听教材中的乐(歌)曲,并随着音乐的情绪进行情感的表达。

② 能用语言,线条,图片描绘听到的音乐

③ 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如舒曼,格里格。

(四) 器乐

① 能独立吹奏2~4首歌曲或乐曲。

② 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合奏多声部曲子。

③ 能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四 教学措施

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参与程度纳入考查范围。

2.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4.鼓励学生课外学习音乐。

5.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位感受音乐。

五 教学进度

1 2周 第一课《朝夕》

3 4周 第二课《农家乐》

5 7周 第三课 《足迹》

8 9周 第四课《可爱的家》

10 11周 第五课 《故乡》

12 13周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14 15周 第七课《雨花》

16 17周 《冬雪》

18 周 复习

19 周《音乐宫》

20 21周 考查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范文

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学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范文,欢迎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