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国债绩效自评报告(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国债绩效自评报告 篇1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1.资金分解下达情况
2020年,省财政下达宁都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3280万元,根据《江西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支出预算的通知》(赣财预指〔2020〕23号)文件要求,将资金分配用于青塘固厚黄陂等3个卫生院血液透析室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工程、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养殖户扶持等17个项目。
2.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一)青塘、固厚、黄陂等3个卫生院血液透析室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150万元,主要用于青塘、固厚、黄陂等3个卫生院开展血液透析业务所需业务用房建设。
(二)购置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全自动酶免系统、荧光定量仪(96孔)、核酸提取仪。安排资金299万元。
(三)冷藏箱59只、冷藏包56只、备用发电机组25台、不间断电源(ups)台、活动冷库3台。安排资金74万元。
(四)购置宫腔镜、麻醉呼吸机、可视人流机、白带全自动分析仪、精液全自分析仪、微量元素分析仪、智能胎监中央系统。安排资金245万元。
(五)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工程(购置急需必备医疗设备)。安排资金1181万元,主要用于全县相关乡镇卫生院共添加购置急需必备的救护车4辆、DR17台、生化仪10台、血球仪6台、彩超6台。
(六)提升医疗信息化建设工程。安排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全县医疗信息化影像中心、医共体信息系统平台等。
(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安排资金298万元,主要用于24个乡镇卫生院和县疾控中心、县精神病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八)宁都县中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程(购置医疗设备)。安排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为宁都县中医院更新64排CT1台,购置1.5T核磁1台。
(九)宁都县人民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程(购置医疗设备)。安排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1台高端CT。
(十)新建改造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工程。安排资金1570万元,标准化升级改造西厢、城北、新庄3座农贸市场,改造面积约6600㎡;新建复兴农贸市场2500㎡。
(十一)宁都县火车站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6891万元,用于站前广场,站前道路,货场道路,充电桩,停车场,广场超市等相关配套设施。
(十二)宁都县污水处理厂二期(生活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安排资金1000万元,新建4万m/d污水提标工程,对生活污水处理由一级B排放标准提升为一级A排放标准。
(十三)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和担保基金。安排资金324万元,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实施财政贴息扶持。
(十四)规上工业企业电价补贴。安排资金501万元,降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成本。
(十五)复工复产资金安排2000万元。
(十六)健康扶贫安排5714万元,用于贫困人口医保费代缴及购买商业补充保险。
(十七)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养殖户扶持。安排资金634万元,用于支持养殖户转变生产经营活动。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我局严格资金管理及支出。截至目前收到23280万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支出20187万元,预算执行率为86.7%。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青塘、固厚、黄陂等3个卫生院血液透析室业务用房基础设施项目已完成。购置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全自动酶免系统、荧光定量仪(96孔)、核酸提取仪已完成。冷藏箱59只、冷藏包56只、备用发电机组25台、不间断电源(ups)台、活动冷库3台已完成。购置宫腔镜、麻醉呼吸机、可视人流机、白带全自动分析仪、精液全自分析仪、微量元素分析仪、智能胎监中央系统已完成。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工程(购置急需必备医疗设备)已完成。提升医疗信息化建设工程已完成。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已完成。宁都县中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程(购置医疗设备)已完成。宁都县人民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工程(购置医疗设备),主要用于购置1台高端CT项目仍在实施。新建改造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工程仍在实施。宁都县火车站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宁都县污水处理厂二期(生活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和担保基金已完成。规上工业企业电价补贴已完成。复工复产项目仍在实施。健康扶贫项目已完成。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养殖户扶持已完成。
(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支持项目数量17个。
(2)质量指标。已完成项目合格率100%。
(3)时效指标。按时完成。
(4)成本指标。建设成本不高于当地同类项目。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污水处理量提高到3万吨。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项目受益人口满意度≥95%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我县实施项目未偏离绩效目标。
国债绩效自评报告 篇2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一)中央下达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2020年,我局收到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资金共计1409万元,其中包括灵武市特岗补缴社会保险项目资金1174万元以及公建民营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收回教师工资及社保补助资金234万元。具体绩效目标如下:
1.补缴特岗教师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按计划为我市2009年至2017年考录的特岗教师补缴在岗3年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本资金计划为第一批次2014-2017年考录特岗共计353人补缴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计划金额1174万元。
2.稳定收回公建民营幼儿园和城区配套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为我市收回花畔里幼儿园、崇兴镇中心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的收回期间幼儿教师队伍发放工资补助和缴纳社保,计划资金234万元。
(二)本级资金安排、分解下达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本级资金安排特岗教师社保缴费及住房公积金资金共计2702.97万元,其中养老保险1706.3万元,失业保险70.76万元,住房公积金925.91万元。绩效目标如下:
按计划为我市2009年至2017年考录的特岗教师补缴在岗3年期间的两险一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市本级资金主要是第二、三、四批次考录特岗共计462人补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020年本单位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申报资金1409万元,实际到位1409万元,资金全部到位,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2020年,实际到位资金1409万元,执行金额1404.9万元,资金执行率99.7%。其中,特岗教师工资及社保补缴项目到位金额1174万元,实际执行金额1170.78万元,执行率99.7%,结余资金4.1万元,原因是该批次1人主动放弃社保补缴;收回幼儿园教师工资及社保补助经费到位金额234万元,实际执行金额234万元,执行率100%。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我单位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的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抗疫特别国债直达资金使用的相关要求进行,将资金点对点拨付到最终受益人手中。资金拨付之前,进行严格的经费拨付统计和审核工作,专款专用,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与检查,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杜绝挤占、截留、挪用现金的发生,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根据年初绩效目标及指标逐项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
补缴养老保险的特岗教师受益人数。第一批次计划为2014-2017年考录353名特岗教师补缴社保,实际补缴人数352人,1人主动放弃。
收回幼儿园教师数。以奖代补形式为7所收回幼儿园的共计144名教师发放工资及社保补助资金,实际按照144人实施。
(2)质量指标。
特岗社保缴费覆盖率。计划为2009-2017年考录特岗共计353人补缴特岗养老保险,实际补缴352人,覆盖率99.7%。
收回幼儿园教师工资补助拨付到位率。申报资金234万元,全部拨付至相关幼儿园用于发放教师工资,购买社保。资金到位率100%。
(3)时效指标。
特岗教师社保补缴任务时效。按照计划,本年度完成了对第一批次特岗社保补缴的工作,基本达成预期指标。
收回幼儿园工资补助拨付时效。原计划资金应于春秋学期开学稳定后个1月内拨付相关学校,但由于疫情影响及幼儿园收回收尾工作的原因,实际资金分2个批次拨付各相关学校,基本达到预期指标。
(4)成本指标。
特岗人均补缴金额。本批次为352人补缴社保共计1170.78万元,人均补缴金额2.25万元。
第一批次特岗社保补缴滞纳金。延迟缴纳社保社保,产生滞纳金共计377.58万元。
收回幼儿园人均月工资补助。7所收回幼儿园教师共计144人,共拨付补助资金234万元,按照每年10个月计发工资计算,人均月工资补助标准为1625元。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无
(2)社会效益。
收回幼儿园正常运转情况。为收回幼儿园拨付教师工资补助资金,确保相关幼儿园在过渡期间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收回7所幼儿园均正常运转,达到了预期指标。
收回幼儿园办学水平。通过幼儿保教费及财政资金补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收回幼儿园的`由充足的经费使用,能够留住师资,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一定的保障,基本达到预期指标。
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拓宽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了特岗教师生活待遇,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基本达到预期指标。
(3)生态效益。无。
(4)可持续影响。
促进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幼儿教师购买五险一金,不断提高教师保障水平,幼儿园教师待遇好转,教师队伍逐步稳定,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基本达到预期指标。
特岗教师社保缴纳可持续性。严格执行上级政策,为特岗教师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保障特岗教师生活待遇,基本达到预期指标。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随着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资金使用的不断规范,项目满意度较好。积极联系特岗教师,及时补缴社保,特岗教师满意度达到95%;及时拨付补助资金,相关幼儿园及学校教师满意度85%。相关单位和人员对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均进一步得到提高,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我市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对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进行经费分配和使用管理,比较好地完成了项目绩效目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相关学校实际资金使用情况主要是事前和事后监督,由于人手和监督难度等各方面原因,事中监督相对比较滞后。
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的事中监督,健全资金使用监督检查机制,实行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联合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财务审计检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我单位通过专项资金绩效自评,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达到了既定的绩效目标,项目绩效自评得分89分,评价等级为良好。我单位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支持支持灵武市特岗教师社保费补缴及回收幼儿园工资及社保补助项目的资金绩效自评情况,由我单位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单位部门网站公开,接受社会和民众监督。
国债绩效自评报告 篇3
一、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分解下达情况
2020年自治区下达乌达区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共1112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8573.5万元,抗疫相关支出资金2546.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项目7个,金额8273.5万元,其中:乌海市乌达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1000万元;乌达区引黄供水改造工程——净水厂项目2000万元;乌达区固废渣土清运工程项目2211.5万元;乌达区平房区改造项目862万元;乌达区公厕改造项目650万元;乌达战略性高新材料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500万元;乌达区神北街道路基础设施配套管网工程项目50万元。
抗疫相关支出方面,项目5个,金额2546.5万元,其中:中心医院升级改造项目1200万元;基层卫生服务标准化项目520万元;一线医护人员特殊补助项目200万元;疫情防控社会管控、乡镇办和相关部门疫情经费、各学校防疫物资等项目575万元;餐饮、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采购项目51.5万元。
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自治区下达乌达区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共计11120万元,截止2021年4月9日,系统显示乌达区抗疫特别国债支出9230.76万元,支出率83%。已支出项目分别是,乌海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1000万元;乌达区引黄供水改造工程——净水厂项目2000万元;乌达区固废渣土清运工程项目2211.5万元;乌达区神北街道路基础设施配套管网工程项目50万元;乌达区平房区改造项目862万元;乌达区公厕改造项目440万;乌达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益泽项目污水接入)109.5万元;工业园区整体提质项目12.08万元;中心医院升级改造项目1200万元;在疫情防控抗疫物资及一线人员补助共计1345.68万元。
未支出项目资金1889.24万元,占比17%,未支出主要原因,一是已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2020年工程款,其项目单位申请的剩余国债资金将用于支付2021年工程款,合计金额1697.92万元,具体项目为乌达战略性高新材料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海易通)项目820万元、工业园区整体提质项目667.92万元、乌达区公厕改造项目210万元;二是由于天气寒冷,工程于2020年底前未开工,其项目单位申请的国债资金将于2021年支付,项目为乌达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益泽项目污水接入)190.5万元;三是留存部分资金用于2021年购买防疫物资,项目单位为红十字会,金额0.81万元。以上项目预计2021年6月底前全部支付完毕。
(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绩效产出指标情况
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有力的支持了乌达区基础设施建设,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引黄供水改造——净水厂工程建成2座取水泵站及配套输水管线,已正式投入运营,为工业园区企业用水提供保障。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方面,补齐了一般公共预算医疗卫生项目支出的`不足,使得乌达区医疗环境、医疗条件也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更加完善。
(三)偏离绩效产出指标情况说明
乌达区不存在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未按《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办法》使用的现象。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审计署太原特派办于2020年第三季度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专项审计时指出,乌达区存在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支付以前年度已完工项目问题,原项目为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涉及金额300万元,已于2020年11月调整至工业园管委会申报的乌达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益泽项目污水接入)。
乌海市审计局于2020年12月对乌达区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情况审计时指出,乌达区存在两笔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支付以前年度已完工项目的问题,分别是乌达区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涉及金额50万元,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重新调整至乌达区神北街道路基础设施配套管网工程;乌兰淖尔镇卫生院10KV供电工程,涉及金额8.56万元,目前正在整改,预计2021年3月底前调整至新项目。
国债绩效自评报告 篇4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一)中央下达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2020年,我局收到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资金共计1409万元,其中包括灵武市特岗补缴社会保险项目资金1174万元以及公建民营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收回教师工资及社保补助资金234万元。具体绩效目标如下:
1.补缴特岗教师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按计划为我市2009年至2017年考录的特岗教师补缴在岗3年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本资金计划为第一批次2014-2017年考录特岗共计353人补缴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计划金额1174万元。
2.稳定收回公建民营幼儿园和城区配套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为我市收回花畔里幼儿园、崇兴镇中心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的收回期间幼儿教师队伍发放工资补助和缴纳社保,计划资金234万元。
(二)本级资金安排、分解下达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本级资金安排特岗教师社保缴费及住房公积金资金共计2702.97万元,其中养老保险1706.3万元,失业保险70.76万元,住房公积金925.91万元。绩效目标如下:
按计划为我市2009年至2017年考录的特岗教师补缴在岗3年期间的两险一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市本级资金主要是第二、三、四批次考录特岗共计462人补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020年本单位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申报资金1409万元,实际到位1409万元,资金全部到位,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2020年,实际到位资金1409万元,执行金额1404.9万元,资金执行率99.7%。其中,特岗教师工资及社保补缴项目到位金额1174万元,实际执行金额1170.78万元,执行率99.7%,结余资金4.1万元,原因是该批次1人主动放弃社保补缴;收回幼儿园教师工资及社保补助经费到位金额234万元,实际执行金额234万元,执行率100%。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我单位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的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抗疫特别国债直达资金使用的.相关要求进行,将资金点对点拨付到最终受益人手中。资金拨付之前,进行严格的经费拨付统计和审核工作,专款专用,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与检查,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杜绝挤占、截留、挪用现金的发生,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根据年初绩效目标及指标逐项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
补缴养老保险的特岗教师受益人数。第一批次计划为2014-2017年考录353名特岗教师补缴社保,实际补缴人数352人,1人主动放弃。
收回幼儿园教师数。以奖代补形式为7所收回幼儿园的共计144名教师发放工资及社保补助资金,实际按照144人实施。
(2)质量指标。
特岗社保缴费覆盖率。计划为2009-2017年考录特岗共计353人补缴特岗养老保险,实际补缴352人,覆盖率99.7%。
收回幼儿园教师工资补助拨付到位率。申报资金234万元,全部拨付至相关幼儿园用于发放教师工资,购买社保。资金到位率100%。
(3)时效指标。
特岗教师社保补缴任务时效。按照计划,本年度完成了对第一批次特岗社保补缴的工作,基本达成预期指标。
收回幼儿园工资补助拨付时效。原计划资金应于春秋学期开学稳定后个1月内拨付相关学校,但由于疫情影响及幼儿园收回收尾工作的原因,实际资金分2个批次拨付各相关学校,基本达到预期指标。
(4)成本指标。
特岗人均补缴金额。本批次为352人补缴社保共计1170.78万元,人均补缴金额2.25万元。
第一批次特岗社保补缴滞纳金。延迟缴纳社保社保,产生滞纳金共计377.58万元。
收回幼儿园人均月工资补助。7所收回幼儿园教师共计144人,共拨付补助资金234万元,按照每年10个月计发工资计算,人均月工资补助标准为1625元。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无
(2)社会效益。
收回幼儿园正常运转情况。为收回幼儿园拨付教师工资补助资金,确保相关幼儿园在过渡期间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收回7所幼儿园均正常运转,达到了预期指标。
收回幼儿园办学水平。通过幼儿保教费及财政资金补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收回幼儿园的由充足的经费使用,能够留住师资,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一定的保障,基本达到预期指标。
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拓宽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了特岗教师生活待遇,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基本达到预期指标。
(3)生态效益。无。
(4)可持续影响。
促进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幼儿教师购买五险一金,不断提高教师保障水平,幼儿园教师待遇好转,教师队伍逐步稳定,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基本达到预期指标。
特岗教师社保缴纳可持续性。严格执行上级政策,为特岗教师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保障特岗教师生活待遇,基本达到预期指标。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随着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资金使用的不断规范,项目满意度较好。积极联系特岗教师,及时补缴社保,特岗教师满意度达到95%;及时拨付补助资金,相关幼儿园及学校教师满意度85%。相关单位和人员对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均进一步得到提高,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我市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对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进行经费分配和使用管理,比较好地完成了项目绩效目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相关学校实际资金使用情况主要是事前和事后监督,由于人手和监督难度等各方面原因,事中监督相对比较滞后。
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的事中监督,健全资金使用监督检查机制,实行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联合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财务审计检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我单位通过专项资金绩效自评,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达到了既定的绩效目标,项目绩效自评得分89分,评价等级为良好。我单位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支持支持灵武市特岗教师社保费补缴及回收幼儿园工资及社保补助项目的资金绩效自评情况,由我单位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单位部门网站公开,接受社会和民众监督。
国债绩效自评报告 篇5
一、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分解下达情况
2020年自治区下达乌达区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共1112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8573.5万元,抗疫相关支出资金2546.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项目7个,金额8273.5万元,其中:乌海市乌达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1000万元;乌达区引黄供水改造工程——净水厂项目2000万元;乌达区固废渣土清运工程项目2211.5万元;乌达区平房区改造项目862万元;乌达区公厕改造项目650万元;乌达战略性高新材料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项目1500万元;乌达区神北街道路基础设施配套管网工程项目50万元。
抗疫相关支出方面,项目5个,金额2546.5万元,其中:中心医院升级改造项目1200万元;基层卫生服务标准化项目520万元;一线医护人员特殊补助项目200万元;疫情防控社会管控、乡镇办和相关部门疫情经费、各学校防疫物资等项目575万元;餐饮、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采购项目51.5万元。
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自治区下达乌达区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共计11120万元,截止2021年4月9日,系统显示乌达区抗疫特别国债支出9230.76万元,支出率83%。已支出项目分别是,乌海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1000万元;乌达区引黄供水改造工程——净水厂项目2000万元;乌达区固废渣土清运工程项目2211.5万元;乌达区神北街道路基础设施配套管网工程项目50万元;乌达区平房区改造项目862万元;乌达区公厕改造项目440万;乌达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益泽项目污水接入)109.5万元;工业园区整体提质项目12.08万元;中心医院升级改造项目1200万元;在疫情防控抗疫物资及一线人员补助共计1345.68万元。
未支出项目资金1889.24万元,占比17%,未支出主要原因,一是已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2020年工程款,其项目单位申请的剩余国债资金将用于支付2021年工程款,合计金额1697.92万元,具体项目为乌达战略性高新材料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海易通)项目820万元、工业园区整体提质项目667.92万元、乌达区公厕改造项目210万元;二是由于天气寒冷,工程于2020年底前未开工,其项目单位申请的国债资金将于2021年支付,项目为乌达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益泽项目污水接入)190.5万元;三是留存部分资金用于2021年购买防疫物资,项目单位为红十字会,金额0.81万元。以上项目预计2021年6月底前全部支付完毕。
(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绩效产出指标情况
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有力的支持了乌达区基础设施建设,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引黄供水改造——净水厂工程建成2座取水泵站及配套输水管线,已正式投入运营,为工业园区企业用水提供保障。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方面,补齐了一般公共预算医疗卫生项目支出的不足,使得乌达区医疗环境、医疗条件也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更加完善。
(三)偏离绩效产出指标情况说明
乌达区不存在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未按《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管理办法》使用的现象。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审计署太原特派办于2020年第三季度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专项审计时指出,乌达区存在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支付以前年度已完工项目问题,原项目为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涉及金额300万元,已于2020年11月调整至工业园管委会申报的.乌达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益泽项目污水接入)。
乌海市审计局于2020年12月对乌达区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情况审计时指出,乌达区存在两笔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支付以前年度已完工项目的问题,分别是乌达区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涉及金额50万元,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重新调整至乌达区神北街道路基础设施配套管网工程;乌兰淖尔镇卫生院10KV供电工程,涉及金额8.56万元,目前正在整改,预计2021年3月底前调整至新项目。
国债绩效自评报告 篇6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保障我县特殊困难群众日常生活,解决好因特殊意外情况导致生活出现短期困难的群众救急难问题,以及重度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存,并使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在2020年因新型冠状病毒导致困难群众发生短期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我单位申请了中央财政抗疫特别国债项目。主要用于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对其他基本生活受到疫情影响陷入困境,相关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或个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2020年度抗疫特别国债困难群众救助资金预算安排314万元,主要用于:一是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100万元。二是开展城乡临时救助,为因特殊意外情况导致生活出现短期困难的`群众解决救急难问题130万元。三是保障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4万元。
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一)前期准备
由县民政局班子成员、办公室、财务室等相关股室负责人参加2020年度抗疫特别国债困难群众救助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会议讨论,明确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事项及各自责任和任务。
(二)组织实施
根据省、市、县关于抗疫特别国债困难群众救助等相关文件要求,由局社会救助股牵头,发动各乡镇调查摸底,积极开展困难家庭综合需求“一研判”、综合救助帮扶每月“一评估”和每季度“一探访”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即时报送审批材料。同时,由局分管社会救助领导、股室负责人通过实地入户核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审批乡镇报送救助名单,经局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后,由社会救助股工作人员登录云南省城乡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审批并通过“社银一体化”发放保障资金。
(三)分析评价
通过相关政策文件、基础数据、资金使用效益等多种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撰写县民政局2020年度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三、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2020年度财政资金抗疫特别国债困难群众救助年度预算安排314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14万元。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2020年应支付救助资金314万元。实际支付救助资金290.13万,全部用于开展农村低保对象救助、城乡临时救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的发放。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按财务管理规定及各项规章制度合理使用专项资金,根据专项资金项目标准及要求,由县财政局根据资金预算情况安排专项资金预算支出,县民政局按项目进度到财政局拨款。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1)数量指标完成情况:全县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对象均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补尽补”,得分15分。
(2)质量指标完成情况:100%按发放标准进行发放,100%把握救助对象准确率,得15分。
(3)时效指标完成情况:按时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费,达到预期目标,得分10分。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1)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比上年提高比率为2%,得分15分。
(2)社会效益指标完成情况: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得分15分。
(3)可持续效益指标完成情况:有利于促进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得分10分。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救助对象满意度达到95%以上,得分19分。
四、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无。
五、绩效自评结果
项目自评得分99分,自评结果为优。
六、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民政局对自评结果在政府的网站进行公开,并利用项目自评结果促进项目管理及资金管理。
七、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通过绩效评价,了解专项经费使用情况,总结项目资金管理的经验,及时发现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财政支出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民政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健全和完善项目支出和资金使用,完善预算编制、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及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