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

知远网

2025-10-04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他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师傅的安全,而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动脑筋,但是人们觉得他笨的可爱。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敌人的胆量。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这个寒假,我实在不知道读什么书,在妈妈的推荐下,我又再读一遍《西游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小说讲的是初唐时期,唐僧四人西天取经,在路上斩妖除魔,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这本书给我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精彩极了。在《西游记》中唐僧,也叫唐三藏,是一个善良,有毅力,有恒心的人。孙悟空有很多名字,比如齐天大圣、美猴王、孙行者等。它是一个勇敢的人。猪八戒是一个好吃懒做、贪吃贪睡、自私自利的人。沙僧又叫沙悟净,是一个老实憨厚、疑心重重的人。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章节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主要是讲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那里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她为了想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妇、老翁,但全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把村姑、老妇的假身统统识破并打死了。白骨精真身害怕,变做一阵风逃走了。最后白骨精又故伎重演,变成老翁。在唐僧的误解中,孙悟空仍旧打死了老翁的假身,成功消灭了白骨精。但也因为误解而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看到此处,让我感到取经之路是真的太艰难了。

这本书,看完整部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真经”。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能轻易逃避,需得坚持有毅力,有恒心。只要你能做到,你就一定可以取得自己心中的“真经”。现在,我也终于领悟到妈妈让我再看一遍的原因。我的体会也确实有了和第一次看的不同感受。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近来,我读了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受益匪浅,颇有感触。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长篇浪漫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师徒四人从大唐出发,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在现代,从中国到印度,也就是“西天”,坐个飞机只需要几个小时。但在古代,只靠人力和马力走到印度,谈何容易?况且,他们还经历了无数磨难。除了路途上险恶的地形外,还要经受住美色和财富的诱惑,比如美丽的女儿国女王、天竺国公主等都希望招唐僧为驸马。更可怕的是还有各种想吃唐僧肉的妖精会欺骗他们,像幻化成村民的白骨精、被绑起来的“落难”红孩儿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不放弃,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当读到他们取得真经回到大唐时,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经历。有一次我参加征文比赛,准备过程中,我的文章修改了无数次。有时候我甚至厌烦到想放弃。但是,想到为了让我把文章写得更好,很多位老师替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老师们那么支持我,我轻易放弃就是辜负了老师们对我的期望。最后,我的作文虽然没有上榜,但是我学到了很多写作技巧,还得到了一张奖状!这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正像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却永不放弃一样吗?

《西游记》让我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只要为了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每当我一拿起书,第一本想到得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因为这本书内容精彩,故事情节不拖泥带水,十分好看。

听说《西游记》里的内容很精彩,并且里面的人物也描写地栩栩如生。我一听就来兴趣了,我让妈妈买了一本一看,一刻也停不下来,孜孜不倦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就是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造福百姓。可凭他一个人怎么能行呢?这也是被观音菩萨提前预料到的,所以让唐僧在取经的路上收三位徒弟来保护自己取真经。最后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到了真经。

书里面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孙悟空想到天宫做个高官,可玉皇大帝却给予他最小的官“弼马温”。玉皇大帝召开蟠桃盛会没有邀请孙悟空,孙悟空想问为什么?一位喝了酒的大将回答:“因为你官太小。”孙悟空得知拿出金箍棒就大闹天宫。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孙悟空吃桃的场景,只见他摘了一个,可是又看见另一个,于是扔了这个去摘那个。刚刚咬了一口的仙桃他就若无其事地扔了,再摘一个咬一口,还是扔了。仙桃被他糟蹋得不成样子,他吃饱喝足后,就睡在了桃树上。完全一副泼猴的形象。

让我感触最深的的剧情是最后唐僧取到真经的那个片段,当唐僧见到佛祖拿到经卷的时候,唐僧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能感受到唐僧的艰辛,为了造福百姓他和徒弟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那种不放弃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本书告诉我,做什么事,遇到任何困难,要勇敢的面对,最后的胜利果实就是你不放弃的结果。读了这书我认为这本《西游记》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使真正的一本好书!它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冰心的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在我眼中最为有趣的当然是《西游记》啦。里面有仁慈的唐僧。厉害的孙悟空。爱偷懒的猪八戒,老实可信的沙和尚。还要白骨精,女儿国等等,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一开始知道《西游记》当然是从电视当中啦,多少年过去了,《西游记》也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出来啦,最让我著迷的当然属六小龄童演的啦,栩栩如生的刻画出了孙悟空的形象。

本以为书中的《西游记》一定不如电视中的有趣,但这个暑假却让我改观了,原来书中的《西游记》同样精彩啊

把我喜爱的孙悟空演绎的淋漓尽致啊,孙悟空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不过这也显现出了孙悟空的精明吧,每个人物都是为了另一个人物而存在的吧。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就很好的表现出了这句话的精髓啊,每个人都为彼此的存在而自豪,有时候虽然会吵架,但当对方有危险时,总会奋不顾身的去保护彼此啊!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在一本本精彩的经典名著中,我最喜欢《西游记》这本书了。

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聪明的孙悟空,憨厚可爱的猪八戒、老实能干的沙僧,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生动地告诉我们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他们的道路,而是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勇气继续前进,令我更喜欢这本书了。

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了,文中的内容是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于是分别扮成一位小姑娘、一位老婆婆和一位老爷爷,准备捉到唐僧吃肉,但一一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认破,并打死了他们,白骨精见计谋被识破,便趁机逃跑了。唐僧见孙悟空没有一点佛家的慈悲,便对孙悟空说“你走吧”。孙悟空一听连忙苦苦哀求,但唐僧理也不理,他只好回到了花果山,继续做美猴王。

看完后,我又是气愤,又是替孙悟空感到难过,又喜欢唐僧普渡众生的念头,但是我最喜欢孙悟空保护师父的责任心。

有一次,我和妈妈出来玩,走到我们学校门口时看到许多人围在一棵树边。我和妈妈很纳闷,便走上前去,原来树上的电线打火了,过了一会儿突然窜出火苗,从树上掉了下来,周围的人都吓得直叫。我害怕的直跳,也顾不得妈妈了,急忙就跑。跑到银行门口,我这时才想起妈妈,只见妈妈站在离马路不远的地方。不一会儿,消防官兵来了,经过十几分钟的战斗,火苗终于被熄灭了。

我与孙悟空比起来,我简直太渺小了,连一个小猴子都知道保护自己的师父,可我呢?

我以后要向孙悟空学习,遇事首先想到自己的亲人,保护他们。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