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1
暑假里我读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之前我看过不少中国历史的书籍,可是没有这个书写的让我看了很入迷。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里面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都会去问爸爸妈妈,他们也非常耐心地给我讲解。
书里有历史事件、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有艺术,列举了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四大发明、精美瓷器等等。书中的成语故事很多,我记住了“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炎黄子孙、夸父追日、仓颉造字、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逆不道、富丽堂皇、烽火戏诸侯、倾国倾城、管鲍之交、祸国殃民”,一个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不用死记硬背,尤其是书里的“说来听听”更是激发我去思考。“如果你是岳飞,你会如何”,从历史可以看出,很多事情没有对错,看从哪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开天辟地的盘古,知道了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哪一位历史人物干了点啥,学习古人的道德品质,智慧谋略,在掌握历史变迁的脉络中从多元的角度获得做人处事的道理。这套书里讲的时间,我总在推算,书中的时间跨越了战国、秦国及汉初,容纳了“合纵连横”、“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等重要历史,介绍了战国四君子、屈原、秦始皇等历史人物和长城、兵马俑等历史遗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启是一个残暴的暴君,古代有一种刑罚太可怕了,车裂之刑,我问妈妈,妈妈给我讲后吓的我心惊肉跳。还好我生活在现代,现在是和平年代,人人平等,没有奴隶。通过对这套书的阅读,历史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
做为中国人的我将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2
时间就像坐飞机,“嗖”地一声,几千年就过去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本书则把这几千年内发生的大事小事,全都记录了下来。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顾名思义,就是写给儿童看的历史故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13册《清。绅士卖鸦片—清。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读到《火烧圆明园》时我咬牙切齿,为英法联军的贪婪感到气愤与羞耻;读到《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时,我又垂头丧气,虽然我为义和团的奋不顾身感到高兴,但又为慈禧太后的愚蠢而感到可悲。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慈禧太后做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举动,她竟然在一天之内向八个国家宣战。我本来以为中国人是可以打败洋人的,没想到我们不但没打赢反而还“赔偿”给洋人不少钱币,还签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如《伊犁条约》《南京条约》等,为此中国失去了几大块陆地和几个重要的海关。就是因为这么多对我们不利的条约和赔偿了这么多金钱,使贫穷的中国更加一蹶不振了。读到这里,我真为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慈禧太后苟且偷生、侥幸的心理而感到懊恼,要是慈禧太后当时清醒一些,同意光绪皇帝的改革,并且把那些得过且过、上谗言的人处死掉该多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国家来侵略我们中国。也许那样,我们的国家的土地会更宽广,中国不会被外国人像强盗一般贪婪地瓜分着本来不属于他们的土地,更不会有那么多条鲜活的生命像烟尘一样瞬间消失……
哎!中国的历史可真是曲曲折折呀!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3
常听前辈们说多阅读历史故事、英雄传记等作品,对塑造孩子勇敢、胸怀开阔、富于责任感的精神尤为必要,但困惑也随之而来:我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一本好的历史书给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把长长的历史通俗地讲给孩子听。看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后,发现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不仅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而且书中的内容就是自己想带给孩子的好东西,值得一读。
这本书有个独特之处:书中有两篇序,一篇是写给父母亲看的,一篇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在写给父母的序里写了这本书定位的高度、编写的初衷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在写给孩子的序里,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读历史。虽没有完全读完,但两篇序已然打动我的心,只有真心爱儿童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心思来编排历史书。他不去罗列浩瀚的史实,不做狭隘的`忠君爱国的宣教,试图借史引导孩子具有开阔的胸襟进而拥有丰富的内心,引导孩子多元思考。仅仅读过序,便已被他俘虏。
记得以前读书时的历史书,里面都是枯燥的文字,很少能吸引自己读完一个个历史故事,但这本书却与众不同,全套书共14册,从开天辟地到民初中国,语言简洁,故事精炼,画面精致。书里有历史事件、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艺术,列举了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四大发明、精美瓷器等等,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中国历史上影响后代最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懂的观念或复杂背景,变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中国正史概念。尤其是书里的"说来听听",更是鼓励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如果你是岳飞,你会如何"?从历史可以看出,很多事情没有对错,看你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就像辩论,有正反方,也许有胜负,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有自己的观点;更更重要的,是能从细节的方向展开联想,像下棋一样,能看到每一步之后的走向。
该书作者的语言表达,非同一般。()书中的成语故事也会让孩子们收获颇丰,"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炎黄子孙、夸父追日、仓颉造字、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逆不道、富丽堂皇、烽火戏诸侯、倾国倾城、管鲍之交、祸国殃民", 一个个故事述说着事件和典故的来龙去脉,使人印象深刻,不用死记硬背。
古人云,以史为鉴。阅读历史,不是非要让我们知道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哪一位历史人物干了点啥,而是让我们学习古人的道德品质,智慧谋略;让历史的影响在孩子心中潜移默化、悄悄扎根,在掌握历史变迁的脉络的同时,也能从多元的角度去获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4
最近,我看了一套历史故事书,名为《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作者是台湾的陈卫平先生。这套书语言生动鲜活,讲起陌生遥远的历史来就像说书的老艺人一样亲切有趣,令我的“历史胃口”大开!读史使人明智,读第五部“西汉”篇时,我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汉朝出了两位有名的皇帝,一“文”一“武”,一“无为”一“有为”,这便是汉文帝刘恒和汉武帝刘彻。这祖孙俩的差距真是挺大的。
文帝相信“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不要刻意做什么”才是好。他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人民的田地赋税,废除了许多残酷刑罚,对周边国家尽力维持和平。由于社会安定,重视生产,到了文帝的儿子景帝时期,海内富庶,国力强盛,仓库的`粮食多到腐烂的地步,而府库里的钱也多得用不完,由于太久没人用,连串钱孔的绳索都被蛀断了。
文帝一生不喜摆威风和排场,相比之下,武帝却是个争强好胜的“霸道总裁”。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将领们持续作战,把匈奴赶到更远的北方和西方。武帝打败了大宛国,使汉帝国在西域名声大震,原先靠向匈奴的国家,纷纷向汉朝顺服。他还攻下北方的朝鲜国,拿下南方的闽越国、滇国、南越国,开辟了一条“南方丝路”。汉帝国在武帝手里达到了巅峰,成为东方世界的霸主。
在我心中,武帝是个好战的侵略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打跑气势汹汹的匈奴是应该的,但是主动攻击对汉朝没有威胁的小国就有失大国风范。更何况,他只想扩大版图,征伐四方,成就一代霸业,却使人民饱受穷兵极武之苦,他的丰功伟绩是天下苍生的灾难。
历史常常以相似的面貌出现,现实世界的一则新闻令我深思。今年初中国企业家马云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有人质问他美国经济的衰退是否是由于中国崛起造成?马云不以为然,他的回答是:美国之所以衰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他用充分的数据表明,过去30年,美国打了13场战争,浪费了14万亿美元。这些如果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美国民众和开发不发达的中西部,“会带来很大的改变”。美国人无言以对。
是的,一味地战争不但不能解决世界的争端,也会把自身引入发展的困境。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好本国发展、服务好国民需要的事上,才是长治久安、壮大实力的“有为”之道。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5
一个人的气质,决定他的格局;一个人的器识,决定他的成就。每一个朝代,每一个人,都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脚印。今天和未来,必将成为鲜活的历史。让我们走进《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个中国的博物馆,观看中国历代的成就和变迁!
正如虎头蛇尾,每个开国皇帝都是强人,但朝代全都不断衰弱。比如说,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强人,深受老百姓爱戴,他们管理的国家井井有条。可到周朝末期的时候,周幽王却不顾国家,只知道吃喝玩乐,不听劝言。不仅如此,他还演出了一场真人版“狼来了”:烽火戏诸侯。周朝正是因为他而走向灭亡的道路。正如俗语所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深受老百姓爱戴的'君王能做到底;相反,不受老百姓喜欢的君王则会受到反抗。不过正是因为如此,国家的开国皇帝一个比一个强大。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东汉、魏、西晋、东晋、北朝、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一个比一个强。但是,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受老百姓爱戴,每个朝代的灭亡,也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开国皇帝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老百姓。比如说朱元璋,他以前还是个穷人呢!那这些百姓,又是具备着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当皇帝呢?
当皇帝,要具备两个条件:能文能武、善于用人。如果只能“文”不能“武”的话就打败不了敌人,但如果善于用人,像刘备一样,还是能征服的。光“武”也只能打败敌人,管理不好国家,但如果能用人,国家就能治好。可惜很多皇帝都把自己的好人杀了,怕他们抢夺自己的王位。刘备到后来也还是把“好”人杀了。
中国多少千年的历史,让中华民族不断强大。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篇6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是台湾的陈卫平先生写的。这套书(全14册)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文字,描绘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这套书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章的末尾,都有“说来听听”这个栏目。它可以让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感想,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这14册书里的故事应有尽有:《知心的'朋友》《远方的亲戚》《烽火戏诸侯》《唐人》等等。其中我比较喜欢《唐人》这一章。唐朝是一个很富强的朝代,到现在我们都因为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国富兵强的朝代而感到骄傲。
但是唐朝一开始却很不光荣。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由于想要争夺皇位,竟然在玄武门这个地方把哥哥和弟弟都暗杀了,并且还逼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有人说如果李世民不这么做的话,长子和三子也会杀掉他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当时大儿子和三儿子已经想联合起来对付李世民了。
有些人怕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会是一个暴君,因为他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其实李世民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变得十分富强,连好多外国人都跑来居住呢!
我读完了这套书,明白了: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在有文字的时代,可以把发生的事情一件件记录的清清楚楚。但是在很早以前是没有文字的,而且那些以前发生的事情,是怎么知道的呢?只能靠推测。比如这里有一根香烟,就可以证明有人在这里抽过烟,因为动物是不会抽烟的。我还知道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悠久和曲折的。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