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知远网

2025-10-01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精选1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文中11个生字。

2、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文中浓浓的情,学习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3、学习默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内容,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几句话。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小男孩因为心痛妈妈而忍受对小汽车的“强烈的渴望”, “坚决不要”时的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去商场给孩子买礼物,在玩具柜台前遇见了一个小男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奇怪的孩子?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去认识他。

二、初读感知,入情

1、识记生字:

芒 兵 咱 抢 裕

玩具柜台售货员药品 (以上生字要注拼音,电击后拼音消失)

a借助拼音指名读、分小组读

b去拼音后开火车读、齐读

2、 括主要内容,训练语言

仔细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话说说。

(出示句式: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在玩具柜台前,小兵 ,因为 ,所以他 。)

三、细读品味,悟情

1、感受爱(车)之深

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看出小冰喜欢小汽车,认真地读读课文1——7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

a(学生汇报时出示句子: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a指名读句子,读正确。

b理解词语“目不转睛”“ 盯着”等,积累词语(出示 )区别“跟”与“走”

相机指导朗读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字词和符号中感受到了小兵对小汽车的喜爱,那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字词和符号读出他对小汽车的喜爱。抓住这些词句我们还能读出一副画面。

c移情体验,:看来,小兵已经被小汽车给迷住了。让我们和他一起走近玩具柜台去看看吧!(出示文中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这一幕,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此时,你就是那个站在玩具柜台前的小兵,把你对小汽车的喜爱与渴望通过句子读出来

b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他很喜爱小汽车

2、领悟拒(买)之坚

过渡:小兵,既然你这么喜欢小汽车,就让妈妈给你买一辆得了!小兵要没要妈妈买?

a(出示:“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指名读

男孩子抢着谁的话说?为什么要抢?

b小兵真的不想买辆小汽车吗?读读8-12小节,结合前面的课文,想一想,找找你的根据。想好以后可以和同桌先交流交流。

理解“富裕”,想象省略号:还有什么东西也不让妈妈买?

全班交流后师小结引导感情朗读:小男孩是那么喜欢小汽车,他多么希望能买一辆呀!可是他知道家里生活不富裕,所以他什么也不让妈妈给他买,面对他最心爱的小汽车,他说——;想到爸爸常年病着,需要很多钱买药,他抢着说——

c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孝顺的孩子!让老师想起了“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也想起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诗句。和他同样大的你又想到了什么?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要说的话。

(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全班交流

3、 体会送“车”之情

过渡:懂事的小男孩不仅打动了我们的.心,也让售货员深深感动。他决定送一辆小汽车给他,他收下了吗?

a读读13-14小节,找出句子。

(出示:“不,谢谢,我不要。”男孩子拉这妈妈的手,走出了商场。)

b他为什么要拒绝阿姨送他小汽车?

c故事并没有完,回到家后,售货员阿姨对自己的女儿说起这件事,女儿听了,连忙从自己的玩具里找出一辆漂亮的小汽车,请妈妈带给那个小男孩。于是……

四、拓展延伸,诵情

a文中,除了这个懂事的小男孩打动了你,还有哪些人也让你喜欢,为什么?

b学完课文,结合自己,你想到了什么?

关爱父母、关爱朋友,关爱身边的每个人。是啊,正是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如此的温暖与美好。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让我们也来做个“爱心小天使”,洒遍爱的种子,让爱永驻人间。带上“爱心徽章”(音乐《爱的奉献》)生齐唱。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会认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文中的人物是怎样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1、同学们,谁一个人去买过东西吗?请你说说,你在哪儿买了什么东西?

(指名说)

2、你们真能干。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4课。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3、自由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要认的生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3、小老师带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接龙读课文,共同正音。

三、 再读感悟,互相交流

1、默读课文,想: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⑴ 说说自己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个人?

⑵ 读出课文中有关词句。

⑶ 教师板书小结:懂事的小男孩,善良的售货员阿姨为难的妈妈 有爱心的小女孩。

3、进入角色读课文,提示读好人物的对话。

4、评一评:他读得好不好,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读?

5、说一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你准备怎么做?

第二课时

一、 识字游戏

1、游戏《我认识它》。

2、生字开花:

具()()()货()()()

药()()()品()()()

3、选本课中喜欢的词口头造句。

4、连一连:

阿姨看玩具闪着妈妈的手

妈妈售货 抢着说

小兵买药 拉着光芒

二、 表演课本剧

1、分好角色,四人小组表演。

2、全班交流,上台表演。

3、评出最佳小演员奖。

4、有表情地读课文,男女生比赛。

三、 词语积累

1、画出自己最喜欢的20个词语。

2、画出自己最喜欢得个句子。

3、学生抄写。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会认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文中的人物是怎样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1、同学们,谁一个人去买过东西吗?请你说说,你在哪儿买了什么东西?

(指名说)

2、你们真能干。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4课。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3、自由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要认的生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3、小老师带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接龙读课文,共同正音。

三、 再读感悟,互相交流

1、默读课文,想: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⑴ 说说自己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个人?

⑵ 读出课文中有关词句。

⑶ 教师板书小结:懂事的小男孩,善良的`售货员阿姨为难的妈妈 有爱心的小女孩。

3、进入角色读课文,提示读好人物的对话。

4、评一评:他读得好不好,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读?

5、说一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你准备怎么做?

第二课时

一、 识字游戏

1、游戏《我认识它》。

2、生字开花:

具()()()货()()()

药()()()品()()()

3、选本课中喜欢的词口头造句。

4、连一连:

阿姨看玩具闪着妈妈的手

妈妈售货 抢着说

小兵买药 拉着光芒

二、 表演课本剧

1、分好角色,四人小组表演。

2、全班交流,上台表演。

3、评出最佳小演员奖。

4、有表情地读课文,男女生比赛。

三、 词语积累

1、画出自己最喜欢的20个词语。

2、画出自己最喜欢得个句子。

3、学生抄写。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文中的小兵,喜欢小汽车,但因心疼妈妈而坚决不要,是多么孝顺啊;售货员阿姨和女儿天天等着送小汽车给小兵,又是多么富有爱心啊!

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但在平淡的字里行间时时透着“情”字。“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妈妈。” “在那儿!” “男孩点点头,又专心地看起小汽车来。”行动中、语言中、表情中无不透露着小兵对小汽车的喜爱之情。“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孩子那“言不由衷”的话语又是多么地令人震撼。

在独生子女居多的现在,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思想教育的教材。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到关心父母、关爱他人的思想教育。从而实现“语言和精神共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感受小男孩矛盾复杂的心情,从而体会小男孩的懂事、孝顺。

2、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重在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板书:玩具柜台

⑴读准字音。说说你怎么认识的。

⑵出示图片,看着图,能用“玩具柜台”说一句话吗?

2、“六一”儿童节是多么快乐的时刻啊,孩子们由爸爸妈妈带着到玩具柜台前尽情地挑选自己最最喜欢的玩具。小朋友,你们也肯定有过这样的快乐吧!

3、在这人群中,有个孩子非常的.特别,今天,我们就到玩具柜台前去看一看这位特别的孩子。(读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2、检查朗读:

⑴指名读第一小节

⑵分角色朗读2——13小节。

①老师发现2——13小节都是一些对话,是吗?请你快速地找找,是谁在谈话。

②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一声。(读准生字:售货、兵)

③分角色朗读。 a、读正确课文

b、分清角色

c、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三、品读语言,体会情感。

1、听了他们的谈话,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深地印像?

2、在学生交流中出示句子: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小男孩抢着说。

(1)小男孩不要妈妈给他买小汽车,是真的不喜欢,不想要小汽车吗?不要急着回答,请你读读课文1——9小节,好好想一想。

(2)出示句子:

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小朋友,你们看这位小男孩的眼睛,(读句)你能想象一下,小男孩是怎么想的吗?

是呀,他喜欢小汽车,想要一辆小汽车的心情就藏在他的眼睛里,就在这句话里。你能把他的心情读出来。

(3)在交流中出示句子

售货员阿姨问他:“谁带你来的?”

“妈妈。”

阿姨看他身边并没有大人,又问:“***妈在哪儿?”

“在那儿!”孩子用手指向药品柜台。

“妈妈在买药,让你在这儿等她,是吗?”

男孩点点头,又专心地看起小汽车来。

师当售货员阿姨,学生当小男孩,你发现了什么?

是呀,小男孩的眼里、心里只有小汽车。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可他却说

3、回读小男孩的话:“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小男孩抢着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自读课文,思考:小男孩为什么不要妈妈买?

(1)交流

(2)出示句子: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3)感情朗读。你能把妈妈说的这句话读好吗?

(4)小朋友,听了这位妈妈的话,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吗?

(5)再回读小男孩的话: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小男孩抢着说。

(1)小朋友,小男孩说的话该怎么读呢?

(2)交流、感情朗读。

三、升华情感

1、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啊,话中却藏着小男孩对妈妈的心疼,对妈妈的爱。小朋友,课文的最后三小节,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请你用心地读一读,你感受到了吗?

2、小朋友,你有什么想法和行动吗?

3、这位懂事的小男孩感动着售货员阿姨和售货员阿姨的女儿,也感动着我们每位小朋友,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教学心得

1、以读为主,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始终以读为主。读准字音、读通对话、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听了他们的谈话,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深地印像?”、“是呀,小男孩的眼里、心里只有小汽车。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可他却说‘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读读想想、读读议议、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引起情感共鸣,被文中的小男孩、售货员阿姨和售货员阿姨的女儿感动着,受到了关心父母、关爱他人的思想教育。

2、以点带线,以情感人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小男孩抢着说。”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小男孩复杂的心里。从这句入手,紧紧抓住小男孩的心情,带动整篇地学习。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读通顺课文,认读生字、新词,理解:富裕

2、感受孩子对父母的爱,以及售货员阿姨与她的女儿对他人的关爱。

3、懂得孝顺父母,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一些可爱的玩具、幻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课题:

出示玩具,讨论有哪些玩具,是谁买的。在孩子明白自己是幸福的时候,顺势出示题目,“现在老师给所有幸福的孩子介绍一位不幸的朋友,他就是——”(题目出示)

认读生字“具”“柜”

2、检查课前预习

出示课文插图,讨论:(1)课题中的孩子在什么地方?(2)叫什么名字?教学“兵”(3)用上“小兵”仔细观察插图说一两句话。结合说话教学“目不转睛”“售货员”“玩具柜台”“药品柜台”等词语

3、再次感知课文

反馈:你觉得小兵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补充课题)

4、品读课文

(1)抓“喜欢小汽车”部分,感受孩子对汽车的喜欢

(2)抓妈妈的.话,了解为什么不要汽车,为什么妈妈不买汽车

拓展:当( )时,小兵总是说( )。

(3)抓“小兵抢着说的环节”,感悟孩子多么为妈妈着想。

(4)感悟阿姨和她的女儿关爱他们的品质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有关句子,明白文中小男孩喜欢汽车但不买汽车的原因,使学生对小男孩的“懂事、关爱”品德有深刻印象和感染。

2、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品德的方法,感受个性化的表达不同感受的方法,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在自读自悟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

一、谈文本感受──创设全课情感基调

师:听了小朋友朗读课文,王老师被课文深深地感动了,你们读了课文有没有受到感动呢?

生:……

师:你们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呢?

预设:

小男孩非常喜欢小汽车,但不买小汽车;他不要阿姨买的小汽车……

二、深入感知,走进孩子的内心

1、深究“喜欢”句:

小男孩喜欢小汽车,不是一般的喜欢,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喜欢,请小朋友读读1~7段,找出文中描写小男孩喜欢小汽车的句子,并用横线划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⑴ 学习第一句:

出示句子:

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的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① 指名读,学生评价。

② 抓重点字、词理解小男孩的喜欢之情:“马上、目不转睛、兴奋的光 芒、多么、啊”

③ 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好小男孩的喜欢之情。

⑵ 学习底二句:

① 师: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看出小男孩喜欢小汽车?

出示句子:

小男孩点点头,又专心的看起小汽车。

②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他喜欢的呢?

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句子。

2、指导读“回绝句”:

⑴ 小男孩那么喜欢小汽车,售货员阿姨看在眼里,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自由回答:阿姨回想小兵这么喜欢小汽车,等一会儿肯定会缠着让妈妈买……)

⑵ 但是当小兵的妈妈来到玩具柜台前,阿姨却看到了令她感动的一幕,使她对小兵产生了新的看法,请小朋友认真读读8~13段,划划有关句子,想想小兵是个怎样的孩子?

⑶ 出示句子:“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小男孩抢着说。

⑷ 指导个性朗读:

① 你读了这一句,有什么感受?

② 你从哪些字感受到的?

③ 他为什么抢着说?

④ 为什么不让妈妈买?

3、探悟“中心句”

出示句子:

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的'生活也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⑴ 你从这句话里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⑵ 小男孩的家境怎么样?从哪个词看出来?“富裕”的反义词是什么?“常年”是什么意思?

⑶ 理解“什么”:

师:是啊!小男孩的爸爸常年生病,家里的生活也挺困难的,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妈妈一个人的肩上,小男孩心疼妈妈呀!什么也不让妈妈买,妈妈口中的什么,还有可能是什么呢?

生:书包、衣服……

师:多懂事的孩子呀!此时此刻,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既难过又欣慰,既伤心又骄傲,为不能满足儿子要求的无奈和有这样儿子的骄傲。)

⑷ 情感提升

① 师:小兵是不幸,也很可怜,但最重要的是他是多么的懂事啊!

当他看到别人在玩小汽车,他就想到了_____________。

(学生齐说)

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当他自己也想玩玩小汽车的时候,他就想到了──六一儿童节到了,别的小朋友都有了节日礼物,我们知道他也会说 ___________(个别生接说);他不要的东西太多太多,因为他知道________________。

② 师:多懂事的孩子呀,多会心疼妈妈的孩子呀!

⑸ 再次感悟回绝句。

⑹ 分角色读8~11段:

多懂事的小兵呀,多让人感动的一幕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读读8~11段,老师读旁白,1、2组女同学读妈妈,3、4组女同学读阿姨,男同学读小兵。

⑺ 再次感悟回绝句。

⑻ 听着听着,售货员阿姨的眼眶红了,她动情的说:“________________”

出示句子: 听着听着,售货员阿姨的眼眶红了,她动情的说:“多懂事的孩子呀!这样吧,我买两小汽车,送给他作节日礼物。”

① 让我们一起和阿姨动情地说说这句话。

② 但是,阿姨的好意却被小男孩婉言谢绝了,自己读读男孩的话。

(学生自由读)

③ 你从这句话里看出了什么?

(是个不随意接受别人礼物的孩子)

男生齐读。多懂事的孩子呀!

全班齐读。

三、拓展思维、强化感受

1、阿姨被小男孩那懂事的品质深深的打动了,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女儿,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两段:

师:从这两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拓展:

小朋友们,咱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相信小朋友和老师一样,都被课文中那散发出的浓浓的爱所感动着,有许多的心里话想一吐为快。

3、出示作业纸:

⑴ 我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孩子,也像________________(谁)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做)

⑵ 我要向_______________(谁)学习,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怎么做)

⑶ 反馈点评:

总结:

咱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小兵一样对父母充满关爱,像小女孩一样对朋友充满友爱。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文中的小兵,喜欢小汽车,但因心疼妈妈而坚决不要,是多么孝顺啊;售货员阿姨和女儿天天等着送小汽车给小兵,又是多么富有爱心啊!

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但在平淡的字里行间时时透着“情”字。“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妈妈。” “在那儿!” “男孩点点头,又专心地看起小汽车来。”行动中、语言中、表情中无不透露着小兵对小汽车的喜爱之情。“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 孩子那“言不由衷”的话语又是多么地令人震撼。

在独生子女居多的现在,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思想教育的教材。在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到关心父母、关爱他人的思想教育。从而实现“语言和精神共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感受小男孩矛盾复杂的心情,从而体会小男孩的懂事、孝顺。

2、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重在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板书:玩具柜台

⑴读准字音。说说你怎么认识的。

⑵出示图片,看着图,能用“玩具柜台”说一句话吗?

2、“六一”儿童节是多么快乐的时刻啊,孩子们由爸爸妈妈带着到玩具柜台前尽情地挑选自己最最喜欢的玩具。小朋友,你们也肯定有过这样的快乐吧!

3、在这人群中,有个孩子非常的特别,今天,我们就到玩具柜台前去看一看这位特别的孩子。(读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2、检查朗读:

⑴指名读第一小节

⑵分角色朗读2——13小节。

①老师发现2——13小节都是一些对话,是吗?请你快速地找找,是谁在谈话。

②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一声。(读准生字:售货、兵)

③分角色朗读。 a、读正确课文

b、分清角色

c、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三、品读语言,体会情感。

1、听了他们的谈话,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深地印像?

2、在学生交流中出示句子: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小男孩抢着说。

(1)小男孩不要妈妈给他买小汽车,是真的不喜欢,不想要小汽车吗?不要急着回答,请你读读课文1——9小节,好好想一想。

(2)出示句子:

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小朋友,你们看这位小男孩的眼睛,(读句)你能想象一下,小男孩是怎么想的吗?

是呀,他喜欢小汽车,想要一辆小汽车的心情就藏在他的眼睛里,就在这句话里。你能把他的心情读出来。

(3)在交流中出示句子

售货员阿姨问他:“谁带你来的?”

“妈妈。”

阿姨看他身边并没有大人,又问:“***妈在哪儿?”

“在那儿!”孩子用手指向药品柜台。

“妈妈在买药,让你在这儿等她,是吗?”

男孩点点头,又专心地看起小汽车来。

师当售货员阿姨,学生当小男孩,你发现了什么?

是呀,小男孩的眼里、心里只有小汽车。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可他却说

3、回读小男孩的话:“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小男孩抢着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自读课文,思考:小男孩为什么不要妈妈买?

(1)交流

(2)出示句子: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3)感情朗读。你能把妈妈说的这句话读好吗?

(4)小朋友,听了这位妈妈的`话,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吗?

(5)再回读小男孩的话: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小男孩抢着说。

(1)小朋友,小男孩说的话该怎么读呢?

(2)交流、感情朗读。

三、升华情感

1、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啊,话中却藏着小男孩对妈妈的心疼,对妈妈的爱。小朋友,课文的最后三小节,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请你用心地读一读,你感受到了吗?

2、小朋友,你有什么想法和行动吗?

3、这位懂事的小男孩感动着售货员阿姨和售货员阿姨的女儿,也感动着我们每位小朋友,让我们再用心地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教学心得

1、以读为主,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始终以读为主。读准字音、读通对话、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听了他们的谈话,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深地印像?”、“是呀,小男孩的眼里、心里只有小汽车。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可他却说‘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读读想想、读读议议、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引起情感共鸣,被文中的小男孩、售货员阿姨和售货员阿姨的女儿感动着,受到了关心父母、关爱他人的思想教育。

2、以点带线,以情感人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小男孩抢着说。”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小男孩复杂的心里。从这句入手,紧紧抓住小男孩的心情,带动整篇地学习。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具、售、柜”等11个生字。

理解“兴奋的光芒”“目不转睛”“富裕”等词,并积累运用。

2、通过读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3、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养,培养合作能力与交流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难点〗:

在自读自悟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

一、观察情景图,认识相关生字,导入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课文的第一幅图、说话:

(1)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相机教学生字词“玩具”“柜台”“售货员”)

①记住“具”里面有三横,哪个字与他相似?(与“真“比较)

②售货员:站在柜台后面卖东西的我们称为——“售货员”,是一种职业。在公共汽车上卖票的是——售票员,理解“售”的意思。

③记住“柜”的字形。联系实际说话。出示图片,认读:玩具柜台、药品柜台,认读“药品”,说说还有哪些柜台?(文具柜台、糖果柜台)

2、揭题:细心的小朋友都发现这里有位穿绿衣服的小朋友,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去认识这位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的`拼音读准生字词,读通顺课文,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2、范读,找出文中除了这位小男孩还有哪些人物?

3、交流,板书:小兵、妈妈、售货员阿姨、小女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1、默读,找出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男孩喜欢小汽车,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思考:小兵站在柜台前干什么?

3、感悟句子: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1)理解“目不转睛”、“盯”:盯说明看得专心,同样写目光非常集中,这里还有一个词,目不转睛。请小朋友目不转睛盯着老师手中卡片,做个目不转睛的样子。你们现在眼珠一动不动地看着我,非常有神,这就叫做目不转睛的盯着。

(2)“兴奋”透过小兵那兴奋的眼神,小兵在想些什么?(指名)

(3)认识“光芒”。“芒”什么结构?怎么记忆?你的眼睛在看到什么的时候会闪出兴奋的光芒?

(4)只要……就……这是一个关联词语。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5)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板书:喜欢小汽车)

(6)带着这种感受去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相互评价

四、默读2——12自然段,体会情感

1、过渡:他这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

(1)默读课文2——10段,画一画有关句子。

(2)汇报、交流:

2、感悟句子:

(1)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①从妈妈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②理解“富裕”。记忆“裕”(衣+谷=裕)说说它的反义词。

③“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这“什么”还指哪些东西?

(板书:不让妈妈买)

④小男孩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啊?

⑤多懂事啊,此时妈妈的心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

⑥带着自己的感悟读读这段话。

(2)难怪售货员阿姨让妈妈给他买小汽车,他抢着说——引读:“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

①指名读,理解“抢”。

②联系课文师生抢话朗读,男女生抢话朗读。

③小男孩那么喜欢小汽车,为什么抢着说不要?

(3)理解妈妈和孩子的心情,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话题,口语训练:

1、小兵这么喜欢小汽车,阿姨说要送他一个小汽车,他怎么做的?

(板书:不要阿姨送)

2、读到这里,你认为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懂事)

3、你想对小兵说些什么?

4、补充资料:

5、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回忆爸爸妈妈们曾经为我们的付出,给我们的关爱,在这颗空白的心形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几句心里话,也可以写给那个小男孩或者刚才老师读的故事里的孩子。

6、小兵还感动了谁?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六、板书设计: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不要妈妈买

喜欢小汽车懂事不要阿姨送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玩具柜台前的一位小男孩,非常喜欢小汽车。可是却不要妈妈买,也不要售货员阿姨送。表现了小男孩对父母的关爱,售货员阿姨及女儿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

学习课文中的人物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2、知识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会认11个生字。

3、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读好人物的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小男孩关爱父母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自主探究、自读自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CAI课件、生字卡、图片。

2、准备学生喜爱的玩具。

3、预习课文。

【本课教学特色】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个性,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谈话激趣: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商场里新到了好多的玩具。同学们都想去逛逛吗?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玩具商场(展示课前摆设的玩具)同学们都站在了玩具柜台前,现在你最想干什么?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读生字“具”“柜”,学生想办法记“柜”字,教师相机渗透识字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生字字音、字形

1、学生自读课文,形式不限,能达到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落实:

⑴ 出示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⑵ 出示课件读词语。

3、自主选择段落读课文,生正音。

4、默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解决生字词义

1、品读第一自然段:

⑴ 哪位同学大胆的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⑵ 当学生谈感受读懂小男孩喜欢小汽车时,重点指导朗读“柜台前有个小男孩……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通过看图、做动作表演、小汽车道具演示等,让学生理解“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等词语,体会小男孩对小汽车的喜爱。

⑶ 同学们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小男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我来读这段话,看谁把小男孩的表情、动作表演出来了?

⑷ 老师看到了一个个喜欢小汽车的小男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2、品读课文对话部分:

⑴ 我们都感受到小男孩喜欢小汽车,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⑵ 这个小男孩呢?赶快再默读课文。

⑶ 当学生谈感受读懂小男孩懂事、妈妈心疼孩子但又很为难、售货员阿姨关心他人等句子内容时,联系小男孩多么喜欢小汽车,让学生重点理解“忍不住、抢着说、叹了口气、眼圈红了”等词语。在学生自读自悟谈体会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通过默读、指导读、比赛读、评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体会小男孩是多么的懂事,售货员阿姨及女儿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⑷ 同学们读了课文都有自己的感受,下面咱们就分角色朗读课文8~13自然段,看谁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

分四人小组,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妈妈,一人当小男孩,导演读旁白。

⑸ 请小组到台上来展示,其他同学当评委,看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没有?

⑹ 学生评议。

3、品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 读到这儿,同学们如果你在场,你想对这位小男孩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⑵ 实际上售货员阿姨的女儿和大家一样也想送辆小汽车给他,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赏读

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表演,全班挑选人一起表演,使学生进入角色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提示读好人物的对话。

五、感情升华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售货员阿姨和她的女儿以及同学们关心他人真让张老师感动。明天我就要和写这篇课文的作者联系一下,也想见见那个懂事的小男孩,好把这辆小汽车送给他。回家后,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感动一下,还可以讲讲你对这个故事的想法。

【板书设计】

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送(关心他人)

售货员阿姨及女儿──小汽车图──小男孩

喜欢

心疼(体贴父母)

妈妈图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1、会认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文中的人物是怎样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1、同学们,谁一个人去买过东西吗?请你说说,你在哪儿买了什么东西?

(指名说)

2、你们真能干。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4课。

(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3、自由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要认的生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3、小老师带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接龙读课文,共同正音。

三、 再读感悟,互相交流

1、默读课文,想: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⑴ 说说自己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个人?

⑵ 读出课文中有关词句。

⑶ 教师板书小结:懂事的小男孩,善良的售货员阿姨为难的妈妈 有爱心的小女孩。

3、进入角色读课文,提示读好人物的对话。

4、评一评:他读得好不好,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读?

5、说一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你准备怎么做?

第二课时

一、 识字游戏

1、游戏《我认识它》。

2、生字开花:

具()()()货()()()

药()()()品()()()

3、选本课中喜欢的词口头造句。

4、连一连:

阿姨看玩具闪着妈妈的手

妈妈售货 抢着说

小兵买药 拉着光芒

二、 表演课本剧

1、分好角色,四人小组表演。

2、全班交流,上台表演。

3、评出最佳小演员奖。

4、有表情地读课文,男女生比赛。

三、 词语积累

1、画出自己最喜欢的20个词语。

2、画出自己最喜欢得个句子。

3、学生抄写。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人物的好品质,在实践中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读写。

2、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这一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玩儿,到商场给你们买礼物,你们都得到过什么礼物?

2、师: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六一”儿童节他得不到礼物,在玩具柜台前,他只能看而不能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去找出原因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生字表,同桌互读生字,纠正字音。

3、选择喜欢的方式与同桌读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与同桌共同商讨。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个小男孩在玩具柜台前只能看却不买,他真不喜欢玩具吗?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1)“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从“只要……就……”可以看出他很喜欢玩具,商店柜台前挤满了人,只要有谁买,他就跟着看。

从“马上”这个词也可看出他很喜欢,不管谁买,他很快就跟过去。

从“目不转睛”也可看出他很喜欢,看得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从“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可看出他看到玩具时的欣喜。

(2)你们想一想此时此刻小男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想什么?

(玩具真是太有意思,太好玩了。我要是也有一辆小汽车该多好哇!)

出示课件。讲解此部分。

2、出示认字卡片,认识生字。

具 柜 芒 售 货 药

品 兵 咱 抢 欲

3、配合课件,认识本课字词。

4、利用课件,做识字练习。(合二为一 练一练)

第二课时

1、小男孩是那么喜欢小汽车,热心的售货员阿姨也看出来了,与是他们进行了对话,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

(从课文中找出,并分角色朗读,说一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售货员阿姨还把小男孩的故事讲给了谁?(自己的女儿)

读一读,说说小女孩听了是怎么做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出示课件,帮助理解这段内容。)

3、出示课件,完成练习。

说一说 想想写写 练习

4、做总结(出示课件)完成本课教学重点。

5、欣赏 各式各样的玩具图(课件)

作业:

1、写生字。

2、完成同步。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