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9-30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1

半个月来,我看了一本《最后一头战象》,这里面使我记忆最深刻的故事是《智取双熊》。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猎人在冬季捕猎时,正巧碰到两头双胞胎熊,一头叫黄帽子,另一头叫白袜子。此时,向它们望去的两双眼正是我和猎人。只听猎人说:“对付一头熊,我没什么把握,但如果是两头熊,我就有九成把握了!”你连一头熊都对付不了,更何况是两头熊,莫非你会什么巫术?“我奇怪地问。”看着吧,这可比巫术厉害多了。“猎人骄傲地说。熊和我们人的生物钟非常相似。白天劳作,夜晚睡觉。到后半夜时,我和猎人来到黄帽子的领地把蜂蜜偷了出来,放到白袜子的洞口,猎人又像捧着元宝似的把白袜子的屎放到蜂蜜遗失的路途中。我和猎人扫好脚印,躲在草丛里静观其变.....当黄帽子发现食物被拿走和土地权受到威吓后像一只锋利的长矛拿回土地权和食物,而白袜子像一个坚实的盾牌保护着自己的食物,二头熊互不相让生死相撞相拼,直到拼得筋疲力竭,头破血流后才停下来,我和猎人就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三宝之一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某一种情况下智慧可能比勇气更加重要,强大就像三国时貂蝉用美色挑拔了吕布和董卓的父子情义,反目成仇。如果貂蝉正面与吕布董卓交战,不过三招早已被消灭了,这无疑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还像以前没有科技的人类,那时我们人类在自然界是多么弱小,而在森林、海洋里的'那此猛兽能轻而易举地把我们生吞活剥,可是现在它们并不能伤害我们,因为我们用智慧造出了武器,做出了比猛兽更强大的东西,这足以证明在某一种情况下,智慧,可能比勇气更加强大、重要。

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我们现已学会的知识,当然,我们更应该在学校里获得更丰富,精妙的知识。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2

《最后一头战象》是沈石溪写的一本小说。当我看到封面上那头栩栩如生的大象时,就喜欢上了它。我认认真真的阅读了《最后一头战象》之书,让我深深的感悟到动物是有灵性的,人和动物是可以和睦相处的。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保护动物,让人类的家园更美好……

《最后一头战象》写的是一头在日寇和象兵的战争中唯一活下来的战象——嘎羧,嘎羧被好心的村民救了下来,但身负重伤,于是村民们每天给它洗澡,每天给它准备很好的食物,在村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嘎羧的伤口渐渐愈合了。但它的一条前腿伤得太重而瘸了。在这最后的二十六年里,村民们天天给嘎羧最好的待遇,渴了饿了可以随便找一家人,他们都会给他最好的水和水果。渐渐老去的嘎羧吃的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他不再吃东西了,当她在虚弱的站不稳时,嘎羧突然向村民要回了自己当年上战场用的'象鞍,准备离开村子,村民听说了,纷纷赶来为嘎羧送行。嘎羧依依不舍的走了,这时猎人波农丁和作者沈石溪悄悄地跟着嘎羧去象冢。结果发现嘎羧去了“百象冢”——也就是上次抗日战争时战象死后埋的地方。嘎羧挖开土,跳进洞里和自己的战友们埋在了一起。波农丁和作者沈石溪看到了感人的一幕,默默地离开了。

这个故事诉说了一头战象和村民们深厚的感情。象是一种非常通人性的动物,在这个故事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嘎羧在临走前,绕着寨子跑了三圈,充分表达了嘎羧对村民们恋恋不舍的感情。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了一个小女孩在路上捡到了一只猫,它精心喂养了几个月。有一天晚上。附近有猫叫,原来是猫妈妈来找孩子了,小女孩打开门,小猫飞一般的冲了出去,女孩子好伤心啊,一会儿,小猫又回来了,小女孩高兴地抱起猫,最后小女孩还是让小猫回到了猫妈妈身边。同学们,动物和动物、人和动物之间都是有感情的。我们要好好保护动物,好好保护家园,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同学们,是《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让我懂得人和动物彼此产生感情后,不但很难分离,还会因为分离,而造成生命危险!让我们大家心连心,手拉手,共同保护动物,保护家园,加油吧!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3

大象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它体型庞大,性情时而温顺,时而暴躁,高兴时也可与人成为朋友。能帮助人们搬运东西,且记忆力极强,很有灵性。但它毕竟是兽类,没有像人一样的感情。而《最后一头战象》这一本书却写出了大象比人类还纯洁的感情。

解放前,日军进攻到西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在打洛江畔,抗日将士骑着战象浴血奋战,对抗着日军。八十余头战象全部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挖了一个巨坑,将牺牲的战象埋葬起来,还立了一块碑:百象冢。而就在大家搬运大象的尸体时,发现有一头大象还在喘息。人们赶忙将它抬到村子里进行救治。这头战象叫“嗄羧”。当它恢复过来时,受到了全村人的尊敬。26年过去了。有一天,他突然到阁楼下索要他的象鞍,并告别这个村庄,去了那个神秘的象冢。饲养大象的老头波农丁和作者决定跟踪大象,他们想找到这头战象所属的象冢里的象牙,发一笔横财。可谁知,这头战象竟来到了26年前它曾经战斗过的战场来凭吊战友。随后,它又去了埋葬战友的“百象冢”等待死亡的来临,而不是在自己家族那神秘的象冢。作者和波农丁被深深地打动,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耻,从而决定不再捡象牙了。

这本书看着看着,我的眼泪就落了下来。大象的情感竟能比得的上人类的情感。文章中有一处最让我感动。那就是战象临行前,带走了它的象鞍,且没有直接去神秘的象冢,而是去了曾经的战场,凭吊它曾经的战友,怀念它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一声声悲愤的吼声,表达了它对战友的.思念,对日军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它具有许多人类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它只是一头大象,可它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它曾经的战友和抗日将士。它只是一个兽类,但它却像人类一样有着对战友的怀念,对敌人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我对它肃然起敬。二十六年前,战争,让它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战友和抗日将士,那时,它的心里已经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二十六年后,当它再次站在这里,想起那曾经惊天动地的一幕时,想起曾经和自己一起战斗的战友时,那一声声悲愤的吼声,仿佛就是在呐喊:不要战争,要和平!最后,它没有去自己家族的象冢,而是来到了"百象冢",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永眠。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4

说起象,大家一定会说:“大象又蠢又笨。”但看了著名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后,改变了我对大象的看法。

解放前的西双版纳,傣族的最高领主叫召片领,他曾拥有一支威风凛凛的象兵。一九四三年,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战斗结束后,大家把阵亡的战象埋葬了,还立了一块碑:百象冢。人们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活着,名叫嘎羧。村民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作者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嘎羧已经50多岁了,他自知生命期限已到,再次佩上象鞍,告别寨子,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挖了一个坑,把自己掩埋起来了。

读着读着……我的热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句话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灵感,它可能觉得,它当时跟同伴一起作战,多么勇猛,它是有幸被救,要不然,它也将葬身与此。然而,同伴牺牲了,它有幸获救了。它此刻又回想起了那场残忍的斗争;它可能也觉得,要跟同伴做个伴,不让它们想念它。我们不能到它心里看个明白。但我们能体会到,他那种跟同伴永恒的友谊。此时,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痛苦、怜悯、敬佩、感动、激动等种种复杂而凌乱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那头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脑海中回荡。象的友情为什么比人类的'友情更打动人?它们的友情为什么有如此力量?

嘎羧虽然是一头战象,却具有很多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重情重义。象,它们的友谊有如此力量;象,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深刻,更真切,更长久!看了这篇文章,我们还能说嗄羧是头象吗?不,它是个让人敬佩的、行为高尚的、重情重义的大英雄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5

说起象,大家一定会说:“象有长长的鼻子,蒲扇似的耳朵,柱子似的四条腿和珍贵的象牙,行动笨拙。没什么好说的,总之又蠢又笨。”但看了沈石溪写的《最后一头战象》后,改变了我对大象的看法。

书中写的是西双版纳战斗时所幸存下的最后一头战象——嗄羧。被村民“宠着”的.它已经五十多岁了,它从不高傲,不以体重和身高而蔑视了比它低很多的人类,在这种身高、体重的巨大比例下,嗄羧和村民之间那座又高又厚的透明墙从来没有存在过。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几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它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即将来临时,走出村子,还恋恋不舍地绕村子走了三圈。

在嗄羧临走前,村民怀念它,作者怀念它,甚至连我们——一些普普通通的读者都会为之伤感不已。出了村子,嗄羧怀着思念来到了久经风雪的战场,停滞片刻,向埋了八十多头战象的百象冢走去,之后用锋利的象牙不断挖洞。直到第二天黎明,嗄羧才永久的安息了!它生前这个特别的举动使我们诧异,经历过生与死考验的它,仍不忘这个患难战友待着的百象冢,并将自己深深埋进了洞里,与战友们永远的长眠于此。

嗄羧是头重情谊的象,它行为高尚,让我们感动不已,它并没去世世代代埋葬祖先的象冢,而去了战友们安息的百象冢!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使我印象最深刻: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作战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起。这就是它重情重谊的最好证明。我真想能看看嗄羧沉睡着的百象冢,现在的嗄羧在忙些什么?不管它在做什么,它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象,它们的友谊有如此力量;象,它们的情比人的情更深刻,更真切,更长久!

看了这篇文章,我们还能说嗄羧是头象吗?不,它是个让人敬佩的、行为高尚的、重情重义的大英雄!

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篇6

《最后一头战象》被选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

本书共收录了11篇短篇小说,精彩的给我们描述了象,野猪,熊的生活方式,但这本书并不单单是本科普书籍,它向我们生动的展现了动物之间的复杂感情,有快乐,有愤怒,有焦急,有悠闲,还有知恩图报 ,动物的世界中也有着社会,动物社会比人类社会要纯洁的多,也要简单的多。在那里没有欺诈和黑暗,给我们启示,让我们引发深思。

每一只动物都在沈石溪的笔下具有了灵性,在短篇小说《给大象拔刺》中,成年大象的儿子脚上扎了一个钉子,成年大象知道作者是赤脚医生,便让作者治疗,作者治疗好大象的儿子后,那头大象还知恩图报送给了作者一罐蜂蜜作为报酬。《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知道自己将要死亡,去并没有去自己的家族的象冢,而是去了当年他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和同伴躺在了一起。《象警》中的大象像人类世界的警察一样,维护着秩序,保护着动物们的安全,当动物们其乐融融的喝水时,大象们却用伟大的身躯抵挡着鳄鱼的袭击。他们的形象,无不令我们感动,令我们赞叹。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这一句“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又如这句“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虽然嘎羧已经五十多岁,但正如曹操的诗一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而现在,却有很多人早已忘记自己的使命和梦想,在金钱的诱使下迷茫无从。

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动物小说中的情节却像一片净土,可以让人识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让我们敞开心扉,读《最后一头战象》,体味生活酸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