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1
微风拂过发丝,阳光洒下,《窗边的小豆豆》的书页在指尖翻动。仰起头,小豆豆仿佛就坐在窗前的树上,阳光照在她的脸上,让她的脸颊显得更加红润。手中的这本书,已是第三次翻看。
一所让人向往的学校——巴学园,一个曾让普通学校老师无比头痛的孩子——小豆豆,还有一个能耐心地听一个六岁小孩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哈欠、能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小豆豆作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时没有呵斥她,只让他“弄完之后放回去”、让人崇拜的老师——小林校长。
说心里话,我很羡慕小豆豆,她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也羡慕小豆豆淘气、可爱、执着。她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她跳进水泥堆里,跳进盖了报纸厕所掏口中。这份淘气、执着仿佛在儿时我的身上也能发现。
三岁那年,茶几上的绿豆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大人不注意时,拿起绿豆就往嘴里送,但没有尝出什么味道。继续观察,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就把它“藏”到了鼻子里,也许觉得这样很有趣。当时应该没有觉得不舒服,没哭也没闹,继续玩着。后来妈妈发现我老揉鼻子,呼吸还有点重。于是妈妈拿着手电筒检查,这一看可把她给吓坏了,要是发现晚了绿豆可是要在鼻吼里发芽了,一家子着急得要命,作为当事人的我还在那偷偷地笑。儿时的自己就和小豆豆一样,总能作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小豆豆能为了心爱之物努力拼搏,她的'这份执着也曾激励了我,让我在参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活动中得以坚持。记得那天烈日炎炎,太阳发出“滋滋滋”的声响。活动不过半小时,我的汗水早已浸湿衣襟,豆大的汗珠从脸上不断往下落。我瘫倒在凉亭的长椅上,凉亭里的一丝微风,把小豆豆寻找心爱钱包的身影吹进我的脑海里,仿佛在为我加油打气。在这份执着信念的鼓舞下,我们坚持把垃圾送去了它们各自的“家”中。
看这本书,纯属偶然,但一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妙语连珠,却在平实朴素中流露出小豆豆随心所欲、淘气、善良与执着。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2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们常常能听到爸爸妈妈说:“好读书,读好书。”所以读书就成了我最喜欢的事情。寒假里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让我意犹未尽。
这本脍炙人口的书是根据小豆豆在巴学院上学的经历所创作的,它曾被译为了35种语言,感动了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读者。这本书主要讲了小豆豆上小学的时候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院,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别人眼中“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打好了她一生的基础。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我也十分向往能去到巴学院,因为那里的同学十分团结遇到什么事大家都能挺身而出,校长先生也十分和蔼可亲,老师们更是善良美丽,巴学院是那么的充满活力。在整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校长先生》这一篇。小豆豆刚刚进入新学校,小林校长听他讲话的四个小时,在这之间没有打一次哈气,也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在他心中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把孩子爱在心里,把他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尊重每个孩子自由发展的个性。我常常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院,可能就不会有孩子不喜欢上学了吧。因为在巴学院放学后,孩子们一点儿也不想回家,第二天早上又眼巴巴的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巴学院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
在这本书中我领略到了很多感悟。我想,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建立一座像巴学院一样的学校,我也要当一名像小林宗作一样的老师,我也要用特别的爱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在爱心中健康成长!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3
这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写的一部书,妈妈给我买这套书的时候好像我才刚识字,读了几页好像没有什么感受,就放到一边了,妈妈说不急,等你长大点也许感受就不一样了。今天我就跟着别人的感受一起来跟读《窗边的小豆豆》。
可能书中讲的是一个女孩子的故事吧,所以我好像找不到共同的感受,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另类顽劣的女孩,她刚上小学一年级就被学校强制退学。她好像有一种天然的,不属于这个社会的人格,她好像是一只自由的小鸟受不了拘束,我们好像习惯了鸟笼。小豆豆喜欢和燕子对话,喜欢推拉桌椅,画国旗会超出画纸一直画到桌上,老师认为她扰乱课堂秩序,给同学们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给她贴上了问题孩子的标签。当她进入巴学园却是另一番景象,校长不认为小豆豆是问题孩子,他鼓励小豆豆表达自己,做自己认定的事情。小豆豆上学第一天,校长听完小豆豆近四个小时的演讲,没有打断她喋喋不休的话语。她说的都是她生活的琐事。
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进厕所,她用舀子掏粪耽误了上课。校长没有责骂,而是亲切的问她有没有放回原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这就是他们的个性,也是他们的财富和潜力。看完这里是不是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学校,这个校长,感觉生活都变成绿色了。巴学园很有趣,教室是电车如同去旅行,孩子们会思考电车是如何到学校来的。于是校长就顺便把电车的知识给孩子们普及了,比如什么是滚轴,怎么利用它。上午孩子们在教室学习,下午就被带到大自然中散步。他们一路遇见,一路观察,一路学习。
看见油菜花开,看见蝴蝶起舞,老师就讲解蝴蝶如何授粉,花朵如何开放的知识。路上遇见农民伯伯就教孩子们如何种庄稼。从播种到丰收,这一路需要经历什么。孩子们很幸福。他们不仅用眼去看,用心去听,还有感受到他们的味道,知道哪些是山里的,哪些是海里的。要热爱每一样食物,了解他们的营养。
巴学园学习知识的同时还有很多课外活动,校长鼓励孩子们游泳,身体健康是资本,巴学园很多孩子都是问题孩子,身体有缺陷,思想有劣等意识,脱下衣服,学习游泳,丢下羞耻心,让自己更自信。巴学园还有暑假露营,孩子们在黎塘空地上扎起一顶顶帐篷,等帐篷扎好,孩子们穿好睡衣,互相道别,然后围在校长周围听他讲国外旅行的'故事。巴学园还有试胆量活动,组织孩子装扮成鬼怪,然后捉鬼怪,让大家领悟到妖怪也是会害怕人类。巴学园还有温泉旅行,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要轮流去鱼店蔬菜店购买食物,学会交流和沟通。人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属性物种,是一种群体生活,必须要有各种能力应付各种事宜,所以沟通很重要。
离开了巴学园的黑柳彻子做了主持人,演员,作家,他自己的真实体验告诉大家,让孩子变优秀,没有标准,让他活的精彩,丰富就是好的教育。如何能够丰富和精彩,需要家长们思考,如何优秀,需要孩子努力。我想重温一下《窗边的小豆豆》,感受一下她是如何做到的。一个优秀的小孩子。现在的我可以感受到她的感受了。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4
可能,大家都不怎么认识这本书,但我觉得,作为一小学生就应该去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写的。1984年,联合国官员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没有比她更了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在巴学园的'一段成长故事。在巴学园里,小林校长,老师让她在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在巴学园她掏过下水道、爬过树、甚至咬过树皮……但小林校长并没有骂过她而是让她清理干净就行了,所以,他在这本书里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让我重新拾到了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5
故事里,小豆豆学习了热爱书本,学会了关心别人: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与爱心,宽容与真诚,在这里,同样会体验到恐惧无奈已忧伤,所有这一切,让小豆豆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而又单纯快乐的孩子,就像校长先生经常说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远比知识的学习知识的重要得多,小学教育应把孩子从单纯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对个性极强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采壤特的教育方法。
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独特的见解。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他总会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去思考究竟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6
周末,我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名字叫做小豆豆的小女孩,她在原先的学校上课时,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然后请他们表演,弄得教师都上不成课,只好让她退学。当***妈带她找到“巴学园”后,在这个世外桃园般的新学校里,她过得很开心。
巴学园是一所独一无二的学校,所有的教室都是用旧电车改装的,整个学校就50个学生,每个年级就几个学生。他们的饭菜也很特别,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要求所有的学生每一天必须要带“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如果实在没有的话,校长就会为他们准备山芋和鱿鱼。
我很喜欢小林校长,他是一个很了解孩子的校长。他教学生们跳韵律操,带领孩子们在晚上装妖怪,行夜路,练胆量,学生们经常能够出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还有“巴学园”的运动会,让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也能感到成功的`喜悦。
可是没过几年,因为战争,巴学园被炮弹炸毁了。如果没有战争,巴学园一定会保留下来,我想此刻肯定会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小豆豆真的太可爱了,我也要学习可爱的小豆豆的善良、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