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骆驼祥子》有感

知远网

2025-09-24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读《骆驼祥子》有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骆驼祥子》有感 篇1

老舍—一个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个让后人永远敬仰的文学巨匠,一座永恒的丰碑。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要算《骆驼祥子》了。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祥子是北京旧三十年代一位青年车夫,善良,正直,他的理想是车,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于是,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三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是那时是抗战时期,北平乱成一团,祥子稀里糊涂地被抓去打杂,更痛苦的是他的寄托—车,也被夺走了。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回到“仁和厂子”继续拉车。但是痛苦还没结束: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并诱惑他,祥子上了当,不得不娶了虎妞,不多久虎妞就死于难产。

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如果不是他们的迫害,祥子也不会从充满希望走向堕落,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这不就是可悲的人生吗?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但是它折射出了人性的懦弱,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但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毕竟明天会怎样?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

读《骆驼祥子》有感 篇2

“好人没法好好活”,这是骆驼祥子的中心,它批判了黑暗的社会。在那个时期,好人总是被陷害,小人却很得志,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结尾处的祥子出卖阮明的情节。

祥子是一个极朴实的人力车夫,他从农村来到北平,下定决心凭自我的劳动创造完美生活,他拼命拉客,攒了三年的钱,最终买了第一辆车。这本应是幸福的开始,但社会不允许好人过上好生活。他的人生三起三落,最终,他成了一具欺骗、抢劫、出卖人命的行尸走肉,在这期间,祥子与借给他钱的阮明相识。可是,祥子因为想获得更多的金钱而无情地出卖了阮明!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祥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原先祥子和阮明的关系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我们明白任何完全建立在金钱之上的人际关系都是说散就散的,大多是不可信任的`。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唐雎的谋士,他劝告信陵君的话让人深思,大致意思是——人有不能让人明白的事,有不能不明白的事,有不能不忘的事,有不能记住的事。例如,恨别人不能让人明白,别人恨自我就不能不明白,要时刻防备。显然,阮明不明白这段话,不明白其中的人生道理,他认为自我对祥子有恩,祥子绝对不会出卖他。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此刻的祥子已经是一具行尸走肉,为了金钱,能够出卖任何人,这就是阮明杯具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应建立在双方诚心诚意的基础之上,否则很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失败。例如在工作单位中,领导要对所有人施以德行和诚心。尤其是要对掌有重要信息的人以诚相待,不然被其他公司撬走的时候,这些人就会把你的秘密带走,让你陷入被动之中。

刘备,起初他一无所有,但他与人交往从不只关注利益,而是真诚以待,这让他成为三分天下的一大势力,又让他在的人们心目中留下了仁德之君的好印象。

此刻社会虽不像骆驼祥子那时的社会一样,但也会有很少一部分恶人,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应多传播善心,多交结真诚的朋友,不做出卖朋友的“祥子”,要做仁德的“刘备”。

读《骆驼祥子》有感 篇3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读书,读好书,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乐事。寒假里我就读了一本印象深刻的好书,书名叫《骆驼祥子》。

这本书以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经历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的北平生活为背景,讲述了祥子奋斗的悲剧:祥子来自乡间,他憨厚老实,勤劳善良,就像骆驼一样吃苦负重。他到了北平,靠拉车谋生,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毅力实现了这个梦想,可好景不长,他的车被士兵抢走了。但他不放弃,从头来过,依然努力工作,省吃俭用,但他的积蓄却被孙侦探洗劫一空。他继续为自己的梦想挣扎,可惜妻子虎妞难产过世,他被迫卖掉自己的那辆旧车。他欣赏、喜欢的小福子悲惨的死去,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祥子自暴自弃,最终变成了一个整日无所事事甚至出卖自己灵魂的无业游民。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曾经的那个忠厚老实,善良淳朴、上进要强的祥子,最终成为一个行尸走肉,社会的垃圾,他的'意志力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被消磨殆尽。骆驼祥子的故事不免让人遗憾、惋惜。这本书讽刺了旧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同时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无论现实多么残酷,无论成长的道路上有多少坎坷,我们都要不忘初心,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我们都要全力以赴,终有一天上天会看见我们的努力,给予我们回报。努力了,也许会失败,但放弃了,我们将一无所有甚至万劫不复!

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曾经,我非常喜欢跳舞,死缠烂打着让妈妈带我去学,可就因为几场比赛的失利我就放弃了。现在想想心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悔恨的是我第一次的放弃会来的这么早,自责的是我没有坚持下去,辜负了父母对我的期望以及曾经挥洒的汗水。所以我决定,以后不管发生什么,我都要不忘初心,坚持下去。毕竟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走完!

读《骆驼祥子》有感 篇4

老舍笔下的祥子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他年轻力壮,没有其他车夫的恶习,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于是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当时中国军阀混乱的社会环境,不容他有丝毫的个人幻想,不到半年,他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失去了洋车在,只牵回了三匹骆驼,因此得到“骆驼”这一绰号。他没有气馁,依然倔强的从头开始,更加卖力克己地拉车攒钱。可还没等他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拿枪敲诈抢劫一空,买车的梦想成为泡影。后来,他被逼无奈与虎妞结婚,才又一次拉上了车。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人车两空。当他重新获得生活的希望时,他喜欢的小福子却死了。此时,祥子再也无法鼓起勇气了,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勤劳,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劳作,吃喝嫖赌,出卖他人换取钱财,成为了城市的垃圾。

这就是祥子的'悲剧,他的生活跌宕起伏最终却还是坠入了深渊,正如作品末尾所说,变为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陌路鬼”!其实,这部作品中的人物都在走着下坡路: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不堪屈辱而上吊自尽;老马祖孙本相依为命,到最后小马儿却死了;连曾经威杨一时的刘四爷,都只剩一人孤苦伶仃。每个人都在走向绝望、暗淡。他们的悲剧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大悲剧。

读完全书,以祥子为代表的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了我心上,震撼了我的心。对于祥子的悲剧,我深感同情却又十分无奈。在那样的黑暗背景下,试问谁能逃脱由生活毁灭到精神毁灭的悲惨结局?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赏《骆驼祥子》这部作品,它能帮助我们认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图景,领略其中的意蕴,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为创建和谐幸福的家园而努力!

读《骆驼祥子》有感 篇5

第一次读《骆驼祥子》是在上个暑假,但到现在内容基本上都忘了,所以在这个暑假,我回顾了这本书。

未读此书之前,我对这个书名就有百般见解,先是觉得这个书名的与封面是天作之合,后是觉得祥子与骆驼一定有不菲的关系,读了之后对书名的理解是更加深刻了,果然书并不是凭空解读的,首先是祥子在宪冰队逃出来顺手牵走了三只骆驼,用卖骆驼的钱,又买了一辆车,这是祥子与骆驼的的第一层联系,再者,祥子常年拉车,负重着人与物的.重量,与骆驼的形象不谋而合,他为了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兢兢业业,拼死拼活,如同骆驼行走于荒漠中,那种艰辛,那种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或许就是这般原因,《骆驼祥子》,这个书名读起来总是带着一阵酸楚于苦难。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能够时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祥子悲惨命运的一生,他三起三落的人生,正是当时社会底层大多数人的写照,祥子在曹先生家拉包月时,曾遭受到了孙侦探的敲诈,买车梦再次破碎之后,祥子在人和车厂工作期间时刻受到刘四爷的欺凌与压榨,黑暗的日子看不到尽头,尽管后来与虎妞结为夫妇,再次实现了“车梦”,可虎妞难产而亡给祥子的生活带来了天大的打击,从此吃苦耐劳,敢拼敢搏的祥子蜕变成一个麻木不仁,吃喝嫖赌的社会败类,祥子坠落的根本原因正是社会的原因。在那样一个时代艰苦奋斗,似乎无关紧要,最坏的时代,逼迫着人一步步往地狱的深渊走去,在这里我为祥子的不幸遭遇呐喊,更为当时千千万万个祥子感到不幸。

生不逢时是一个悲剧,时代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人身上最终的色彩,我们在为祥子感到不幸的同时,应当正确认识新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方方面面的条件,有就去追,不断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未来。

读《骆驼祥子》有感 篇6

唉,又是一个悲剧!

这是我读完这本小说的最初感受,在笔下,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拉开帷幕。

祥子,一个本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乡下汉子,只身一人在城里拉车,经历了无数艰辛的挫折,他心中最后一盏希望的明灯也随着的自杀而熄灭了,命运,无情的抛弃了祥子,使他最终由一个诚实善良的老实人堕落成一个不求上进的街头混混。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一个个类似的悲剧的产生难道不足以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吗?是的,祥子曾拥有多么美好的理想,就是当时那个无情残忍没有一丝阳光的黑暗社会,把无数像他那样奋发有为的`穷苦人民逼上了绝路,使得无数人在悬崖峭壁面前退缩了,颓废了,可见,当理想与现实相悖,所产生的大多是令人心痛的悲剧。

祥子的沦陷与当时社会的黑暗沉沦是分不开的,正像所说“四周黑洞洞的,哪能不碰壁呢”。转眼看七十年后的今天,社会充满了理想的曙光,但志存高远的莘莘学子却有一部分未能踏进大学校门,他们同样充满希望,但多少领到了高校的学子未能圆自己的大学梦?是现实,现实和他们开了个玩笑,因为家境的贫寒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引发了这样或那样的悲剧,我不得不悲观地说,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在社会上立足,除了拥有必备的品质和知识,更重要的是金钱,是势力。无论什么年代,社会依然如此现实,在现实的社会中像祥子那样有理想却没有背景的人,多半都会被争名夺利的社会无情地淘汰。

从祥子的故事中,我们感悟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会记住中国的旧社会曾是那样黑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