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知远网

2025-09-24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

2、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高大形象。

3、抓住教材空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壮举,体会他的高贵品质。

2、运用教材空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希腊神话(学生齐读:普罗米修斯火)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天神,那他是一位什么样的天神?又为什么要盗火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课文,找出这段话,并把他画出来。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1-——2小节

(!)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找到了这段话,谁来读一读。(学生发言出示: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是呀,从这段话我们明白了普罗米修斯原来是一个(板书:勇敢极富同情心)的神。那么,为什么说他极富同情心呢?(学生回答,因为……所以……)

(2)你能想象一下没有火,在寒冷和黑暗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吗?(学生发言)

(3)人们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不喜欢)那是他们没有办法,无可奈何,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出示:第一小节的文字)读出人们的这种无可奈何。(指名读后评价)你认为读好哪些词语才能读出人们的无可奈何。(重读:没有……只好……)

(4)读得真棒!同学们,这小节的末尾有个“……”省略的是什么呢?(学生发言:省略的是还有很多没有……只好……,你还能想象一下没有火,人们只好怎么样呢?(出示:没有——只好——。)

(5)看到这一切,极富同情心的普罗米修斯决心为人类盗火,从决心一词你又看出了什么呢?(盗火是一件危险、不容易的事)谁来想象一下盗火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畅谈:冒着被宙斯惩罚的危险。)尽管困难重重,可普罗米修斯还是决心为人类去盗火,可见他是多么的勇敢。谁能读好这一段话,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极富同情心以及那盗火的决心。(读后品读再齐读这句话。)

(二)品读课文3、4小节

(1)普罗米修斯又是如何盗取天火的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3小节,从盗火的过程中,你又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1)从这一小节的文字你读出了普罗米修斯的什么呢?(指名回答:引出机智板书)

(2)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机智呢?(躲悄悄地)普罗米修斯悄悄地躲在太阳神阿波罗的后面,盗得天火。当时的气氛怎样呢?(紧张)你能读出这种紧张的气氛吗?(指名读品读)

(3)尽管气氛如此紧张,但普罗米修斯还是凭着他的勇敢和机智把火种带到了人间。从此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改变呢?(学生回答)

(4)(屏幕显示第四小节文字)是呀,有了火人们用它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野兽,总之,(齐读)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就在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人间的那一天,人们的心情会怎样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人们这种高兴的心情呢?(指名回答)你又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干些什么呢?(出示)

有了火种,人们欣喜若狂,他们。(指名说)

(5)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谁带来的?(出示普罗米修斯盗火图)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此时,面对为人类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三)品读课文5、6小节。

(1)普罗米修斯为我们人类盗来火种,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可是,可能有人要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不正大光明地跟主神宙斯去要火,而要采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去盗火呢?(学生讨论畅谈:因为宙斯的心狠手辣天规)这些后果普罗米修斯知道吗?(知道)可见,普罗米修斯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富有同情心。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一下。(出示:第二小节文字)

(2)灾难终究没有逃过,主神宙斯知道在知道盗火一事,是如何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看了刚才的图片,听了刚才的录音,你想说什么?(学生畅谈)

(4)看来,大家心中最突出的情感就是主神宙斯的心狠手辣。板书:心狠手辣)他的心狠手辣具体体现在哪些词语上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的5、6小节。(立刻追查大发雷霆狠狠惩罚不解恨)你能读出宙斯的这种心狠手辣吗?(指名读、品读)

(四)品读课文7、8小节

(1)面对烈日的暴晒、风雨的鞭打、鹫鹰的袭击,普罗米修斯后悔的吗?屈服了吗?(没有)

(2)出示:“普罗米修斯忍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请大家反复的读一读这句话,通过重读哪些词语,才能读出普落米修斯的不屈服,不后悔。(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后齐读)

(3)此时,面对着被锁在悬崖绝壁下的普罗米修斯,你还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发言)

(4)从你们刚才的话语中,老师看出你们已经深深地被普罗米修斯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板书:坚强不屈)其实,受感动的不光是我们,还有大英雄(板书:赫剌克勒斯为了记住这位大英雄,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他的名字。)课文第七小节中的哪个词语看出赫剌克勒斯深受感动呢?(不远万里)“不远万里”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是呀,如果,赫剌克勒斯不深受感动,又怎么会从遥远的地方赶来呢?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板书:伸张正义)

(5)在赫剌克勒斯的解救下,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人们期盼以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四、总结拓展

(1)伟大的天神普罗米修斯为我们人类带来了火种,带来光和热,带来了幸福,他的壮举让人感动,他的精神受人敬仰。曾有许多的诗人用诗歌来赞美他,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屏幕显示诗歌)上课前,老师已经发到每位同学手中,请大家先小声自由地读一读,尽可能的读出你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感动与敬仰。

普罗米修斯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带来光和热,送来人类新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身躯,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学生自由读后,指名一名学生配乐朗读。

(2)大家读地是多么的投入,看来已经被这首诗打动了。谁愿意站起来将这首诗歌给大家朗诵一下。(指名)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3)我相信今天在座的老师、同学不光被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精神所感动,也被你这优美的朗诵感动了。大家把把掌声送给他。

(4)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学的这个感人的希腊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亲戚、朋友听一听。

(5)如果,大家还想更多的了解普罗米修斯,老师留了一条课后作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优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2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说出文中人物“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好品质。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设计理念】

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6个生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读课文,感知语言。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重难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导入:同学们,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了,我们能用眼睛看见这万物复苏的春天,但盲人们却无法看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他们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今天,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美好祝愿,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板书:永生的眼睛】大家齐读课题。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生:关于眼睛的文章。

2、你想知道什么呢?(生:永生是什么意思?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3、谁搜集到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师: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课文讲了琳达一家三代人都捐献了自己的角膜。

【板书:捐献角膜】

生2:我读懂了,父亲是个有爱心的人。

3、文中写谁捐献了角膜?【板书:母亲父亲女儿】

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1、师:让我们再次走入文中,快速浏览1—2自然段,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并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互相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2、师: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一部分你感受到什么?谁能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感受到琳达知道要把母亲的眼睛角膜捐献给别人时非常生气、愤怒、悲伤。

3、对于捐献母亲眼角膜这件事,我所持的态度是非常不理解父亲的做法。【板书:不理解】(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作者很气愤?)

师指导读:年仅14岁的琳达,突然失去挚爱的母亲,在最痛苦的时候又要面对母亲不完整地离去,她此时的心情,谁能用朗读表达出来?

4、师:父亲面对她的愤怒和悲伤是怎样的态度,谈谈你的感受。

生: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父亲非常有爱心,他不仅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而且也希望他死后,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也能捐献眼睛角膜。

5、师:父亲用这句话来教育女儿,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

生:我的感受是:父亲和妈妈决定死后把自己的眼睛角膜捐献出去,他们一直在为别人着想。

6、师:父亲用这句话来安慰女儿,当时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父亲的心情是冷静的,平静的。

7、让我们来平静地读一读父亲的这句话。

8、父亲的心中真的平静吗?生:不平静。

9、是的,谁不为失去亲人而痛苦呢,但作为父亲,他只能压抑心中的悲痛,以平静的心情去安慰自己的女儿。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指导朗读:现在就把你们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指名读旁白,女同学齐读琳达的语句(愤怒、悲伤),男同学齐读父亲的话(深沉、坚定、平静)。

过渡: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琳达失去母亲的无限痛苦以及父亲无私的奉献精神。琳达的强烈反映和父亲平静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父亲把捐赠器官给别人带来健康看成平常的事,是有意义的,父亲的话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还有哪些地方感受深?请同学们默读3—5自然段。

1、1980年,父亲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说他死后要捐献所有完好的器官,父亲在说这些话时心情如何?(愉快——)

2、虽然身患重病,却为能帮助别人而发自内心的高兴。现在让我们读一读这段话,体会父亲的心情,再一次感受他的伟大。

3、父亲在病重的情况下想到的是谁?(盲童、盲童的父母、自己的亲人——关爱他人)

指导朗读:那些重见光明的盲童将多么幸福,他们的父母将多么高兴,我的子女们也将多么自豪。这会带给他们多少美好的憧憬啊!父亲会用怎样的神态和语气说出这些话呢?现在我们把父亲两次说的话连起来读,男生读第一次,女生读第二次。

4、父亲在病危时,一想到能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仍然觉得人的死是有意义的。也就在这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从他的遗愿,【板书:遵从】捐献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大家齐读5自然段:妈妈,我真为你替外公——失明的人)

5、父亲的一番话曾给琳达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此时此刻,女儿的话又给了我怎样的触动呢?

生: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幅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片骄傲!

6、父亲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一心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已经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

1、年幼时失去了母亲,中年时失去了父亲,两周后琳达又失去了可爱的、才华横溢的小女儿。琳达再也看不见女儿那碧蓝的大眼睛了,这时琳达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又是怎么做的?谁愿意读6自然段。

2、让我们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一封来自远方的信,齐读7自然段。

3、谁能说说从这封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琳达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多么令人骄傲啊!)

4、祖孙两代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我”在失去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

【板书:主动】

5、“我”再也看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我”却仿佛看到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命的延续、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四、解题延伸:

1、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板书:关爱他人无私奉献】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永生的眼睛。他们那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2、师:此时此刻,你为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而感到骄傲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为父亲感到骄傲,因为他用自己的言行和行动感动了一家人,他一心为他人着想,他也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受到了感染。

生2:我为琳达感到骄傲,因为他先开始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这样去做,到后来他也同意父亲的做法,并且亲自捐献了父亲的眼睛角膜。

师:我们为琳达的巨大改变而骄傲。

生3:我为温迪而骄傲,因为他在14岁的时候就能理解外公这样去做,真的很了不起,她很善良,懂得去关心别人。

师:我为父亲,琳达,温迪而骄傲。他们一家三代为了帮助别人,捐献眼睛角膜的善举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价值,要有意义。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个课题。

总结: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极为宝贵。遗体捐献志愿者战胜了短暂,使生命的价值又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是多么令人骄傲呀!让我们也伸出友爱之手!使人与人之间因真情而温暖,让他人因有我们的存在而感到骄傲吧!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捐献者:母亲父亲女儿

}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态度:不理解遵从主动

【案例反思】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我让学生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探究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在学习母亲捐献角膜部分,通过“我”的愤怒和父亲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初步感受父亲的伟大;然后再学习父亲捐献角膜时,再次读父亲的话,深层次理解父亲的话;最后“我”签署了温迪捐献角膜的同意书,最后再一次读父亲的话,验证父亲所说的有意义。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层次清楚。从全文的前后照应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3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

读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现在我来检查一下。这些词你能读好吗?

(出示)普罗米修斯 阿波罗 宙 斯

奥林匹斯圣山 高加索山 赫拉克勒斯

你能选用这些词来说一说故事的梗概?生说

这个神话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师:默读课文第一到第四自然段,这是这个神话故事的开头。而就在这个开头里面,它向我们陈述了两个完全不同、完全相反的画面。找一找,千万不要让这两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你可以做两件事:第一,把这两个完全想反、完全不同的画面用波浪线画下来。第二,想一想,读到这两个画面,你心里涌起的最大感受又是什么?明白吗?好,开始。

现在交流

师谁来读第一个画面。生1读。

(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师:谁来读第二个画面。生2读。

(出示)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两段完全相反的画面。我读第一处,你们一起读第二处,好吗?

师:现在你们读第一处画面,老师读第二处画面。

(生读第一处后,师读第二处画面。)

师:我说这两个画面完全相反,完全对立,完全不同那是因为第一个画面集中写了什么?

生1:没有火的话人类会怎么样?

师:第二个画面集中写了什么?

生1:第二个画面集中写了有火。

师:让我们注视第一个画面,想象一下,没有火,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说。

师:这样的生活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茹毛饮血。

我们继续看,没有火,人们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你想象一下,无边的黑暗……你想象一下,太阳下山了,黑暗笼罩着大地。这时候,人们看不见什么?

生4:人们看不见猛兽,还有看不见和别的人在什么地方,容易碰撞到对方。

师:还看不见什么?

师:好,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见,人们就只剩下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这个时候,人们的外面,林子的外面,不时传来野兽的吼叫,你的心会感到什么?

生:我会感到害怕。

生:我会感到很不安。

师:是啊,把这种害怕,不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个画面。(生齐读第一个画面。)

师:孩子们,无火的痛苦仅仅是这些吗?”“……”“没有……只好……”说话。面对茹毛饮血的生活,面对漫漫长夜的恐惧。这时,人们最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1:人类最最需要的是……

生1:火

师:是的,人类最最需要的是火。

你听,饥肠辘辘的人们在呼唤……生齐:火。

师:骨瘦如柴的人们在呼唤……生:火

师:瑟瑟发抖的人们在呼唤......生:火

师:你听,人类在呼唤......生:火。

师:天神普罗米修斯来到人间,看到人们的悲惨生活。你说,他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滋味?

生1:很同情。

师:他同情谁?

生1:同情人们。

师:他的心里还会泛起怎样的滋味?

生2:我觉得他会觉得那个宙斯太不公平了。

师:他为谁报不平?

生2:人类。

师:好,他还会泛起怎样的滋味?

生3:他的心情非常地沉重。

师:沉重?为谁沉重?

生4:他为人类的悲惨沉重。

师:是的,他还会涌起怎么样的滋味?

生5:他会觉得人类太可怜了。

师:他会难过吗?

生5:恩,会。

师:是的,孩子们,他沉重,他心疼,他着急,他不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谁?

生:人类。

师:是的,孩子们,这样一种感情就叫爱(板书爱),他爱人类。

师:那是没有火的时候,当人们终于用上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来的火种,生活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继续看,自从有了火,人们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你看这副画面,你看到什么?你看到人们正在用火干什么?

生1:人们正在用火烧熟食物,驱赶......

师:谁来,人们还在用火干什么?

生2:人们还在用火,冬天的时候驱寒取暖。

师:是呀没有火之前,有多少人类被活活地冻死。现在,人们正在用火驱寒取暖,你来到火堆旁边,什么感受?

生2:我会觉得很温暖。

师:是的,你会感觉到特别特别的温暖,是谁带给你的温暖?

生2:普罗米修斯。

师:是火,是普罗米修斯带来的活种。我们继续看,继续看,人类还用火干什么?

生3:人类一定用火来照明。

师:你还能够看到更多的画面。再看,你还看到什么画面。

生1:我还看到人们用火烧开水了,喝上温热的水,就不会冷了。

师:这水喝到心里去,人们会感觉?

生1:很温暖。

师:温暖,是的,你还看到什么?

生2:我还看到人类用火打造武器来打猎。

师:这样,你再看,自从用火改进了他们的武器之后......

生2: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师:是的,他们打到了更多的猎物,他们吃到了更多的美味。生活变得更加......

生2:美好了。

师:是的,你还看到了什么?请

生3:我还看到那些人把一些干树枝和火种围起来,变成一个更大的、更大的火源。

师:有了火的日子,那真是......

生:开心。

师:好,有了火的日子那真是......

生1:快乐。

师:那真是......

生2:美好

……

师:孩子们,这样幸福美好和温暖是谁带来的,这样的温暖靠什么夺回的?

生齐:火。

师:这样的开心靠什么?生:火!

师:这样的安全靠什么?生:火!

师:这样的幸福靠什么?生:火!

师:火,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终于用上了自己带去的火,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得这样快乐,这样开心,这样安全,他的心又是什么感受?(走近一个举手的孩子)他会感到?

生1:他会感到非常的放心。

师:他会感到......

生2:他会感到很欣慰。

师:他会感到......

生3:他会感到很温暖,很高兴。

师:这一切的一切,还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就是......

生:爱。

师:他为人类开心,为人类欣喜,为人类高兴。是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一种爱的情怀,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画面。

(生齐读两个画面。)

三、学习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师:因为爱人类,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了火种,因为盗取了火种,从此他就触犯了天条,遭到众神领袖宙斯最最严厉的惩罚。故事继续在向前发展,在下面的故事中你又会看到两个画面。但那是两个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画面。打开课文,找一找。碰到这两个画面,你可不要让它们在你的眼前轻易地放过。你可以做两件事:第一,用波浪线把这两个画面画下来;第二,圈一圈,点一点,其中的哪些字眼,哪些地方深深地在刺痛着你的心。开始!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画面。

生1:宙斯派天神用沉重的铁链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出示)

师:谁来读读第二个画面。

生2:就是这样,宙斯还觉得不解恨,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可是,每当鹫鹰啄食以后,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又会奇迹般地复原。(出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看着这两个画面,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开始。

(生自由地、轻声地读。)

师:好,谁来读读第一个画面。

(生1读第一个画面)

师:你读到这个画面,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1:我会很难过。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第一个画面。

(生2再读第一个画面,很有感情)

师:孩子,我想问你一下,你读到这个画面,你心里感受又是什么?

生2:愤愤不平,为普罗米修斯而感到不公平,心里很难过。

师:那么你面对第二个画面的时候,你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读第二个画面?

(生3读第二个画面)

师:那么当你面对第二个画面的时候,孩子,你的心里又会涌起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生3:愤怒!

师:你来!(生4再读第二个画面)

师:当你面对这个画面的时候,你的心里又会涌起一番怎样的感受?

生4:悲愤。

师:这真是两个惨无人道、惨不忍睹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注视着第一个画面。那是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画面,你看,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孩子们,请你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普罗米修斯不能做什么?你说。

生5:他还要被风吹,雨淋,被雷打!

师:他还不能“做”什么?

生6:他还不能去看望人类,给人类造福。

师:没错,他还不能探望亲人啊!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7:他还不能吃东西。

师:他还不能吃东西啊!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8:他不能动,也不能睡觉。

师:那的确不能动,那的确不能睡觉,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9:他连一口水都喝不到。

师:没错,他连一口水都喝不上。他还不能做什么啊?

生10:他还不能拜访亲人,比如:如果亲人发生一些事,他还不能拜访亲人。

师:他还不能拜访亲人、帮助亲人、和亲人在一起团聚啊!孩子们,他为什么不能动弹?

生11:因为他的双手和双脚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了。

生14:因为他被锁在了高加索山上,他不能下来,拜访亲戚。

师:这是怎样的锁?

师:是的,无情的锁,死死的锁,悲惨的锁,来,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第一个画面。

(生再次齐读第一个画面)

师:更血腥的还在后面。

我们看第二个画面。白天,你看到了什么?白天,你看到了什么?

生1:白天,我看到了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派来的罪恶的鹫鹰啄食着他的肝脏。我感到他很痛苦、很难受,生不如死。

师:而当到了晚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2:晚上我看到普罗米修斯的肝脏重新长了出来。

生2:又重新长了出来。

师:这奇迹般的.复原,你以为他好受吗?

生2:不好受。

师:那也是一种痛啊!孩子们,都说十指连心,当我们的手被火烫了你的感觉是?

生3:我的感觉是十只手指都在疼。

师:你的感觉是?

生4:我的感觉十只手指都非常的痛。

师:你的感觉是?

生4:我的感觉非常的痛苦,很疼。

师:那只是手指,而现在,那凶恶的鹫鹰在啄食着,是普罗米修斯的什么?

生4:肝脏。

孩子们,你们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痛啊?

生1:永无止境的痛。

师:怎样的痛?

生2:撕心裂肺的痛。

师那是一种?

师:无法忍受的痛。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第二个画面吧!

(生再次齐读第二个画面)

师: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无法忍受的痛;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痛苦。普罗米修斯忍受着这样的痛苦,为了谁?

(生纷纷答:为了人类)

师:因为他深深地爱着 ,爱着人类。

师:是的,孩子们,我们一起看,这就是普罗米修斯......

(出示ppt普罗米修斯受难图,配乐:英雄的黎明)

四、品位永恒的“爱”

师:(再播放另一组优美的音乐)

就这样,他被锁在高高的悬崖绝壁上,铁环死死地锁住了他的身体,鹫鹰狠狠地啄食他的肝脏。但是,孩子们,你们看他坚定的眼光,他没有屈服、他没有错。他那坚定的目光看着远方,看着大地、看着他深深爱着的人类。 请展开你的想象。他会看到哪些景象?拿出练习纸,拿出练习纸,把你想象的、看到的画面写下来。我相信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画面和场景当中一定不会缺少一个字,那就是——火。

(生练笔)

师: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普罗米修斯他那坚定的目光看着远方,看着大地、看着他深深爱着的人类。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读。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感到?

生1:有成就感,很高兴、兴奋。

师:他会感到高兴、兴奋。是的,继续看。(再指一位)

生2:师:看到这样的画面,看到人类这样的生活,普罗米修斯的心?

生2:普罗米修斯的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

师:欣慰!你来。生3: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普罗米修斯的心里又会涌起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师:是的,孩子们,所有这种感情都是一个字,读。生齐:爱

他宁可承受痛苦也要为人类造福。

(出示:)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在他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时候读。

师:在普罗米修斯被狂风暴雨无情吹打的时候(生齐读)

师:在普罗米修斯被凶恶的鸠鹰啄食肝脏的时候。(生齐读)

师:一百年过去,一千年过去,几万年过去了。

(生齐读)

师:万世沧桑,只有爱...... 师板书:只有 是永远的神话)读。

生齐:只有爱是永远的神话。

师:故事的结尾:生读最后一段。

这样的结尾令你感到?高兴。 欣慰。用朗读出来生。我想你们都被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那种爱,那份博大的、无私的爱深深地感动。

师:让我们一起面对普罗米修斯,面对他为人类付出的博大和坚贞的无私的爱,告诉自己。 读!

生: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

师:让我们坚定的告诉自己,读!

生: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

师:下课。

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

只 有 爱 是 永 远 的 神 话!

四年级语文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必备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彩那天》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准备

找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学习过程

(一)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a) 闷(men)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 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2、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1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 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 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 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六)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赢得众多回头客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经典]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辨别运用三个多音字“把、闷、削”。

2、通过自主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3、在阅读过程中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理解文中三处“万年牢”的意思,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三处“万年牢”的意思,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三处“万年牢”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万年牢

做糖葫芦讲究实在

做生意认真实在

做人可靠实在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出示课题:万年牢

预习了课文,知道万年牢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已经带着课文导读中的问题去预习了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

1、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朗读是否正确、通顺。读完后交流导读中提出的问题。

出示问题: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2、检查读词:

3、交流问题: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两件事:

2、3、4自然段讲父亲做糖葫芦选料讲究、制作精细,还要甩出长长的糖风,大家都喜欢吃。

6自然段讲父亲因不满老板做亏心买卖,辞去高薪工作。

三、研究三处“万年牢”的内涵,感受父亲做人认真、实在的态度。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三个地方写到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划一划,在旁边简单写写感受。

2、交流感悟:

(1)第一处“万年牢”:

出示句子:

我的糖葫芦糖蘸的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为什么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结,体会父亲做糖葫芦选料讲究;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时最蘸糖、甩糖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要求很高。)

小结:正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讲究,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称为“万年牢”。

板书:做糖葫芦讲究实在

(2)第二处“万年牢”:

出示句子: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父亲是怎样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小结:只有做生意认真实在,才会有回头客,生意才会越来越兴旺,这就是做生意讲的是“万年牢”。

板书:做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万年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

父亲教导我要做个可靠、实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出示)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板书:做人可靠实在

(4)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

四、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这个做人道理的?能结合生活事例来说一说吗?

五、课外延伸:

阅读“做事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故事,还可以写写自己的读书体会。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10个。

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3、对自愿死后捐献器官的高尚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活动体验,交流资料。

1、请学生都蒙上眼睛,把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进书包。边做边想:假如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体验,纷纷说。)

2、师补充资料:

资料1、长期以来,许多中国人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因此对于死后捐献器官,大多数人不能接受。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损献出来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见光明的可能性小。

资料2、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

资料3、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xx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资料4、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师: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发生了一件事。

2、默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3、师: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琳达的表现,“浪线”画出父亲的表现。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4、汇报:指读琳达的表现。

5、琳达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冲着父亲哭喊着(生接读),可是父亲却这样说(生接读),谈感受,指导读。

6、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理解“振聋发聩”?父亲那振聋发聩的话语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父亲便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从此“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经常讨论)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还记得父亲说的那句话吗?齐读(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实怎样做的?(捐献眼睛)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

2、在谈论生与死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儿!我们再来通过朗读感受一下父亲那伟大的心愿吧!

四、学习并感受“骄傲”:

1、父亲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琳达感到骄傲,事实上不仅是琳达,就连14岁的温迪都为此而感到骄傲。所以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有一个词就反复出现了多次,读一读,找一找画出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指读四处句子。

2、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她对妈妈说了什么?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为什么?

这种行为是多么令人骄傲呀!温迪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浓浓爱意的家庭里,使她为母亲、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所以她骄傲的对妈妈说。师生对读对话。

3、琳达为有这样懂事的女儿感到骄傲。没想到不幸的事又一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里。什么事?默读

4、年幼时失去了母亲,中年时失去了父亲,两周后又失去了可爱的小女儿。女儿,这是妈妈唯一的希望呀!这岂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呀!而琳达却承受住了,她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一读!

5、师:为了别人能够见到光明,温迪愿意像外公、外婆一样在死后捐献自己的眼睛,为了别人能见到光明,琳达在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帮助父亲、女儿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这是多么无私的骄傲,多么伟大的骄傲呀!温迪去世三周后,琳达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全班同学一起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读这封信好吗?

7、琳达一边看信一边想。齐读15自然段。你认为温迪是为谁而骄傲?为了什么而骄傲?

8、透过那双闪烁着骄傲光芒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外公曾经说过(带学生说):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连14岁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们的眼睛仍在世上焕发着生命的光彩。

所以说他们的眼睛就是――齐读课题。

9、你认为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齐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

五、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把它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8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a) 闷(men) 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9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的含义。

2、 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1、课前播放美好春天的视频

2、图片、课件、爱心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对话春天,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一段视频,你看到这些春天的美景有什么感觉?

你们还想到那些词啊?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美好的感觉。

2、是呀,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老师也很喜欢春天。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享受春天的诗歌,你能用享受的语气读一下吗?(诗歌内容是摘自课文中的美好景象部分)

生有感情的朗读(《享受春天》)。

3、看来你们都很会享受春天。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那里许许多多的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们正饱受战乱之苦……

(放战争残酷场面的视频)

师:看了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对战争的感觉,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春天美好与战争残酷产生不同的感觉。

4、战争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心中呼唤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设计意图:因为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孩子对战争很陌生,所以,先给他们播放春天美好的视频,再给他们播放战争残酷的视频,让美好与恐怖进行实际景象的对比,使学生对美好生活与战争残酷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情感。我发现两段不同的视频放完后,孩子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 1、要读准字音。2、想想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大屏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生字词,一起读一下!

齐读生字词。

3、恩,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谁来回答: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回答

4、你说得真好。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采用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的方法,通过自由朗读,通过回答“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个整体感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一)品读第一至四节

1、小组合作学习:(大屏幕出示:合作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在书上用蓝线标出原来宁静美好的句子,用红线标出遭受战争破坏后景象的句子。)

学生小组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汇报小组合作成果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课件上填空)

3、师:全填对的举手。恩,很不错。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你们读的怎么样。谁来读第一小节。

(大屏幕出示第一小节画面)一小组齐读。

指生评价

4、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边美好景象的时候是怎样的?这边遭到战争破坏后又是怎样的?这种把好的事物和不好的事物放在一起写的方法叫什么?

生:对比。

师:那我们读书的时候把好的事物和不好的事物也应该怎样读?

生:对比着读。

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读一遍?

5、老师有感情范读

学生评价

6、说的非常好,你们想不想用老师的方法来试一下?

生齐读第一段。

7、读得很不错。现在同学们用老师总结的方法:读得时候,要注意语调的变化,要融于自己的感情,特别是最后那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要读出那种强烈的指责的情感。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和你自己领悟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朗读2——4小节。现在开始。

8、学生小组合作美读2——4小节,教师巡回。

9、小组展示读

10、同学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第1——4小节。

全体学生齐读1——4小节

【设计意图:1、借助课件生动的画面,将自然界原本的美好景象与因战争破坏的景象进行对比,深化了学生对战争的破坏性认识,从而激起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呼唤。2、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3、采用反复朗读,体现阅读教学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不仅了解了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二)学习第5小节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激情。是呀,可恶的战争带来了那么多灾难,所以我们心中怎么样啊?(呼唤和平)。我们心中呼唤和平。请同学们用呼唤和平的语气读最后一小节。“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1、全体学生齐读第五小节

2、读完后,教师指课件上的“祈盼”两个字问:同学们这两个字音读什么?

理解“祈盼”

3、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于我们来说算什么要求呢?可是对于战火的孩子竟然用“祈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战争)

师:是呀,这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所以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呼吁和平,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

4、理解“春天”

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这里的春天除了我们大自然里所说的春天,还指什么呀?(就是没有战争的春天,就是和平环境下的春天。)

5、理解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就是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享受幸福,享受快乐……

6、说心愿:

享受和平,享受幸福,享受快乐等等还有很多美好的心愿。我想你们也有很多美好的心愿对战火中的孩子说是吧?先在小组里说

7、现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你的心愿卡上写下你的希望,写下你的祈盼。

学生写心愿卡,教师巡回。

8、指生交流心愿卡

9、多么美好的愿望。老师相信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战火中的孩子他们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0、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心愿再读一遍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写心愿卡,达到升华感情的效果,同时通过模仿创作,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师:同学们,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也是世界儿童共同的心愿,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然后说一下,从《儿童和平条约》中你读出了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

3、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从条约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4、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希望再读一遍第五小节,“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生有感情齐读(轻松愉快的音乐起)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心愿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课后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1、继续完善你的心愿卡和同学交流。

2、写一写,你能为和平做什么?

下课!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全世界人民、全世界儿童的心愿,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和平的责任。激发他们热爱和平,呼吁和平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0*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希望 祈盼

↙ ↘

制止战争 呼唤和平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重点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及重点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中过彩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也有一户人家中了彩,大家想去看看吗?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中彩那天文中我的情绪变化,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回忆我的情绪变化。

3、生浏览后抽生回答后板书:

兴奋——疑惑不解——明白

二、体会兴奋。

1、抽生读3——5自然段,其它同学认真听,用笔划出我兴奋的.句子。

2、汇报:抽生读句子,并用cai出示句子。

3、同学们真能干,那你知道我有多兴奋吗?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用cai创设情景

4、即然是这样兴奋,你能用声音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吗?试着读——抽读——评议——你能像他那样兴奋吗?齐读。

5、文中的我为什么这样兴奋?请同学们读1、2自然段认真体会。板贴:车

6、师总结:是啊,在生活这样拮据,父亲又是做梦都想得到一辆车的情况下,居然中了一辆奔驰牌汽车,真是雪中送炭啊!

7、同学们,你能把这种心情带到课文中去吗?齐读第3、4、5自然段。

8、质疑:读了这些话,你有什么什么疑问吗?

9、过渡:父亲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回去问问母亲吧?引读第6自然段。

三、体会迷惑不解。

1、你知道父亲为什么神情严肃了吗?板书:道德难题。

2、cai出示句子并质疑,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7、8自然段。

4、出示自学提示:

(1)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认真读课文,边读边质疑,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还不明白的作上记号。

(2)认真思考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

5、汇报:讨论提出来的问题。

(1)老师提问题:为什么会有淡淡的k字?

(2)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生答后小结:奖是自己抽中的,但中奖的彩票却是同事的;大奖还给富裕的同事,自己仍将那么贫穷;不把大奖还给同事,自己的良心就不安。

6、辩论:说出留下车和送回车的理由,老师看谁最会读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

7、老师总结:双方都辩得很好,都能从文中找依据说服对方。

8、当然留下车和送回车都有道理。这样难以决定,那么父亲是怎样做的呢?

9、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文中还有谁有这样的品质。

10、我在父母的熏陶下,尽管开始感到迷惑不解,但成年以后我明白了父亲的做法。齐读第十自然段。

四、体会明白。

1、cai出示:比较句子:

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中彩那天,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2、cai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读句子质疑。

(1)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2)推荐读《三次逃票》、《五次、七遍》等课外书。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师:祝贺你们也拥有一笔“财富”!我们与人相处时,坚持以诚相待、守信用,才会有更多的财富

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12

课前听记训练:

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对人诚恳是不会失败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中彩那天》,知道了那位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汽车,选择了诚信,做到了以诚待人。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父亲,这位父亲做的糖葫芦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解放前的天津很有名气,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2、加*,“*”表示什么?这样的课文学习任务在哪儿?看一看,先讲父亲自己经营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而辞去工作)

3、第一件事是哪些自然段?第二件事呢?

4、我们先来看第一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父亲做事认真、为人实在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2—4段用笔画出来,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A、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B、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从选料讲究、技术娴熟、甩糖风漂亮三个方面谈感受,一边理解一边指导朗读)

提醒:写文章注意抓住动作也能把文章写具体。

过渡第二件事:

1、父亲的认真实在不仅体现在他做糖葫芦这件事上,更体现在他和一个打字好的老板做生意这件事上,请自由读第7段,提醒你看注意读好哪些词语就能表达出父亲的'认真实在。

2、这篇课文重点是写父亲的,但是这一段除了写父亲,还写了老板,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更衬托父亲的认真、实在、可靠)

3、所以今后再写表现一个人的品质,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把文章写具体。

过渡“万年牢”:

1、孩子们,这篇文章是写父亲的,可是课题却是“万年牢”,“万年牢”一次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答

3、齐读三句话

4、这三处“万年牢”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相机板书:做糖葫芦、做生意、做人处事)

5、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根据老师的提示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出示:课文三次提到“万年牢”。“万年牢”第一次本来是指父亲做的糖葫芦———————————;后来上升到了父亲做生意——————;第三次引申到做人———————。

四、随文延伸,认识作者

父亲的这一教导是作者新凤霞终生受益,有兴趣的孩子可以查找有关了解一下她的事迹。

五、思考拓展,升华主题

1、说的真好!孩子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万年牢吗?联系你知道的相关的故事、生活中的事情以及谈谈自己的想法。

2、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万年牢的人品都不能丢。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赞美这种品行,让我们都来做“万年牢”!

最后,让我们以这样的名言来激励自己!

齐读:“言必信,行必果。”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万年牢》教学设计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下册 篇13

教学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中心思想。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八、小结。

九、作业:组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