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9-24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 篇1

面对那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言,我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颗屡败屡战,奋勇向前,自信豪迈之心,也不曾懂得积累每次挫折所替我们唤醒的那一份份微涉的精神动力。

人常说“只要你真正努力了,成功便会自己来到你面前”,是啊,这的确是真理,但你也是否曾想到过,在成功走到你面前之前,你能否顶住那一路荆棘所给你带来的伤痛,以及一些目不忍睹的伤痕?

于是,为了能成功到达自己人生的巅峰,我们应在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用于盛放一路风雨所留下的伤痕、残痛。

对生活的无趣、家庭的无奈、事业的压力、学习的负担……这些阻碍我们生活的前进,减速我们生活的节奏,并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累赘,我们应第一时间把它们送进小屋任其酝酿,然后在自己迷失方向犹豫彷徨之际取来咀嚼,酸中带甜、苦中有乐的感觉会使你重识迷路,满载信心。

第二间,用于删除那些须彻底粉碎的记忆。

无论一个人的前途如何光明,事业如何顺利,家境如何兴隆,他都有足以令他沉痛一辈子甚至千年的伤疤或记忆。那或许是事业一败涂地,或许是家庭破碎,一切的一切,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让我们从天堂坠落至地狱!此时,我们应去第二间小屋删除这不该有一记忆,一辈子拥有机会无数,我们又怎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呢?我们不能因为一棵树,而失去一片森林。

第三间,充满了我们一路上的快乐、成功。

人生,犹如无际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一个人打拼一辈子,在遭遇痛苦时,也总会伴随着快乐的到来,有了第三间精神小屋,我们可以随时享受快乐,沐浴在快乐的氛围中,从而还可以令我们在接下来的路途,更加充满信心,行路更顺畅。

三间小屋,是我人生航行中的三个避风港,让我忘却忧愁,帮我找回自信,替我增加动力。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 篇2

品读了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书中的这句话让我至今回味,"宜选月冷风清竹目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是啊,人们是不是也该有一颗在心才能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爱人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鄙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塞满,间不容发。你经历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得失恩怨,都铺设在小屋的几案上。如果爱比恨多,你的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如果恨比爱多,你的小屋就黑暗阴冷,你的精神就会悲戚压抑,那是你的悲哀。要想沐浴祥和,你就必须,洒扫小屋,销毁你的精神垃圾,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窗户洒入。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据统计人一生的工作时间应该是七、八万个小时。如果你从事的事业是正你自己喜欢的,那你的这七、八万个小时,将是幸福快乐、充满创意、硕果累累的时光。如果它是你所不喜欢的,那这七、八万个小时,足以让你花容消损、日月无光。要想从事我们喜欢的事业,是不容易的。这不但是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俯拾即是,而且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能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因为我们尚无法真正的独立,对自己的认识还不清晰。受种种条件的制约,我们对事业感知还很模糊,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对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事业有了正确的追求的时候,也许已耗费了我们的小半生。纵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喜欢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里,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为自己的事业不懈努力。使事业和人生,呈现出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小屋的要诀。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不好理解的说法,我们自己的小屋,难道住的不是我们自己吗?可它又的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我们自己的小屋,住着我们所有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羊肠小道。我们发表的意见常常是别人的声音。在自己的小屋,找不到自己曾经生活的印记,已经没有了自我!

"我思故我在"。修正我们的失误,不放弃自我。记住这间小屋是自己的。

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建立我们自己的精神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祝愿我们的三间小屋美丽宽阔、阳光明媚!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 篇3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里提出人的心灵活动至少也需要“三居室”,分别盛放“爱恨”、“事业”和“自身”。其中“爱恨”代指我们所有对立的情感,因此我给这三个居室分别命名为“情感居室”、“事业居室”和“自我居室”。

按照毕淑敏的观点,“情感居室”的敞亮程度“爱”与“恨”的比例问题。“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假若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事业居室”的优雅程度取决于你对事业的热爱程度。“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而“自我居室”的坚固程度则取决于自我的坚守程度。

我也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三居室”都敞亮优雅而坚固的人。爱远多于恨,全心全意热爱自己的事业,有足够坚定的自我。然而我已经感受到这三个小屋正在经受人生的风吹雨打,对社会和人生了解越多,爱起来就越困难,对待事业的心也越来越难以纯粹,而自我也渐渐被抛在一旁,假装听不见她的呼唤。

所以,这三间小屋需时时修补,随时加固,以防止坍塌。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 篇4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说:精神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

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泪与笑。纪伯伦在《泪与笑》中说:我不想用人们的欢乐将我心中的忧伤换掉;也不愿意让我那发自肺腑怆然而下的泪水变成欢笑,我希望我的生活永远是泪与笑!我们人生又何尝不是泪与笑的一生呢?泪会净化我们的心灵;笑则使我们接近快乐,离幸福更近一些。泪使我们借以表达我们心中的痛;笑则渲染着幸福。是的,我们的一生是泪与笑的一生。我们不妨轻轻推开精神的第一间小屋,将泪与笑存储起来。也许多年后,这会是既美丽又苦涩的回忆!

笑过哭过后,我们要抬头展望另一间精神小屋!第二间,盛放我们的豁达。苏轼的一生是豁达乐观的一生。“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是的,我们应该用豁达去诠释人生。当面对困境时,我们应该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面对花开花谢的无奈时,我们应该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的,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风雨任平生”又何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们不妨轻轻推开精神的第二间小屋,将豁达存储起来。也许多年后,这会是骄傲的回忆!

经过‘豁达’小屋后,接下来我们到了第三间小屋。第三间,盛放我们的爱心与奉献。灯,没有太阳那样灿烂,却又月光那般柔和。灯是寂寞的,又是美丽的。它在黑夜中孤军作战,没人在意,但它义无反顾。这就是奉献。萤火虫,燃烧小小的身影为夜行的人照亮方向;短暂的生命,努力的让手,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这就是奉献。渴望爱心,如同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爱心犹如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目睹美丽;爱心犹如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犹如沙漠的绿洲,使长途跋涉的旅者得到心灵的歇息。是的,我们的一生应该是奉献爱心的一生。我们不妨轻轻推开精神的第三间小屋,将爱心与奉献存储起来。也许多年后,这会是欣慰恬静的回忆。

“泪与笑”“豁达”“爱心与奉献”这三间小屋没有高楼大厦般辉煌,却有玉兰般芬芳和温馨。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我愿舍弃富丽堂皇,依然守护着我的三间小屋,永远飘逸芬芳的小屋。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 篇5

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记》说:“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据郑玄、孔颖达解释:君子相接不用虚言,小人相接虚辞相饰;淡水相合为江河,酒醴相合乃败坏。这里是借水和醴来喻扬儒家崇尚质实反对虚实的主张。水,淡而无味,但无酸酢;醴,甘甜而易坏。淡水相合如江河,坦荡浩淼。君子坦荡,清越可风。记得《镜花缘》中写到君子国,君子谦谦,坦荡崇高。中国古代艺术更是充满某种淡远特色,水墨山水,水墨兰花;手挥五弦,目送飞鸿,高山流水;更有甚者,陶诗采菊东篱悠然见山的情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无不体现出淡的韵味来。

身处这间小屋,弘一法师是我的老师。弘一法师到上虞白马湖小住时,曾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而又了不起地夹起白萝卜。在他看来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挂褡好,破席子好,破旧的毛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在别人看来是受罪,而在他却是享乐。萝卜白菜清水淡饭中可品出真滋味,宁静淡泊中亦可参出玄妙的禅境。

在这间小屋里,应卸下白天里戴的各种面具,抛开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繁华世界。留一份淡泊,守一份崇高。几杯清茶,两三知己,不述满腹牢骚,只求信口开河信手拈,谈天说地古今兼;没有腐土酸佛,只有谦谦君子;不羡柜窗陈美酒,只喜看架上列新书。

这间小屋,透着股君子之风——淡泊自守。

第二间小屋应是一间清香四溢的花屋。在无暇踱步于园林、流连于花展时,我就来这儿。我要用灵敏的嗅觉嗅嗅优雅芳香的天竺葵、薰衣草、白玫瑰、丁香花,我要用明亮的眼睛悟出石榴的热情兴奋、白丁香的悠闲淡雅、六月雪的恬静自然。这所有的花儿都是我最真挚、最接近的朋友。如果无暇去风景秀丽的西湖,就让我陶醉在这花的世界里,陶醉在美的享受中。这小屋中的每一朵花都是精灵,是花仙子,和她们在一起时,我会觉得心情舒畅、愉快。因为小屋的花常盛不衰,所以我也常常挑一枝金黄的向日葵或是几枝严肃端庄的君子兰赠予友人。以花会友,将淡淡的芳香传递给爱花、惜花之人,何乐而不为?

喜欢这间小屋,因为小屋里开满了四季不衰的鲜花,而人的一生不也正应当像美丽的花一样,自己无所求,而给人间以美好吗?

第三间小屋是让人身心舒畅的茶屋。

《红楼梦》中的贾太君一到翠栊庵,就向妙玉索茶,与刘姥姥共饮老君眉;康熙南巡饮了碧螺春,此茶芳名流传至今。古今许多骚人墨客,都与茶结下了不解的艺术因缘。苏东坡就有“且将新火试新茶”的佳句,周谷城老人写出了“作客老人家,畅饮一杯茶,胜友如云至,春意满天涯”铿锵欢乐的诗句。

想想五六十年后,我亦到耄耋之年。到那时,如约几位年轻时的知己到这间小屋来,畅叙旧情,细啜香茗,啧啧品尝,定会口舌芬芳,精神抖擞,龙钟全消;回思往事,则定会青春焕发,目睹晚晴,逸兴遄飞。这是何等的乐事!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茶有解毒去病、益目助思之效。身处这间小屋,哪怕没有“绿叶红镶边”的乌龙茶,但只要有浓浓的大砖茶,沁人心脾的绿茶就可襟灵爽身、满意惬心。这间小屋是不败的茶屋,一年四季,茶香溢人。能身处这间小屋,该是何等惬心满意的事啊!

《论语》中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饭,在随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能达颜回安贫守俭不是件易事,但又不知有多少富家子弟,被时髦追赶得身心疲惫的人羡慕着我精神的三间小屋呢!

我为自己拥有这精神的三间小屋自豪!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 篇6

秋高气爽,菊花在金风中舞蹈,我和我的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学习了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她用文字的芬芳为自己和读者修筑了精神的三间小屋,她的三间小屋分别是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盛放我们的事业、安放我们的自身。在课堂上我启发我的学生为自己修葺精神的三间小屋,他们修葺的小屋各式各样,大都安放理想、事业、家庭,为了拓宽他们的思维,我又突发奇想,让大家齐心协力为我们九二班建一座精神小楼,他们交流后,一直认为一楼要盛放他们的知识,理由是以知识为根基坚不可摧,他们未来定会衣食无忧;二楼安放他们的青春,青春只有一次,他们说要一边努力拼搏,一边享受生活;三楼安放他们的中考梦想,他们说只有实现了中考梦想,他们才能放飞人生梦想。我和学生边谈论边在黑板上用粉笔描绘出他们精神的三层小楼的轮廓。我告诉他们,楼已建好,是我们大家的,更是自己的,“装修单位不报销”,要靠各位同学们喽,N年后重逢,咱们比比谁的楼稳如磐石,富丽堂皇哦!同学们都笑着说:“老师,请拭目以待,还是这边风景独好!”我也笑着回答:“同学们,你们的小楼装上自信和勤奋一定是世上最美的哦!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让我欣赏到这最美的景致的!”这节课在笑声中结束,但我相信每个同学的心里都装上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精神栖息地。

课后,我心中也泛起了层层涟漪:人生一世,我的精神栖息地在哪里?心灵之花在何处盛放,又会遇到谁和开始什么样的故事?于是乎,我也效仿作者,在月冷风清竹木潇潇处,为自己的精神修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放我的健康

妈妈生病三年多,我的精神倍受煎熬,我每天都在用心寻找忠孝两全,事业和家庭平衡的支撑点,我此时此刻深刻的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你身心健康了,不但是对你自己生命负责,更是对家人的负责,人一旦来到这个世上,就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你掌舵着家庭这艘小船幸福的方向。你的健康最重要,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是浮云,所以好好爱自己,才有能力好好爱家、爱世界。希望大家不要舍本逐末哦!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的希望与幸福

我虽平凡如一粒尘埃,但我不平庸,我的心里始终住着我的希望与梦想,我要向《超级演说家》里的刘媛媛学习,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要向《中国第三季诗词大会》的冠军得主雷海为学习,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那不平凡的光芒。向李白学习,即使前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也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希望在,梦就在,幸福就在。

第三间小屋盛放我的从容淡定

从容淡定,是一种人生境界,遇事波澜不惊,心不浮躁,情有依恋,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用书打发闲暇时光,用笔填写空闲光阴,做一个优雅温润的女人,优雅岁月,温润流年。

从容淡定,“慢节奏”的生活会让我眼里的岁月渐渐温馨,文字里的思想渐渐平和,在每一个晨钟暮鼓里都执意的让自己开的像一朵小花,听不见一切嘈杂和纷扰,那样我就可以很用心的去爱自己并被别人所爱,即便是凉薄的夜里依旧有凛冽的风吹过,而内心的温暖却足以让自己毫发无伤;即便是燥热的夏天知了聒噪,而内心的安详却足矣让自己恬淡静雅,不语不伤。

我精神的小屋修葺一新,四处游荡的灵魂终于有了安身之所。小屋虽简单,但实用,虽不漂亮,但结实,至关重要的事儿是我专情修葺的,我喜欢。我认为,唯独心简单了,灵魂才知道心的需求,才能求得人生的本真,不枉乎来人间走一遭。愿滚滚红尘中的你,也为自己修一处心灵小屋,不求金碧辉煌,只愿喜爱,只愿疲惫之时,卸下所有的“行囊”,来此地舒心地欢娱一次,之后好有激情奔赴下一个生命的渡口。

《精神的三间小屋》读后感 篇7

本书的书名取自毕淑敏的同名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在这篇散文中探讨了关于人的心灵的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常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天空、大海、大地,还有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都是用来形容心灵的广阔和包罗万象。作者也使用了空间的概念,用“三居室”来比喻心灵活动的空间。作者说,在城市里,有个三居室住着,虽说并不富裕,也算小康了。那么,如果要自己的心灵“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也应“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人的一生,难免经历各种各样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些爱和恨的情感,都会像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一样,存放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时时奏响乐曲,震撼你的心灵。如果爱比恨多,那么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锦鳞游弋,乐曲悠扬,使人神清气爽;反之,小屋就会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使人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因此,要经常净手焚香,洒扫庭除,销毁自己精神小屋中的垃圾,重塑精神的天花板,让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计算,从一个人25岁工作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7万多小时的时光。如果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7万多小时将会是快乐和充满创意的时光;而你不喜欢它,这漫长的时间则会让人华容磨损、日月无光,时刻感觉针芒在身。一方面,我们要慎重选择自己的事业。要剥去附着在外壳上的金钱地位的光环,寻找自己钟爱的事业,把它安放在自己的小屋中;另一方面,我们要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在这块精神的田野上,勤勤恳恳地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让第二间小屋坚固而优雅,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的自身。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了搜罗最新信息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留一个小小的储物盒。我们说着别人说的话,虽然嘹亮,却不是自己深信的语言。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很好,却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精神注定会单薄而贫瘠,终会在风雨中飘零无踪。为了避免这样的结局,我们需要在这喧嚣的世界中,不时地静下心来,来到自己的精神小屋里,独立地感受,独立地思考,独立地判断,既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人云亦云,要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小屋丰富饱满,让自己充实自信,在心灵的栖息地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力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