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四世同堂》的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1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听过骆玉笙激越的唱腔,看过电视剧《四世同堂》,我被剧情深深感染,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便想寻来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细细品读。
小羊圈胡同,多么善良的一个街名,却闯进一伙强盗,祁老人一辈子生活中这里,他一生无求,只想把这个四世同堂的日子过下去,然而,复巢之下,岂有完卵。儿子天佑不堪侮投湖而死,二孙子瑞丰投敌死于非命,二孙媳妇胖菊子投靠汉奸沦落院染病而亡,重孙女小妞子也饿死了。钱默吟这一典型的旧式文人,民国年间他还戴着红呢子风帽,一家人深居简出,可孙子被日本人抢走,而他也受尽严刑折磨,最终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车养家糊口,也死于日寇屠刀下。棚匠刘师傅,除了会替人家裱糊房屋还有一点业余爱好—舞狮子,谁想日本人逼着他为攻陷中国的一个个大城市而去舞狮庆祝,他愤而离家远走他乡。
京华之地,皇城根下,饿民夺食,混合面吃得人东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们的不是病床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里黑压压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边撒石灰边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读到这里我深切地明白了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又叫苟且偷生。
品读这部百万字的恢宏巨著,犹如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长卷。国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对强敌,有人奋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参加了抗日队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戏之名行刺日寇,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年迈的李四爷与敌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壮。也有人如冠晓荷、大赤包、招弟、兰东阳成了不齿于人类的汉奸,最后或活埋,或疯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尸骨无存。
好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推动向前的,我们不能让一片乌云挡住眼睛而看不清未来,未来是属于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的世界里,军国主义的螳臂是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的。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2
在炎热的夏天,利用一周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小说洋洋洒洒50万字,描述了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8年之间,北平一个普通胡同小羊圈里的人生百态。
作为一个老北京,老舍对民国到抗战时期的北平日常生活深得其味。在老舍的笔下,在日本鬼子进入北平之前,北平老百姓的生活是安静之中不乏热闹,生活的趣味体会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对北平特色生活的描写刻画细致入微,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在阅读的时候就好像能够感触到地道的京腔京味。
战争在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军人、政治家们的独角戏。不管愿意不愿意,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会卷入其中,而往往老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影响和迫害是最大的。四世同堂的祁家老爷子自认为只要储备三个月的粮食咸菜,关上门就与世隔绝与世无争,尽可渡过难关。但随着儿子的投水自尽,二孙子夫妇蜕变离婚、死亡等等,一系列身不由己的事情让老爷子明哲保身的希望破灭。无辜的小崔,被日本人拉去砍头顶罪,曝尸荒野,头悬城门,正是许许多多普通老百姓深受战争之害的真实写照。
战争拷问着人性良知。在日本人占领北平之后。有的人如冠晓荷夫妇之流,想方设法投靠日本人,争做日本人奴役中国人的帮凶,其节操反不如妓女出身的尤桐芳之流,在奴颜婢膝中被自己的主子抛弃,尤其是大赤包所长,对日本人忠心耿耿,甚至在监狱中还为日本主子唱赞歌,幻想着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为虎作伥,最后反而死在日本人的监狱之中,可谓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反倒是拉洋车的小崔,唱戏的小文夫妇,以放唱片为生的小程等小百姓在日本人的统治面前,没有做对不起中国人的事情,表现出了普通中国人的硬骨头,可真是难得。
小说中的一个亮点是对一个游历世界各国,具有正义感和国际视野的一个日本的女人的刻画。她虽是个日本人,却反对日本人发动的侵华战争。
战争是野蛮的,残酷的。正因为其野蛮残酷,所以我们才要尽量避免战争。避免战争就要好好发展,建立强大的国防实力,让想觊觎我们发展果实的潜在敌人望而却步。落后就要挨打,丛林法则在当下仍让大行其道。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懂得了许多道理,增长了不少见识。回忆假期里读过的本本著作,在我脑海里刻下深深印迹的,就是老舍先生所写的《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本书主要讲了日军侵略中国时,小羊圈里的居民,以及北平其他一些人,面对日本侵略做出的不同反应和对策。他们之中,有的拼尽全力、英勇无畏地去杀鬼子,为抗日做出了一些贡献,如钱家老二钱仲石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几十个鬼子的性命,王排长宁死也不投降等。同时,文中也不乏那些愿意帮助日本鬼子的汉奸,比如祁家的祁瑞丰、冠家的冠晓明、大赤包……他们为了自己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不惜卖国求荣!
合上书本,我的心还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祁瑞全从战争一打响,便计划从军,献身救国的身影;钱家老二钱仲石虽然没有从军,但也英勇地和鬼子斗争,最后带着一车鬼子冲下悬崖,光荣牺牲的壮举;还有如钱老一般,哪怕自己已无力战斗,也愿尽生命中最后一口气来劝说大家抗日的执着!这一个个可以称得上英雄的人物,他们抗日的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目的都一样,那就是不惜以生命保卫祖国,捍卫和平,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祁瑞全。他那股执着的劲、卫国的心,以及他那远大的理想,都让我不得不一次次为他竖起大拇指,为他热泪盈眶!他同千千万万与他有着相同信念的人一起,怀着一股正气和满腔热血,通过不懈努力拼搏,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就没有我们如今的高科技,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丰衣足食!我敢说,要是那时人人都像祁瑞全一样,一心为国,那么中国就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侵略!
想到这里,我不禁反思,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英勇无畏、这样的视国为家呢?出行总是车接车送,偶尔一次乘坐公交就觉得自己吃了好多苦;遇到不会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谁可以帮助我,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对爷爷奶奶呼来喝去,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这样的我们,今后又怎样去建设祖国、保卫国家,怎样让祖国以我们为骄傲呢?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4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题记
不必说月下独望洞庭湖,嫦娥凄凄凉凉独守月宫,诗人独自依杆前“举杯邀明月”,也不必说黎明林江倾洒下的一抹阳光,天边的微微红晕,单是这充斥着温暖而温柔的黄昏,就叫人心旷神怡,大饱眼福。
我拿起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四世同堂》。家中所有的东西都静寂地、一动不动地呆在原处,他们懒散地沐浴在夕阳的微光。我捧着书,坐到了光线最密集的地方——阳台,拨开书签,翻书的声音悦耳,然后缓慢地随风飘走,消散在静寂的大楼中。
树叶在风中婆娑起舞,对立的大楼一半沉睡在黑暗中,一半苏醒在黄昏中,太阳俨然已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多了一丝违和感。闲了一天在家的我,沉浸在老舍先生细腻的文字中,书,也俨然与黄昏浑为一体。
看着《四世同堂》,眼前时而是民不聊生的北平,时而是温柔静寂的黄昏天空;时而是监牢中被日本人折磨得皮开肉绽的无辜老百姓,时而是楼下荡着秋千绽开笑脸的孩童,这两个极端的世界,使我分不清哪是书,哪是黄昏。
我继续读下去,无意间,黄昏带着它泛黄的光,透过栏杆,直直的射向地面,黄中带着一丝微红。微风吹拂,撩起了窗纱的一角,也吹起了人们的微笑。我竟由黄昏中,联想到了远方的湖面被飞鸟泛起层层涟漪,枝上筑着的鸟巢中响起一些“新生命”的喊叫,天真无邪,显然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果然,黄昏总能让人想起美好。
我浸了,浸在了书的世界,书将我的心灵浸的纯洁无暇。
我痴了,痴迷无限好的夕阳,让世人忘记忧愁的黄昏。
随着一页页书渐渐翻去,黄昏,这一篇章也渐渐离我们而去。暗了、淡了、末了、最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便是无穷的黑暗……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5
《四世同堂》这本书,据书上写,这是老舍写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它讲述的是革命时期日本鬼子闯入北平,小羊圈人原来正常的生活,被搞得不像样子。
对于这个变化,小羊圈里的各家人也产生了不同的反应,从军的从军,反抗的反抗,毫无变化的毫无变化,甚至还有人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高兴,成为日本人的走狗。让我最印象深刻、表现截然不同的二人分别是钱默吟先生和冠晓荷,先说钱默吟先生吧!在得知儿子的死讯后,不但没有伤心,还因儿子的死是因为干掉了一车日本人而骄傲,当邻居冠晓荷把他儿子的死因告诉日本人,日本人派人来抓他时,他也没有一丝恐惧,反而昂首挺胸,被捕了后,他也一心只想着消灭侵入中国的日本人,被人救出后,他便开始对外界宣传反抗日本,并给那些反抗者出主意,这没有恐惧,没有害怕,一心把入侵者赶出中国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
再说冠晓荷吧!在日本人侵入北平之前,倒也没什么事,日本人来了以后,他就一心帮助日本,全然不顾自己是个中国人,他相信,只要帮助日本就能获得利益,于是便无耻地出卖了钱默吟先生,得到了利益,便更加疯狂地帮助日本,弄得整个小羊圈乌烟瘴气,大家都讨厌他,可他却全然不顾。还和他老婆一起,和一些汉奸、日本人称兄道弟,亲密无间。最后他得了胃病,日本人怕传染,就把他埋进坑里,他却还一心以为,日本人能救他还要给日本人下跪,真是不可救药,令人鄙夷。
老舍用他的神奇的笔,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反抗日本侵略者、毫无动摇的钱默吟先生、瑞全,阴险狡诈的冠晓荷、蓝东阳等,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场景的重现,让我们看到人们美好的一面,和人们丑陋的一面。真不愧为老舍写过最好的一本书啊!
《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6
我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心里已是热血澎湃,仿佛自己置身于硝烟弥漫的北平……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欺负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这本书的再一个亮点在于背叛者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背叛者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会让她出去,一直做着风光无限的梦,但梦终究还是梦,最后她还是惨死在狱中当我读到几位背叛者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
《四世同堂》讲的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读了《四世同堂》我更加的热爱我的祖国,这部小说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大家只要心连心就能战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