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冰花》教学设计(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冰花》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冰花》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本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必须引导学生入其境、感其情。例如理解“惊奇”一词时,我为学生做了铺垫“当你看到这么多晶亮的冰花,你想说什么?这可是你第一次看到啊?”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惊奇”一词,在此基础上,我请学生把自己就当做小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方面更加进入了课文情境,另一方面也体会了小童奇怪的心理,从而对冰花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本课语言文字优美,但是要求学生理解句子“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这句话中所讲的冰花的几种样子,有些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如“树叶、小草”。但是“柔嫩、丰满”等词语学生难以理解,老师也很难讲清这些词语的意思,我把它们的形态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示给孩子们看,就能增强学生视觉感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帮助学生加强主体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增强学生阅读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认识“言字旁”和“日字旁”,学会书写“说”“时”两个生字。
课前准备:
课件 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复习导入
1、冬天的夜里,正当我们做着甜甜的梦的时候,冬爷爷悄悄地给我们送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那就是“冰花”,多美的冰花呀!一起美美地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词语宝宝,瞧,现在它们都排着队站在这儿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谁来和它们打招呼?
丰 见 他 从 说 时
晶亮 洁白 一朵朵 一束束
宽大的树叶 柔嫩的小草 丰满的牡丹(指读,齐读)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因此,课的开始,从字、词、词组帮助学生加以复习巩固,很有必要。)
3、下面我们就去细细地欣赏这种奇特的花。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找找小童看见了什么?指名回答
2、一朵朵是几朵?(一朵?两朵?三朵?……许多朵!冰花真……(板书:多)指名读,评价。老师面对着小朋友44张笑脸,我们可以说?(一张张笑脸)很多很多条鱼我们可以说?(一条条鱼)你还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词语吗?
3、是一朵朵怎样的冰花呢?出示词卡“晶亮的冰花” 指名读,那晶亮又是什么样的呢?小朋友瞧,这就是一朵朵晶亮的冰花(看图),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东西也是晶亮的呢?指名回答。观看水晶和露珠的图片,那我们可以说:冰花像( )一样晶亮。像水晶、钻石一样晶莹透亮的冰花,多么美丽呀,现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美了。再次出示词卡“晶亮的冰花”指名读,冰花这么美,现在,我们把这个词宝宝放入句子中,一起来读第一小节。齐读。
(借助图片能很好的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本处教学我利用图片来引导学生更形象地来理解“晶亮”一词。)
第二自然段
(一)发现冰花,惊奇万分
1、引读:小童睁开眼,忽然看到玻璃窗上的冰花,他有什么反应呢?
2、小朋友们,喊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喊的声音很大)
3、那小童为什么要喊呢?他当时心情怎样?(因为他很惊奇,他很想让妈妈知道他看见冰花了。)(好奇,奇怪,高兴,兴奋……)
4、惊奇是什么意思呀?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奇呢?(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看到自己从没看到过的东西。比如说:看魔术表演的时候,常常觉得很惊奇;夏天雷阵雨后,看到天空中七色的彩虹,也会惊奇;看到校园里银杏树的叶子一夜间全掉光了,小朋友也很惊奇……)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再读句子,就会更精彩。谁来试着惊奇的喊一喊?(指名喊,评价)指读,想喊的站起来。引读:他惊奇的喊着----(学生读)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上面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由学生自己喜欢的`原因出发,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二)细看冰花,感悟多美
1、冰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居然让小童这么惊奇。自读课文第二小节。
交流
2、引读:小童看到的冰花,像——,像——,像——。 出示句子,快去读一读,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冰花。指名交流,相机点出相应的文字和图:
(1)这就是像宽大的树叶一样的冰花,它宽不宽,大不大?谁来把它读出来,你读得不大,像细细的竹叶,你再来,恩,像手掌一样大了,谁再读,已经像荷叶了,呀,都可以当伞了,男生一起来。
(2)这就是像小草一样柔嫩的冰花,刚长出来的小草嫩绿嫩绿的,谁来读,指名读,评价,再读,)刚长出来的小草柔柔的,嫩嫩的,多惹人喜爱呀,女生一起读。
(3)牡丹花,小朋友见过吗?这就是一朵美丽的牡丹花,你们看,这朵牡丹花的花瓣一片又一片,一层又一层,开得多大呀,胖乎乎的,我们就说它是一朵 出示“丰满的牡丹”你来读,再丰满一点,多么美丽丰满的牡丹,一起读。
4、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多美呀,谁来把冰花美丽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5、其实,冰花的形状可多了,不信,你们瞧。观看一组冰花的图片。冰花的形状多吗?在你的眼里,冰花还像什么呢?想象练说。冰花像(),像(),像()。(先说好一个,再连起来说两到三个。)这么多的形状,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出示词卡:千姿百态)真是“千姿百态”,样子形状很多,我们就说是“千姿百态”,领读,齐读。
(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用“啊,冰花真漂亮。它像( ),像( ),像( )。”的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对学生的作文起步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想像练说,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6、多么美丽、神奇的冰花呀,真是各不相同,美丽多姿。它们好几朵聚在一起,成了…… (生:一束束,一朵朵)(板书:一束束)
7、每一束,每一朵都那么的——(晶亮,板书:洁白)
“晶亮、洁白”就是说冰花白得光亮,白得透明,晶莹剔透。看到这么多美丽动人的冰花,难怪小童会不由得发出赞叹——“啊,真漂亮!”男生读,女生读
8、又多优美的冰花多么惹人喜爱啊!赶紧把这美丽的文字与图片记在心里吧。看图背诵
(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三)、质疑问答,了解成因
1、这么美丽的冰花是从哪儿来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 (齐读)
2、哦!原来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题的小童也和我们一样产生了疑问。冰花是怎么来的?指说
3、那冰花到底是不是冬爷爷在我们睡觉的时候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冬爷爷有个小秘密想让沈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呀——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气凝结成冰,这些冰就形成冰花了。)
三、配音朗诵,欣赏迁移
1、多好的冬爷爷呀,送给我们这么多漂亮的冰花,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再去欣赏美丽的冰花吧!(齐读全文)
2、总结:小朋友,董爷爷不仅送给我们美丽的冰花,还送给我们很多冬天的礼物呢!只要你能仔细观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一定能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美好的东西。
(语文课堂应体现开放性,应注意与自然学科等的综合。这样的设计就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热情。另外,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心中有数,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生字
冬爷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生字宝宝。
出示“说”
1、指名读,并扩词
2、认识言字旁以及笔画横折提
3、指名说右边的笔顺
4、学生描红
5、范写,学生仿写一个字
出示“时”
1、指名读,并扩词
2、认识日字旁以及与独体字日的区别
3、学生描红
4、范写,学生仿写一个字
冰花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南方并不是经常能够看到冰花的。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多幅冰花图,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感受理解“晶亮”、“洁白”等词语,并练习运用说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机会。
课文中小童惊奇地喊时,我引导学生:“喊”和平时的说话一样吗?小朋友,你们平时感到惊奇时是怎么做的?老师做妈妈,谁来做小童喊一喊。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正如我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所说的: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性模块,才能成为感悟课文内容的 “打火石”。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我加以指导性的点评,如:冰花像怎样的小草?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我是这样点评的:这些小草绿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谁再来读呀?……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三、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种多样的,课文只写了三种形状的冰花,事实上,冰花还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想象。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用“啊,冰花真漂亮。它像( ),像( ),像( )。”的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对学生的作文起步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冰花》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1、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但学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个体。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的创造新的自我。
2、活动内化理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总是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建构的。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1、经过课前谈话,已经基本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板书“花”,引导学生转换话题,继续谈话,聊聊见过的各种花的形状,及自己最喜欢的花。
2、补充板书“冰”字,继续谈话:见过冰花吗?哪儿见过?
让学生谈谈对冰花的认识。
3、引入课文: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也发现了冰花,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发现的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上课伊始,我便创设了学生喜爱的谈话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及时地从学生的谈话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不露痕迹地转换话题。这样的设计由于遵循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乐意参与,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激发学生识字、读文的兴趣
1、听录音,边听边标好小节。
2、激发兴趣,指导读文:你能像录音机里的阿姨那样读吗?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告诉学生读文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把拼音多读几遍)
3、交流:
(1)哪些字你是通过拼拼音学会读的?
(2)生字会读吗?组词。
(3)检查读文情况。指导学生读准确。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并注意了反馈评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拼音识字的妙处,乐于用拼音识字。同时在教学生字的时候,不仅关注它的读音,而且更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力求识用结合。
三、朗读想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1、学习第一小节
(1)刚才有好些同学愿意读第一节的,你愿意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第一节吗?
(2)交流,理解“一朵朵、晶亮”,并指导读好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最喜欢第二节的同学站起来,齐读第二小节,指导读好“惊奇地喊”的语气。
(2)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3)当学生说出喜欢冰花的形状或样子时,让学生找找有哪些形状并板书:宽大的叶子柔嫩的小草丰满的牡丹
(4)看着这些冰花,你们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好“啊,真漂亮!”并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好。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上面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由学生自己喜欢的原因出发,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荚的熏陶。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做做说说,发展学生语言。
(1)你觉得冰花可能还会像什么?你们想做一做吗?让学生拿出纸、剪刀剪自己想到的形状,剪好后贴在窗玻璃上。
(2)交流各自做的形状,教师小结。
(3)运用语言,内化语言。用“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像,像,像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说说这些漂亮的冰花。可自己说,也可几个人一起说。
(4)指名说,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
四、反馈评价,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热情
1、让学生回去每天早上起来都观察一下自家窗户,哪天看到了冰花就告诉老师,看看有你想到的那种吗?还看到了哪些?及时记录下来。
2、让学生评价自己今天的表现。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体现开放性,应注意与自然学科等的综合。这样的设计就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热情。另外,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心中有数,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出示今天所学到的生字:见、他、它、丰。读一读。
2、在书上描红。
3、交流书写笔画,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设计意图]: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必须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持久地注意提醒、纠正,才会逐渐养成习惯。
《冰花》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2、游戏跳格子
3、听辨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二、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三、组织学生参与《跳格子》游戏,巩固四分休止符,训练思维的敏捷。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白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3、5、6六音进行练习)
4、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二、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1、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放录音后师生交流)
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2、复听这两首歌曲。(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3、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师生讨论演唱形式与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再次复听,在轻声跟录音哼唱
三、游戏:跳格子
1、导入: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跳格子》,看哪个小朋友跳得最棒
2、讲游戏规则(教师边讲边示范)格子中的“Х”是一个代号,可以是节奏,可以是任意唱名或模拟动物的叫声等等“0”代表休止符
3、方法:可以任意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
A、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
B、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准确
C、依次轮流,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冰花》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放动画,欣赏图片,创设情境等形式和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与认知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和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段落。
3、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去了解冰花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1、冰花的成因。2、引导学生想象说一说冰花的其他形态。
教学准备
冰花及窗户等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有效导入
动态情境 趣味揭题
一 复习导入
1。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继续去欣赏—————(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冰花)(齐读课题)
2。 师: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好看的冰花(课件:冰花),
老师告诉大家哦,冰花会变魔术哦!
看!(课件 冰花上出现词语)
冰花变出来的词语你能正确的响亮的读出来吗?
(复习生字词)(提醒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趣”字当头,老师送冰花 读词语,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再次读文,自主感悟
二 感知全文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冰花是什么样的?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来朗读课文的三个自然段。
请其他小朋友,眼睛看着书,耳朵仔细听,听了课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冰花?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对冰花先有一个整体的映像,可以用书上的话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对文本的初步感悟)
深入文本
三 学习课文第一段
设置情境 走入文本
1 师:课文读得真棒!大家说的也很好!现在啊,老师要奖励你们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先闭上小眼睛,一会呀,老师会有惊喜的礼物要送给你们哟~
(老师放音乐 先描述: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树枝白了,屋顶白了,路面也白了,清晨,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来了,人们渐渐地从睡梦中醒来,伸了个懒腰,从玻璃窗上向外望去,(老师贴画),快睁开你们的小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说 看到了玻璃窗上结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冰花只有在夜晚才能凝结而成,有效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2 师:小童和我们一样,他看到了—————(出示第一段)
师:他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
3 师:读着读着,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
(一朵朵 晶亮 相机课件变红)
一朵朵
师(课件出示一朵)小朋友们,这是一朵朵吗?(出示两朵)这是一朵朵吗?(出示很多朵)看!这下出现了那么多冰花,这就叫————(一朵朵)
哦,小朋友,现在我们知道了,一朵朵就是———(很多很多 一朵一朵又一朵 数也数不清)
对!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什么什么这样的词语来表示事物的数量很多,例如,很多很多条鱼我们可以说————(一条条鱼),你还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词语吗?
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穿插其中,老师通过看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让学生能对文本中的重点词汇进行理解,并能拓展延伸,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联系了生活的经验,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说)
还有哪个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
(晶亮)
联系生活 理解词语
师: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是晶亮的吗?
及时反馈
(钻石 项链 玻璃 水晶 露珠…)
(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
你能用晶亮说完整的话吗?钻石是晶亮的…)
(老师出示 钻石 露珠 …)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东西看上去都———(非常闪亮)
师:闪闪发光,美丽极了,你能把晶亮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晶亮)
4。师:谁再来读课文的第一段,把这样又多又晶亮的冰花读出来?
评价:
a 有点亮了,但是还不够亮,谁能读的再闪亮一些?
b 晶莹透亮 非常好看!
c 你读的冰花不但多而且亮
d 老师的眼前好像看到了这样的冰花,你读书的时候抓住了一些关键的词语 你很会读书
(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第一段,初步感知冰花的特点是又多又晶亮的,为学习下文,更深入的学习课文,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做铺垫。)
四 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师:小童第一次看到了这样漂亮的冰花,于是他——————读!出示(惊奇的喊着——————学生读)
师:哎呀!你觉得他是小童吗?你觉得他把小童第一次看到冰花时的心情读出来了吗?
(指名生评议)
(预设:他读的不像小童 因为他读的不惊奇 不惊喜…。)
2。师:哦~你听的很仔细!对呀!惊奇就是————(惊讶和奇怪)
师:谁再来做一做惊奇的小童?(指名学生再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我觉得他不够惊奇,因为第一次看到冰花的小童是喊了起来(喊变成红色)
3。小朋友们,喊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声音是很大的!)
师:那小童为什么要喊呢?(很惊奇,他很想让妈妈知道看见冰花)
师:那现在老师就是妈妈,你就是小童,
那就请你当一当小童,惊奇的喊一喊
(指名学生读)
老师引读:他惊奇的喊着————(学生读)
(设计意图:学习词语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读文体会,学生看到黑板上的冰花已经有了惊讶的感受,所以理解词语并不困难,老师以引导为主)
4、过渡:那玻璃窗上冰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能让小童感到这样惊奇呢?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把描写冰花样子的句子画下来,(出示自读要求)
(学生自由读 老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
(出示它像)
在这些冰花中,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冰花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冰花读一读,说一说,达到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活泼的`目的,营造一个自主,轻松,丰富的开放性课堂氛围)
引导学文 自主探究
学生自由汇报:
(1)。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几片叶子,今天给你们带来了,瞧!
(出示芭蕉树 香樟 绿萝 椰子树等叶子)
师:你们觉得这些叶子看上去怎么样?
(很大很宽)
对!这就叫宽大~
有的冰花的模样就很像这样宽大的树叶,
瞧!老师把这样的冰花送给你们!
师:喜欢吗?喜欢你能读好吗?
出示句子:像宽大的树叶
(2)我喜欢像"柔嫩的小草那样的冰花”
(出示读)
师:还有的像什么样的小草?(柔嫩的小草)
师:什么季节的小草是最柔嫩的?(春天)
师(出示小草图)那么春天的小草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软软的,细细的 嫩嫩的,还可以在草地上睡大觉呢。)
师:对呀,这样的小草多想让人去摸一摸呀!
师:像小草一样的冰花老师也拍了下来!看!
出示冰花图 你瞧,这些冰花多像—(生:像柔嫩的小草)
出示句子: 这样的冰花谁喜欢?指名读。
a:老师感觉到了,柔柔的嫩嫩的,读的真美呀!
(3)我喜欢像"丰满的牡丹那样的冰花
"牡丹",小朋友看见过吗?(学生讲述牡丹)
想看吗?
(出示图片)
师:每年春天的时候,牡丹花就开了,中国洛阳的牡丹是世界闻名的,看,这就是一朵在洛阳盛开的牡丹花,。
它长的怎么样?
(很漂亮 开的很大)
师:你们看她这么大的花瓣,一层层,一片片。花瓣开的又多又密,开的非常的旺盛,这就叫”丰满”
有的冰花就像丰满的牡丹!(出示冰花图)
出示图:瞧,这冰花多像——丰满的牡丹呀
谁喜欢上这冰花了?你读读这一句。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擅长的是形象思维,对于不常见的冰花并不熟悉,老师利用图片和冰花相互对照,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关键的词语,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真正的去喜欢美丽的冰花,从心底去热爱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3师:读的真好!这些冰花各式各样,千姿百态,它们结在玻璃窗上—读!(像宽大的洁白)(老师引读)
师:是啊!一束束一朵朵,好多呀!(板书:一束束 一朵朵 多)
还非常的——————晶亮 洁白(点击板书:晶亮洁白)是那么的————(生:美)啊!(板书美)
师:又多又美的冰花真是惹人喜爱,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冰花,边看边用你最好听的声音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边放动画 边一齐读”它像—————洁白”)
4 练习说话
激发想象 积累内化
(1)在小童眼里,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小朋友,在你们眼里冰花又会像什么?现在就请你们睁大眼睛,仔细的看,大胆的想象吧!
(一张张的出示图片)
(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独特的视角和充满想象力的思维,老师在这里给学生练习说话,激发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其说话的能力。)
师:冰花真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呀!
那么小童家的玻璃窗上还会印出什么样子的冰花呢?
现在就请你用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 千姿百态的冰花有的像宽大的树叶,有的像柔嫩的小草,有的像丰满的牡丹,有的像( )的( )
(指名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拓展说话回归文本,设计本意在于还是让学生又能够文本中的句式来练习说话,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性的扩展,也再次提炼了文本语言,让学生再次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5 升华主题 激情诵文
1、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看到些美丽动人 千姿百态的冰花
难怪小童会情不自禁地说—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评价a 你读出了对它的喜爱
b你读出了对它的惊讶
c你读出了对它的赞叹
d哎呀你的眼睛里有美丽的冰花,你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呀!
多么神奇多么漂亮的冰花呀———男生读
多么晶亮多么洁白的冰花呀,————女生读!
让我们和小童一起,再次欣赏这玻璃窗上的冰花吧!
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一起读第二段)
五 学习第三段
童趣对话 巧妙解谜
过渡——这么美丽的冰花是从哪儿来的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找找答案!
(1)冰花是怎么来的?(生答)
齐读:(课件)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是谁告诉小童的?(小童的妈妈)
师:哦!原来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题的小童也和我们一样产生了疑问。请男同学读小童的话 女同学来读一读妈妈的话
出示:这花是从哪儿来的?
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分角色来读课文。
那冰花到底是不是冬爷爷在我们睡觉的时候送给我们的礼物呢?
冬爷爷有个小秘密想告诉大家!
(放冬爷爷的话)
(设计意图:充满童趣和新意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冬爷爷来揭示冰花的秘密,巧妙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小结:哦,听了冬爷爷的话,大家明白了冰花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出示: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气凝结成冰,这些冰就形成冰花了。)
(跟老师读一读冰花形成的原因)
《冰花》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冰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冰花》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复习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汉字,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学会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轻声音节和后鼻音节。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花”小朋友,这个字读什么?
你平时都见过哪些花?
(雪花、菊花……)
2、投影出示文中插图,这节课我们要去瞧瞧玻璃窗上结的花。
板书:冰(bing)
谁能把这个字读准?指名读,正音,齐读。
3、齐读课题:冰花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知道冰花是什么样儿的,是从哪儿来的吗?
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仔细听,你会找到答案的。
2、听完课文,你觉得冰花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答。
这么美的冰花你们想学吗?谁能再美美地读读课题。
3、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完课文读读课后生字。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提醒读课后生字。
4、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字词。谁能把这些词读准。
投影出示词语:
qing chen xing lai jing liang jing qi
清 晨 醒 来 晶 亮 惊 奇
feng man song gei rou nen
丰 满 送 给 柔 嫩
指名读,开火车读,请读得准的学生领读。
5、把这些词放到句子中去会读吗?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的这些音节。
学生自由读文,教师个别指导。
6、课文中还有一些轻声音节也应注意。投影出示轻声音节:
kan jian bo li chuang shang jie le
看见玻璃窗上结了
han zhe kai hua le zhen piao liang
喊着开花了真漂亮
mu dan xiao le xiao dong ye ye
牡丹笑了笑冬爷爷
shi hou na er lai de
时候哪儿来的
指名读,领读。
7、读课文时,这些音节都要注意读准确。默看课文,数数共有几个自然段?(三个)
8、投影分段出示课文段落,指导朗读。
(1)出示第一段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
指导朗读长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
齐读第一段。
(2)出示第二段
指名读。要读好这一段,必须读好这些词组。
投影出示词组:
kuan da de shu ye rou nen de xiao cao
宽大的树叶柔嫩的小草
feng man de mu dan jing qi de han zhe
丰满的'牡丹惊奇地喊着
yi shu shu yi duo duo
一束束一朵朵
指名选择自己会读的词组领读,注意“的”要连读,轻而快;“一”要变调,有时读第二声,有时读第四声。
自由读这一段,你觉得哪个地方较难读?交流、指导。
指名读,齐读第二段。
这么美的冰花是从哪儿来的呢?
(3)出示第三段
指名读。
这一段朗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划出问句,指导朗读:
“这花是从哪儿来的?”
划出长句,指导朗读:
“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齐读第三段。
9、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全文。
三、教学生字
书读得很棒,老师相信你们字也能学得很好,是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见他它从丰
2、看看书,你准备怎么来记这几个字?
3、指名选择生字,借助书上的笔顺分析字形,并指导书写。
(1)见:第四笔是竖弯钩。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2)丰: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先写三横,再写一竖。二横短,三横长,稍稍向上斜,间距要相等。)
教师范写,教口诀:一横中,二横短,三横长,一竖竖中线。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3)从:左右结构人字旁,两个“人”写法不同,左边的“人”捺改为点。人字旁要谦让,把脚缩进来。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4)他: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也也也。注意左窄右宽。
学生描红。
(5)它:上下结构宝盖头。注意上大下小。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在书上描红。
比较“他”和“它”的用法,前者指人,男子;后者指事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如课桌、黑板、小草、白兔等。
说说课文中的“他”和“它”各指谁?
(“他”指小童,小童是个男孩;“它”指冰花,是事物。)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继续描红、仿影。教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冰花》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2、游戏跳格子
3、听辨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二、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三、组织学生参与《跳格子》游戏,巩固四分休止符,训练思维的敏捷。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白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3、5、6六音进行练习)
4、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二、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1、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放录音后师生交流)
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2、复听这两首歌曲。(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3、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师生讨论演唱形式与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再次复听,在轻声跟录音哼唱
三、游戏:跳格子
1、导入: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跳格子》,看哪个小朋友跳得最棒
2、讲游戏规则(教师边讲边示范)格子中的“Х”是一个代号,可以是节奏,可以是任意唱名或模拟动物的叫声等等“0”代表休止符
3、方法:可以任意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
A、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
B、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准确
C、依次轮流,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冰花》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朗读培养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给学生以美的教育,让他们不但可以发现美,而且能够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识记字词,注意汉字的形体美。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品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PPT课件,自制冰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课程:
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出示词语:
看见 玻璃 窗子 结了 冬爷爷 牡丹
指明读,及时纠正。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开始,指导学生读好词语,并把词语的含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些都为今后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节课,我们已经去看了冰花,想一想,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冰花是什么样子?
(板书:晶亮 一朵朵)
过渡:冰花到底于多美呢?快把课本打开,自己阅读第二段。
品读重点,感悟美丽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然后想想,哪句话比第一段更细致的描写了冰花的样子,用铅笔把这句话划下来。
师:谁来说说:哪句写出了冰花的样子?
大家和他画的句子一样么?那就一起来读一读吧!
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你觉得这样的冰花怎么样?
指明朗读。请大家想象“美”的感觉。
(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关注学习方法。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学习方法,运用于实践,非常必要。)
师:他读的怎么样?谁做评委来说说?指明读。
师:我们现在来进行一场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
师: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试试,给我一次机会好么?(师范读)
学生评价。老师会永远记得你们的鼓励的。知道老师是怎么练好的么?我就是一边读一遍想象,把想到的读出来。
我相信你们集体的力量会更大,大家一起试一试,一定会比老师读得好。齐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品读,也就是让孩子在愉快的读书中尝出味道的过程,虽然他不知道他所品的东西有什么营养,但是只要他去品,他就已经摄取了营养。有了过程,目标也就轻松地达到了。)
这么美丽的`冰花,昨天晚上还没有,今天早上却开在了玻璃窗上,小童是什么心情呢?他会怎么对妈妈说呢?
当他又惊又喜地突然看到冰花,忍不住在心里赞美冰花————(引读)啊,真漂亮!
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小童真幸运,看到了那么漂亮的冰花,我们要是也能看到该多好啊!想不想看?(想!)我可以帮助你们实现这个愿望。
师播放音乐《鲁冰花》,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提前准备好的冰花图片。
我看到你们和小童一样的开心呢!
引导背诵:
当你们清晨醒来,看见玻璃上结了————
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此时你们会惊奇地喊-------啊,真漂亮!它像( )像( )( )洁白。
(新课标对阅读有了新的定位,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有效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利用教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想象,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失为一种训练儿童语感的好方法。)
《冰花》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理念:
1、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但学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个体。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的创造新的自我。
2、活动内化理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总是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建构的。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1、经过课前谈话,已经基本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板书“花”,引导学生转换话题,继续谈话,聊聊见过的各种花的形状,及自己最喜欢的花。
2、补充板书“冰”字,继续谈话:见过冰花吗?哪儿见过?
让学生谈谈对冰花的认识。
3、引入课文: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也发现了冰花,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发现的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上课伊始,我便创设了学生喜爱的谈话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及时地从学生的.谈话中捕捉自己需要的信息,不露痕迹地转换话题。这样的设计由于遵循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乐意参与,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激发学生识字、读文的兴趣
1、听录音,边听边标好小节。
2、激发兴趣,指导读文:你能像录音机里的阿姨那样读吗?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告诉学生读文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把拼音多读几遍)
3、交流:
(1)哪些字你是通过拼拼音学会读的?
(2)生字会读吗?组词。
(3)检查读文情况。指导学生读准确。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并注意了反馈评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拼音识字的妙处,乐于用拼音识字。同时在教学生字的时候,不仅关注它的读音,而且更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力求识用结合。
三、朗读想象,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1、学习第一小节
(1)刚才有好些同学愿意读第一节的,你愿意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第一节吗?
(2)交流,理解“一朵朵、晶亮”,并指导读好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最喜欢第二节的同学站起来,齐读第二小节,指导读好“惊奇地喊”的语气。
(2)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3)当学生说出喜欢冰花的形状或样子时,让学生找找有哪些形状并板书:宽大的叶子柔嫩的小草丰满的牡丹
(4)看着这些冰花,你们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好“啊,真漂亮!”并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好。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上面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由学生自己喜欢的原因出发,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荚的熏陶。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做做说说,发展学生语言。
(1)你觉得冰花可能还会像什么?你们想做一做吗?让学生拿出纸、剪刀剪自己想到的形状,剪好后贴在窗玻璃上。
(2)交流各自做的形状,教师小结。
(3)运用语言,内化语言。用“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像,像,像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说说这些漂亮的冰花。可自己说,也可几个人一起说。
(4)指名说,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
四、反馈评价,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热情
1、让学生回去每天早上起来都观察一下自家窗户,哪天看到了冰花就告诉老师,看看有你想到的那种吗?还看到了哪些?及时记录下来。
2、让学生评价自己今天的表现。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体现开放性,应注意与自然学科等的综合。这样的设计就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热情。另外,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心中有数,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出示今天所学到的生字:见、他、它、丰。读一读。
2、在书上描红。
3、交流书写笔画,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设计意图]: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必须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持久地注意提醒、纠正,才会逐渐养成习惯。
《冰花》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童清晨醒来看见了一朵朵“冰花”。第二自然段,写小童告诉妈妈他看见冰花了以及冰花是什么样子的。第三自然段写妈妈回答小童这冰花是哪里来的。课文充满了童贞童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0个二类字。理解课文,了解冰花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留心观察生活现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小童与妈妈的对话,初步明白冰花形成的原因。
教学构想:
在课上组织多种形式(如:指名读、小组读、赛读、开火车读等)的活动朗读课文,让学生读得流利,读得有趣,读得人情入境。第二自然段讲冰花的美丽是全文的重点,紧紧扣住“——像——的比喻句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像,大胆练说。冰花形成的原因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书写部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题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还要来一起欣赏一种花。(板书“冰”)齐读课题
你们见过冰花吗?有什么小问号对着冰花提一提。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一定要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
2、检查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词语:清晨晶亮惊奇柔嫩丰满睡觉送给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
(2)多媒体出示词语:看见妈妈漂亮牡丹时候玻璃窗
课文中还有几句比较长的句子,挺难读的.。请小朋友们先自己练习朗读,然后挑你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出示:
①小童清晨醒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
②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3、小结:小朋友们自己读句子读得真好。课文能读了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讲授新课:
1、师配乐描绘: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小童看见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
课文描写得美吗?想读吗?
2、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刚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哪些?句中哪个词引起你的注意?(一朵朵、晶亮)
出示一朵冰花,师:几朵?(一朵)够不够?……几朵?够不够?(两朵)……三朵……许多朵!冰花真……(多、美)
老师面对着小朋友45张笑脸,我们可以说?(一张张……)城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我们可以说?(一幢幢……)公园里的银杏树真多呀,我们可以说/(一棵棵……)
晶亮是什么样儿?读读词、看看图、再想一想?出示图片,师:怎么样?再来读一读,你觉得冰花晶亮得像什么一样?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东西也是晶亮的?
3、引读:小童和我们一样,可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冰花。于是,他……(1)生活中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惊讶?而小童就是见到了他从未见过的奇妙景象,太惊讶好奇了,谁来试试?(2)你们此刻就是小童,也见到了冰花这一奇妙景象,太惊讶了,喊一声呀!
4、冰花究竟有多美?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见、他
见:与哪个词很相像?(贝)帮他找找朋友(学生组词练习)
谁能根据贝的笔顺来说说见的笔顺?老师示范书写,学生描红、独立书写。
他:我们以学过一个她,是什么旁?看书上笔顺图,自学笔顺。
师范写,学生描红、独立书写。
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冰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内容,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教学第二自然段。
1、品读感情。
冰花有多漂亮呢?大家瞧!
冰花有多漂亮呢?大家瞧!(演示句子: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1)自由读。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喜爱之情。
(2)理解“宽大…‘柔嫩…‘丰满…‘一束束…‘一朵朵”的意思。
(3)让我们一起由衷地赞美吧:啊,真漂亮!(指导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
(4)用赞美、惊叹的语气读好第二自然段。
2.展开想像,大胆练说。
(1)观察画面,想像冰花漂亮的形态。
(2)(演示句式:冰花真漂亮!像——的——,像——的——,像——的……)学生自由说。指名说。教师适时指导点评。
3.质疑问难,合作学习。
玻璃窗上开了这么漂亮的冰花,真是奇了!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童,心里会有什么疑惑?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冰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妈妈为什么说冰花是冬爷爷送的呢?这些美丽的冰花只送给小童一个人吗?(组内合作交流。)
(4)教师小结: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将会发现更多奥秘。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从说时。)记忆字形。
2.讲解并范写。
从: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左低右高。左边的“人”最后一笔是点。
说: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写好“言”字旁。“兑”上面点低撇高。
时:“日”字旁。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3.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四遍,并各组一个词。
作业设计:
留心观察冰花,看看能不能在生活中找到你的新发现。
画一画。将文中多姿多态的冰花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
板书设计:
见、他、丰、从、说、时
《冰花》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本课学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 时、他、说 ” 三个字。
3. 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 “ 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 ” 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并学会生字 , 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2.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和反复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冰花的晶亮洁白、千姿百态。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继续去欣赏冬爷爷给小朋友们带来的那份神奇的礼物,它的名字叫 —— 冰花(指课题 齐读课题 冰花)
2.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瞧,现在它们都排着队站在这儿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读。
出示词语:清晨 晶亮 惊奇 柔嫩 丰满 睡觉 送给 看见
妈妈 漂亮 牡丹 时候 玻璃窗
(注意后鼻音和轻声音节,读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学生齐读词语。
二、感知全文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冰花是什么样的?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来朗读课文的三个自然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请其他小朋友,眼睛看着书,耳朵仔细听,听了课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冰花?(指名说)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树枝白了,屋顶白了,路面也白了,清晨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小童渐渐地从睡梦中醒来了。伸个懒腰,向窗外望去 …… 他看见了什么?(指名说)
2. 课文描写得美吗?想读吗?(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 哪个词让你觉得冰花特别的美?(板书:一朵朵,晶亮)
4. 一朵朵是几朵?(一朵?两朵?三朵? …… 许多朵!冰花真 …… (板书:多)
老师面对着小朋友 41 张笑脸,我们可以说?(一张张笑脸)很多很多条鱼我们可以说?(一条条鱼)你还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词语吗?(指名说)
5. 那晶亮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见过什么东西是晶亮的吗?(钻石、项链、玻璃、水晶、露珠 … )
(你能说完整的话吗 ? 像老师这样说:我见过钻石是晶亮的。 ) 这些东西都闪闪发光 , 晶莹透亮,晶亮就是指晶莹透亮。
师:这么多晶亮的冰花,老师也觉得很美丽。(板书:美)课文描写得很美,小朋友们读得会更美。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一自然段。(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引读:小童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冰花。于是他 —— (惊奇的喊着 —— 学生读)
2. 小朋友们,喊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吗 ? 有什么不一样 ?—— (喊的声音很大)
3. 那小童为什么要喊呢 ? (因为他很惊奇 , 他很想让妈妈知道他看见冰花了。 )
惊奇是什么意思呀?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奇呢?(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看到自己从没看到过的东西。比如说:看魔术表演的时候,我常常觉得很惊奇;夏天雷阵雨后,看到天空中七色的彩虹,也会惊奇 …… )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再读句子,就会更精彩。谁来试着惊奇的喊一喊?(指名喊,评价)想喊的站起来。引读:他惊奇的喊着 ---- (学生读)
4. 他一边喊,一边走近了玻璃窗,仔细地看冰花,嘴里说道 —— (引读:啊,真漂亮!)
5. 那玻璃窗上的冰花究竟漂亮在哪里呢?能让小童感到这样惊奇呢 ? 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出示:它像 …… 洁白。)
6. 在这些冰花中,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冰花呢?
“ 宽大的树叶 ” (宽大:又宽又大。)
“ 柔嫩的小草 ” (柔嫩:柔柔的、嫩嫩的。)
“ 丰满的牡丹 ” (准备两朵花,一朵饱满的,一朵干瘪点。 “ 哪一朵开得好看?为什么? ” 饱满的好看,因为色彩鲜艳,形状饱满。丰满:饱满,丰富充实。)
7. 多么美丽、神奇的冰花呀,真是各不相同,美丽多姿。它们好几朵聚在一起,成了 ……
(生:一束束,一朵朵)(板书:一束束)
8. 每一束,每一朵都那么的 —— (晶亮,板书:洁白)
9. 又多又美的冰花真是惹人喜爱 , 现在让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来读一读这句话 , 好吗 ? (指名读,齐读)
10. 在小童眼里,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小朋友,在你们眼里冰花又会像什么?看谁的脑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说话训练:冰花像 …… ,像 …… ,像 …… )
师:多美的冰花呀!我们忍不住赞叹道: —— (啊,真漂亮!)
11. 让我们和小童一起,再次欣赏这玻璃窗上的冰花吧!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这么美丽的冰花是从哪儿来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 找找答案 ! (齐读)
2. 哦!原来善于思考,敢于提问题的`小童也和我们一样产生了疑问。冰花是怎么来的?(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3. 是谁告诉小童的?(小童的妈妈)
4. 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 请学生扮演小童问,教师扮演妈妈回答。
② 请男生扮演小童问,女生扮演妈妈回答,教师朗读旁白。
5. 那冰花到底是不是冬爷爷在我们睡觉的时候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冬爷爷有个小秘密想拜托梁老师告诉大家!(其实呀 —— 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气凝结成冰,这些冰就形成冰花了。)
6.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多姿的冰花,大自然真的是太神奇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7. 齐读全文。
六、指导写字
1. (贴生字卡)请仔细观察这三个生字,有什么发现?(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 教师分析字形、范写。
他:要写好 “ 他 ” 这个字,两笔很关键,竖弯钩和横折钩,横折钩要斜一点,左低右高,竖弯钩竖要短,弯要有弧度,顿笔再勾,注意左窄右宽。 ( 比较:他、她、它。这三个生字读音相同,意思不同,单人旁的 “ 他 ” 指的是 —— ,女字旁的 “ 她 ” 指的是 —— ,宝盖头的 “ 它 ” 指的是 ——)
说: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写好 “ 言 ” 字旁。 “ 兑 ” 上面点低撇高。
时:日字瘦长,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3. 学生描红、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冰花》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方的字只识不写。
3、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实物投影仪。
2、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教师谈话。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略)
点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识记字形
(3)描红、练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节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2、指名读。换词训练:小红(清晨)醒来,看见玻璃窗上结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清晨”可换上“清早、早上”等词)
3、冰花是什么样的?板书并理解“晶亮”(出示:水晶项链、钻石戒指)。
4、冰花多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理解“一朵朵”。
5、一朵朵晶亮的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多稀奇呀!
试读--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谈话:如果你也发现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你会怎样?
2、教师范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小童是什么样的表现呢?
3、讨论:(出示句子)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1)“惊奇”是什么意思?
(2)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惊奇?举个例子说一说。
(3)是啊,你们刚才说的事情的确让人感到很惊奇。不过,老师还是不明白,小童看到冰花为什么会惊奇呢?
指名读句子:“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① 它指的是谁?读了这一句后,你知道了什么?
②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笔画“树叶”,提问:你知道哪些树的叶子是宽大的?简笔画“小草”。提问:谁最喜爱柔嫩的小草?为什么?简笔画“牡丹”,录相展示牡丹的风采。
③ 冰花千姿百态,娇美动人,你喜欢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读。
④ 说话:你会怎样赞叹它?出示:啊!冰花______。
4指导朗读:(“师”演妈妈,“生”演小童)你准备怎样惊奇地喊我?自由试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齐读第二节。
6、背诵。
(三)学习第三节。
1、过渡:小童问妈妈:“这花是从哪儿来的?”
2、“这花”是指什么花?小童知道吗?你知道吗?
3、想一想,在春天、夏天和秋天,你能看到冰花吗?(教师简述冰花的形成)
4、引读:“妈妈笑了笑说……”
5、说话:冬爷爷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漂亮的冰花,还给田野、树木、房屋带来了什么?
6、欣赏诗歌:《小雪花》。
三、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冰花》,知道了冰花的晶亮洁白的,是冬天特有的景象,它千姿百态,非常漂亮,像……像……像……。小朋友,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其实有许多奥秘呢。
四、活动延伸
把你发现的大自然的奥秘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说、写、画……)
《冰花》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冰花的千姿百态与美丽,了解冰花的形成。
2、模仿句式,训练用xx像xx说话。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教给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冰花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二名。表扬:看来上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今天,我们想不想再去小童家看看冰花。哪句话更细致地写出了冰花的样子。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轻声地自读课文。
2、指名回答3~5名说到完整为止。说完整后齐读。
3、现场采访:你们觉得冰花怎样?指导感情朗读。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美美地读一读:3~4名。
5、男女生比赛读,表扬:女生读得很美,男生读得也很棒,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给不给老师这个机会?
6、师读,生评价。谢谢大家的夸奖,老师接受大家的建议。你们猜猜老师怎么会读得这么美吗?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既读又想: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
7、老师的优点你们一定都学到了:齐读,相信集体的力量一定比我大。
8、这么美的冰花,昨天傍晚还没有,今天早上有了,小童真幸运,能看到这么美的冰花。你们想不想看?老师帮你们实现这个愿望,现在请听我指挥:闭上眼睛,趴在桌上,集中注意听音乐。
9、播放录音、生想象:天亮了,请大家揉揉眼睛,伸个懒腰,睁开眼睛。瞧,看到了什么?我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会惊奇地喊:妈妈,你瞧。
10、出示板书。指图说
11、冰花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
12、指导读如:啊!真漂亮。
13、小组合作完成冰花图。要求: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几个人商量着画,两个学生上黑板画。
14、每组讲画的.是什么,采访黑板上的小朋友。
15、每个小朋友的想象力都开花了,画了有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冰花。这也不奇怪,冰花是在不同光线的折射下,会发出不同的光
16、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摄影师拍下的冰花。
17、师配乐,作解说。
18、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做的?
19、指名回答。
20、课文中的小童和我们一样,爱动脑,会思考。第三段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冰花是从哪儿来的?
三、学习第三段。
1、自渎思考,画下有关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
2、指名回答,齐读。
3、老师告诉大家:冰花形成的原因。大屏幕出示。
4、生读。
5、师读。
6、读两句话,比较,哪句话更喜欢哪句话?
7、我们平时讲话时,也可以把话讲得有意思点。
8、屏幕出示:下雪了,树木、房屋,都盖着厚厚的白雪,怎样把话说得更有意思。
9、小组讨论。
10、指名回答。
四、总结课文。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每到冬天,就能看到千姿百态的冰花,你们想看吗?那就带着你们前往。再读课文,齐读课文,想象冰花的美丽。
五、作业:
问:冰花只开在小童家的玻璃窗上吗?生回答后,师述:当你看到冰花时,你相干些什么?师述:让冰花永远开在小朋友的心里。
《冰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冰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