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丝绸的故事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丝绸的故事读后感 篇1
《丝绸之路》是英国知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作者跳出欧洲历史视角,更全面地讲述了丝绸之路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全书围绕丝绸之路中央的几个国家,客观地分析了这段历史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丝绸之路曾经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主要路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从中国开始,途经中亚、西亚如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几个国家,最终抵达欧洲。这条道路使东西方获得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也更多地交换了东西方的产品,对促进东西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丝绸之路的中心是中东的数个国家,这些国家资源丰富,又地处丝绸之路的中央,从丝绸之路中赚取了巨大财富。
但是,拥有资源和财富意味着必将面临难以解决的不稳定问题。丝绸之路带来的广泛交流,使得这一地区中夹杂了各种不同的人种、文化和宗教。每当某一派势力崛起,它就必然会为扫清自己的敌对势力而引发战争。但战争往往又大量消耗了强者的资源,使其衰落,原来的弱者则有机会一跃成为强者,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同样影响这一地区的还有周围的大国。这些大国不满足于本国的资源,当它们发现中东蕴含着巨量资源时,就会设法控制这一地区来获得本国需要的资源。这又大大增加了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使本已难以消除的战争问题再次升级。
不过中东国家也有一些自我保护的手段。第一是向强国靠拢;第二是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哪怕要与强国大打出手。
向强国靠拢并不意味着要成为强国的'附庸。中东国家可以同时与互相敌对的几个强国靠拢。强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对中东国家提供帮助,同时排挤自己的敌国。而敌国也正好在做同样的事。这样,小国就可以坐享几个强国提供的帮助,而不需要成为强国的战场。但这样做的弊端显而易见。这会让小国依赖于强国的援助,而且一旦强国翻脸,转而用侵略的方式来夺取资源,那么小国承担的损失是巨大的。
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一个冒险的举动,但在历史上不乏成功的案例。对抗十字军东征的胜利、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功都是著名的例子。只要小国把握了正确的时机,就可以通过反抗让强国蒙受损失,并获得自身的独立。
读完《丝绸之路》,我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丝绸之路为沿途的国家带来了经济繁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世界所做出的贡献可谓重大。但是,丝绸之路在带来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为沿途地区注入了更多不稳定因素。中东地区的资源和财富,吸引了众多强国想要把它据为己有,这使得中东成为战争的温床。面对强国,中东的小国不得不选择自己的对策,一旦选择失误就会遭到强国的报复性打击。
丝绸之路在过去的几千年间一直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路程。即使在科技发达的当代,丝绸之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丝绸之路在未来仍将左右历史的进程,它对人类的持续影响永远不会结束。
丝绸的故事读后感 篇2
《丝绸之路》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故都长安,往昔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所以"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张骞在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在此,我十分敬佩张骞,他真是一个爱国爱民,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丝绸之路"着走群独傲是历史的浓缩,也是昔日辉煌,繁华的见证。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国家之间只有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互相发展,吸收丰富的文化长处,让国家强大起来,如果你把自己的长处藏起来,不跟别人交流,那你永远也不会发展。
丝绸的故事读后感 篇3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丝绸之路》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许多与这条路相关的知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代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事------中国使者(张骞)与安息国将军交往的故事。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这条路(上)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为主,这就是"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而且还有许多名人的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我真敬佩(感到)这条路(真是条)伟大的`路呀!-----妈妈批注:敬佩应该用于对人,对路说敬佩,感到用词不当,所以略作修改。
我感到这条路传承了无数的骆驼商旅,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丝绸运往亚欧,将那里的食品带回中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等由于吸收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美轮美奂……正是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正是这条路传承了亚欧的文化与友谊-----它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啊!亚欧各国的人们能这样友好相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中、外人民的智慧和才智;因为他们知道友好相处;因为大家懂得互帮互利!
丝绸的故事读后感 篇4
我读了一片课文叫《丝绸之路》,我大致给大家讲讲。
有一次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去剧场看戏,他身上的袍子很漂亮,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听说美丽的长袍是用中国的丝绸做的,那时没有飞机、汽车是怎样把中国丝绸送到遥远的罗马的呢?
在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在“西域”共同抗击匈奴。但是在路上就遇到了匈奴兵,张骞一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的也被当成了俘虏。
张骞被软禁后,一举一动都受人监视。一转眼十一年过去了,在一天夜里逃了。张骞等人马不停蹄的到了西域各国,并了解了哪里的.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然后一起打败了匈奴,打出了一条路。
张骞用了一生的精力打通了这条路,表现了我们中国人是很厉害的!
丝绸的故事读后感 篇5
说到丝绸之路,人们一定会联想到那一峰峰骆驼,一个个硬汉,是啊,就是他们,打开了中西商贸、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给中西双方带来了繁荣。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付出多少鲜血和汗水啊!他们被匈奴追杀,死的.死、伤的伤,但是我们伟大祖先没有向困难低头,没有向失败让路,他们忍受着干咳、冷冻和炎热的煎熬,穿越沙漠戈壁,翻过草原高山,迈着顽强的步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战胜了一切困难,来到了西域,为中西方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丝绸的故事读后感 篇6
《丝绸》用极简的语言描绘了一部惆怅的爱情故事,因为语言的精简,我看不出故事中人物的精确性格,这或许是作者的意图所在,抛开那些是非评断的依据,让故事不受细枝末节的约束,从而更加纯粹的讨论一个命题:情欲。
情欲的味道萦绕在全书的后半部分,读到一半的时候甚至觉得有点悲伤,淡淡的情欲味道,陌生女人的性爱,似乎别的都不重要了。肉体中的情欲就像冷冻的色素饮料,越吸越淡。当男主人公心里隐约挂念一个相隔千里的异国女人时,作者并没有给主角的妻子更多的特写,所有内心的不安都被“几月零几天”这样的字眼代替。
所以有时候,真觉得人类是个可怜的动物,感情的千变万化,肉体的生长,永远没有一个固定的轨迹,在有限的生命刻度里,再丰富的感情经验也抵不过世事无常的当头一棒。
《丝绸》的爱情故事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挑逗的.眼神,几经周折的长途跋涉,神秘的女子,就连战争都被轻描淡写的看不出一丝残酷,虚实交错,总以为那个世界只存在梦里,等真到了那里,又有些怅惘,此时场景的真实性被作者弱化,若隐若现的感觉才是故事发展的主线,爱情和情欲都是让人常常摸不着头脑的迷宫,即使迷失,也要在内心营造的宫殿里尽情享受。
小说在结尾部分给读者解了一个包袱,虽然令人心碎,却也值得欣喜。我个人向来讨厌在感情中遗留问题,一方压抑,另一方毫不知情,等到不知情的一方失去真爱时,又要后悔终生。我们要明白的是爱情不是惩罚,伟大的爱情是不给自己留遗憾,也不给对方留遗憾。
事实上,当男主角挂念那个异国女人的时候,他的身体依然忠诚于他的妻子,情欲只是暂时俘虏了他的理性,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把一切都给了他的妻子,他渴望那种轻松又无法解释的平静生活,用学来的新技巧和妻子做爱,借助和一个陌生女子的偶遇重燃爱的激情,精神出轨是暂时的,情欲是点,爱情是线,殊途同归,荣库尔爱上的只有一具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