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老王》教学设计(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老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2、情感与价值:感悟爱的博大,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方法与评价: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感受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课时安排:2课时
发散思维课(第一节)
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预习,根据自己对文章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形成自己的意见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章提出质疑,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一个班)
发言人次:13人
发言得分:50分。其中流畅、变通(包括评价、提问)40分,独创(质疑)10分
教学进程:
一、新课导入
以“画太阳”的故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发散思维课,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
二、学生发言预测
(一)局部理解预测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3、“胡同口蹬三轮车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与“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中两处“老实”含义的疑问与评论。
4、“老王给我们楼下人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其中“前任”一词在表达上有何好处?
5、“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先生看病不要钱。’”这句话表现了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6、为什么后来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7、“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的.三轮都取缔了。”这句中的“取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被取缔?
8、“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这句中的“幸亏”一词有什么作用?“降格”是什么意思?“货”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9、“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中“镶嵌”用的好不好,好在哪里?
10、“他面如土灰,两只眼睛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表现了什么?
1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句中的“强笑”表现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12、老王为什么要送香油和鸡蛋给“我”?
13、怎样理解“我害怕的糊涂了”
14、怎样理解“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二)、整体理解预测
1、文章写了老王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段?(评价或提问)
2、章记叙了作者与老王交往中的那些事情(评价或提问)
3、从文章所记叙的老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评价或提问)
4、从作者与老王交往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评价或提问)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评价或提问)
以上问题的设计,估计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
三、语文科代表记录总结发言人次及得分情况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对整节课学生的发言情况给予肯定
2、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重点问题或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布置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为辐合思维课做准备。
辐合思维课(第二节)
教学内容:
1、明确本文的学习重点:分析评价、理解感悟。重点分析评价本文在记叙时的语言风格,尤其是对人物的刻画。在此基础上,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独创性思维能力的启发引导。对文章遣词造句提出三处质疑,对文章内容提出两处质疑。
教学进程:
一、作者写作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1、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整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杨绛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
2、教师做适当补充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二、作者对老王的刻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能力)
1、由学生勾画出课文中对老王生活的刻画的语句,上黑板板书。再由教师对所找出的语句做总结归纳(投影展示板书):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谋生手段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被取缔,他的生
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苦
居住条件
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
生理缺陷有一只眼睛是瞎的
2、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老王与作者的交往的片段,教师做适当引导,学生能通过引导自己总结出老王的性格特征(投影展示板书):
①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体现心地善良
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交往片段老王性格纯朴仁义
③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知恩必报
蛋,表示感谢。
三、质疑(可针对发散思维课中,学生所提出重点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进行分析讨论)
1、为什么“连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
分析;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荒唐。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的三轮都取缔了”为什么会被“取缔”
分析:结合作者所写的改装后的平板三轮车怎样送客,可以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恶痛绝,同时也可了解老王“苦”的社会根源。
3、“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作者称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但是当时作者一家同样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为什么她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
分析: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等等,从这些来看,作者显然是比老王要幸运的。
四、作者思想观点(培养学生理解感悟和提取信息能力)
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并做出总结,再由教师作适当补充:
作者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付给老王应得的报酬;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的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不让老王白送香油和鸡蛋。这些事情中也反映出作者是个善良的人。但即使如此,作者仍感到愧怍,表现了作者“人人平等”的观念,人无论境遇好坏,都应该尊重他人,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五、作业布置
完成每课三件事:抄写生字词及难写易忘字词
抄评优美精彩段落
写“一课一得”
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老王不幸的人体现反映
普通人交往真诚善良人人平等
《老王》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王》教学设计(通用1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体会朴素平淡的语言,通过人物的具体想象来表现人物高尚的品格。
2、过程和方法:
细读来选取人物最感人的一刻来把握中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弱者群体,用爱和正义来换取真情
【教学设计】
1、导入:
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那什么算伟大的爱?什么算是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先生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看题目可知,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老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的“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回忆老王的?四人小组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课文,用文中的词回答。
明确:愧怍(解释:惭愧)、不安、抱歉。
3、解读课文:
⑴ “我”为什么“愧怍”?是我做了什么对不起老王的事吗?我对老王怎么样?哪些细节描写和所写的事情中可见“我”对老王很好?
明确:我常照顾老王的生意、女儿送鱼肝油、我坐了车一定要给他钱、常关心老王的生活、老王送我东西我一定要给他钱。
⑵由此可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善良。
4、这么一个善良的人,老王却让她产生“愧怍”之情,这个老王到底有什么神通?细读课文,说说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哪里体现)(寻找相关细节,读)
明确:心地善良,有道义、懂感恩、老实厚道,关心他人,生活不幸(条件艰苦、精神凄苦、孤独、受嘲讽)。
5、毫无疑问,不管是“我”对老王,还是老王对我的关心帮助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可是一个善良的人面对另一个善良的人时,为什么会产生“愧怍”?两个人的善良有什么不同?(独立思考,在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两个人的处境不同:幸福者、不幸者就是这么一个不幸者,一个最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帮助别人,和他相比,“我”觉得自己对他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愧怍。
6、“我”对老王有什么不够吗?结合课文考虑:不够在哪里?
明确:对他不够尊重(当他真诚地帮助“我”,当他送东西想表达谢意时,我却一定要拿钱给他──并没真正把他当朋友平等待他)。
对他不够关心(最后一次到“我”家)。
7、读8~21小节,以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为例,想一想,站在老王的立场角度,“我”还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我却没有做?(分析之后再读13~21小节,体会情感)
如:为什么不让他进屋坐坐,泡茶?他如此艰难的到我家为什么不亲自送他下楼?为什么在十多天时间里不抽空看望他?为什么在他去世后没有问问他的坟在哪儿?……
8、小结:到此结束,留给我们的思索却远远没有结束。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优越的人往往容易瞧不起卑微者,在常人眼里作者一家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却已经够关心爱护了,她却还为自己做的不过愧怍不安,这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拓展延伸】
你知道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吗,你是平时怎样对待的?
一个瞎眼的乞丐向诗人雨果乞讨,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我们都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要像特蕾莎修女那样把毕生精力都献给那些需要帮助人,真的需要圣人一样的境界。可是我们可以和雨果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触手可及的事情,让有人在无助的时候可以抓住我们有力的手 下面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和图片的解说词。
写一写:你的感受。
【结束语】
善良是一种健康,是一种美丽,是我们行走于世间的完美人格。
如果我们同学平时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希望以后用我们的眼多关注他们,用我们的心常惦念他们,用我们的手多帮扶他们,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健康、美丽。
《老王》教学设计 篇3
[知识目标]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地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课前预习]
1、查阅文中出现的生字。
2、了解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教学设想]
运用情景教学的指导原则,通过音乐和图片及教师感情的投入[诵读]创设情景,感染学生,进而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习老王善良、诚实的品质,学习作者关怀不幸者的精神,最后在教师特设的情景(图片、音乐、解说)中,再次感染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听一首导教师有情感的诵读、感染学生。
诗歌入
二、读一篇整体感知
文章品味探究
合作讨论
(1)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出示问题并总结板书。
1、老王的生活怎么样?
2、老王的为人怎么样?
3、作者一家如何对待老王的?
学生活动:自读,速读,抓要点,整体感知,交流意见。
(2)品味探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哪些自然段受感动及原因并总结。
学生活动:细读,品味,批注,然后交谈发言。
(3)合作讨论: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一句话并总结。
学生活动:互助式学习,讨论发言。
三、诉一份温暖
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身边哪些普通人曾给过你感动,写出感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写一写,个别回答,述说生活的.美好。
教师活动:点拨学生发言,配以“20xx年感动中国的人物魏青刚和青藏铁路工人”图片,引导学生把目标投向社会,发现普遍人身上优秀的品质,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四、树一个信念
教师再次创设情景,生活中的弱者,不幸者图片及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师解说,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树立“关爱他人”的信念,最后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结束。
《老王》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解释下列词语
4、、本文中老王的职业(身份)是什么?三轮车夫
三、整体感知,走进老王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愧怍
2、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呢?你从文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
单干户、有眼疾、蹬三轮、居破屋、无依靠.......
3、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善良: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老实厚道、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知恩图报.....)
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
作者选取了这么多材料描写老王,记述最详细的是哪一件事?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看看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什么?
学生自由找语句赏析,品味老王的善
四、深入探究,突破重难点
1、杨绛一家究竟做了什么,竟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他们?
照顾他生意、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送香油和鸡蛋不让白送、
关心他生计、女儿送他鱼肝油
2、作者一家对老王如此照顾,为什么老王去世后,会产生愧怍之情呢?
作者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
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关爱、善待不幸者
五、拓展延伸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将如何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
六、知识反馈
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
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
②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③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⑤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地转过身子。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3)、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4、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王》教学设计 篇5
[知识目标]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地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课前预习]
1、查阅文中出现的`生字。
2、了解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教学设想]
运用情景教学的指导原则,通过音乐和图片及教师感情的投入[诵读]创设情景,感染学生,进而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习老王善良、诚实的品质,学习作者关怀不幸者的精神,最后在教师特设的情景(图片、音乐、解说)中,再次感染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听一首导教师有情感的诵读、感染学生。
诗歌入
二、读一篇整体感知
文章品味探究
合作讨论
(1)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出示问题并总结板书。
1、老王的生活怎么样?
2、老王的为人怎么样?
3、作者一家如何对待老王的?
学生活动:自读,速读,抓要点,整体感知,交流意见。
(2)品味探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哪些自然段受感动及原因并总结。
学生活动:细读,品味,批注,然后交谈发言。
(3)合作讨论: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一句话并总结。
学生活动:互助式学习,讨论发言。
三、诉一份温暖
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身边哪些普通人曾给过你感动,写出感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写一写,个别回答,述说生活的美好。
教师活动:点拨学生发言,配以“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魏青刚和青藏铁路工人”图片,引导学生把目标投向社会,发现普遍人身上优秀的品质,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四、树一个信念
教师再次创设情景,生活中的弱者,不幸者图片及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师解说,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树立“关爱他人”的信念,最后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结束。
《老王》教学设计 篇6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把握“老王”性格特点
2、感悟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重点:把握“老王”性格特点。
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朗读体悟、换位体验、人物对话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称一个人“老王”往往包含什么意思?那“王老”呢?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任务分配:一二三组做第一题,四五六组做第二题。
学习方法:读完后先迅速搜集下信息,再小组交流,完善
1、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2、老王的善良有表现在哪里?
展示要求:
1、各组自愿当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另外一组在书上勾画。
2、对答案不完善、有异议的,每位学生可做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与老王对话,深入了解老王形象
假设同学们是老王,我是杨绛,我常坐你的三轮车,闲谈之中,我会问你一些问题,你就文章中老王的实际回答我,好吗?
1、咱北京蹬三轮的都是有组织的,你怎么单干呀?
2、你的生意咋样?
3、那儿(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是你家吗?你还有没有啥亲人?
我们在闲谈之中,我们干感受到老王是一个生活艰辛的人,他考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他给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孤、老、病、残,生活异常艰辛。可是,他却又金子般的心,善良、老实、淳朴憨厚。
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老实、憨厚、讲诚信→善
弃、孤、残、病、惨→苦
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第二课时
出示课堂目标:
1、是从朴素诙谐的语言感受深沉的情感;
2、是让学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关爱普通人,尤为是孤老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
一、导入
老王苦,老王善,他老实,憨厚。作者从知道老王“不知得了什么病”起到偶尔听到老王去世,作者很不安。面对老王很惭愧。在回想老王时,对老王的肖像进行描写,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从肖像描写中感受杨绛语言特色
“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1、找
2、读
3、品(抓住重点词语,入“骷髅、白骨、棺材、死人”
4、说(老忘给你的感受)
5、师小结:
我们平时尊敬一个人,感激一个人,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描写他,他的形象就会美化起来。这是常用的方法。杨绛不一样,他把老王面貌写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其目的是什么?
6、语言欣赏
(融入课后第二题)
(1)、找句子品味语言诙谐的特点。
(2)、找句子品其简朴沉着,情谊深。
三、角色互换感受善良
假如一二三组学生是杨绛,四五六组学生是老王。老师是旁人。你们的善良感动了我,今天,有些问题想问问你们:
老王:你生活如此艰辛,为什么还一心帮助别人,香油,鸡蛋是很好的营养品,你身体本来不好,自己吃了,会有益健康的?
杨绛:你们生活在荒唐动乱的年代,你们的学术被称作‘反动学术’,你们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生活过的也不容易,你反而老王始终放心不下,你能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吗?”
四、课堂争鸣:怀念老王
想一想:
“但不知为什么,没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我为什么而不安?
说一说:
师总结:
文章最后写道“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愧怍自己作为相对幸运者对不幸的老王缺少了解,缺少关心,对他的高贵品性,甚至年感觉都没有,就那一点感动,还是他死后才有的。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有这样的不幸者吗?你平时和他们接触吗?你像作者做这一样,有过良心的叩问吗?相对现实生活中见到对不幸者、弱者的冷漠,你认为现代人缺失的是什么?
作业
设计身边:“老王”的专访活动
访谈要求:
1、了解“老王”的人生经历、生活故事。
2、能体现它的品格。
3、访谈时可有自己的感受或评论。
4、用文字把专访内容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不幸而善良的老王
杨绛
郭雪芹
《老王》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作者一家的“善良”。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本课属讲读课文,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文章。
2、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教学难点:理解“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含义;学习文章怎样把琐碎的材料组织起来。
三、学情分析:
本文以情动人,老王的“苦”与“善”很能打动读者。语言通俗易懂,也不乏风趣简练。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初读此文时可能会觉得比较琐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
五、教学手段或用具:
教学挂图
《老王》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4、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激发感情
1、倾听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2、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好人的课文,说说有哪些好人?为什么说他们是好人?
二、从人入手、评析课文
1、学生回答讨论:板书(给人物记档案)
地点:北京时间:“xxx”
老王──身份:回民三轮车工人家庭:光棍身体状况:营养不良“田螺眼”病
我们夫妇──身份:知识分子处境:干校身体状况:一条腿走不得路
教师小结: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⑵患难之处见真情。
2、进一步小组合作讨论:
有过多少往事?相逢是苦是甜?(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老王的善良:
⑴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⑵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⑶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作者的善良:
⑴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⑵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⑶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⑷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⑸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3、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是哪一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钱钟书夫妇已经这样对待老王,但还是觉得可以做得更好而没有做到,内心的深切愧疚和高远追求,使我们感动。
三、从言入手,赏析课文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天”──结尾。
2、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
预设:⑴全新的白布,为什么要写?
⑵钱?为什么是侮辱?
⑶就是您那儿的第二天,为什么用您,……
4、在探究基础上,体会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简洁朴素
叙事特点:琐碎平淡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四、从情入手,升华思想
倾听歌曲《爱的奉献》。
《老王》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感受善良的人性
2、体会文章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目标1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有很多小人物,他们虽然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王》中的人物就是这样。
二、朗读课文
1、范读,正字音
2、自读,初步感受
三、形象分析
1、自读课文,试用一个词概括老王给你留下的印象,并根据课文内容做一点说明。
孤苦(亲人很少),凄凉(身体不好,生活条件差),老实厚道(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善良……
2、着重分析老王“善良”的表现
提示:找出能表现老王“善良”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受。
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对老王的形象做小结:
老王一辈子很苦。起初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算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但是他做生意从来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3、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钱。
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的生活,三轮改成了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的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四、情感体验
1、怎么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在作者看来,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2、“我”和老王的交往过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要有平等的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要有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
要关爱弱势群体。知道老王有夜盲症,作者的.女儿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车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3、你周围有类似于老王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觉得你今后又将会以怎样的心态对待他们?
五、语言品味
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1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⑴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⑵ 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2、⑴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⑵ 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⑴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⑵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本题揣摩语言,引导学生细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1、⑴ 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2、⑴ 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3、⑴ 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六、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本题就文取材,进行练笔,借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
《老王》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4、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激发感情
1、倾听歌曲《好人一生平安》: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2、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好人的课文,说说有哪些好人?为什么说他们是好人?
二、从人入手、评析课文
1、学生回答讨论:板书(给人物记档案)
地点:北京时间:“xxx”
老王──身份:回民三轮车工人家庭:光棍身体状况:营养不良“田螺眼”病
我们夫妇──身份:知识分子处境:干校身体状况:一条腿走不得路
教师小结: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⑵患难之处见真情。
2、进一步小组合作讨论:
有过多少往事?相逢是苦是甜?(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老王的善良:
⑴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⑵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⑶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作者的善良:
⑴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⑵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⑶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⑷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⑸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3、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是哪一句?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钱钟书夫妇已经这样对待老王,但还是觉得可以做得更好而没有做到,内心的深切愧疚和高远追求,使我们感动。
三、从言入手,赏析课文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天”──结尾。
2、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
预设:⑴全新的白布,为什么要写?
⑵钱?为什么是侮辱?
⑶就是您那儿的第二天,为什么用您,……
4、在探究基础上,体会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简洁朴素
叙事特点:琐碎平淡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四、从情入手,升华思想
倾听歌曲《爱的奉献》。
《老王》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体会把握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应该平等,关爱,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这一主旨。
2、理解并学会应用以时间和逻辑为序,以事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3、体会品味;朴实无华又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
4、进一步掌握筛选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5、通过人称的变换,体会如何选材取材,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体会把握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应该平等,关爱,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这一主旨。
2、理解并学会应用以时间和逻辑为序,以事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数】
二学时。
【教学设想】
第一学时: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进一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理清结构思想,探究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第二学时:分析人物性格、探究语言风格、进行人称转换。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学时
一、导入
通过《围城》导入
二、作家及作品介绍(学生自主搜索、筛选材料)
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
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柯德》。
三、1、用略读的方法速读课文,自主探究找出文章线索。
2、自主合作探究作家一家是如何与老王交往的。具体写了交往中的那些事。
明确:
1、作者与老王的交往
2、⑴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伏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也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老王生活,询问他的情况。作者的'女儿送鱼肝油给老王。
⑵ 老王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方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受人家的好处,总也不愿意,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第二学时
一、进步探究 通过这些交往表现了作者和老王有怎样的性格
作者:平等观念,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讲仁义,讲感情,知恩必报
总之,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以善良体察善良
引伸探究你应该如何探究社会上的弱小群体?
二、合作探究
文中生活中的琐碎材料,作者作者如何把它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明确:
1、线索;
2、逻辑顺序:开头四段:一是职业,二是生理缺陷,三是居住条件。时间顺序的兼用。
三、品读、揣摩语言的朴实、含蓄深沉而又谴词造句的匠心
习题二。
四、课后练笔,习题三
提示:第一人称便于描写心理活动和充分的想象。
《老王》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体会朴素平淡的语言,通过人物的具体想象来表现人物高尚的品格。
2、过程和方法:
细读来选取人物最感人的一刻来把握中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弱者群体,用爱和正义来换取真情
【教学设计】
1、导入:
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那什么算伟大的爱?什么算是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先生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看题目可知,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老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的“我”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回忆老王的?四人小组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课文,用文中的词回答。
明确:愧怍(解释:惭愧)、不安、抱歉。
3、解读课文:
⑴ “我”为什么“愧怍”?是我做了什么对不起老王的事吗?我对老王怎么样?哪些细节描写和所写的事情中可见“我”对老王很好?
明确:我常照顾老王的生意、女儿送鱼肝油、我坐了车一定要给他钱、常关心老王的生活、老王送我东西我一定要给他钱。
⑵由此可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善良。
4、这么一个善良的人,老王却让她产生“愧怍”之情,这个老王到底有什么神通?细读课文,说说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哪里体现)(寻找相关细节,读)
明确:心地善良,有道义、懂感恩、老实厚道,关心他人,生活不幸(条件艰苦、精神凄苦、孤独、受嘲讽)。
5、毫无疑问,不管是“我”对老王,还是老王对我的关心帮助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可是一个善良的人面对另一个善良的人时,为什么会产生“愧怍”?两个人的善良有什么不同?(独立思考,在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两个人的'处境不同:幸福者、不幸者就是这么一个不幸者,一个最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帮助别人,和他相比,“我”觉得自己对他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愧怍。
6、“我”对老王有什么不够吗?结合课文考虑:不够在哪里?
明确:对他不够尊重(当他真诚地帮助“我”,当他送东西想表达谢意时,我却一定要拿钱给他──并没真正把他当朋友平等待他)。
对他不够关心(最后一次到“我”家)。
7、读8~21小节,以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为例,想一想,站在老王的立场角度,“我”还可以为他做些什么,我却没有做?(分析之后再读13~21小节,体会情感)
如:为什么不让他进屋坐坐,泡茶?他如此艰难的到我家为什么不亲自送他下楼?为什么在十多天时间里不抽空看望他?为什么在他去世后没有问问他的坟在哪儿?……
8、小结:到此结束,留给我们的思索却远远没有结束。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优越的人往往容易瞧不起卑微者,在常人眼里作者一家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却已经够关心爱护了,她却还为自己做的不过愧怍不安,这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拓展延伸】
你知道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吗,你是平时怎样对待的?
一个瞎眼的乞丐向诗人雨果乞讨,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我们都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要像特蕾莎修女那样把毕生精力都献给那些需要帮助人,真的需要圣人一样的境界。可是我们可以和雨果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触手可及的事情,让有人在无助的时候可以抓住我们有力的手 下面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和图片的解说词。
写一写:你的感受。
【结束语】
善良是一种健康,是一种美丽,是我们行走于世间的完美人格。
如果我们同学平时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希望以后用我们的眼多关注他们,用我们的心常惦念他们,用我们的手多帮扶他们,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健康、美丽。
《老王》教学设计合集[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