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精选1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
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
(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之一: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的家园()的树叶()的秋天()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二)
一、教材分析与设想:
1、苏教版的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每一册的开始都是以一首现代诗歌打头,非常有新意。孩子们也爱读。第十册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首现代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全诗共有八个小节,分三个部分来写:
第一小节为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至七小节为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第八小节为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显示出了“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和情怀。
题目《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富有诗意,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植树让荒山野岭变成了绿色的天地,改善了环境,到处都有春天的脚步,春意才会如此贴近我们,我们的双脚才会被春光染绿。但是我们读完全诗,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正是有了这群可爱的小小植树员,春光才被他们的辛勤染绿了呢?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但是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其次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第九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结构就是这样)。但是从“向荒山野岭进军”到“走遍青山碧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明显的变化,抓住这一个突破口,我们就可以为文章的教学抓住了一条主线。诗歌中也有这样的对比点,如“咆哮”与“轻抚”。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植树者身上的对比,植树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可是“我们”却是“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是什么力量支撑了他们?是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二、课文解读:(摘录于网络)
轻轻地读着这些诗句,边读边跟着诗句想象,我们仿佛来到了植树的现场,听到了掀镐丁丁当当的'歌谣,清水哗哗作响的乐曲,看到了少先队员们有的挽起袖管,用力的挥动着铁镐,有的抱着小树苗来回穿梭,还有的拎着水桶忙着给树苗浇水……一派欢快的景象。
转眼间,光秃秃的山岭,成了绿色的海洋,山岩也躲进了绿荫,再也不被烈日暴晒,群山到处郁郁葱葱。一阵风吹过,群山起伏,犹如阵阵海涛,那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小鸟起来了,又是搭窝又是筑巢;松鼠、小兔、小猴更是在绿色的大伞下,茂密的树丛中快乐地玩耍。山下的河水也不再浑浊了,碧绿碧绿的……秋天到了,山上的果园散发出阵阵清香,一派丰收的景象。
全诗就是先抓住植树时所发出的声响,来折射出劳动的场景,写出人们欢快的心情,简洁而传神。然后抓住荒山的变化、小动物的高兴,河水的变清等来写,虽然只抓住了几点变化,但却生动地展现出了植树给荒山野岭所带来的巨变。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能哪些自然景物能感受到?你能用哪些成语、哪些诗句形容春的景象?
(草长莺飞、白花争艳、春意融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朱自清《春》……)
2、说说你眼中的春!
3、此时此刻,我们教室里师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长莺飞,春意融融,这阳春三月,是白花争艳的季节,当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滋润着大地的时候,这更是一个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的季节。
二、自主学文(一)
1、边听边想象画面。
教师描述:乡间野外那纯朴的泥土气息,同学们手中叮当碰撞的劳动工具,无不给我们的大自然送去了春天的第一声问候,当看到那清澈的泉水瞬间消失于泥土的缝隙时,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读好课文吗?(出示语段)
2、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劳动场面。
(3)齐读。
3、照样子写词语:
丁丁当当-- 哗哗流淌-- 棵棵树苗--
4、照样子(文中语句)说短句:
5、小结点题:作者用精练的26个字生动地再现了造林的欢快场面。全世界的人们植树造林的大行动给地球穿上绿装,带来生机,所以说--(生: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6、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
三、自主学文(二)
1、教师描述:有了绿意点缀后的地球家园又是那么神采奕奕,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绿色的世界。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绿意和生机。
2、学生自读,感悟。
3、组织交流:从枝繁叶茂、林涛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
Páo lu? áo jì mò
相机学习生字: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4、练习朗读。
5、小结过渡:绿色世界的不断扩大,不仅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家园,也为小动物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天堂。用一句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在绿色大地上快乐活动的情景。
6、巩固:齐读2-7自然段;选择其中一段背诵,连背。
四、拓展延伸
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课后请大家到课外书上、网络上查阅资料,下节课用简单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五、家作
1、抄写10个表现春景的成语,2遍;摘录描写春景的语段。
2、背诵2-7自然段。
3搜集资料,(延伸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背第2-7自然段
二、交流资料
1、春天到了,同学们扛上铁锹去荒山植树造林,给大地带来绿色,带来生机。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的,你还知道有哪些作用呢?
2、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每组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汇报小组研究成果。
(相机出示:固沙的尖兵、抗盐碱的勇士、大气的清洁工、净化污水的能手、噪声消音器、天气预报员……)
三、自主学文(三)
1、描述过渡:看来,植树的作用还真多呀,我们的劳动能使大地披上了绿装,能使小动物们在自己的田地里快乐地生活,内心就有了一种无法言语的喜悦。(出示第1-8自然段)
2、请大家自读1、8自然段,找出不同之处。(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让……色)
3、此时此刻,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课文。
4、语言训练: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5、小结:因为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苍翠,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所以地球上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小参加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美化地球,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用我们的爱心共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四、拓展
1、荒山在我们手中变得那么美好,请你想象这美好的景象,说一段话,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出示),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2、你准备如何为春天增添绿意?
(自由说)
3、补充阅读
P221《春雨》,谈读后感。
介绍硫酸雨。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重点】
从诗句中品读出绿化、改造祖国的豪情壮志。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天就要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最令我们欣慰的就是那些红色了,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还专门设立个植树的节日,你们知道这些吗?(让学生简短讨论)。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能非常准确快速读出。
(2)指名分节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感知理解以下词语。
荒山野岭锨镐裸露枝繁叶茂咆哮
4.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1)分节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得正确。
(2)让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
(3)植树造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再在读中感知)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先仔细观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有重点地指导。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3、给予充足时间完成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从读中感悟“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写课题,有感情地朗读。
2、谁能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呢?
(注意链接以前的有关课文。)
二、精读感悟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3)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可对比录音的朗读。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背诵指导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深化感受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要求:
1、白拟题日: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荒山披绿装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同学们,下星期学校要组织我们参与什么活动?(植树节活动)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的待歌,
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
二、初渎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同学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渎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局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局部(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局部(第2-7节):写"我们"用双F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局部(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局部。
(1)自由渎
(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趴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片。"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节?自身试-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局部。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局部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局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下当时的局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示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坚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竹,考虑: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牛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定。)
(6)指导朗渎第3~?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局部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示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示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青L1J碧岭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要求:
L白拟题日: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同学们,下星期学校要组织我们参加什么活动?(植树节活动)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待歌,
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
二、初渎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渎绿线中的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F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渎
(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趴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片。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节?自己试-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竹,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牛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渎第3~?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自拟题日: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荒山披绿装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用正确的节奏朗读诗歌,背诵课文。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写法,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引导孩子利用想象的方法,抓住典型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对比描写的妙处。
4.借助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植树带来的好处,以及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环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植树带来的好处,以及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美化环境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孩子利用想象的方法,抓住典型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对比描写的妙处。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字词的检查、自由读、及指名读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词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精读感悟环节,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圈画,视频图片、感情朗读等方式,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
3.借助小练笔,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情况,并及时做出评价。以及对课堂生成情况,利用评价做出精当的引导。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师板书课题,学生读后,引导质疑。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重点指导,如:读好“裸露”、“撑”等词语。
(2)针对容易写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重点指导书写"寞",中心对称的字的写法。
(3)学生练习自己写错或不满意的字词。
2.检查诗歌的朗读
(1)这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诗歌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指名接读课文。教师从诗歌的韵律,节奏方面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特点。
3.感知诗歌内容
(1)组织学生讨论: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局部切入,感受变化。
1.学生分组读第1段和第8段,读后探究有什么发现。(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联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环节三、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感受变化,想象画面。
1.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青山碧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读3——7节,边读边想:读了这些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组织交流,师相机点拨。
(1)“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2)“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3)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4)“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5)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3.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个性朗读,读出植树前面的变化,读出自己的感受。
4.再次思考:为什么说“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六)小练笔: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作业设置:
1.课后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并选择好一个专题,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在班级内展示。
2.写出自己的“环保小诗”。
板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林涛、动物的家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反复朗读,想象画面,把握内容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我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孩子去走进诗歌,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荒山野岭”孩子们用“没有……没有……也没有……”“看不到……听不到……”来描绘画面;“青山碧岭”孩子们用“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的`思路来陈述。劳动的场面,孩子们结合画面进行描绘。渐渐地,画面清晰了,内容显露出来了:我们去植树,劳动很欢乐,植树绿化了环境,保护了动物,防洪固土,用植树来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
2.用心品读,品味语言,感受意象
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本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活画面,流露情感。前后对比,使得诗歌创作目的跃然纸上。“诗道贵在悟”,所以教学中我以读促品,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叮叮当当”“哗哗流淌”分明就是孩子们劳动时愉悦的内心;“小鸟”“小猴”“松鼠”“小兔”的描写是动物安居乐业的缩影。这些词句需要细品,但不需要老师生搬硬套句句落实,可以给予一点指引,多让学生品味。在此基础上,触摸到作者创作的意图:多植树,绿化环境,保护地球。
3.拓展阅读,深化主题,鼓励创作
都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鼓励孩子通过类主题诗歌的朗读,写出自己的诗歌则是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环保小诗”,捕捉智慧的灵光,收获情感的微茫。学生的诗歌也许稚嫩,但用心所写,那新鲜的诗句一定可贵,一定要放手让他们写。
不足之处:
在本课的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明确,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学生在自读感悟的过程中参与度不够,全班仍有三分之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教学建议:
诗歌是美妙的,其节奏感、跳跃性无不揭示着语言的“舞蹈美”,体会这种美是学习诗歌的要义之一;诗歌是精炼的,但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细细品味,便可以还原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诗歌是含情的,字斟句酌便可体验到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由于一直以来诗歌教学的重难点都放在了理解诗意,渗透思想教育上,对于诗的意境及诗的情趣的感悟却几乎不触及。建议在教学诗歌时放手让学生充分欣赏品味。引导学生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融入到诗歌的诵读中,使诗歌的教学更添了色彩。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周周二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三月我们有什么节日 (植树节)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的诗歌。
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同学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局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局部(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局部(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局部(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第九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结构就是这样)。
三、指导写字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板书: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第一局部(第1节)
第二局部(第2-7节) 首尾呼应
第三局部(第8节)
第二课时 第一周周三
[教学要求]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一、复习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局部。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一片 。 “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节?自身试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局部。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局部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局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当时的局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示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表示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让同学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小朋友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3)解释水土流失,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坚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考虑: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怎样的变化?
交流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定。)
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同学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局部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示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示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课后反思:
全诗就是先抓住植树时所发出的声响,来折射出劳动的场景,写出人们欢快的心情,简洁而传神。然后抓住荒山的变化、小动物的高兴,河水的变清等来写,虽然只抓住了几点变化,但却生动地展现出了植树给荒山野岭所带来的巨变。
1.把主动权交换给同学,让他们自身学,自身讨论难字写法,而且还分解写字笔画教学,收到良效。
2.引导同学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感受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感受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定。
3.指导感情朗读,表示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周周二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三月我们有什么节日 (植树节)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与植树活动的诗歌。
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同学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局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局部(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局部(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局部(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第九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结构就是这样)。
三、指导写字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板书: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第一局部(第1节)
第二局部(第2-7节) 首尾呼应
第三局部(第8节)
第二课时 第一周周三
[教学要求]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一、复习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局部。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一片 。 “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节?自身试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局部。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局部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局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当时的局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示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我们”“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表示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让同学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小朋友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3)解释水土流失,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坚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考虑: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怎样的变化?
交流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定。)
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同学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局部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示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示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课后反思:
全诗就是先抓住植树时所发出的声响,来折射出劳动的场景,写出人们欢快的心情,简洁而传神。然后抓住荒山的变化、小动物的高兴,河水的变清等来写,虽然只抓住了几点变化,但却生动地展现出了植树给荒山野岭所带来的巨变。
1.把主动权交换给同学,让他们自身学,自身讨论难字写法,而且还分解写字笔画教学,收到良效。
2.引导同学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感受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感受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定。
3.指导感情朗读,表示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与设想:
1、苏教版的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每一册的开始都是以一首现代诗歌打头,非常有新意。孩子们也爱读。第十册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首现代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全诗共有八个小节,分三个部分来写:
第一小节为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至七小节为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第八小节为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显示出了“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和情怀。
题目《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富有诗意,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植树让荒山野岭变成了绿色的天地,改善了环境,到处都有春天的脚步,春意才会如此贴近我们,我们的双脚才会被春光染绿。但是我们读完全诗,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正是有了这群可爱的小小植树员,春光才被他们的辛勤染绿了呢?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但是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其次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第九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结构就是这样)。但是从“向荒山野岭进军”到“走遍青山碧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明显的变化,抓住这一个突破口,我们就可以为文章的教学抓住了一条主线。诗歌中也有这样的对比点,如“咆哮”与“轻抚”。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植树者身上的对比,植树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可是“我们”却是“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是什么力量支撑了他们?是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二、课文解读:
轻轻地读着这些诗句,边读边跟着诗句想象,我们仿佛来到了植树的现场,听到了掀镐丁丁当当的歌谣,清水哗哗作响的乐曲,看到了少先队员们有的挽起袖管,用力的挥动着铁镐,有的抱着小树苗来回穿梭,还有的拎着水桶忙着给树苗浇水……一派欢快的景象。
转眼间,光秃秃的山岭,成了绿色的海洋,山岩也躲进了绿荫,再也不被烈日暴晒,群山到处郁郁葱葱。一阵风吹过,群山起伏,犹如阵阵海涛,那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小鸟起来了,又是搭窝又是筑巢;松鼠、小兔、小猴更是在绿色的大伞下,茂密的树丛中快乐地玩耍。山下的河水也不再浑浊了,碧绿碧绿的……秋天到了,山上的果园散发出阵阵清香,一派丰收的景象。
全诗就是先抓住植树时所发出的声响,来折射出劳动的场景,写出人们欢快的心情,简洁而传神。然后抓住荒山的变化、小动物的高兴,河水的变清等来写,虽然只抓住了几点变化,但却生动地展现出了植树给荒山野岭所带来的巨变。
三、课外资料:
1、“植树节”的`由来。
三月十二日是中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中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自1981年12月以来,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中国正在实施“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至2000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
2、植树节趣话
世界上每月都有植树节。“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目前,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该州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也是该州1932年发行的。我国1980年3月12日,发行了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邮票,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3、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呢?
大致说来有三点:首先,植树造林可以绿化环境。人们生活的环境里,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就会显得气氛单调、枯燥乏味。绿化环境,能使祖国的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使人们聚居的地方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有了绿化的环境,从大的范围说,可以调节气候,防止风沙;从小的范围说,可以消除污染,减弱噪音,吸滞尘埃。难怪人们一说到绿化环境,就想到了植树造林呢!
其次,植树造林还可以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进行呼吸,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煤炭和柴草的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天长日久,是不是空气中氧气就会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就越来越多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总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就使空气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致保持平衡。
第三,植树还可以减少自然灾害。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那就能促使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
一棵树的生态价值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林涛、动物的家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能哪些自然景物能感受到?你能用哪些成语、哪些诗句形容春的景象?
(草长莺飞、白花争艳、春意融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朱自清《春》……)
2、说说你眼中的春!
3、此时此刻,我们教室里师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长莺飞,春意融融,这阳春三月,是白花争艳的季节,当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滋润着大地的时候,这更是一个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的季节。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能哪些自然景物能感受到?你能用哪些成语、哪些诗句形容春的景象?
(草长莺飞、白花争艳、春意融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朱自清《春》……)
2、说说你眼中的春!
3、此时此刻,我们教室里师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长莺飞,春意融融,这阳春三月,是白花争艳的季节,当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滋润着大地的时候,这更是一个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的季节。
二、自主学文(一)
1、边听边想象画面。
教师描述:乡间野外那纯朴的泥土气息,同学们手中叮当碰撞的劳动工具,无不给我们的大自然送去了春天的第一声问候,当看到那清澈的泉水瞬间消失于泥土的缝隙时,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读好课文吗?(出示语段)
2、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劳动场面。
(3)齐读。
3、照样子写词语:
丁丁当当-- 哗哗流淌-- 棵棵树苗--
4、照样子(文中语句)说短句:
5、小结点题:作者用精练的26个字生动地再现了造林的欢快场面。全世界的人们植树造林的大行动给地球穿上绿装,带来生机,所以说--(生: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6、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
三、自主学文(二)
1、教师描述:有了绿意点缀后的地球家园又是那么神采奕奕,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绿色的世界。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绿意和生机。
2、学生自读,感悟。
3、组织交流:从枝繁叶茂、林涛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
Páo lu? áo jì mò
相机学习生字: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4、练习朗读。
5、小结过渡:绿色世界的不断扩大,不仅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家园,也为小动物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天堂。用一句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在绿色大地上快乐活动的情景。
6、巩固:齐读2-7自然段;选择其中一段背诵,连背。
四、拓展延伸
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课后请大家到课外书上、网络上查阅资料,下节课用简单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五、家作
1、抄写10个表现春景的成语,2遍;摘录描写春景的语段。
2、背诵2-7自然段。
3搜集资料,(延伸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背第2-7自然段
二、交流资料
1、春天到了,同学们扛上铁锹去荒山植树造林,给大地带来绿色,带来生机。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的,你还知道有哪些作用呢?
2、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每组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汇报小组研究成果。
(相机出示:固沙的尖兵、抗盐碱的'勇士、大气的清洁工、净化污水的能手、噪声消音器、天气预报员……)
三、自主学文(三)
1、描述过渡:看来,植树的作用还真多呀,我们的劳动能使大地披上了绿装,能使小动物们在自己的田地里快乐地生活,内心就有了一种无法言语的喜悦。(出示第1-8自然段)
2、请大家自读1、8自然段,找出不同之处。(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让……色)
3、此时此刻,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课文。
4、语言训练: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5、小结:因为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苍翠,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所以地球上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小参加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美化地球,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用我们的爱心共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四、拓展
1、荒山在我们手中变得那么美好,请你想象这美好的景象,说一段话,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出示),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2、你准备如何为春天增添绿意?
(自由说)
3、补充阅读
P221《春雨》,谈读后感。
介绍硫酸雨。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