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
一直以来,我们经常苦恼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习习惯差,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缺乏自觉性和上进心,有各种各样的难以改正的小毛病等等……学生到底如何教呢?
我最近在看的一本书——《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是美国最佳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他不仅“征服”了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用了什么绝招?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他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总结了他“管”学生的55个规矩,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教育。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存在严重的纪律问题,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噢!您知道吗?我孩子在家里也是这样。既然我在家都得对付他,您在学校也就就将就着点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难以置信。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家长有时也象孩子一样,总希望获得他人的赞赏。克拉克从给家长打得第一个电话中得到了真谛,那就是无论情况怎么样,与家长第一次联系时,一定要报喜不报忧。
我从中也得到启示: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机智的魅力。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2
寒假里读了一本书《优秀是教出来的》,我觉得作者克拉克先生确实是位了不起的好老师,他的许多做法都给我带来启发,值得我去学习,其中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一、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教养。
平时我们也会关注孩子的习惯培养,但我们关心的主要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而克拉克先生关注到了更多的细节,比如“说话险要讲礼貌”、“眼神沟通很重要”、“真诚沟通很重要”、“主动询问表示关心”、“谢谢传递好心情”“人在窘境莫旁观”等,并把这些作为要求去训练,所以他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彬彬有礼,受人欢迎。他的这种做法给我很大的启发,因为这些为人处事的细节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同时这样的训练就是潜移默化地教孩子学会如何真诚友善地与人交往,而这些正是现在的孩子们比较缺乏的。克拉克先生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在关注他们行为、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得体的举止,高尚的品格。
二、真诚地对待学生,“严慈相济”。
克拉克先生对学生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关爱。他带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连夜为孩子们赶制巧克力蛋糕作为奖品,他给孩子不断地带来惊喜和快乐,换来了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热爱。因为学生们喜欢他,喜欢他的课、乐于执行他定下的规矩,甚至心甘情愿接受他的“惩罚”。同时,他对孩子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定下的规矩坚持让孩子做到,这种“言出必行”使他在孩子面前树立了威严,并借助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哪些比较“顽固”的学生。我觉得这样的治班方法非常有效,“严慈相济”也正是克拉克先生教育的秘诀之一吧。
其实,克拉克对学生的很多要求和我们平时对孩子的`要求是相同的,但同样的要求不一样的做法也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到优秀确实是教出来的,而如何教出优秀来,也是我们平时要学习、要努力的方向,不仅要做一个“认真”的教师,更要做一个“智慧”的教师,这智慧源自教师内心对孩子的关爱,源自教育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3
读完罗恩·克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样一句话――――“我可不想我的学生成为这样一个人”。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老师们往往更关注于学生成绩的好坏、能力的强弱,同时也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如何使孩子们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我始终觉得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做人。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从最最平常的生活入手,将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德育素材,渗透到德育课堂中去——重视感染,而不仅仅只有说服;重视抒情,而不仅仅只需明理;重视延伸,而不仅仅限于教材。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人,一件件生活中的事,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段,将美好的情感与正直的理念直接诉诸孩子的内心世界。让生活本身作为一个老师来教育孩子们。那样的话,必定将更好地在潜移默化中铸造孩子高尚的灵魂。
罗恩·克拉克先生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抓住了生活中的点滴,训练孩子们懂得尊重、创新、感恩、诚实、礼貌……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太重要了,比会做一道题、会写一篇文章重要千倍。老师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优秀的人需要老师去教,我们要向罗恩·克拉克先生学习,处处留心生活、时时提醒孩子、牢牢捕捉那些鲜活的`镜头,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我们想教育出一个优秀的人,教会他们理解、尊重、互助等品质,首先自己就得具备这些良好的修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约束自己、锻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教出更多优秀的人!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4
进入教育工作领域已经有两年多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将这些讨人喜欢的孩子们培育成为真正的社会梁柱,还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吸取和积累教育经验。面对形形色色的教育书籍,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有“拿来主义”的意识,不能一味地死搬教条。
在今年寒假我潜心拜读了美国当代著名优秀教师克拉克先生的著作《优秀是教出来的》。书中给我们介绍了55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由于中美差异,有的我觉得不适合使用。这里我挑选出适合于提升我今后教育工作的三个细节,与您探讨。
诚心
书中第3个细节提出“真诚祝贺获胜者”的观点。我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一种鼓励方式。孩子在求学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这时作为孩子的教育者要懂得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孩子最真诚的鼓励。哪怕是一个奖品,一句表扬,一个微笑……都会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同时教育者也要引导孩子们之间能够发现对方的成功与优点,给他们最真诚的祝贺。
关心
书中第35个和第9个细节分别介绍了与人交际中的礼节问题。一个是要主动去帮助别人(“主动帮人捡东西”),另一个是在得到别人帮助后的礼貌问题(“谢谢传递好心情”)。我认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在人的`孩提时期必须养成。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有人掉了东西,你主动去捡起来递还给人家,也许他距离物品比你近,但出于礼貌,你还是做出弯腰的的姿势,别人都会感谢并记住你的。人是感性的动物,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真挚地给予帮助。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用“谢谢”传达你的谢意。嘴边常挂“谢谢”,对你来说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但对于帮助你的人来说,是一种情感回报,能产生愉悦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爱心
在当今经济社会里,为了成功,你必须让别人在任何时间能够联系到你。克拉克先生把这种做法带进班级中。他在书中提出“遇到困难找老师”,把自己的电话告诉学生。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很好,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需要你的时候,就能找到你。这给了他们一种安全感,同时也向他们表明,在你们需要我的时候,我愿意把我的私人时间奉献给你们。一个被老师关心的学生是快乐的学生;一个被学生需要的老师更是幸福的老师。
让教育从你我的心中开始……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5
今年暑假,通过朋友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罗恩·克拉克先生的新作——《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它再一次给予了我智慧的火花。本书的作者克拉克老师是“全美最佳教师奖”的得主,他年仅廿八岁,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老师。他教过的学校,学生都来自最贫困的家庭,学校的资源也不丰富。但凭着他的热情与本书所介绍的超基本五十五条,只要被他教过的学生,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气质也会变得彬彬有礼。
书中从实际生活中精选了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及风趣的语言、各种各样的案例,让我对美国教育环境有了具体了解的同时,也被他那些闪烁着无穷智慧的“点子”所深深折服。《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55个细节的多,细节对孩子全方面的关注,而且更应该是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一个点一件事的做起,如果没有从第一个细节开始的小小规矩,那就不可能最后的顺理成章。如果没有从说话、鼓掌、问候、谢谢这样小小细节开始,就不可能实现看电影时别说话,解决纠纷要冷静等令我们头痛的症结。
其实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小溪汇成河,河成江,江成海,海成洋,海纳百川的有容乃大的哲学原理?给了学生规矩,并不一定能真正实现,如果没有克拉克先生克服一切阻力,孜孜不倦的坚持,尽管再不情愿也坚持,尽管再困难也坚持,甚至为了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那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我觉得我们要学习克拉克先生的55个细节,要学习克拉克先生因生制宜定规矩,放下架子与他们共同成长的朋友原则,要学习克拉克先生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永不放弃的原则,要学习克拉克先生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一步前进一步,坚持不懈的实实在在原则。
“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每一个都不放过’的决心。”、“我只有一年的时间,去改变班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我已下定决心,要给我的学生一个不同的人生,一个更好的人生。”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感受最深的一点,而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啊,教育工作之所以是百年大计,就是因为这不仅只是教导人们专业知识,为国家培育专业人才,以提供生产力,创造经济富足的工作,还包括为社会塑造出优秀的公民。要成为一位优秀且适应良好的公民,高度的道德感、良好的人际互动、充足的生活知识等,都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因此教师的工作除了位学生解答课业上疑问以外,还必须关注到学生的人生道路。
身为一名成长中的老师,看完了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之后,感触颇多,书中告诉了我,优秀是一种习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观念及行为就可能马上改变,而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生活中营造出更多的乐趣。“优秀绝对是用心教出来的!”礼貌是可以教的、风度是可以培养的、人品是可以训练的。所以我下定决心,要给我的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精彩人生一个不同的人生,一个更好的人生。
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最大成就。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6
优秀,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素养,更要具有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那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优秀起来:让不优秀的孩子变优秀,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
赵国忠主编的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收录了24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故事,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教学中勇于创新,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他们教出了众多优秀的学生。
优秀是一种宽广。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教师的宽广,在于自身的实力,包括知识量 基本功 学习观念 学习方法等,就是拥有多少,才干教给学生多少。优秀的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认真投入 融入生活,变成习惯,在学生眼中,这些教师如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汪洋,赋予他们知识和知识之外的许许多多。
优秀是一种深邃。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喜爱你的课,先让学生接受你的人。教师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所以蹲下来跟学生平视,看着他们的眼睛,用真诚交换信任,用真心交换童心。优秀的教师总是在追寻,从一张张稚嫩的面庞上查找线索,从一声声老师的召唤中寻求突破,这样的追寻不会停止,因为每一个学生都会带来新的宝藏,追求的是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教学如凿井,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优秀,就是拥有这份深邃的力量。
优秀是一种自信。优秀的.教师总是竭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望,我们要满腔激情,充满活力,用爱,用智慧,用执著,用自信,让学生都能赢,挺立的姿势,好好的存在,好好的生活。教师的自信源于优秀,学生的自信源于教师,孙中山说:“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优秀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信和乐观,让他们有勇气有打算,面对未来的艰难和挑战。优秀具有传递性,自信会从一个教师传递到每一个学生,传递到每一个人,传递到一个民族,形成我们民族特有的自信和力量。
优秀是教出来的,中国需要更多优秀的教师,需要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优秀起来,首先自己要变得优秀。优秀是上课上出来的,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从自身做起,从我们的教学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