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9-17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篇1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即使是平凡的人物也能写的让我们对其充满了敬佩。战争是残酷的,但在战争时期却会让我们更加盼望和平。现身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是否应该珍惜现在温馨的生活呢?难道非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不,应该从现在开始把握!

我向来是不喜欢看历史题材的书籍,但是,《战争与和平》是我第一本喜欢的历史题材的小说。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方面融入书中情节中,体验书中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另一反面也不禁的发人深思:和平的重要性。

《战争与和平》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组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同时,小说时代感强烈,虽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却反映了农奴制后俄罗斯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因此,《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书中包括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罗斯、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描写了历的真实人物拿破仑、库图佐夫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罗斯人同仇敌忾的抗敌精神和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性格内向、意志坚定的安德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的彼埃尔,缺少实际活动的能力,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们反对战争,但是,我们绝不惧怕战争。当战争来临时,我们也同样会拿起武器,去保卫自己的家园!去保卫自己的安静、和平的生活!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篇2

雨果.格劳秀斯,16世纪末17世纪初荷兰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世界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战争与和平》是格劳秀斯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人类社会第一部系统的论述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规则的著作。它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理论基础,在国际法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该书论述了格劳秀斯的自然法思想、战争的合法性以及主权。

首先,格劳秀斯论述了他的自然法思想。自然法是正当理性的命令。格劳秀斯遵循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人是一种动物,而且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他认为人们结合在一起并组成社会。每个社会,无论大小都需要法律予以维持。法律来源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的需要。人类是一种理性的动物,因此,法律是在人类理性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社会性本能的需要是法律的来源;维持社会的安定和存在是法律的目的;司法正义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和必要条件;而理性则是“法律适用,甚至智慧的最高主宰。”

和个人一样,国家自由而平等,不能孤立的存在,他们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为了维持国家的生存,他们被迫和其他国家进行联系。国家类似于处于自然状态的个人,自然法也像适用于个人一样适用于国家,这样我们就有了万国法。自然法在国内具有强制性,而万国法则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在国家之间具有强制性。

接下来,格劳秀斯论述了战争,他认为“进行战争是为了保障和平。由于任何争端都可能导致战争,因此,研究战争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可能发生的任何争端以及每一种争端。战争本身最后会指引我们走向和平,而和平正是战争的最终目标。”“导致战争和引起法律诉讼有着同样多的原因,因为当法律的解决办法失败之后,战争就开始了。”格劳秀斯认为战争具有合法性,在处事自然原则中,没有任何反对战争的因素;相反,战争在各个方面都是受欢迎的。因为战争的目的和宗旨是保护生命和肢体以及获得和拥有对生命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战争完全符合初始自然原则。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取决于它是否符合自然法和其他法律。

最后,格劳秀斯论述了主权。主权是指行为人行为不从属于其他人的法律控制,从而不会因他人的意志的行使而使其归于无效的权力。国家的主要特征是掌握主权,主权的共同主体是国家,具体主体是个人。主权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它的行使不受任何权利的限制。它的意志也不能被其他任何权利取消。它是独立的,不受法律和个人干涉。格劳秀斯认为主权只能掌握在君主或极少数人手中,臣民应该绝对服从国家的权。

格劳秀斯是17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在法律哲学和国际法领域的代理人,他的学说反映了新的资本主义时代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也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局限性。他在国家的权力和义务中赋予战争以首要地位,但今天,关于思想的整个衡量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和平被认为是所有法律制度中的正常状态;相反,战争充其量只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它有悖于任何源于正义的法律制度所推崇的争端解决办法。

尽管如此,格劳秀斯仍称得上是一名学识渊博并取得伟大成就的法学家。有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他“假如上涨的海水将威胁到荷兰国家的存在,仅仅凭借格劳秀斯的生平和他的著作,荷兰就有权要求全世界记住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篇3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伟大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裁丰富,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果体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篇4

这本书阅读的时间跨度特别长,差不多俩月了,原因有二,书本身就是大部头,经典名作,不易读,其二,这段时间迷上美剧,阅读懈怠很多。

这本长长的战争与和平大名不知道是小学还是初中就听到了,反正真正的阅读是听到这本书的十多年以后,书中的内容说来也不复杂,复杂的是俄国作品中类似欧洲的人名地名让人头疼。很多时候除了关注书的内容本身,还要花心思去记和分辨这些人名。

这本书虽然不是历史书,(作者好像也不认为它是小说,但是我们归类还是会把他归为小说。)但是我阅读完感受最深的二点确实关于历史的,其一就是之前了解到的拿破仑进攻俄国失败因为资源短缺,这本书让我看到的正好相反,法国占有各种优势,一度让俄国首都迫使莫斯科的大部分人撤离莫斯科。其次,就是关于拿破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一些观点描述,让我了解到,拿破仑或者其他一切容易让人膜拜的形象,更多的可能是不断去强化其光辉形象的结果。我们了解的真实,未必是真实。(当然这两点是基于本书给我的认识。)

很难想象,书的收尾阶段,作者对于科学的开放态度,让我敬畏。原来,我们上学书中所给我们的托尔斯泰或者其他的人物形象,过于单一化。可能有些作家或者人物,比我们所了解到的更让人敬佩,当你更多的去认识他的时候。而托尔斯泰便是其中一位。

小结:书很长,很耐读。读这种书会有很不一样的感受,读完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篇5

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最宏伟的史诗,是现代的《伊利亚特》,汇聚了无数的人物和感情。在这片波澜壮阔的人类海洋上,翱翔着一个凌驾一切的灵魂,从容地掀起又平息一阵阵暴风雨。

高尔斯华绥说:如果要举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个定义的小说,我就要选择《战争与和平》。

他俩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评价无疑出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赞叹。

我青少年时期很不喜欢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觉得太罗嗦太艰涩,看起来太累。所以他的《战争与和平》直到2015年秋天才第一次读完。非常意外的是,我竟然读得很享受,感悟也不少。托尔斯泰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文学家,《战争与和平》的深度和广度其他作家很难超越。

读《战争与和平》,宛如看一场大戏,从起幕到慢慢地热场,一点一点地,直到高潮到最后,又重新变成一团星星点点的亮在黑暗之中。有太多的生命之花在这个过程中绽放又凋零,人们死去,有新生。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迷失在那盛世之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有的人则用无穷无尽的经历换来痛苦,折磨,徘徊与选择,而更有所感触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你心有所想,并为之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最终必定会有所获。

感情,生命,经历与徘徊,不知自己会有多少日子了,而这些时候,又将投身何处呢?而真正的活过,是相对于死而言的吧。他要靠更多人准确堆砌而出我也不明白,那些能够活下来品尝果实的人是幸福的,也无疑是幸运的。而有更多更多的人,被埋葬在那抔黄土上,被埋葬在那堆金山银山之中。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篇6

列夫·托尔斯泰是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他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上的三个里程碑。《战争与和平》这部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无疑是我们最该读的那几本书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四大贵族在战争中仍然享受着和平和宁静的生活,他们希望在战争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战功,获得荣耀,而底层的俄国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光是俄国,即便是发动了战争的法国,受害的也是底层老百姓,托尔斯泰用战争与和平的不同生活状态来表达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拿破仑他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但他发动的战争也对人类带来了灾难,总之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身上,会体现出才华与罪恶。1805年,拿破仑发动了战争,俄国也引燃了战火,当战争来临时,俄国的贵族与底层人民都奋起反抗,只不过大多数贵族是为了荣誉和战功,老百姓则是为了保家卫国。战后不管胜负如何,上层人士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跳着快乐的舞步。但是在这场卫国战争中,俄国贵族的青年们也有了不同的思想观念,他们接触了欧洲文明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思想正在发生改变。

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背景中,俄国还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当西方文明的资本主义渗透进来时,他们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一个大国仍然要被强大的小国冲击和压迫,当然这也给俄国的社会进步带来了契机。

全书通读完毕,如内心中火星迸起而燃烧整片心灵,不光小说的流畅性与场景性充满魅力,对于真善美的描写,关于爱的波澜,关于人们的爱国之情等等,生活、战争中的种.种场景无不渗透每一篇节,其对历史观的表达,历史中人类的作用与历史推力之间的关系蕴含着多层次的哲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