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知远网

2025-09-16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优秀(精选1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二、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师:课文录音、卡片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凡卡》这篇小说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你从凡卡回忆的这些往事感受到他在爷爷身边时生活得怎么样?(板书:回忆快乐)

3、凡卡给爷爷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凡卡希望爷爷把他带回村子里去。)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把他带回去?(板书:现实悲惨)

4、今天,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

(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

1、快速读信,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

2、默读第8小节,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A、学生交流

B、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凡卡吃不好,睡不好,还常常挨打,被伙计捉弄。

C、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呢?

D、我们那可怜的凡卡正在向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选择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亲爱的爷爷,……”

3、默读第10.15自然段,也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地写一些标注,如有产生疑问的地方,就在旁边打个问号。

A、交流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和体会。

B、学生质疑(估计):“凡卡为什么不怕爷爷结结实实地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很苦,可是当学徒的生活更苦,以及凡卡失去亲人疼爱的'孤独。

C、在10和15节中选一个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两小节各指名一人读、评读。

4、讨论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

5、把信的内容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到写回忆的部分停下来想一想凡卡在爷爷身边时的快乐生活。教师质疑:这篇小说一半写苦,一半写甜,这是不是有矛盾?(引导学生讨论,领悟作者写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快乐”,更衬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三)再问再议,拓展练笔:

1、自由读20.21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

2、重点讨论问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

A、学生联系“地址不详”,认为他爷爷不能收到信。

B、讨论:就算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带回去吗?

C、是啊,对于凡卡来说,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播放最后一节课文录音)

3、练笔(任选一题)

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读了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如教学时间不充裕的话,就作为作业。)

五、教学结束: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及极度痛苦的内心世界。

2、 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了解插叙的运用,体会对比、反衬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 体会结尾中“梦”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作者的相关资料。

2、 课前学生预习课文及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 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凡卡》的作者是世界文学天才------契诃夫,(指名读、正音)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自由读介绍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指导 摩平的读音 解释楦头的作用

师:利用工具书、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和理解词义是很好的预习习惯。

师: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谁能用简短的词语来概括?

生:写信

师:除了写信,还有其他内容吗?

生:回忆

师: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另一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在这一课里,在写信的过程中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回忆这一部分的描写就是插叙。哪几个自然段是回忆内容,快速用用三角符号标出来。(4、5、6、13、14)

师:还写了什么?

生:写信前的准备和写完信的寄信。(师相机板书:准备写信---写信----回忆----寄信)

师:这篇文章虽然很长,但我们用简短的语言就理清了文章内容,这就是概括。

三、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感悟悲惨

师:凡卡之所以给爷爷写信,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板、老板娘经常打他,对他很凶狠。

生:因为他在城里过不下去了。

生:因为他在城里的生活没有了指望。

师: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出来他在城里生活不下去?快速浏览,找一找。

生找,标画语句。

出示句子: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师:给指望换个词。

生:希望

生:期盼

生:渴望

师:刚来到城里三个月,凡卡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了指望,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最能让你感受到凡卡学徒生活的无指望?

生:第八自然段。

师:细读第八自然段,勾划相关语句,写下你的理解、体会。

生默读,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2、出示重点句子、词语品析: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 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生:我从毒打一词,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打,是凶狠、无情的打。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生:我从揪、拖、揍,看到了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看,凡卡该多疼啊!

生:我从一点儿面包,又一点儿面包,知道凡卡吃的也很差,吃不饱。

生:饭卡也没有睡觉的时间,根本睡不好觉。

师:这是一个9岁孩子在倾诉自己的苦难,请用低诉的语调来读。

生:齐读

师:再看这一段,细心的孩子发现我把段落分成了三层,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每一层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凡卡生活的?

生:我感觉应该是“揪”、“揍”、“戳”。

师:这三个关键字可同时概括为一字,哪个?

生:打。

生:我觉得还有一个字:“饿”。因为他早饭只有一点面包。午饭只有稀粥,晚饭也只有一点面包。

生:我觉得还有一个字是“睡”。

师:是的,课文正是从“打”、“吃”、“睡”三个方面来表现凡卡的生活,从这三个词我们体会到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从老板的动作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无情和凶狠,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就是文章的细节描写,(板书)于细微处见精神,一字一词都传递着文字背后的深意。

师:凡卡的生活像一首凄婉的诗在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小诗。

在鞋匠的家里,

他忍受着_________ ;

他忍受着_________ ;

他忍受着_________。

但他仅仅只有九岁!

热闹的莫斯科,有那么多人,但凡卡_____;

繁华的莫斯科,有那么多东西,但凡卡_______;

......

在这冰冷的圣诞前夜,

我听见,他_____地叹了口气,

我知道,他想_______ !

生:思考、填写。

学生展示。

四、作业布置:

(一)续写: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1、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按照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短文)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凡卡醒了……… (写一个片段)3、凡卡梦碎,现实依旧,请你写几句话赠给小凡卡。(写几句话)

(二)推荐阅读:

契诃夫的其他作品

高尔基的《在人间》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精品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及对黑暗制度的痛恨。

2、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x在一起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x在一起描写的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凡卡(板:凡卡)。

二、学习信的部分(重点学习8.10.15自然段)

(一)读8、10、15自然段:

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非常痛苦,受尽折磨,他在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就给他唯一的亲人爷爷(生:写信),倾诉他的苦难,哀求爷爷带他离开。在信里,他向爷爷倾诉了哪些苦难?怎样哀求呢?谁来读读有关的段落?

生1读第8自然段。

生2读第10自然段。

生3读第15自然段。

师:谢谢这三位同学,他们的朗读带着我们走进了凡卡的苦难生活。在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一段最具体写出了凡卡的悲惨?

生:第8段

(二)学习第8自然段:

师(电脑出示表格):老师设计了一份表格,下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第8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进一步感受小凡卡遭受的苦难。(发表格)

找出重点词语

谈谈你的感受

遭遇

哀求

生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师课堂巡视,相机指导、点拨。

生汇报学习情况:

师:各小组都完成得不错!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好,就请杨矗他们小组来。请把你们的表格拿上来。

生1(第1小组代表)汇报:(上台投影展示表格)写凡卡悲惨遭遇的词有……

师:对不起你先停一下。请同学们注意,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听。

生1继续汇报:写凡卡悲惨遭遇的。重点词语有:

揪着、拖到、揍、直戳、捉弄、吃的简直没有、别想睡觉。

写凡卡向爷爷哀求的重点词语有:

发发慈悲、受不住、跪下、祷告上帝、就要死了。

我们小组认为凡卡在莫斯科学徒生活中,受到百般虐待,过着非人的生活,真是可怜!

师:第一小组合作学习很成功!(指着展示卡上的词语)我们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小凡卡在学徒生活中就是这样经常挨打、挨饿、没法睡。(板:挨打、挨饿、没法睡)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谈谈你们的感受呢?

生1(第3组代表):我觉得这位老板简直没人性!竟然这样折磨一位年近9岁的小孩。

生2(第4组代表):老板对凡卡进行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还不给他吃,不给他睡在床上,对他如此虐待,我们很想拯救他。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你们对凡卡产生了深深的同情,那么,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凡卡的那种悲惨遭遇,把我们对他的同情表达出来呢?请大家自由练习朗读第8自然段。

师:谁愿意来读读?

生:感情朗读第8自然段。

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就是对你朗读水平最好的评价!谁愿意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1:从“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读到“要不,我就要死了!”

生2评:我觉得他读得很流利,语感也很好,但是如果他把哀求爷爷的那种语气读强烈一点就更好了。

师:你的评价恰到好处!你愿意试一下吗?

生2读生1读过的`句子。

师:你读得太好了!如果爷爷听到了小凡卡的哀求声,他该多么难过呀!大家向她学习,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

学生齐读。

生3:读凡卡挨饿的部分。

生4:读凡卡挨打的部分。

师:这几位同学读得真好!老师也相和大家一起体会一下这份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吧。

学生齐读第8段。

(三)学习第10、15自然段:

师:凡卡的悲惨遭遇远远不止这些,在10自然段、15自然段也描写了。谁来读?

生1:读第10自然段信的内容。

生2评:他读得十分流利,但语气感情很平淡,我想来试一次。

师:好,敢于挑战!

生2读生1读过的部分。

生3读15自然段信的内容。

生4:他读得很有感情,但有个字读错了,把“昏倒”的“昏”读成“晕”。

师:你听得真仔细!是呀,我们在朗读课文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下面同桌互相练习朗读第10.15自然段。注意读出凡卡哀求的语气。

同桌练习读。

师:同学们一定练习得不错,下面我们来一个男女生朗读比赛,男生读第10自然段,女生读第15自然段。

男女生朗读比赛。

师:刚才我们在读中体会了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插叙部分

师(电脑出示第4、5、6、13、14自然段内容的配乐朗读及相关的画面):其实,作者在凡卡写信的过程当中还穿插了往事的回忆,大家一边听一边看,看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生:凡卡回忆了爷爷守夜,爷爷带他砍圣诞树的情景。(师板:爷爷守夜、砍圣诞树)

师:在写爷爷守夜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什么?

生自由说:乡村下雪时的景色。(师板:乡村雪夜)

师:你们认为这些可以删除吗?

生:不可以。

师:你们知道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你们想象一下。(师指着板书中“挨打、挨饿、没法睡”及“爷爷守夜、乡村雪夜砍圣诞树”)

生:这样写说明凡卡十分想念爷爷,想念在乡下的生活,非常开心,非常快乐。(师板:快乐)

师:其实,乡村的生活并不好过。可是在凡卡心目中,乡村的生活是很快乐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城市的学徒生活就更加悲惨了。(板:悲惨)

作者就是用乡村生活的快乐跟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进行对比。这样方法就叫反衬(板:反衬),这样显得城市的生活更加悲惨。这种反衬的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四、拓展、作业

凡卡写信给爷爷,可是爷爷能收到这封信吗?(生: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他没写清楚地址,没贴邮票。)就算他写了地址,贴上了邮票,爷爷能解救他吗?(生:不能)因为在当时沙统治的饿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劳动人民的生活都是非常苦的。可是凡卡不知道,所以他回去睡觉,还做了个……(生:好梦,美梦)他做了一个什么梦呢?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一段,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

生:……“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到最后。

师:在当时,对劳动人民来讲,凡卡的这种甜蜜的希望只能在梦中出现。同学们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分组讨论一下这三个问题(电脑出示)

1、凡卡梦醒以后的那个晚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凡卡说吗?

3、圣诞节前,爷爷也可能给凡卡写了信,他会怎样写呢?

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还有很多话想说,就请同学们今晚选择一个问题写下来。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5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

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出示资料,默读思考:

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

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

2、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障碍:

⑴,读准读通外国名字。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课件出示:

凡卡·茹科夫,阿里亚希涅,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尔,卡希旦卡。

⑵,理解生僻词语,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如,"楦头摩平"。

⑶,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

如,"蘸"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撇"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宽敞"的"敞"等。

三,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1、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

⑴,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

⑵,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读后讨论,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2、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⑴,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具体谈谈。

⑵,学习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写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饿,睡不好觉的痛苦。

①,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读,注意用红线标出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红线标出"揪,拖,揍,捞,直戳"等词语。)

②,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写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④,经常挨打还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个方面。除了挨打,凡卡还经受了哪些痛苦呢

(挨饿,睡不好觉。)

⑤,小结:

9岁的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饿,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

3、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⑴,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指导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4、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

5、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呢

6、小结:

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7、质疑:

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

8、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感知凡卡的回忆,体会文章情感

1、回顾旧知识,默读"回忆":

⑴,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⑵,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默读信以外的其他几个自然段,读完后互相讨论讨论。

(还写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⑶,在课文中标出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

(第4,5,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

2、再读"回忆",感受快乐:

⑴,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回想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以及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⑵,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快速浏览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凡卡提笔给爷爷写信时就回忆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回忆起了家乡美丽的'夜景。当他写到自己在城里当学徒的痛苦生活时,就又回想起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时光。)

⑶,小结:

课文就是这样,把凡卡给爷爷的信,以及他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里的痛苦生活。

⑷,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⑸,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乐呢,再读一读写回忆的这些段落,画出表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⑹,交流。

①,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忆家乡美景时的复杂心情。

②,朗读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时的自由和快乐。

3、再读"回忆",感悟写法:

⑴,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

⑵,讨论交流。

⑶,其实,凡卡在乡下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呢

⑷,小结:

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这部分穿插描写,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人物心情

1、看课文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画中的场景,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凡卡当时的心境。

4、课文什么地方还写到了凡卡的叹气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两次叹气。

5、一个九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凡卡却连声叹气。从这三次叹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

1、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自由朗读凡卡写信封的那四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

2、交流讨论:

⑴,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

⑵,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

3、小结:

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

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凡卡》。这个感人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这正是契诃夫的高明之处。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6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揭示课题:

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

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出示资料,默读思考:

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

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

2、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障碍:

⑴,读准读通外国名字。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课件出示:

凡卡·茹科夫,阿里亚希涅,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尔,卡希旦卡。

⑵,理解生僻词语,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如,"楦头摩平"。

⑶,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

如,"蘸"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撇"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宽敞"的"敞"等。

三,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1、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

⑴,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

⑵,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读后讨论,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2、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⑴,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具体谈谈。

⑵,学习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写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饿,睡不好觉的痛苦。

①,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读,注意用红线标出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红线标出"揪,拖,揍,捞,直戳"等词语。)

②,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写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④,经常挨打还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个方面。除了挨打,凡卡还经受了哪些痛苦呢

(挨饿,睡不好觉。)

⑤,小结:

9岁的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饿,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

3、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⑴,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指导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4、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

5、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呢

6、小结:

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7、质疑:

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

8、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感知凡卡的回忆,体会文章情感

1、回顾旧知识,默读"回忆":

⑴,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⑵,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默读信以外的其他几个自然段,读完后互相讨论讨论。

(还写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⑶,在课文中标出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

(第4,5,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

2、再读"回忆",感受快乐:

⑴,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回想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以及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⑵,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快速浏览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凡卡提笔给爷爷写信时就回忆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回忆起了家乡美丽的夜景。当他写到自己在城里当学徒的痛苦生活时,就又回想起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时光。)

⑶,小结:

课文就是这样,把凡卡给爷爷的信,以及他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里的痛苦生活。

⑷,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⑸,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乐呢,再读一读写回忆的这些段落,画出表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⑹,交流。

①,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忆家乡美景时的复杂心情。

②,朗读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时的自由和快乐。

3、再读"回忆",感悟写法:

⑴,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

⑵,讨论交流。

⑶,其实,凡卡在乡下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呢

⑷,小结:

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这部分穿插描写,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人物心情

1、看课文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画中的场景,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凡卡当时的'心境。

4、课文什么地方还写到了凡卡的叹气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两次叹气。

5、一个九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凡卡却连声叹气。从这三次叹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

1、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自由朗读凡卡写信封的那四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

2、交流讨论:

⑴,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

⑵,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

3、小结:

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

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凡卡》。这个感人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这正是契诃夫的高明之处。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7

学习目标:

(1)会写课文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重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结尾句子的含义。难点是体会课文对比、衬托的写法。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1、课堂预习单

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线索,接着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反复读这些段落,画出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

2、检测题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 xiùróuzhòudúdǎ pié zuǐ xiázi

mā píng chōu yè cuō yān yè zhàn shuǐ

(2)用“v”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模(mó mú)糊结(jiē jié)实捉弄(nòng lòng)

模(mó mú)样结(jiē jié)束弄(nòng lòng)堂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去酒店打酒。

②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2)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打“v”。

凡卡在信中回忆了乡下的生活,是因为:

①乡下的生活很幸福。

②乡下的生活虽然很艰难,但在凡卡看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是多么自由、快乐,那么值得怀念。

课文的结尾写凡卡做美梦,是为了说明:

①凡卡寄出信后非常高兴。

②凡卡十分想念他的爷爷

③在那样的社会里,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

(3)课文通过这件事,反映了

(4)课文是按着过记叙的,先写

接着,最后。

三、质疑解疑

1、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疑问二:

2、挑战自我:

(1)、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2)、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四、拓展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褒义词和量的个贬义词

褒义词()()贬义词()()

2、巴尔扎克为什么问老太太是不是孩子的母亲、奶奶或者亲戚?

3、老师听了巴尔扎克的话后,说他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这件心事指的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的写一写。五、布置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是俄国的作家契柯夫的作品。故事发生在19世纪后期的旧俄时代,凡卡是一个由农村到城市鞋店当学徒的穷孩子,他受尽了种种折磨,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本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说明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学徒、立柜、生锈、摩平、邮筒、揪着、稀粥、基督、逮住、地址、圣诞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采用作者叙述、人物写信和回忆插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及对比衬托、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采用作者叙述、人物写信和回忆插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及对比衬托、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构想:

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分清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作者的叙述。写信的内容与凡卡想到的事情联系起来理解,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像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读讲结合,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释题,简介背景,引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义:

1、指名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还有一些外国人的名字,要注意读好。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读生字,要把字音读准。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三、同桌合作读课文。

一人读一自然段,读读评评,互相纠正读得不准、不顺的地方。

四、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先学生自己默读思考,再小组交流一下,商量需要提出问题,然后各组汇报,师生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作为下一课时研讨的重点。

1、从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九岁的孩子,三个月前来做学徒,生活的环境非常艰苦,孤儿,没爹没娘。)

2、从哪儿可以看出生活非常艰苦?(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锈的钢笔,磨平了一张揉皱了的白纸。)

3、此时正是圣诞节前,凡卡正在干什么?(在给爷爷写信。)

4、凡卡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他担心地……摆满了楦头)

5、他为什么如此害怕?读一读,凡卡受到了哪些苦?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a、“‘我’给……睡着了”、“‘我’从……弄起”、“他们叫‘我’……黄瓜”写出了凡卡为什么挨打。“老板、老板娘、伙计、酒店老板”写出了谁打凡卡。伙计地位很低,连他们都欺负凡卡,可见凡卡根本无地位。“揪、揍、拖、戳”写出了怎样打。“拿鱼嘴、拿皮带、揪‘我’的头发、戳‘我’的脸”写出了挨打的过程。

b、“吃的呢,简直没有”写出凡卡每天都在挨饿。“早晨吃一点面包……晚上又是一点面包”“饿得要命”

c、“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只好摇那个摇篮”

6、凡卡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打骂,而且白天要干很多活,劳动强度大,既吃不好,又睡不好,可见他生活很--悲惨。(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7、凡卡在信中还写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写这些?(有感情读凡卡的信。)

四、讨论凡卡写信的内容,分析回忆内容的联系

1、找出凡卡写的信的内容。第一次讲信的内容:第三自然段;第二次讲信的内容:第八自然段;第三次讲信的内容:第十至十二自然段;(教师相机介绍引号的用法:这三个自然段是连续引用凡卡写的信的内容,所以第十、十一两个自然段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直到第十二自然段结束才加后引号。)第四次讲信的内容:第十五自然段。

2、把凡卡写的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体会凡卡所受的苦,体会凡卡迫切希望回到乡下去的心情。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凡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2凡卡

准备写信:条件艰苦

信的内容:想念;诉说;回忆;乞求。

寄信:甜蜜的希望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总结课文,进一步落实训练项目,阅读练习。

教学过程:

一、提出讨论探究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质疑,有两个问题比较集中,一是课文为什么要在写信的过程中写凡卡的回忆;二是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不能收到。我们就抓住这两个问题,深入地读书、讨论。

二、学习插叙内容:

1、在写信的过程中凡卡都想到了些什么?(a回想爷爷守夜的情景。b回想家乡美好的夜景。c回想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读一读,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互相交流。

a、爷爷守夜的情景。(“白天……走来走去”看出爷爷白天只能在条件极差的大厨房里休息,晚上又要冒着严寒为老爷守夜,说明爷爷生活很穷苦。)

b、乡村的夜景美。(按从上→下→上的顺序,抓住“自房顶、烟囱冒出的烟、树木、雪堆、星星、天河”描写了乡村夜晚迷人的美景。”“白、银白”写出了景物的色彩美,最后一句还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天空的美景写的既美又迷人。乡村的夜晚如此可爱,更激起了凡卡对家乡的思念,反衬了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

c、砍圣诞树的事。(“抽、吸、叫……”一系列动词形象而又细致地描写了爷爷砍树的样子;“逗笑一会儿” “不由得叫起来”写出了砍圣诞树的快乐和爷爷对凡卡的疼爱,“冻得山林喳喳的响……吭坑的咳”“披着浓霜”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可见砍树很苦。)

2、从这些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对爷爷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3、既然乡下的生活这么快乐,凡卡的爷爷为什么送凡卡去莫斯科学徒呢?(因为他虽然不顾辛苦,日夜为老爷守夜,可是生活仍非常穷苦,他实在没有办法供养自己的亲人凡卡,所以不得不送他去学徒。暗示爷爷不可能接凡卡回乡下的。)

4、把插入的回忆内容与信的内容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先各自朗读体会,再互相交流。鼓励学生淡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可以从内容上淡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从表达效果上体会对比的强烈。教师酌情点拨,使学生认识到凡卡在乡下的生活也是很苦的,但凡卡却感到快乐、美好,可见他在城里的生活是多么悲惨、难熬。

5、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三至十五自然段。可自己练读,也可同桌合作练读(一读信内容,一读插叙内容),读出感情,加深体会。

三、学习第三段:

1、读课文,思考凡卡寄信时和寄信后的心情各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心情急切;心情欢乐而甜蜜。说明凡卡急于摆脱痛苦的学徒生活,对回到爷爷身边充满希望。)

2、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课文以凡卡的梦为结尾说明了什么?(收不到。说明凡卡的愿望只能像梦一样,不可能实现,因为在沙皇的黑暗统治下,穷人无论到哪里都摆脱不了痛苦的命运。反衬命运悲惨。)

四、总结全文:

1、读课文,思考凡卡在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中,插进去叙述了哪些内容?插叙内容的细致描写与信的内容间是什么关系?反映了什么?

2、这篇文章为什么写得那么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细节描写给人留下真实、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小结。

五、说说你觉得凡卡与你的生活有怎样的区别?你想对凡卡说些什么?(集体说说)

1、写写读后感。

2、指名读一读,大家评议。

3、说说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业设计:

写读书笔记《我和凡卡比童年》。

板书设计:

22凡卡

学挨打插爷爷守夜梦

徒挨饿叙乡村夜景的

生挨冻回砍圣诞树结

活忆尾

(揭示)悲惨命运(暗示)

(社会悲惨,渴望幸福)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9

学习目标:

(1)会写课文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重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结尾句子的含义。难点是体会课文对比、衬托的写法。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1、课堂预习单

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线索,接着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反复读这些段落,画出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

2、检测题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 xiùróuzhòudúdǎ pié zuǐ xiázi

mā píng chōu yè cuō yān yè zhàn shuǐ

(2)用“v”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模(mó mú)糊结(jiē jié)实捉弄(nòng lòng)

模(mó mú)样结(jiē jié)束弄(nòng lòng)堂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去酒店打酒。

②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2)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打“v”。

凡卡在信中回忆了乡下的生活,是因为:

①乡下的生活很幸福。

②乡下的生活虽然很艰难,但在凡卡看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是多么自由、快乐,那么值得怀念。

课文的结尾写凡卡做美梦,是为了说明:

①凡卡寄出信后非常高兴。

②凡卡十分想念他的爷爷

③在那样的社会里,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

(3)课文通过这件事,反映了

(4)课文是按着过记叙的,先写

接着,最后。

三、质疑解疑

1、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疑问二:

2、挑战自我:

(1)、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2)、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四、拓展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褒义词和量的个贬义词

褒义词()()贬义词()()

2、巴尔扎克为什么问老太太是不是孩子的母亲、奶奶或者亲戚?

3、老师听了巴尔扎克的话后,说他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这件心事指的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的写一写。五、布置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10

【内容简介】

《凡卡》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

第二、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突出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儿童遭受的苦难,激发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探索质疑,以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主学文,探索感悟,抓住重点体会凡卡生活悲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说给大家听一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自由谈论,结合学生语言表情引导他们体会到现在生活的幸福。然后借机导入,有一个九岁小男孩却生活在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环境中,他叫凡卡。

板书课题:

凡卡

三、回顾学习方式,主动探索

1、回顾一篇课文的自学方式:

学生可能提到如下方式:

⑴从题目入手,写了哪些人和事;

⑵查阅资料的方法;

⑶按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学文;

⑷边读边思边批注学文;

⑸质疑问难,讨论研究的方式学习;

⑹列提纲,设计板书的方法学文;

⑺分角色表演理解课文;

⑻通过重点语句抓住人物特点学文等等。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读中探索感悟。

3、读书交流:

自己用什么方式学习的,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问,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⑴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到村子里去。

⑵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

⑶梦醒后会怎样……

四、合作学习,探索交流

1、小组学习:

学生按学习方式自成小组,再读感悟,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感受,合作学习解疑答惑。

2、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交流后每小组推荐一人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随机抓重难点进行点拨指导:

⑴凡卡信中的内容: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惨和内心痛苦的是八、十、十五自然段。尤其是第八自然段,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凡卡写信过程穿插的两次回忆,一次是爷爷守夜和乡村美丽夜景。另一次是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体会凡卡的感受。

⑶借机出示课件:凡卡受苦和与爷爷一起生活的情景。朗读对比感悟,凡卡要爷爷带他回乡村的原因以及这些内容在表达上的作用。

3、品读欣赏,内容延伸:

⑴以凡卡身份读信,体会凡卡当时的痛苦。

⑵表演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⑶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朗读,再次体会文章。

⑷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写法,总结积累,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教学过程〗

一、总结积累,领悟写法

1、自由朗读课文,学了课文,你积累了什么?全班互相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到,积累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断,比如,描写人物外貌的、写景的、抒发情感的。学到了文章表现形式和顺序。文章的表达方法……)

2、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小组合作探讨课后第3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领悟总结本文表达上的两个特点。着重体会第二个特点:对比的手法,增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领悟,举出具体的语句、段落,在读中体会展开讨论,明确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二、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引导学生采用对比手法进行再创作。写周围的人、事、物、学校、家乡、祖国或自己。突出善、恶、美、丑,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意识和责任感。

2、根据学生谈论的内容,把自己想到的写出来。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集合]《凡卡》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凡卡》教学设计优秀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家都在看